肖荣
摘要:口语交际课的开设,对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开发小学生口语意识具有积极作用。然而,目前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探讨了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 教学设计 策略
口语交际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及能力,以双向互动的交际活动为载体。除了时代性与针对性较强之外,口语交际还满足了语言学习的要求,其教学设计以现代社会对人的口语交际能力要求为依据,旨在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口语交际能力。
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的设计不明确
《新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的总目标对各个学段的具体目标做出了明确规定,且表明口语交际训练的重点为倾听、表达、交流等。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并未充分理解这些内容,以至于设计的教学目标呈现出大而空、模糊的特点,教学目标无法发挥指导作用。
此外,教学目标过于笼统,并未体现“层次”原则。如在教学《伸出我们的双手》时,笔者制订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如此大而空的目标,严重违反了口语交际教学“由浅入深”的原则,不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教学方法的设计不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根据调查,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并未加大对口语交际情境的重视和设计力度,而且有些教师有心无力,缺乏创设口语交际情境的能力,即便设计了口语交际情境,但欠缺层次感、针对性。此外,实施口语交际教学的难度较大。口语交际主要发生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倾向于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口语交际教学,而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导致口语教学效果不佳。
3.教学评价设计不够完善
教学评价的存在能有效反馈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然而口语交际教学评价存在评价主体不够多元化、 评价设计缺乏明确标准等问题。在传统模式教学下,教师单方面对学生做出评价,无法保障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此外,评价设计缺乏明确的标准,教师通常的评价语都是“你真棒”“你讲得很好”,这些评价缺乏针对性和具体性。
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的有效策略
1.重视口语交际教学
《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教学理念的积极转变对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对此,笔者提出了以下两个建议:第一,完善课程标准和优化口语交际的教材。《新课程标准》阐述了教学目标、实施及评价建议,对教师开展口语教学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由于《新课程标准》只是笼统地阐述了口语交际,所以在考虑教师实际基础上,教育部门应完善《新课程标准》,使其更具有实践性和具体性。
2.提升口语交际教学方法的实用性
教学实践证明,可行及实用的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口语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为提升口语教学方法的实用性,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创设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第二,构建新型交流及互动小组。教师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划分口语交际小组。同时,教师应对提出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等要求,着重培养小组成员的团结、合作精神。
3.健全口语交际考查机制
健全口语交际考查机制,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在口语交际评价中,教师对口语交际的评价至关重要,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应参与评价。对此,笔者建议变单一评价主体为多元评价主体,即把生生互评、学生自评、家长评价纳入教学评价范畴,而且评价规定及标准应立足于三个维度,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评价时,教师应注重结合口语交际的过程与结果,促使评价更具客观性和公正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开设口语交际课,对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表达及交互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并不断提升自身执教水平及能力,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设计。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解放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