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勤丽
摘要:本文以《羚羊木雕》的教学为例,阐述了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高效地运用问题法,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 问题法 《羚羊木雕》
一、初读课文,快乐抢答
亲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
儿童文学家张之路在《羚羊木雕》一文中讲述了子女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场小矛盾。这种矛盾实际上是一个代沟问题。由于时代的变迁、知识背景的不同,两代人对待人生、理想、亲情、友情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必然会存在种种差异。这种矛盾其实在许多家庭都普遍存在,只不过表现形式各有不同罢了。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进行着知识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教师在向学生提供知识和信息,展示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获取知识方法的同时,还应以自己的动作、表情、语言风格、气质风度、价值取向、观念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学生也能以自己的认识、言语、行为、态度、情绪,影响教师及其教育方式。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初中阶段,仍然比较活泼好动,能积极主动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习效果非常不错。
二、扮演角色,焦点访谈
班上每位学生都有家人和好朋友,当他们之间发生小摩擦时,该怎么办呢?笔者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在体会人物感情、品析人物性格之后,又专门设置了“焦点访谈”这一活动环节,角色定位为:“假如大家就是‘我和‘万芳的同班同学,你们听说这件事情后,想怎样采访文中的六个人物,解开她们的心结呢?”之后,笔者把全班学生分成6个小组,分别对6个人物进行提问,每个小组中有1位主持,3位学生进行提问,4位学生进行回答,笔者巡视指导。
布置任务后,全班学生如火如荼地开展活动,笔者巡视各组发现,学生都在认真地进行访谈,问与答的学生基本上都能抓住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并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很好地化解了人物之间的矛盾。
在运用问题法教学完《羚羊木雕》后,笔者领悟了为什么在使用传统方式教学这篇课文时,即使教师费尽心思地鼓励和表扬学生,但他们的眼睛总是空洞的,教学结果永远都是不理想的。因为教师只有恰当地运用了问题法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学生充分融入课堂教学中,自己去发现、分析和探索问题,最终得到答案。
三、拓展延伸,展望未来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笔者认为,要想每一节语文课都变得生机盎然,就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而“活水”就是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在《羚羊木雕》教学中,笔者设置了“生活启示”环节:“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财物让我们的亲情或友情遭遇危机,我们该怎么办呢?你认为感情和财物哪个更重要?请大家课后做好辩论赛的准备,正方的观点是‘感情比财物更重要,反方的观点是‘财物比感情更重要。”
在辩论赛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都积极准备了材料,并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辩论赛结束后,学生们都纷纷表示要珍惜身边来之不易的亲情和友情。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是笔者没有想到的。
通过比较和反思,笔者渐渐发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没有恰当地运用问题法,而是错误地运用了“满堂问”,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提出的问题也没有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殊不知,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才是对他们影响最深的东西。
“师生互动”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事物、提出问题、查阅并分析有关资料,最后得出相关结论,通过亲身实践去探索和领悟知识的真谛。学生的学习不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达的信息,而是要过滤和同化新信息,并且整合或重建原有的知识结构。然而,达到这个标准的前提,就是学生愿意打开自己的心扉和教师进行互动。
因此,语文教师应该从关爱学生的生活开始,与学生做朋友,用一颗真诚的心关注学生的成长,像细无声的春雨一样滋润他们的心田。笔者相信,只要教师真心地为学生付出,学生就一定能与教师成为好朋友,从而对语文学习充满激情,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县第七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