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治方法

2016-08-15 00:46郭磊
河南畜牧兽医 2016年9期
关键词:嗜血血清型免疫力

郭磊

(周口市川汇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周口 466000)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治方法

郭磊

(周口市川汇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周口466000)

1 发病特点

1.1病原多型易变

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众多,根据世界被广泛接受的分类原则,现定义为15种血清型,临床上常见的致病型为4种,即4、5、14、15型,以4、5、14型致病力最强。

不同地区的发病血清型有差异,且有一定的易变性。不同血清型之间交叉免疫力较差,为该病的疫苗免疫带来很大的困难。

1.2混合感染严重

现代规模猪场普遍受到猪瘟、圆环病毒病、蓝耳病、伪狂犬病等免疫抑制病的侵害,继而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这导致猪只发病率及死亡率更高。

1.3发病日龄渐小

副猪嗜血杆菌通常只感染猪,可以影响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后和保育阶段发病,常见于5~8周龄的猪,尤其是2~4周龄的仔猪和青年猪。

从兽医临床发病情况看,哺乳仔猪发病率最高,占50%以上,保育仔猪发病率次之,占30%左右,其他日龄猪发病率较低。病猪日龄越小,抵抗能力越差,这也是发病率及死亡率高的原因之一。

1.4防治效果欠佳

鉴于副猪嗜血杆菌病血清型多,混合感染严重,机体免疫力下降,给防治工作带来较大麻烦。因为病原的血清型多,疫苗制做困难,不同血清型间交叉保护力低,可能导致免疫失败,防治效果欠佳。

2 防治方法

2.1提高机体抗病力

在养猪生产中,应坚持饲喂全价饲料,不喂霉变饲料,搞好环境卫生,防止病原孳生,定期进行消毒,及时杀灭病原微生物,实行封闭式饲养,减少病原微生物传播。通过上述措施,可大大提高机体抵抗力,降低该病的发病率。

2.2增强机体免疫力

在养猪实践中,可以通过增加该病的预防接种次数,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发病率。鉴于该病原血清多型易变的特点,笔者打破了常规一次免疫接种,采用多次加免接种的方法。选用副猪嗜血杆菌疫苗,增加免疫次数,最少免疫2次,最好免疫3次,即仔猪出生15日龄首免,35日龄二免,55日龄三免,母猪产前45 d和15 d各免疫一次。通过增加免疫次数增强了猪只的免疫力,降低了发病率。

2.3优化防治方法

对健康猪群添加氟苯尼考、包被恩诺沙星、阿莫西林粉剂,对发病猪群普遍肌注“均必可”(甲磺酸、达氟沙星注射液),一天1次,连用3天,效果良好。不但对绝大多数病猪达到治愈目的,而且对未发病猪的预防效果甚佳。当病猪发烧严重时加注高效血热注射液,当咳嗽严重时加注“咳喘亡”注射液,当喘气严重时加注达克注射液。同时在饲料中添加上述三种粉剂中的两种。通过采取上述优化防治方法,使潜伏期内的猪大大降低了发病率,对病猪明显提高了治愈率。

2.4防控混合感染

该病易发生混合感染,如何防控显得甚为重要。一是对易混合感染的疫病按照程序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减少其发病率,自然就降低了该病混合感染的几率。二是当发生混合感染时,不能单一治疗该病,应该同防同治,从而降低发病的几率,提高治愈率。

3 小结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近年来严重影响养猪业的一种细菌性疾病,特别是在饲养管理条件不好的猪场,发病猪的致死性使养殖户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因产生的耐药性导致养殖场用药成本增加。猪场应做好环境卫生,加强通风,做好猪瘟、猪圆环病毒病等免疫抑制病的免疫,减少猪群流动,减少应激,以减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在进行药物治疗或保健时应轮换使用药物,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

S858.28+2

B

1004-5090201609-0043-01

(2016-08-10)

猜你喜欢
嗜血血清型免疫力
云南省祥云县恙虫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及血清型和基因型分析
东莞地区B群链球菌的血清型与多位点序列型的分析
多咀嚼也能提高免疫力
巧用“四招”提升免疫力
巡视干部必须增强“免疫力”
浅述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治
副猪嗜血杆菌病及其诊治体会
广东地区水禽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
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的研究进展
培养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