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

2016-08-13 05:42李强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摘 要:人文情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具有科学的内涵还有具有实际价值。在当今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文情怀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不可避免的也有一些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受社会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学校和家庭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把人文情怀贯穿其中,营造良好的人文情怀环境氛围,最终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作为一种理念指导实践活动,更是一种精神,对人的重视和关心。 培育大学生的向善性、自主性和超越性品质,培育大学生和谐发展的人格,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重要使命。所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人文关怀是我们学校师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美好期待。

一、高校思想教育人文关怀的科学阐释

1.人文关怀的内涵和实质。人文关怀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它要求教师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特别是要注重学生的精神生活、精神生命的发展,充分发挥人文关怀教育在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充分发展。人文情怀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其次要关注人的个性差异;第三要是关心人的多样性需求;最后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其五是追求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人文关怀的实质是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从而确立一种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人生关怀,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涵界定。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完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广泛而深厚的人文关怀底蕴,其根本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高尚的为人品格。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是指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情味含量,在关注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养提高的同时,着眼于情商指数、人性品格的培养,重视内在潜能的发挥和个体价值实现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但是他也有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人文”的弱化。[4]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意识形态也相应发生巨大的变化,在市场经济下,人们片面的追求物质和利益,使这种功利的价值观念根深蒂固,并且从不同程度影响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片面追求社会价值,忽视了学生作为人的个体价值,追求教育的立竿见影,忽视对人的长期教育。再如:学校教育理念的偏颇。在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积极倡导人文关怀的理念,始终坚持以人文本。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并没有使这种人文关怀的理念落地生根,它成了一种表象,一个形式,甚至是一个口号。此外,高校教师的评价考核体系是以研究成果为依据的,这就导致许多老师不得不把时间和精力放在科研上,很难有时间和心思去关注学生、关心学生。这种教育理念的偏颇严重影响了师生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此外,人文关怀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高校老师们的主动关注和关怀事其中一个方面; 它还需要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只是被动的、不情愿的接受,这种互动关系也很难确立。然而,现今的大学生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在大学里以名誉和利益至上的现象数不胜数,他们亲近老师可能只是为了一个奖学金、一份荣誉、一个称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再加上现今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个人的自主意识比较强烈,在家里都是父母主动关怀,而他们自己很少主动地去和他们沟通,这也造成了大学生自主性的缺失。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

1.社会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5]价值多样化必然引发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道德价值与功利价值的矛盾,自由与规范的矛盾,政治统一性与思想多样性的矛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等等。价值冲突的结果可能是从无序到有序,最终确立一种新的主导价值观,也可能是主导价值观被摧毁,而新的主导价值观又没有确立,导致社会总体价值目标的失落,从而造成社会心理的失衡与混乱。因此,社会多元价值观念的存在必定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

2.学校教育人文关怀的偏失。学校兼具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它不仅是学生们获取知识的场所,更是为学生塑造性格和品质提供环境。教育知识观念存在弊端,就会导致重视应试知识、轻视实践活动的应试教育,最终就会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主要表现在:首先是我们的应试教育强调以成绩评价学生,使学生在一个畸形的教育中发展,只关注学习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共同发展。其次是教育教学方法上的单一。对学生的教育还是满堂灌,死记硬背。这种僵化的教学方法不仅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更加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最后是选择标准的机械和选择手段的简单,无视学生作为终身学习之动力源泉的理想、意志、操守等非智力因素。所以,传统的学校教育理念缺乏人文关怀,并不是以学生为本,最终会严重制约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3.家庭教育人文关怀的错位。家庭教育是人类全部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因具有教育关系上的血缘性、生活上的依存性和情感交往中的频繁性等特点,成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的溺爱、父母关系不和谐、父母价值观念的不正确,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性格、目标和追求。反应到学生身上,就是他们性格的畸形、思想观念的错位,从而直接导致了他们行动的被动。

四、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措施

1.确立以“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首先,要尊重大学生,了解大学生的自主性和差异性,根据每一个学生自身的特点因人而异培育并发展学生。其次,要关心大学生,用人性化的方式来对待大学生、关怀大学生、帮助大学生。最重要的还是要发展大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就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要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和社会化引导,尊重大学生的需要,满足大学生的合理化要求,培养大学生鲜明的个性特征,促进大学生自主、和谐、全面发展。

2.贯穿人文关怀的教育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贯穿人文关怀的教育内容刻不容缓。贯穿人文关怀的教育内容应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和时代风格,能够回应和解决大学生们面临的实际问题;还要符合大学生的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注意及时扭转其不合理的和不切实际的需要,启发学生认识自己,接受教育影响。

3.营造良好的人文情怀环境氛围。合理的校园设施,巧妙的校园布局,独具特色的校园建筑,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是育人的物质基础。除了物质基础,积极向上的人文关怀精神和文化环境有助于净化学生的心灵、在无形中影响学生的思想、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传递一种正能量。它具有润物无声的感性魅力和人文精神的理性魅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注重人文情怀坏境氛围的营造。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人文关怀,真正把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的对象,充分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把外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最终使大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和对策[J].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3,(1):103-107.

[2]袁明刚.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9,(3):65-66.

[3]常丽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研究[J]. 南京师大学报,2015,(5):45-46.

作者简介:李强(1982—),男,汉族,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研究生,助教,思想政治教育,教师。

猜你喜欢
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