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立清
(池州市第十中学,安徽 池州 247000)
化学课堂最佳板书时机的把握
邱立清
(池州市第十中学,安徽 池州 247000)
在化学教学中,知道板书最佳时机内涵、类型有利于把握板书最佳时机,对于创建高效课堂不可或缺。最佳板书时机的出现通常有“ 水到渠成”、“逐步展开”、“开门见山”三种类型。最佳板书时机的把握要做到:板在学生期盼时,板在学生总结时,板在学生“困惑”时,板在师生互动时。
化学教学;板书;最佳板书时机
教学是一门巧妙的艺术,但也是一种复杂的行为活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如能捕捉并把握时机,灵活而有分寸地因势利导,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学最佳时机可认为是“针对特定的教学活动中客观存在的可以获得最佳效能的一段时间中的机遇”[1]。最佳板书时机是在课堂教学中针对特定的教者与学者客观存在的、可以获得最好板书效能的一段时间中的机遇。也就是说,在课堂中,为了获得最大、最好的板书效果,在最合适、最恰当的时间节点进行板书的时机,是最佳板书时机。由于最佳板书时机包含于教学最佳时机,因此也表现出“必然性与偶然性、内隐性与外显性、易逝性与可重复性、多向性与个别差异性”[2]的特点。
在化学课堂中,板书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直观教学的一种形式。佩维奥认为信息不是以视觉形象存储就是以文字单元存储的,或者两种兼有。赞成这个观点的心理学家认为把信息编译成视觉或语言的是最容易记忆的[2]。可见提供视觉形象的板书多么重要。而把握最佳板书时机则能将板书的作用发挥得更充分,从而优化教学过程,高效化学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何时板书,需要斟酌。可以边讲边写,可以先写板书,然后师生一起分析,也可以先讨论、分析、归纳,然后再书写。这些都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来决定板书的最佳时机。其类型通常有以下三种:
2.1“水到渠成”型
“水到渠成”型也就是先讲后书,是指在讲一个化学概念时,先通过举例、分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引出概念后,再进行板书;或者对一些需要比较鉴别的问题,分别阐述特点,再列表板书;或者是通过动手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出结论后再进行板书。这种“水到渠成”型是最佳板书时机的常态,主要运用于: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物质的性质等重要知识的教学。如果教师在讲到后面知识时才去补写前面的板书,那就是比较差的板书时机,会造成教师讲与板书脱节、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对学生深入思维的干扰,还会使板书整体感缺乏。
2.2“逐步展开”型
化学教师上课,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善于启发诱导。在分析各类问题的相互关系或反映机理的图示时,利用师生的互动,往往边讲边书,逐步展开。这种板书能很好地与讲解进程有机结合,做到与教学语言紧密配合,能充分体现教者的教学意图。边讲边书,逐步展开是一种常见的板书时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例题的讲解等都可采用这种“逐步展开”形式。
2.3“开门见山”型
开门见山也即先书后讲,就是先直接板出问题、标题、概念以及内容要点,然后再进行分析、讲解。这种板书时机,可以起到直截了当、先入为主的效果。在学习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等概念时可以用这种形式的板书时机。
除了上述三种形式的板书时机外,教学中还有许多课堂生成性知识的板书也应把握板书的最佳时机,这需要从教者用心体会。
苏格拉底说过:“最有希望成功的,并不是才华出众的人,而是善于利用每一时机,并全力以赴的人。”课堂上只有利用好板书最佳时机,才能更充分地发挥板书的作用。怎样把握最佳板书时机,既要从教着的智慧,又要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对学生活动的把控,还要把握板书的时间节点。
3.1板在学生期盼时
居里夫人说过:“智者创造时机,弱者等待时机。”在板书课题或某一重要知识点前,教师常常设置悬念,创造时机,让学生充满期待,此时板书,时机最佳。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之前,通过一个故事导课:“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中有一个著名的屠狗洞,洞中有一个屠狗妖,人进入洞内安然无恙,狗却死亡。科学家波曼尔决定弄个究竟。一天,他打着火把牵着狗走入洞内。他发现火把的燃烧有点飘忽不定,不一会儿狗就晕倒了。可是当他蹲下看个究竟时,他自己马上也感到呼吸困难了。他抱起狗走出洞外,哈哈大笑:这屠狗妖就是……”学生兴致高昂,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屠狗妖”是怎么回事,教师在学生急切期盼中板出课题……
3.2板在学生总结时
初中化学中许多概念、原理、物质的性质等的形成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逻辑过程。此时的板书,就一定要找准板书时间点,把握好最佳时机。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时,课堂上先做如图1的演示实验。
图1 课堂演示实验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及时提问:蜡烛为什么会熄灭?熄灭为什么有先有后?表现出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呢?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当学生总结出二氧化碳性质时(时间节点),教师及时板书,此时效果最佳。但如果先板出二氧化碳性质,再进行实验验证,然后……那不但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获取知识的趣味性。这时的板书时机就不是板书的最佳时机了。
3.3板在学生“困惑”时
在教学中,学生常常会出现认知冲突。所谓认知冲突是指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所学新知识之间无法包容的矛盾。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头脑中并非一片空白,而是具有了形形色色的原有认知结构。在学习新知识时,他们总是试图以这种原有的认知结构来同化对新知识的理解。当遇到不能解释的新现象时,就会产生认知冲突[3]。一旦有认知冲突,往往就会有困惑,教师此时适当点拨,及时板书,学生会豁然开朗!例如,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时,学生已经知道是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教师追问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行吗?通过实验证明,该法不宜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学生大惑不解!此时教师板出CaCO3+H2SO4=CaSO4+H2O+CO2↑,并解释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碳酸钙表面,阻止了碳酸钙与酸接触,使反应“夭折”了,至此学生自然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3.4板在师生互动时
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双向互动的过程,作为其组成部分的板书过程亦不例外,板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同为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演员,教师板书中的一笔一划、举手投足,都可能引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情感的共鸣,从而与教师积极互动。其过程具有节奏性、即时性、生成性的特点[4]。因此板书不是教师的单边活动,更多的是互动,可以学生说教师写,也可以教师写学生说,有时还可以让学生板书。比如板书溶解度概念时教师特意将“一定温度”、“达到饱和”等关键字眼空着,让学生来板!再比如学习碳单质化学性质——还原性时,教师演示完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出生成物是铜和二氧化碳后。我马上让学生上台板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此时学生板书,好处有三,一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二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全体学生动脑、动手练习,三是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之。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知道板书最佳时机内涵、类型有利于把握板书最佳时机,对于创建高效课堂不可或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本身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教师把握最佳板书时机时,将时间留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做笔记、消化课堂知识,同时由于教师通常将教学重、难点以及关键处写在黑板上,有利于学生自我反思,弥补构建知识构架时的不足。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媒体、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教师的板书多被媒体等形式取代,往往淡化了板书的生成性,容易失去板书的最佳时机,从而导致高效课堂建设的弱化。较为妥当的做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将动态美的多媒体展示与理性美的最佳时机板书有机结合,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1]胡志刚.教育时机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7-30.
[2]阿妮塔·伍德沃克.教育心理学[M].陈红兵,等译.8版.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290.
[3]袁维新.认知建构论[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
[4]吴立忠.关于板书本质的新阐释[J].教学与管理,2010(5):3-5.
[责任编辑:束仁龙]
G632
A
1674-1102(2016)03-0159-02
10.13420/j.cnki.jczu.2016.03.0044
2015-06-06
邱立清(1966-),男,安徽贵池人,池州市第十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化学教学及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