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施“粉黛”意境浑然

2016-08-12 02:24文图李娟
今日重庆 2016年6期
关键词:龙船八仙仙人

◇ 文图|李娟

不施“粉黛”意境浑然

◇ 文图|李娟

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珍藏着一件清代道光时期瓷胎素雕人物龙船。该船长28.5厘米,高23.3厘米,通体未施釉。整体造型优美,比例协调,人物刻画栩栩如生,雕塑手法技艺高超,是难得一见的古代艺术珍品。

瓷雕是将瓷土塑造成佛像尊神、花草虫鱼、亭台楼阁、动物玩具等各种三维立体造型烧制而成的瓷器。而瓷胎素雕,则是指未施釉而烧成的涩胎制品。这类瓷器无上釉后的强烈反射光效果,呈现玉石质地,质朴素雅,以瓷胎如玉素雅的质地与精湛细腻的图形刻画而展现出瓷器的美感,别有一番风味,自古广受青睐。

珍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瓷胎素雕人物龙船,使用原料系景德镇高岭土。许之衡云:“瓷质之贵,在于瓷泥……是种土沙,非随处恒有,复分各色:有紫,有黄,有褐,有白;而以白为最贵,紫也,黄也,褐也,均无法使之白,而白之一种,千百年余,独尊景德镇之所制专。”由于采用上好原料,故龙船虽未施釉,但外形仍显得洁白莹润,丝毫不亚于普通白瓷。

该器物船体由龙头、龙身、龙尾及三层楼阁组成。龙头威武昂扬,双目圆睁,鼻梁挺直,龙须呈波浪状,似坚韧有弹性,毫发毕现,犄角粗壮有力,随仰首之姿自然后垂,线条优美。龙口微张,内含一珠,可灵活转动。龙身体型饱满协调,鳞甲刻画规整,船底饰海水纹,龙尾上翘,末端后卷,其上龙鳍呈光芒状,栩栩如生。龙背驮三层楼阁,分别是甲板层,二楼和顶层。甲板层有一亭及四根盘龙柱,八仙各持法器,围绕站立在甲板小亭周围,亭内有一圆桌,桌上置一酒壶及两酒杯,两位仙人围坐圆桌饮酒谈天。二楼平台分为中央区域、平台前方和平台后方。中央为一小亭,亭内一仙人手持如意,应为禄星。平台前方有四位仙人,其中一人置于最前方,紧靠龙头,右腿直立,左腿后抬,右手持毛笔,左手抱墨盒,面带笑容。顶层设一小亭,亭内设一花团锦簇的大花篮,仿佛令整艘龙船花香四溢,又添仙境意味。

不同于西方艺术对美感更加具象化的现实追求,在中国漫长的艺术史上,不论是诗歌文学、书法绘画抑或雕刻雕塑,中国的艺术家们普遍更加追求精神层面的整体氛围营造,即所谓的意境。

这件白瓷素雕龙船能够成为瓷雕艺术精品,不仅因其精湛的工艺创造出的唯美外观,更因为它蕴含和表达了中国本土宗教道教逍遥无为的哲学意味。甲板层的八仙是家喻户晓的道教仙家,他们最令世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就是八仙过海。在这艘龙船上,八仙与道家的其它仙人汇聚,从位置分布来看,八仙持法器呈站姿分散在小亭周围的甲板上,而闲坐甲板层小亭中饮酒作乐、谈笑风生的两人,可能是比八仙等级更高的道教大仙。二楼分别雕有福禄寿三星、雷公电母等。甲板层和二楼的两组仙人虽同属道教,但乘船状态却有所不同。甲板层亭内两位仙人呈坐姿,谈天说地,把酒言欢,不问世事,似整艘龙船的主仙。庭外八仙表情怡然自得,但就其位置和姿态,一方面似在观赏风光,另一方面,又似为亭中大仙作守卫状。二楼虽然也有一亭,然而亭内仙人呈站姿,手持如意法器,目光向前,注视远方,仿佛心中盘算着到达目的地后的任务。二楼平台的多位仙人皆高举法器,似呈作法或待命状。甲板层较之二楼而言,更多些潇洒坦然、怡然自得、乾坤万象皆在掌握的氛围。这件作品虽然表现人物比较多,但是内在秩序井然,也可以说是当时中国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世俗反映。

龙船底部有清代景德镇瓷雕大师陈国治双框款,为对器物断代及价值判定提供了宝贵线索。

陈国治是清道光、咸丰间景德镇著名瓷雕大师,安徽祁门人,不以画瓷精美为长,而是凭借高超的雕刻技艺令瓷胎焕发新机,创作出令人惊叹的瓷雕艺术珍品。他的作品大多为山水人物,刀法老道,构思巧妙,高雅脱俗。不管是圆雕、浮雕还是镂空处理,都功力深厚,融合过渡自然,细节展现完美。

这件道光时期素雕人物龙船,由于系大师之作,不论在制作工艺还是艺术表现风格上,均显得十分成熟,丝毫未见清代中晚期瓷器制作工艺衰落之迹象。其造型精巧剔透,格调高雅吉祥,为雅俗共赏之作,也是清代中晚期景德镇瓷雕艺术的杰出代表。

An Exquisite But Plain Dragon Boat

猜你喜欢
龙船八仙仙人
“八仙戏”延续模式的选择
开卷有益
唐诗赏读——仙人
给仙人的信
水八仙成馔
给仙人的信
水八仙
八仙共显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