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金玉
瓷雕艺术是多种艺术的汇聚,是陶瓷艺术、绘画艺术与雕刻艺术的结合,是一门具有独特风貌的空间艺术。瓷雕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在陶瓷器皿上绘上图画或者是刻上文字,依然保留了陶瓷器皿的实用性;第二种是在瓷板上进行雕刻,最后再配上架子,纯粹是一种艺术品,只具有艺术品的欣赏功能,而不具有实用功能。每一件瓷雕艺术的产生都必须经历艺术与技术的飞跃。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瓷雕艺术品不仅受到艺术家本身的设计才华以及思想感悟的影响,同时,瓷雕艺术品还会受制于陶瓷原材料本身的一些特有的性质,例如水分的挥发、坯体的收缩以及窑火的温度来决定。这些来自于技术层面的制作工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瓷雕这种立体造型艺术最后的艺术风格以及产品的最终面貌。
陶瓷艺术在我国有格外漫长的历史,大概从原始时期,我们国家就开始有了制陶的技术,但是相对于此来说,瓷雕便显得年轻得多。我们国家从清代开始才有了专门从事瓷雕艺术的手工艺人,在清代初期,由于瓷雕工艺一般朴素、简单、平实,以平刻为主、点线为辅,所以在这个时候并没有受到很多的关注。瓷雕艺术的繁荣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到了乾隆时期,因为这一时期经济的繁荣,再加上乾隆皇帝本人对陶瓷艺术的追求,并且在朝廷专门设置了“造办处”来制作宫廷所需的陶瓷艺术品,所以从乾隆时期开始,中国的瓷雕艺术便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在清代末期的同治、光绪年间,瓷雕艺术得到了文人的青睐,许多的书法家、书画家都在瓷器上自写自画自刻。专业文人的加入提高了瓷雕艺术的品味,并且将瓷雕工艺也推向了更为精湛的地步。在中国近代社会,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生产力的发展,瓷雕艺术的发展更为迅速。许多在之前被认为稀有的技术,在这一时期进行大批量的创作已经不是问题,圆雕、镂雕、浮雕、剃雕在瓷雕艺术中层出不穷。这一时期的瓷雕工艺者也非常注重对传统工艺的借鉴。既能得到市场的认可,满足消费者、客户的诉求,同时又能保留深厚的文化底蕴。到了现代,瓷雕艺术的发展又面临着许多新的局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险于遗落自己心灵的故乡,生活压力的增大以及快速的生活节奏让人们无暇凝视文化的田野,但是,现代社会也带给瓷雕艺术更多新颖的科技,中西结合的文化背景也必然使瓷雕迎来更多的创新。
瓷雕艺术作为一种综合艺术诞生在中华大地上,本就对这块土地的技术艺术形式进行了吸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语言。在今天我们探讨瓷雕艺术发展的时候,不管步伐走得再远,也必须不忘来路,对传统的工艺有全面的继承和理解。例如传统的瓷雕艺术借用了中国画的传统创作手法,注重线条的勾勒,对意境的表达十分重视,将意境视作自己的核心。在瓷雕艺术中,整个作品讲究流畅的造型和浑然一体的态度,所以对于现代的瓷雕工匠来说,也要继承这个优势,在学习瓷雕艺术的时候,不仅要学习如何雕刻、如何烧制,而且还要讲究对中国画技法的研究和学习,才能把握瓷雕艺术作品的精髓。对于现代的瓷雕艺术作品来说,中国风的创造是不可缺失的传统优势,也是瓷雕艺术作品在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这就需要瓷雕艺术的学习者能够充分地利用中国传统的美学原理和中国艺术的思路构造,尤其是要重视对传统理念中自然和谐的创造理念进行吸收,既能融合现代人的品味,也能使得艺术的美感无处不在。例如下图中梁金玉所创作的《鹿罗汉》(图1)、《观音》(图2)两座瓷雕作品便将线条的美感与张力展现得淋漓尽致,白瓷温润的色泽在神话主题的基础上流露出人间关怀。
图1 《鹿罗汉》
图2 《观音》
我们要用两种眼光来看待瓷雕艺术。一种是大众普及的眼光。在瓷雕技术还没有发展到十分成熟、精湛的时候,这一阶段的瓷雕技术主要致力于降低瓷雕工艺品的成本,虽然艺术性上有了一定程度的不足,但是可以致力于让更多的人接触到瓷雕艺术,并且能够让瓷雕工艺者的生存更有保障。这是瓷雕艺术本身生产力提高的一种表现,对于大众来说,也可以借这一机会了解瓷雕艺术,并且为瓷雕艺术收获更多的传承者和欣赏者。另一种眼光是艺术发展的眼光。我们在利用科技的同时,要将艺术性作为基础,作为发展的起点和终点。瓷雕艺术工作者不仅要关注瓷雕艺术品本身的审美和艺术水平,并且要主动地参与到瓷雕技术、瓷雕科技的创造和改造当中,主动地推进瓷雕艺术的成熟,使之可以进入艺术品的行列。我们在发展瓷雕艺术的时候,既要有继承传统的思维,同时又要有面向未来、接受外来影响的思维。在雕刻艺术方面,西方的雕刻有不逊于我国的漫长历史和成熟工艺。所以,对于中国的瓷雕艺术来说,西方雕刻艺术的引进以及它的造型处理方法,对我国瓷雕艺术的发展有着相当重大的借鉴意义。
传统的瓷雕艺术作品在漫长时光的探索中,形成了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和固有的材质取向,但是在现代理念的指引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胆尝试。瓷雕艺术作品不仅可以是固定的、静止的陶瓷作品中的一种,而且还可以和其他的领域进行不断的结合,例如和计算机科技结合的瓷雕艺术能够为我们呈现出更多新颖的视觉效果。第二种融合在于瓷雕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创作融合。同样是雕塑,因为瓷雕的创作原料主要是泥土,而泥土最主要特征便是柔软、随意和极强的可塑性。相比之下,玉雕、木雕、石雕等雕刻作品就会受到本身制作材料的限制。所以,从瓷雕艺术作品的创作上来看,它对于其他的雕刻品、其他门类的雕刻艺术有着极强的吸收能力,可以对其他的几乎任何材质进行模仿,并且对于其他门类的雕刻工艺进行全方位的吸收。我们在景德镇的瓷雕艺术作品中,便可以看到瓷雕对玉雕、石雕甚至是根雕等工艺的模仿。另外,瓷雕艺术将这些艺术品类的技法吸收过来为其所用,将会有效地推动瓷雕艺术领域的革新。
对于任何一门艺术来说,要有前赴后继的热爱者和争先恐后的传承者,这门艺术才能获得生生不息的艺术生命,对于瓷雕工艺来说,也是如此。瓷雕诞生于传统社会,作为一门传统艺术来说,如何能够在当代新时代、新环境的情况下,培养出自己的传承人,是现在的当务之急。在培养艺术传承人方面,应该重视对传统工艺的继承,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地利用新人才、新头脑来吸收和接受国际上的新观点和新思想,与其他的领域和国外的雕刻技术展开深度的交流。并且,瓷雕艺术若想繁荣发展还要招收海外的留学生、进修生来中国学习瓷雕艺术。瓷雕艺术的传承人不一定非得是中国人,国外留学生或者是热爱者都可以,他们的到来,将能够为瓷雕艺术引入新的血液,提升新的高度。
陶瓷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输出商品。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化的环境变化,陶瓷迅速产业化,在中国的各个“瓷都”都已经成为了当地的支柱性产业,但也出现了传统工艺流失和行业不可持续发展的状况。以上笔者所阐述的发展策略只是抛砖引玉,对于瓷雕工艺的发展策略还需要更多的思考和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