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外部性分析
——一个生态环境角度的考察

2016-08-10 09:27李玉红
关键词:外部性生态环境农业

李玉红

(中国社会科学院 a.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b.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732)



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外部性分析
——一个生态环境角度的考察

李玉红a,b

(中国社会科学院a.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b.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732)

摘要:从生态环境角度考察农业规模化经营对农业外部性的冲击:减少生物多样性,割裂封闭的物能循环,从而对化学合成品产生高度依赖,引起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规模化经营在提高私人收益的同时,增加了社会成本。在政策缺失的情况下,市场机制并不能实现农业资源的有效配置,而传统农业逐渐萎缩,生态价值服务供给不足,而规模化农业过度发展,污染程度超过社会最优水平。从农业的历史实践来看,美国等人少地多的发达国家农业规模化经营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收益,但是付出了巨大的生态环境代价,而其经济制度和要素禀赋特点使之很难摆脱这一困境。我国应当重视农业的外部性价值,探索将农业外部性价值内部化的政策工具,实现农民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农业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外部性;规模化经营;生态环境

我国政府和学术界都对农业规模化经营寄予厚望,认为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实现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键[1],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2]。从2009年起,中央出台多个一号文件,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通过各种方式推动实现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主导的国家,迫切希望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入,农业的规模化经营被很多人认为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唯一出路。然而,这种观点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即农业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还具有多重外部性价值(externality),如生态价值、景观价值、文化价值、生活价值等。姑且不论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否能够提高效益/效率[3-4],在讨论农业规模化经营经济收益的同时,必须全面考察规模化经营对农业外部性的影响。

考察所谓农业现代化的国家发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冲击:不断增加使用机器、燃料、化肥、杀虫剂、饲料添加剂和混合剂等非农场要素,弱化了农场和环境之间的天然联系;不但消耗大量的水、土壤和能源,而且由于土壤沉积、动物粪便、杀虫剂等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5]。农业所造成的面源污染(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是美国水环境污染的首要来源[6]。我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显示,农业污染源排放的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分别占全部污染源排放量的43.7%、57.2%和67.4%[7]。

那么,农业具有何种外部性,规模化经营对农业的外部性价值有何影响?作为后发国家,如何全面评估规模化农业的外部性,避免重蹈前人覆辙?这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一、农业的综合价值

农业的内涵与外延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不断扩展与变化。人类各种文明都经历了或经历着这样一些阶段:原始的刀耕火种农业,传统的畜力铁器农业(traditional agriculture),现代的工业化农业(industrialized agriculture)。从人力到畜力,再到机械力,反映了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本文中,传统农业特指与工业化农业相对的生产方式。

我国对农业的界定分狭义和广义。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或农作物栽培业;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及一些初级加工服务业。在有些经济发达国家,农业还包括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的前向关联部门和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后向关联部门。舒尔茨把农业部门的生产活动分为:农民所从事的生产,包括小农和耕种者,主要是为家庭消费生产,或者完全为市场生产;不由农民从事,而由一些供给者向农民提供农业要素的生产;不由农民完成的对农产品进行销售、运输和加工的生产[8]。

农业与非农产业不同,农业是一个具有多重价值、多产出的综合体。在经济学框架中,非农产业的最大特点是产品有市场价格、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属于私人物品。然而,农业不仅产出私人物品,如粮食、蔬菜等,还提供某些公共物品,如清新的空气、田园风光等。日本学者祖田修认为,农业综合价值包括经济价值、生态环境价值与生活价值[9]。舒马赫指出,农业除了生产商品,还有人与自然界保持联系、使人的居住环境变得高贵与人性化、提供正常生活所需的食品与其他材料3个基本作用[10]。联合国《21世纪议程》中,多功能性农业(multi-functionality)指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在WTO谈判中,又包括生态环境、结构调整、农村发展、减轻贫困等议题,随后加进了农村就业、农村活力、食品安全、动物福利等[11]。总的来看,农业的外部性价值可以分为生态环境价值、景观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等,与国际贸易领域的农业多功能性相对应。

农业的生态价值通过农业生态系统得以体现。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半自然生态系统,既受到人类的干预又同时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以有机碳的形式固定太阳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从而增加了地球的能源储备,净化了空气和水。农作物参与了两类重要的物质循环,一类是发生在大气系统中的碳氧循环,另一类是以氮为代表的营养元素的循环,这个过程发生在土壤层,需要水和生物的参与。通过物质和能量循环,农业生产活动调节了区域生态环境,对气候变化、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维护生物多样性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农业生态系统生态价值的大小与人类活动的干预程度有关系,人类通过增加农业系统输入,期望得到更多的系统输出,使得农业生态系统的经济产量越高,生态价值越小。

农业(农村)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农业(农村)承载了人类的历史,其景观价值体现在农业对自然的有限改造上。与城市高楼林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不同,农业相对完整地保留了自然原始的地貌。而且,人们在农业生产中所体验到的生命价值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一种独特的人生经历。

另外,农业还具有社会价值,增加高龄者及女性的雇佣机会,消除社会的单一性和不稳定性,保持创造性、多样性、稳定性和永续性,提供社会交流和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休闲空间,培养国民的韧性和创造性[12]。

总之,农业不仅仅提供农产品,而且还具有多重外部性价值。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就反映了这一点。根据其定义,农业文化遗产是“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保护一种传统,更重要的是在保护未来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种机会[13]。

因而,农业既能够提供私人物品,同时也提供公共物品,而后者并没有被农产品价格反映出来。根据经济学理论,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资源不可能有效率的配置。正外部性的存在导致产品供给不足,而负外部性的存在会引起过度供给。

二、规模化经营对农业生态价值的冲击

规模化经营通常与专业化分工联系起来,而专业化分工意味着生产的单一性。农业规模化经营通常表示大面积的单一种植(monoculture)结构,这至少有两个优势,一是易于采用机械化的耕作、播种、施肥、灌溉、喷药、收割、储藏和运输等;二是在品牌经营方面,易于企业进行产品标准化管理,进而扩大市场力量形成垄断。

但是,农业规模化经营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农业规模化经营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加剧了对合成化学品的依赖。公认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或称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层次,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植物越是多样化越能应付植物世界面临的外来危险,如气候的异常变化和病虫害的侵袭。

与农业规模化运作相伴随的单一作物种植体系,不仅物种单一,而且农业公司提供单一的所谓“高产良种”实际上减少了遗传多样性,表现为生态系统的单调。植物品种的单一性和遗传特征上的相似与单调,是农业生态系统脆弱和抗逆性低的重要根源[14],如相同作物毗邻,病虫灾害传播很快。为了克服这一弊端,必须喷洒各种农药以保护农作物正常生长,对于禽、畜、渔养殖来说,就必须密集施用抗生素。因此,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对合成化学品具有较高的依赖程度。根据生态学定律,一切事物都必然有其去向[15],农药的毒性成分最终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也就是人类身上。可见,合成化学品的使用,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而且也为人类的食品和饮水安全埋下了隐患。

其次,规模化经营弱化甚至割裂了农业与自然之间的物能循环。传统农业是一个类似微循环的经济体,它不仅仅指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率高,而且也达到了生态意义上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人、农业和自然生态圈形成一个局部的封闭循环,人畜废物基本上能够在本地分解吸收,同时起到了维持土壤肥力的作用。

然而,农业规模化运作割裂了农业与自然在时空上的天然纽带。从时间连续上看,规模化农业系统稳态的维持,完全排斥了生物群落自然演替和在耐受限度内的自我调节,完全靠人工管理,耗费了大量的能量。从空间连续上看,农业的局部微循环被打破。第一,人、地分离,规模化经营后,大量农民从土地中转移出去,既可能流向城市,也可能远离耕地。人的排泄物反而会成为生活垃圾而不是有机肥返还土壤。第二,动物和植物也相互分离。种植农作物的农场和经营单一禽畜的牧场相互分离,不像传统农业那样利用草牧食物链,植物、动物相互利用废弃物质和能量,因而物能不能充分利用[14]。

有机肥的退出和化肥的介入打破了传统农业的封闭循环,一方面,人畜废物如果不是通过土壤分解,而是作为生活垃圾,要么直接污染水域,要么消耗水资源;另一方面,化肥工业不但消耗了能量和矿产资源,而且长期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过量施用的化肥有可能污染地下水,并且随着水土流失,成为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的来源,这两种情况都将加剧水体污染。

自然界中无所谓废物,由一种有机物排泄出来的被当作废物的那种东西会被另一种有机物当作食物吸收。环境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大量的物质成为地球的多余物,大量有害物质在并不属于它所在的地方累积起来[15]。在图1所示工业化农业模式下,初级消费者和人类都消耗初级生产者的能量与营养物质,但是,前二者的营养物质却不能返回到初级生产者,转而变为多余物,而初级生产者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需要人工输入。可见,规模化经营割裂了传统农业的封闭循环,而依赖于更大范围内的循环,当这种循环无法建立起来的时候,往往变成了一种线形流动,形成生态和环境危机。

图1 植物、动物和人类空间关系的变化[16]

三、美国规模化农业的生态环境影响

从各国农业发展来看,规模化经营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成功。二战以后,美国农场兼并趋势明显,农场数量从1940年的610万个逐渐减少到200万个。在农场数减少的同时,农场平均面积逐年增加,2012年达到了2 596亩。

美国中小型农场数量减少而大型农场数量增加,2012年,大型农场数量占全部数量的24.4%,而所占土地面积达到87.8%,而占农场数75.6%中小型农场的土地面积仅占12.2%,土地集中情况非常明显。从组织形式看,公司农场(corporate farms)数量增加,在农产品市场中所占份额逐渐提高,1987年,数量仅占3.2%的公司农场,其市场份额达到了25.6%。2012年,公司农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了35.3%。在现今大规模的公司化农业时代,曾经是美国理想化身的家庭农场已经是明日黄花了[17]。

规模化经营充分利用了工业革命技术进步的成果。化肥使农作物摆脱土地有机肥料的限制;通过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牲畜饲养可以转移到室内;抗生素和疫苗的发现,降低了禽畜因集约化饲养所引发的疾病传播危险。二战后,军事用途的化学技术应用到民用领域,如杀虫剂、除草剂;石油等能源提供了农业机械化所必需的能量;转基因和杂交技术的开发提高了单产上限。然而,如果考虑到规模化农业造成的负外部性,尤其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其成功性则大打折扣。西方最早的一份研究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论著,是1962年卡逊女士发表的《寂静的春天》,其主要内容就是论述农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20]。转基因技术是最新的农业新技术之一,自1992年引入以来,一直受到热烈欢迎,然而这种农作物的长期影响却具有不确定性:经过基因转换的农作物产生出它们自己的杀虫剂,不仅可以杀死害虫,也杀死了有益的虫子,还毒害了鸟类以及其他以这些农作物为食的小动物;转基因作物和近亲杂草繁殖生成的超级野草(super weeds)足以征服村野;长期消费转基因农作物对人们健康的影响还不得而知[17]。从最早的DDT,一直到现在最新的农业新技术,一旦评价超出经济价值之外,考虑到社会成本,就失去了原有吸引力。

表1 美国农场数量、面积和结构[18-19]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的呼声加强,掀起了一场取代常规农业(conventional agriculture)、发展“替代农业”的运动,其代表形式包括有机农业、自然农业、生物农业和生态农业等。这些替代农业的共同特点为:尽可能减少现代工业产品尤其是合成化学品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减轻工业产品对农业环境的污染,充分依靠农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维持能力,通过对资源及环境的有序利用和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然而,替代农业在发达国家的规模相当有限。2013年,美国有机农场数量为20 437个,面积1 545.43万亩,约占其农场面积的0.28%。尽管DDT和PCBs已经在美国禁用,但是出现了更多的农业化学药品。1988年,美国环保署报告32个州的地表水已经被74种不同的农业化学药品污染,其中包括人类潜在的致癌物阿特拉津(Atrazine)。1993年,整个密西西比河25%的水中阿特拉津的含量超过了饮用水安全标准[20],

美国的经济制度和要素禀赋决定了其农业生产方式。近代以来,土地兼并和工业化农业是资本向农业部门转移、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1996年,在美国玉米农场平均164美元/英亩的可变成本中,雇用劳动力的成本仅占5%,而化肥、农药和燃料成本占到61%[17]。在类似美国这种人少地多的国家,放弃规模化经营,无疑要增加人力和畜力,而使用相对昂贵的人力资源在经济上不可行。这种特有要素禀赋是美国实施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必要条件,从而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冲击。

四、政策启示

农业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价值,而规模化经营对生物多样性和局部物能循环产生破坏作用,最终引起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规模化经营在提高私人收益的同时,增加了社会成本。在政策缺失的情况下,市场机制并不能实现农业资源的有效配置,最终导致传统农业逐渐萎缩,生态价值服务供给不足,而规模化农业过度发展,污染程度超过社会最优水平。

从农业的历史实践来看,发达国家农业规模化经营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收益,但是付出了巨大的生态环境代价,而且其经济制度和要素禀赋特点很难改变这一困境。中国应当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农业发展方式。中国传统农业以精耕细作著称于世,其特点是农艺水平和土地利用率很高,可以用较少的土地养活较多的人口,保证了中华古代文明持续发展[21]。我国早期的传统农业本身就是有机农业[14],这种农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符合中国的要素禀赋优势。

强调规模化经营对农业生态价值的冲击并不是要否定农业的规模化经营,而是在政府决策中,不能仅仅依据农业的市场价值,还要将农业的外部性纳入到考察范畴之内,全面评价农业的综合价值,实现农业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首先,对于农业的正外部性价值,应采取政策予以补偿。农业补贴在各国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如一种旨在减少化肥使用的绿色支付(green payments)经济政策,即以减少或可能减少环境污染为目标,对自愿采取行动减少环境污染的农民支付收入[22]。这样,一方面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类似的项目还有农民为维持某些野生动物生存环境而获得经济补助。

我国已经开始实施的生态补偿项目,如“退耕还林”和“退牧还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8年,中央财政首次设立了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当年拨付5亿元。尽管这个数字很小,但反映出国家开始重视农村环境治理,不过还远远不够,我国须逐步扩大和增加农业生态补偿的范围与力度,这也是政府为乡村和乡村以外提供公共物品的责任所在[23]。

其次,以环境标志的形式为农产品贴牌,提高农民收入。在经济学中,农产品往往被视为同质产品的典范,然而,工业化的农产品已经出现了不同于传统农产品的属性。农药、抗生素和激素等合成化工产品的使用,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甚至危害到了人类的健康。为了纠正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以环境标签的形式公开农产品的信息,有利于消费者做出理性选择。

我国目前的农产品环境标签有3种,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从低到高依次是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其市场价格都远高于常规农产品。这些环境标签都有不同的生产标准,对于普通的农民而言,无论是掌握这些信息还是向有关部门申请,都有一定的困难;对于消费者而言,对环境标签的公信力有一定的疑虑。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和宣传工作,一方面,通过合作社、NGO等多种形式,组织农民认识环境标签,通过市场机制激励农民自愿采用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加强环境标签的管理工作,保证环境标签的可靠性,提高社会公众对环境标签的信任程度。

再次,对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决策的依据不能单纯考虑经济收益,而是要兼顾其外部性价值。对于造成环境污染的农业方式,根据其排污或导致排污的投入进行征税,由此将污染成本从社会转移到排污者自身。

我国需要对农业(农村)环境设定标准,探索规模化经营造成的污染内部化的政策工具,使得规模化农业能够与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熙保.“三化”同步与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农业规模化经营[J].社会科学研究,2013(3):14-19.

[2]黄邦根,马迪.我国农业规模化经营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4(2):1-5.

[3]彭群.国内外农业规模经济理论研究述评[J].中国农村观察,1999(1):41-45.

[4]陈纪平.农场的性质、规模与效率——中国农业规模化经营研究述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9(2):49-53.

[5]GREGOR H F.Industrialization of US Agriculture:An interpretive Atlas,westview special studies in agriculture/aquaculture science and policy[M].[S.l.]:[s.n.],1982.

[6]EPA.National management measures to contro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from agriculture[EB/OL].[2003-07-03].http:water.epa.gov.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EB/OL].[2010-02-11].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qttjgb/qgqttjgb/201002/t20100211_30641.html.

[8]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梁小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9]祖田修.农学原论[M].张玉林,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0]E·F·舒马赫.小的是美好的[M].虞鸿钧,郑关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11]姬亚岚.多功能农业的产生背景、研究概况与借鉴意义[J].经济体制比较研究,2009(4):157-162.

[12]吕耀,章予舒.农业外部性识别、评价及其内部化[J].地理科学进展,2007,26(1):123-132.

[13]闵庆文,孙业红.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与保护要求[J].资源科学,2009(6):914-918.

[14]叶谦吉.生态农业——农业的未来[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15]巴里·康芒纳.封闭的循环——自然、人和技术[M].侯文蕙,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16]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耿建新,宋兴无,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17]沃尔特·亚当斯,詹姆斯·布罗克.美国产业结构[M].封新建,贾毓玲,等,译.10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8]Department of Commerce of U.S..ProQuest statistical abstract of the United States 2015[G].ProQuest LLC.:Bethesda,MD,2014.

[19]STANTON,BERMARD.Structural change in American agriculture into the next century[M]//TWEETEN L.Japanese & American Agriculture.Bolder CO:Westview Press,1993:117-139.

[20]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M].吕瑞兰,李长生,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21]李根蟠.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两重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07-14.

[22]HORAN R D,SHORTLE J S,ABLER D G.Green payments for nonpoint pollution control[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9,81(5):1210-1215.

[23]周立.公共物品、责任归属与发展观反思——中国农村环境保护等公共问题与一个案例[J].浙江学刊,2006(1):48-53.

(责任编辑魏艳君)

收稿日期:2016-05-10

作者简介:李玉红(1976—),女,山东青岛人,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环境与发展。

doi:10.3969/j.issn.1674-8425(s).2016.07.006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425(2016)07-0037-07

Study on the Externality of Large Scale Agri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LI Yu-honga,b

(a.Institute of Quantitative and Technical Economics; b.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732,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 of large scale farming on externality of agriculture. Large scale farming reduces biological diversity, destroys closed circle of substance and energy and therefore highly depends on chemical synthetics, which causes biological degrad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Large scale agriculture with increases private revenues and meanwhile inflicts higher social cost. In the absence of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market mechanism fails to maintain efficient allocation of agriculture resources, which leads to decrease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with insufficient supply of ecological services value, and excessive development of large-scale agriculture with poilution exceeding social maximum. Judging from the historical practice of agriculture, countries with a small population but vast land such as United States have made great economic success on large scale farming at the tremendous cost of ecological degradation while it could not change the production pattern due to the unique economic system and endowment. China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externality of agriculture and develop policy instruments to internalize the externality of all kinds of farming to achieve the harmony between farmers and nature 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society.

Key words:agriculture; externality; large-scale farming;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引用格式:李玉红.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外部性分析——一个生态环境角度的考察[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7):37-43.

Citation format:LI Yu-hong.Study on the Externality of Large Scale Agri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6(7):37-43.

猜你喜欢
外部性生态环境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采暖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外部性分析与应用研究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环境负外部性的环境法新解析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