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途径研究

2016-08-09 10:05黎藜
理论观察 2016年7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心理大学生

黎藜

[摘 要]一个人的主观幸福感间接反映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受到多种因素如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本文重点探讨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关注当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索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是大学生关键成长发展时期的重要内容,对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研究,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选取适宜的方法和策略,从多个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施教,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推动大学生自我个人价值的实现。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心理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7 — 0155 — 02

高校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对于大学生个人的生活质态和未来人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通过有效的路径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是高校教学中一个研究的课题,要基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视角,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和内涵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的影响因素,从而开展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素质拓展训练和教学活动,在良好的互动之下,多层面地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内涵及现状

主观幸福感是积极组织行为学中的一个分支,它重点研究人的正性情绪和体验,关注在一段时期内人的生活满意度和情绪上的主观反应,它具有主观性、整体性和相对稳定性,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则重点表现为对社会和家庭所产生的内心感触和情感体验,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特征,在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形成过程中,并不是被动生成的过程,一些家庭居住地、性别、年级等内容与主观幸福感的生成也没有必然的关联性,更多的是一种大学生个人的主观心态,它可以通过外在的干预和影响,形成大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心理情绪。

经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于幸福的认识和理解主要表现为:和谐宽松的家庭环境、身体的健康状况、友情、爱情、成功、社会地位以及个人的财富。在这些认识和理解中,大学生对于情感的需求表现得最为强烈,这些情感上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家庭、朋友的关爱。对于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调查表现,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较为单调,主要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方面,还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学校应当对学生的这一课余活动时间,重点关注大学生的主观幸福体验,拓展多种教育活动形式,提升大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对大学生进行及时的疏导和帮助。另外,大学生对于感情问题还不能正确地进行自我处理,这与大学生的心理成熟发育有关联,也与大学生的情感观有直接的关联,高校也要将大学生的恋爱情感内容作为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情感问题,倡导学生进行理性的恋爱、科学的恋爱方式,要大学生将追求个体幸福上升为提升幸福的层次。

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主观内部因素

1.大学生的自我人格品性因素。这是最为重要的内部主观性因素,它决定了大学生对环境适应和主观幸福感体验的独特性,由于大学生具有不同的人格结构特征,这就会生成不同的主观幸福感体验,尤其是人格因素中自我监控因素,可以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造成极大的影响,具有灵活自我监控能力的大学生,更能够提高自己的主观幸福感,对生活的质量和满意度也更高。反之,缺乏灵活的自我监控能力的学生,存在不稳定的心理状态,社会适应性也存在较大的障碍,这就使他们缺乏积极情感的体验,使主观幸福感降低。

2.大学生自我效能的预测性影响。简言之,大学生的自我效能就是对自己在特定领域内的信心和信念,即一种对自我成功的预测性,表现为“我能行”的心理情感体验。自我效能高的大学生能够较好地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具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体验,而自我效能低的大学生则对自己的自信度不足,容易在遇到挫折时放弃努力,这就会产生负面的情绪体验,降低自我主观幸福感。

3.自我认知水平因素。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是对于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主观认可,是对自我存在价值的一种接纳和喜爱,这也是预测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指标,自我认知水平较高的大学生能够用积极的、正面的态度对待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可以感受到较强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支持,从而提升了自己的主观幸福感。而自我认知水平低的学生较多采用负面的情绪对待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容易产生焦虑感,降低主观幸福感。

(二)客观外部因素

1.家庭环境影响因素。家庭环境是学生的重要生成环境,良好而宽松的家庭氛围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在家长的耳濡目染之下,学生对于主观幸福感的体验也会有正确的认知和理解,因而,我们要重视学生对于家庭情感上的依赖特征,构建良好的家庭环境以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体验。

2.校园教育环境因素。高校的教育环境和氛围也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外在影响因素,一味追求就业率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生成,高校应当立足于学生的成长,从正面加以引导,全面实施对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教育,从多个层面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体验。

3.社会支持环境因素。在社会多元价值文化观念不断地冲击和碰撞大学生价值观的过程中,要对大学生构建正面的、良好的社会环境,不能让学生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产生错觉和负面效应,在大学生逐渐步入智力成熟和心理成熟的过程中,要杜绝各种腐败现象和权钱交易对学生的影响,避免这些利己主义、享乐主义降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三、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路径研究

1.注重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和教育

在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要用科学而理性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内容出发,让学生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中,感受到主观幸福感。首先,在物质生活的主观幸福感教育中,要融入劳动的概念,要将劳动创造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劳动培养价值观的意识,追求自我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的理性认识。其次,要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出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逐渐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职业期望值与社会期望值的统一性,为自身的成长奠定基础。最后,在大学生的恋爱情感方面,也要加强引导,要大学生认识到正确的恋爱观,要保持恋爱交往的平等性,不要将自己局限于个人的爱情视觉之中,而要处理好自己的感情生活与集体生活之间的关系,建构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自己的全面成长,在意识到自己的价值的基础上,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2.用各种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体验

2.1 校内实践活动。在高校的内部范围之中,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和活动,如:开展演讲比赛,让学生探讨不同主题的演讲竞赛,在交流的过程中,提升专业知识,提升主观幸福感。

2.2 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大学生的未来职业预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以模拟和实现,用素质拓展活动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这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实现:

(1)用素质拓展训练提升学生的健康幸福感

对大学生的素质拓展训练要以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入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拓展性的素质训练,可以开展普适性的素质训练项目,也可以采用个性化的针对性素质训练项目,从而强健学生的身体素质,增进学生的健康幸福感。例如:常规性的素质训练项目有攀岩、绳网、创新呼啦圈、野外生存训练、游泳、漂流、自行车拉力赛等,这些素质训练项目,要遵循体育基本要求和个性化特色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拓展能力,并与传统体育教学相结合,使学生热衷于素质训练项目,在训练中强健身体,促进大脑功能的改善和提高,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健康幸福感。

(2)用素质拓展训练提升学生的积极进取的幸福感

在对大学生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中,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进取的人格品质,如:攀岩素质训练项目,就可以使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拼搏进取的精神,在训练活动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激发内心的挑战欲望,从而实现自我的追求,获取坚强的人格品质和道德情操。在攀岩训练项目中,学生需要保持沉着、冷静的头脑,选取最佳的路线向上攀援,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优秀性格也有较大的塑造性作用,可以使学生在训练项目活动中锤炼自己的品格。同时,大学生积极进取精神的培养和塑造还需要在素质拓展训练中,提升自己的挫折承受能力,让学生在不如意的境地中学会自我调节,对于挫折要善于承受和认同,在承认挫折存在的客观条件下,要培养面对失败、勇于挑战的人格品质。

(3)用素质拓展训练提升大学生的合作幸福感

大学生必须学会与他人保持良好的交际关系,这为未来的职业生涯也有重大的推动意义,通过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实践活动,可以使大学生在实践活动项目中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建构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在与其他学生进行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感和成就感。例如:在素质拓展训练实践活动中的“划艇”和“露营”项目中,就可以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将自己融入团队之中,在与团队队员合作的过程中,获得胜利,从而体验到合作的幸福感和荣誉感,为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4)用素质拓展训练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幸福感

在当前大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中,就业和创业成为两个主要的议题,这也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内容,如果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够获取成功,这无疑会给大学生带来较大的创业幸福感。在进行素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提升大学生的应聘技巧、实习水平和专业技能,增加大学生的知识储备,通过开展模拟实战、专家讲解等素质拓展训练,帮助大学生挖掘自身潜能,争取创业成功,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幸福感。

3.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审美幸福感体验

在高校素质教育中,还要注重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要在日常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以求真务实为重要的审美教育基础,并将美学教育融入人文素质教育之中,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水平,引导大学生向高层次的审美层次发展,提升审美幸福感。

总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生成与多种因素相关,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为基准,采用自我调适和教育引导的融合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体验。

〔参 考 文 献〕

〔1〕崔姗姗,王阳.“非爱行为”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思想理论教育.2015,(03).

〔2〕何晓燕,裴秀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03).

〔3〕陈小异,李明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4〕许珍.浅谈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J〕.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1,(12).

〔5〕程贵林.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23).

〔6〕郑岩.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人文素质的关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9).〔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心理大学生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民办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相关研究
档案工作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