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素琴
摘要:“脚踏实地”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做事认真、踏实、不虚浮,一步一个脚印。然而在一些基层事业单位中层干部身上却存在着与“脚踏实地”相悖的现象,需要补好“脚踏实地”这门必修课,要做工作中的引路人、有心人、实在人。
关键词:基层事业单位 中层干部 脚踏实地
笔者是基层事业单位中一名普通的中层干部,在仔细研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后,对自身的工作和生活也进行了新一轮的思考。通过对身边人和事的观察和分析,我深感在当今信息日益变更的时代,党员干部,特别是有些基层事业单位的中层干部需要认认真真补好“脚踏实地”这门必修课。关于这一课,分以下三点阐述:
一、成语“脚踏实地”所蕴含的内涵
“脚踏实地”这四个字我们经常挂在嘴边上,却很少人知道它的出处。这个成语出自北宋哲学家邵雍的《邵氏闻见前录》,是邵雍对宋代著名历史学家、《资治通鉴》的主编司马光的评价。字面意思是脚踏在坚实的地上,多用于工作、治学和为人上,寓意是做事认真、踏实、不虚浮,一步一个脚印。关于“脚踏实地”,古往今来有很多名言警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万丈高楼平地起”、“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等等。然而,我们扪心自问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脚踏实地”呢?
二、与“脚踏实地”相悖的表现及原因
1.与“脚踏实地”相悖的表现
一是好高骛远,热衷于评奖获奖,忽略了基础工作。获奖是依托在出色的工作基础上的,然而有的基层单位中层干部不注重日常基础工作,只在申报加班加点抄、造、补、改,最后审核必然不通过。功在平时,作为基层单位部门负责人需要对照岗位职责进行查漏补缺。
二是浮而不实,满足于解决当下,摒弃了知识积累。事业单位一直处于改革之中,岗位设置改革、绩效工资改革以及分类改革,基层事业单位职工的思想也有些动荡。有些问题所对应的政策都从国家、省、市的各级文件中都能找到答案,有些矛盾和问题正是由于没有严格按照政策执行所造成的。但是有些单位的中层干部有时会满足于发现矛盾解决矛盾,见招拆招,遇到问题拎起电话就问,却不注重日常相关政策的积累。
三是夸夸其谈,习惯于表面文章,忘记了实事求是。基层事业单位中层干部一般已在相关岗位上工作多年,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已驾轻就熟,不需要做一些具体的事情,更多是承担着沟通协调的角色,总觉得不需要做多少实实在在的事,只要搭好架子,定好框子,设计好模子便能解决问题。
2.形成的原因
一是不屑于脚踏实地。日常工作中,各单位对新参加工作的人员所提的第一项要求就是“脚踏实地”;对新转岗至本单位部门的工作人员大都也会提“脚踏实地”的希望;在纪念“五四”青年干部座谈会上,青年干部们谈的最多的也是“脚踏实地”。因此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势,认为“脚踏实地”是职场新人必备的素质,相对而言,老职工及中层干部是否要脚踏实地则显得无足轻重。
二是不敢于脚踏实地。个别人习惯于白日做梦、蜻蜓点水、纸上谈兵,容易心浮气躁,一旦脚踏实地会将自己的缺点暴露得一览无余。古人云:“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意思是说做人不踏实,做事不扎实,这种情绪和心态贻害无穷。
三是不勇于脚踏实地。少数人总觉得脚踏实地是放低了自己的姿态,认为自己已经到了一定的平台上,如果仍然象过去一样做实做细只会让人瞧不起,因此往往不能正确看待进退留转、淡泊处世、磨练意志,不能主动负重、承担职责、勇往直前。
三、如何做到“脚踏实地”的思考
如何做到“脚踏实地”?习总书记在《之江新语》“做人做事要力戒浮躁”这篇文章中给了我们完美答案,文中写道:“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把个人进步与党的事业联系起来,脚踏实地、踏实工作,讲真话、报实情,不夸夸其谈、不脱离实际,扎扎实实干出实绩,实实在在让群众满意。”个人解读这段话,觉得脚踏实地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要做工作中的引路人。要当好榜样。作为基层事业单位中层党员干部,要做好样子、培养好年青人、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要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下,不迷失方向,不走错路弯路,把党员的责任义务体现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中,落实到做好本职工作上来,真抓实干、立足岗位、建功立业。
二要工作中的做有心人。要服务群众。要立足本职,时时把群众放在心上。习总书记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中写道:“服务群众,让群众满意,重在平时。”我们不能满足于完成岗位职责和本职工作,要在工作中思考如何更好的服务群众,要剖析自己的工作岗位:哪些方面与群众息息相关,哪些方面能为群众做更好的改进,哪些方面能让群众的利益得到更好的保障,然后逐一完成。
三要做工作中的实在人。要勤业敬业。《苦难辉煌》前言的最后两句是这样写的:“谨以此书献给过去、今天、未来成为民族脊梁的人们。他们历经苦难,我们获得辉煌。”我们不能成为民族的脊梁,但是我们最起码能做到恪尽职守地做好本职工作;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做到吃苦耐劳、创造一流、力争优秀。这样,我们就能在本职岗位上奏响献身事业的优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