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语言中的谐音现象

2016-08-09 09:46张兰兰
人力资源管理 2016年7期
关键词:网络语言分类特点

张兰兰

摘要:网络语言作为新鲜事物出现在大众生活中,其后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大地上迅速发展,到如今可谓大红大紫了。伴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及电脑的全面普及,人类已经进入网络化时期。网上办公、休闲聊天成为人们工作娱乐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网络语言越来越成为人们常用的交际工具之一,其重要性也愈发见长,对于网络语言的研究也就更加有了实际上的需要。本文以网络谐音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归纳和对比,全面系统的归纳出网络谐音现象的定义,对网络谐音现象产生的特点、类型进行了分析,从而促使人们规范使用谐音现象。

关键词:网络语言 谐音现象 特点 分类

一、网络谐音现象的界定

国内的学者对网络语言的定义各不相同,它是一种具备数种意思的观念,它既能够指在网络中使用的特定语言,也能够指在网络中使用的自然语言或者符号。

通过这些观点我们就能够对网络语言进行概括:网络语言和其他媒介的语言并没有任何根本区别,这是仰赖于人们平常的交流却又独立于日常生活用语的习语。其最主要的交流途径是网络。本文中所说的网络语言是指随着互联网网络的发展而发展出的一种语言,其中包含中文汉字、数字、英文字母、标点、特殊符号、图形等多种组合,在特定的网络媒介传播中表达特殊的意义。网友们的目的在于提高在线聊天的效率,或者形成聊天的诙谐幽默等,因此,网友们创造网络语言这一特定语言形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网络语言在互联网媒介的传播中有极快的发展,成为人们网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谐音是指用汉字音同或音近的条件,用同音字或近音字来替代本来的汉字,从而产生辞趣的手法。所有的语言都有同音近音词以及谐音现象,在汉语中,这更加普遍。汉语里,音节的数目要比汉字的数目少的多,所以,一个音节表示多个汉字的现象非常普遍,这就使得汉语有很多同音词。中国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汉语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谐音现象,在古代就已经被广泛应用,这就是传统谐音。人们追求财富和避免祸端的情绪在传统谐音中有明显的体现,例如,因为发音上“4”与“死”相近,所以在数字的选取上和表达中都尽量防止“4”的出现。

网络谐音词则是应时代要求,在网络中产生和使用的一种特别的语言形式。由于高效、便捷、随机的网络特点,人们在通信网络中并不以规范的语言和多语言的语言进行交流。从而,形成了各种同音近音词互相替代使用的情况,甚至还会综合使用字母、数字、符号等,因此就形成了独特的谐音词网络。

二、网络谐音现象的类型

1.外来词谐音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网络谐音早已不只是使用本国家的语言,有很多都来自于外语,而且英语占比较大的比例。例如:粉丝(fans)。这种类型的谐音词让网友们输入更方便、更快速,但也有着特殊的表达效果。而因为韩剧、日剧的流行形成的“韩流、日流”,也让外来词谐音不仅局限于英语这一种外语。例如:“卡哇伊”是由日语中“可爱”一词的发音而来,“麻吉”表示“兄弟”等也是从日语发音谐音而来。另外“欧尼”是谐音于韩语“姐姐”的发音、“撒浪嘿”则是谐音于韩语“爱”的发音等等。这种通过谐音外来词发音而形成的谐音类型,虽然本质上来说是音译外来词,但是却有了汉语独有的意义和色彩,也更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和追捧。

2.方言词谐音

网络谐音所谐的读音是某类地方方言的读音就是方言词谐音,方言也就成了联结网络谐音词和原有词汇的纽带。因为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的语言和文化,所以,各地的网络用户们就会利用方言来创建网络谐音词。例如:偶(我)。长久以来,普通话一直都是在中国传播和交际中使用的主流语言,方言就只限于在当地方言区内使用。虽然网络中普通话仍为主流,但方言谐音词却更能适应网友的习惯,能更让网友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以此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在东北话中,因为“人”与“银”的发音一样,便有了用“银”代替“人”的用法,再就进一步产生出“男银”、“女银”,“穷银”等一系列东北方言谐音词。再比如江西湖南等地方方言l和n,f、h不分等,所以就出现了上述的“稀饭”、“灰常”等词。再比如上述“偶们”则是从闽南方言中谐音而来,而“木有”则是从广东粤语方言谐音而来。因为方言谐音的使用人数越来越多,使用领域越来越广,这些谐音词就渐渐冲破方言地区的限定,在网络中普遍流行发展起来,如“偶们(我们)、银(人)”等词。

3.数字谐音

数字谐音是指利用阿拉伯数字来谐音的类型,对同音字的处理用数字发音的方式。如“520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1314925——一生一世就爱我”。表面上,每个数字对应一个汉字。但是,结果表明,一个数字谐体可以对应于多个汉字,如“1”不仅可以做“你”汉字的来源,还可以表示“唯一”、“起点”等。另外,一个汉字的源体也可以被替换为不同的谐体。如源体是“你”,谐体可以是“0”和“l”:源体是“理”,谐体可以是“0”和“2”。因此,一个数字和一个汉字之间不存在一对一的关系,因为数字谐音注重的是整体的谐音。

4.字母谐音

字母谐音是指在英语中的声音是相同的声音,用英文字母作谐体的谐音方式。而且,谐音的对象不仅局限于英文字母,也可以是汉语字词,如“MM”表示“美眉”,“DD”表示“弟弟”等。这些词在短信中也被广泛应用,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输入的速度。当然,大多数字母谐音都是用几个简单的英文字母来取代原英文单词或者句子,谐音的对象是英语。如:Me2一me too(我也是)。字母的省略大大提高了交流效率。但在这里字母谐音又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跟上述例子一样,用几个简单的英文字母来代替原英文单词或者句子。而另一种情况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的衍生品。就是直接用汉字表示原有英文词汇读音的形式,比如:“honk——红客(特别用来指是指运用网络来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为自己国家争光的精通电脑的技术人员,根本不会使用网络来入侵或者运用网络技术来做对国家不利的事情)。

5.汉语谐音

汉语谐音是指谐音字和原有汉字在读音上一样或者相似。例如:斑竹(版主)。由汉语谐音变化而来的新词,它的表面意义都是假象,一般都具有轻松幽默的效果,甚至有时候仅仅只是为了取得轻快的效果,令人读了以后,倍感轻松,心情喜悦,深层意义才是表达者所要真正表达的意义。例如,“十全十美”表示是非常完美的,没有瑕疵的“完美”,他们换成美味的食物完全“食全食美”;如“虾”,表面上是用来形容词“大”装饰“虾”构成新词。事实上,是因为“大虾”与“大侠”的读音相似,指的是有高超的技巧,在互联网上有较好的信誉的人。

三、网络谐音现象的特点

1.表达简洁、明了

一些网络谐音词用键盘输入的速度极快,效率很高。例如:“See You”缩写成“CU”,用“CU”谐音英文“See You”的读音,表示“下次再见”的含义,又有用“88”表示“拜拜”的意义,这种输入方式快捷明了,既能节省时间又能取得交流的效果。是以,网络谐音才会被广大网民们接受而推广使用。通过上述例子,不难看出网络谐音的五种类型都具有这种表达效果。

2.传递信息迅速

在网络交流中,网友们追求的就是经济快速,力求最好的表达效率。而词形的简化就是网络谐音最主要的作用,它可以将复杂冗长的词汇词组直接变成简单短小的形式,更易于学习。通过对正确形式的一种偏离,利用别的形式表达原有的意义,例如“modern”,即调制解调器,不论是用汉字还是英文,输入都十分繁杂。采取谐音的语义表达,可以用“猫”来代替;“5201314”仅用几个数字就可以表达代表“我爱你一生一世”,相对于正确形式来说,数字输入当然比汉字快捷。

3.诙谐幽默

网络中的世界都是虚拟的,是虚构出来的,网友们大都使用键盘输入文字来进行交流,这样就会造成相对于日常口语交际和面对面交流时,键盘输入会丢失声音、声调,身体动作等传达信息的一些重要手段,但是谐音的使用能够有效地克服这些缺点,因为谐音可以形成视觉和想象,比如说“卡哇伊(可爱)”时,人们头脑中就会形成日语“卡哇伊”的发音形式。而且,网友们在创造网络谐音的时候充分地将汉语是表意语言这一特征利用起来,甚至会诚心地用一些错字、别字,以求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具备戏虐性。这种幽默的表达不仅展示了创作者的智慧,而且也使人的在线交流更富人情味。大多数的网络谐音词的创造都含有快乐的意义,如在过去的传统中,“洗”没有“喜”的意思,“喜剧”用全新创作的谐音词“洗具”表示,以调侃的口吻来增加欢乐色彩,诙谐的效果非常显著。

四、结束语

网络语言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的语言形式,是社会方言中的一种,虽然是在网络中产生,但是并不局限于在网络世界中使用,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网络谐音则是在网络语言的基础上,基于汉语语音,受网民的心理因素、网络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而孕育发展的一种人际沟通的方式。网络谐音,因其方便、快捷,在使用的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独有的特色,不仅对语言学的研究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并且还拥有非常重要的社会功能。从网络谐音的类型、特点来看,它是人们在网络中形成的一种利用语音相同或相似的条件,为了提高效率、节省时间、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的语言形式,它可以单独是数字、外语字母、汉字,也可以是这几种材料的交织使用。但是,网络谐音不完全与传统谐音一样,网络谐音需要受到限制。网络谐音的孕育不仅仅只是涉及到语音学,它还涉及到文化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所以,我们应辩证的对待网络谐音这一特殊现象,尽量从多个角度来对网络谐音进行调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现代汉语词汇以及现代汉语系统的丰富和发展。网络谐音虽然在语言系统和社会生活中都有巨大的作用,但是也存在消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网络语言只是对传统语言的“改造”,并不是没有任何依托的创造。所以,在合理应用网络谐音的同时,也要根据语言的发展规范对其发展进行正面的引导。

参考文献

[1] 于根元著:《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第1版。

[2] 吕明臣著:《网络语言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版。

[3] 刘海燕著:《网络语言》,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第1版。

[4] 黄伯荣,廖序东著:《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4版。

[5] 叶蜚声,徐通锵著:《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版。

[6] 亢世勇,刘海润著:《新词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猜你喜欢
网络语言分类特点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符号学视域下的网络语言传播研究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给塑料分分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