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盛 刘晓华
(威海职业学院 信息工程系,山东 威海 264210)
123微课程教学运作模式及其应用
王亚盛刘晓华
(威海职业学院 信息工程系,山东 威海264210)
摘要: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设计构建了123微课程教学运作模式,该模式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共6个要素,6个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由此构成了一个教与学的有机整体。该模式以1组微课为核心,2套教案组织教学,3组教学资料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通过对《计算机文化基础》等6门课程的试验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等都得到较大提高。
关键词:微课程教学运作模式内化训练创新能力职业素质
自2012年11月至今,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组织进行了三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活动,为今后开展微课程教学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和导向作用。目前,微课设计与教学模式主要有可汗学院教学模式、非常4+1微课资源结构模式、111微课内容构建模式三种。将一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课程,经过系统策划、设计制作成微课程之后,如何有效、系统地开展教学活动,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通过研究试验,创建了一种系统化的“123微课程教学运作模式”,经过试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该模式的结构要素
通过对微课、微课程、翻转课堂教学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在解剖上述三种模式基础上,结合国内外不同类型学校微课教学情况和经验,针对我国教育教学特征,创新性地构建了123微课程教学运作模式。该模式结构要素如图1所示。
模式中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共6个要素,6个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由此构成了一个教与学的有机整体。
图1
其中,微课教案、翻转课堂教师是供教师授课使用的教学方案。微课视频、内化训练、导学案和助学资料是学生学习使用的教学资源。
(二)该模式的结构要素
在123微课程教学运作模式中:
“1”是指以一门微课程中的1组(20—30集)微课视频为核心开展微课程的教学活动。通常情况下,一门微课程需要设计制作20~30集微课。
“2”是指教师依据2套教案组织微课程的微课视频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活动。其中,教师依据微课教案组织微课视频教学,以翻转课堂教案组织课堂学习、训练和课后自学。
“3”是指学生按照3组教学资料开展课余时间的自主学习和课堂学习。其中,导学案(或任务单)用于指导学生课前自学、课堂学习和课后自学,助学资料为学生探索、创新、解决疑难问题提供相关知识、技术和信息,内化训练包括微课平台中的进阶式作业训练与自测、课堂综合作业训练、实践操作训练和创新课题研究。
(一)结构要素构建要点
1.微课教案设计编写要点
在微课程教学运作中,微课视频是核心,在设计制作微课视频过程中,微课教案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教案设计简陋、不规范,就难以制作出优秀的微课视频。微课教案可以和微课脚本合并编写,也可分开编写。合并编写时,应掌握好如下几个要点。
(1)要充分考虑好微课设计思路和微课设计主线,在此基础上按照思路和主线设计编写微课教案。
(2)导入案例选择。微课一般应采用开门见山的呈现方式,通过一个案例将内容自然、平滑地引出来。导入案例不仅要和微课内容密切相关,还应考虑案例的可信度、职业属性和对学生的吸引力等要素,不能引起学生对微课内容和应用价值的误解。
(3)微课内容应体现出教学目标,特别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体现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认真策划与设计。有些微课作品忽视了这一点,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是难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
(4)要分镜头编写微课教学内容和对应的时长、景别、图像呈现和拍摄角度等内容,使摄像师能够准确掌握好拍摄的各种要求,做到教学焦点突出,为后续的微课视频制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2.翻转课堂教案编写要点
(1)要注意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是一种框架式的教学方法,在具体应用该方法时应与PBL教学法、ARCS教学法、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法等结合应用,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指导师和导演。学习内容则是围绕将课前自学的知识和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创新应用研究和实践操作等,并研讨互动解决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强化培养学生的知识内化能力、迁移能力和职业能力。
(2)翻转课堂教案的内容除了常规教案要求以外,还应有教学步骤、教师行动与内容、学生行动与内容、教学方法、注意事项和时长等,还有课堂评价和小结、课后巩固学习与要求等内容。
3.导学案设计编写要点
(1)导学案与中小学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学案有所不同。学案的整体内容是布置作业题,只是形式上略有改变。导学案的主体是指导学生开展课前自学、课堂学习和课后自学活动,告诉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范围、知识点/技能点和教学焦点、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与建议等,并且各部分的相互关系一一对应,更加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好自学活动,避免盲目、无序的自学情况发生。
(2)导学案和翻转课堂教案是一一对应的两份指导教学活动的作业指导书。按照微课程内容和教学进度计划设定的教学单元(通常连续2节课或4节课为一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设计一份导学案和一份翻转课堂教案。
4.内化训练作业设计要点
内化训练包括进阶式作业与自测、综合性作业、创新课题四部分内容,对于实践类微课程还可以设计相应的实践操作训练。设计要点如下:
(1)进阶式作业用于学生在学习完微课视频后进行自我测试,一般每集微课视频设计7—11个进阶式作业题,包含本集微课中的全部教学焦点,可分为3—4个难度等级,以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需求。
(2)每堂课设计2—4个综合性作业,以便对所学的教学焦点和相关知识点进行综合性应用、解决问题训练,在课堂上完成,使所学知识得到初级内化、迁移,形成初级职业能力。
(3)每门微课程可设计8—12个创新性课题。以源于行业企业、社会实际需求的课题作为创新性课题,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贯穿于整个微课程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实践操作与职业要求。实践教学型和一体化教学型的微课程,应设计相应的实践操作类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应尽量选择与其职业要求相适应的教学环境条件、工具设备、着装和职场氛围;教师、学生应按照行业企业的职业规范进行操作、着装,体现出相应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安全设施、环境保护设计应符合职业要求,确保教师、学生的安全,培养学生的职业安全意识和能力。
5.助学资料编写要点
助学资料是帮助学生进行课前、课后自学,以及延伸性、拓展性学习的辅助资料。以教材为核心进行延伸、拓展和补充,编写、汇集整理其他书籍、学术论文和网站中的相应知识、技术和方法,以及相关国家标准、行业企业标准和相关视频、图片、动画等资料。按照微课程教学进度计划进行分类、编号,使之与导学案一一对应,便于学生进行学习应用。
(二)该模式的三大特点
1.动态与静态有机结合特点
该模式中,微课程系统设计、微课视频、助学资料等教学资源具有静态特征,一旦设计完成,在一个学期内基本不变。而导学案、翻转课堂教案和课题组织活动、课后巩固等环节相对具有动态可变特征,应根据每一堂课的具体进展、教学效果和学生提出的新问题等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形成持续改进、良性螺旋性学习业绩提高的新局面,避免因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没有及时解决而导致恶性循环问题发生。
2.模式中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
在该模式中的6个结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图1箭线所示。微课教案是设计制作微课视频的方案,同时引导学生开展课前自学。导学案指导学生进行课前自学、课堂学习、课后自学和有效应用助学资料开展课后学习。
同时,两个教案均以微课视频为核心且各有侧重点和目的性,构建了一个微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教学方案。指导学生自主、有序和科学地进行学习的三组教学资料密切配合,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减少因学习差距引起的恶性循环,促进全体学习者基本上能同步提高学习业绩。
3.该模式具有广泛适用性
该模式中的微课教案、微课视频设计中适当吸收了“非常4+1微课资源结构模式、111微课内容构建模式”的精髓,结合国内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学情进行构建,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用性。适合于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但不同教育类型、不同类别的微课视频所要呈现的侧重点有所差异,应根据情况进行使用,不能生搬硬套。
基于123微课程教学运作模式,我们首先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FLASH动画制作》等6门课程中进行试验应用。下面以《计算机文化基础》为例进行说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是高职院校多数专业的基础课程。开展微课程教学研究与应用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和示范性作用。
(一)课程整体设计
在对课程进行系统研究策划基础上,设计了如何进行文字查找与替换、收据与个人简历设计制作等17集微课视频,对课程中重点、难点的应用操作结合案例进行讲解。根据课程标准,大一新生开始学习56学时,按照13个教学单元设计翻转课堂教案和导学案。按照主选教材(山东省教育厅组编,解福主编,第10版)的章节顺序安排教学,同时选择了《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程》(鲁燃主编)、《计算机应用基础》(李建军主编)4种各有特色的辅助教材,将辅助教材中的亮点内容、训练课题等与主选教材进行融合,分别在微课视频、导学案、助学资料和内化训练题中呈现出来,使课程内容更加完善、科学和适用。
(二)进阶式作业设计特点
根据每集微课所学的内容和教学焦点情况,分别设计7~11个进阶式训练题,分为三个难度等级,涵盖本集微课全部教学焦点和相关课程内容中的一般知识点。包括填空、选择、判断、简答四种题型,平均简单题占40%,中等难度题占40%,难题占20%。如:微课“公式与统计函数的应用”(编号:WJC13)设计了选择题(简单)4个,填空题(中等难度)4个、简答题(较难)2个。按照题目的难度给出不同分数,每集微课后的进阶式训练题总分100分。通过得分和进阶等级激励学生不断学习。
(三)项目教学与翻转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在教学设计中,将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与翻转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采取源于社会的任务进行教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我们分别设计了“三种类型微机的系统及硬件对比分析报告”、“设计制作学院校报月刊(1~4版)”和“设计制作北洋集团校园招聘PPT说明书”等2个任务、3个项目,每个项目中都要3~5处地方点需要学生去挖掘、创新,以满足企业需求。在完成每集微课后的进阶式训练之后,再通过翻转课堂中的研讨、操作训练,使学生的基本工作操作得到加强。
最后,每个教学模块安排一个综合性的任务或项目进行实际能力训练,将课程中所学知识与社会应用密切结合进行综合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较大提高。
(一)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
123微课程教学运作模式经过一个学期的试验应用发现存在如下不足。
1.教师缺乏相关的经验和理论基础
翻转课堂教案和导学案的设计编写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经验和理论基础。如果微课程系统策划工作不细心,在策划微课集过程中会导致某些重点内容遗漏,在翻转课堂中再进行补充,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研讨、训练的时间不足。
2.教师相关的教学方法有待改善
教师的任务驱动教学、项目教学、PBL教学、ARCS教学等方法掌握不好[1],备课不充分。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无序、无事可做或者学生提出的复杂问题没有充分的预案等问题,使教学效果受到局部影响。
3.学生需提升适应能力
学生开始不太适应,自学能力和自我控制水平差,课前、课后教师的督导、引导不到位,使少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挫。而翻转课堂上教师的单独指导时间不足,使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
(二)解决对策与建议
1.进行适当培训
在开展123微课程教学运作模式教学之前一定要进行系统培训,包括对教师的微课程系统策划设计、微课设计制作、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自学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以课程教学团队为主体微课程策划设计与教学研讨、活动,发挥团队的合作力量。
2.开展教学方法交流
开展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多种常用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和PBL教学、ARCS教学方法的单项培训和经验交流,促使教师的微课程设计、教学实施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3.不断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适当组织微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部竞赛活动和交流观摩活动,适当安排学生作为参与者和评委,多听取学生的建议,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参与度和积极性[2]。师生共同努力,促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效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海艳,季敏婷,张成龙.基于ARCS理论的翻转课堂课前任务布置模型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2):59-60.
[2]王郢,杨灿灿.当前我国翻转课堂的时间困境及路向选择[J].教育科学论坛,2015(5):36-38.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厅)2015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教学系统研究与推广应用,项目负责人:时秀波,项目编号:2015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