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南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设错策略 思考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A-
0043-01
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置错误,提前将学生可能产生的错误暴露出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研究,让他们透过表面看本质、厘清错误求本源,不但可以将学生置身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理想学习状态,有效地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欲,而且能使得设错成为学生与问题之间的桥梁,促进学生带疑探究,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设错的时机性——把握学生思维的卡点
在教学过程中故意设错时,不能不顾教学内容特点、无视学生学情现实,这种随心所欲式的设置错误,不但不能发挥积极作用,反而给学生的物理学习造成不必要的影响。教师应认真观察,不但要根据教材内容,更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设错。设错的时机要与学生物理学习思维的卡点契合,教师可以在学生互相讨论时仔细倾听,发掘其中具有典型性的错误;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口头表达和书面作业中寻找设错资源,顺水推舟、以点带面,有效地帮助学生跨跃物理学习路上的“障障”。
在教学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内能》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与区分内能与机械能之间的差异,教师设错:甲、乙两块冰块的质量相同,温度均为0℃,甲冰块位于地面静止,乙冰块停止在10米高处,这两块冰块乙的机械能和内能大。要求学生判断。学生通过分析和比较,先确定乙冰块的机械能大;两块冰块均为0℃,质量相同,物态相同,温度相同,所以它们的内能也相同。通过教师的设错,使学生进一步明晰了机械能是宏观的、而内能是微观的,加深了学生对内能是分子在物理内运动这一特质的理解。
二、设错的迷惑性——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教师设置的错误应是学生在认识与运用知识时容易出现但又不易察觉或识别的问题,它看似正确,实则错误,具有一定的迷惑性。特别是当学生没有真正透彻地理解物理概念与规律时,仅仅满足于做对了几道题目,而浮于表面、以偏概全,造成思考问题不全面、不完整,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设错和纠错时,帮助学生将隐蔽的思维缺陷凸显出来,引领学生拨开迷雾去触摸本质,提高学生对于常见错误的免疫力,提升学生物理思维的深度。
在教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时,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故意设错:一个带盖的水箱里盛有一些0℃的冰和水,把它搬到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0℃的教室里,经过一段时间后,水箱里只有冰和水,不会有水气。这样的错误其实是学生生活经历与物理知识之间的盲区,具有较强的迷惑性。通过辨析,学生知道了由于冰、水温度相等,它们之间不会发生热传递现象,应该是冰水共存;由于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在液面发生,因此还有水蒸气的存在。
三、设错的多样性——促进学生思维的整合
设错的多样性不仅仅是指内容的多样性,同时也包括了形式上的多样性。通过丰富设错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设错、析错和纠错中学有所得,从整体上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这一概念时,教师分别通过影子游戏、激光笔的光斑以及酒精灯火苗跳动等形式,将设错融入其中。如:①光在透明的均匀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②光在酒精中将不沿直线传播;③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等。让学生在直观观察与抽象思考中形成对于知识的完整印记。
四、设错的艺术性——延续学生思维的热度
除了对于设错的时机、分寸要准确把握,教师更要考虑设错的艺术性,让学生既要感到“有收获”,也要感到“有意思”。在设错时,一开始要适当降低坡度,避免让学生觉得茫然无绪,克服畏难情绪;逐步再加大难度,提高设错的挑战性,进一步树立学生挑战的信心。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应用多媒体设计出更贴近学生实际的错误,帮助学生自然地进入析错和纠错的学习活动中,在感知、深化和迁移中形成长久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机械运动》时,教师围绕“火车到底动还是不动”的问题设错,展开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析错、纠错活动。教师首先应用多媒体播放一组运动物体的图片和动画以及“火车直线运动”的场景,让学生初步认识运动与静止现象,形象感知问题情境。接着根据学生的观点分为正反两方展开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明白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首先要选定参照物,再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来判断。
设错是对学生物理学习中错误的一种积极应对,教师要合理、巧妙地设错,继而引领学生析错和纠错,在与错误的正面交锋中锻炼了学生的物理思维品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