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卢作孚东北考察:忧心如焚与应对之策

2016-08-09 03:26刘重来
世纪 2016年4期
关键词:卢作孚北碚张伯苓

刘重来

1930年卢作孚东北考察:忧心如焚与应对之策

刘重来

卢作孚(1893—1952)是何许人也?老一辈的人恐怕都知道,如今的年轻人,对他就知之不多了。实际上早在80多年前,他就是一位蜚声海内外的大实业家了。他创办的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生公司)从一条仅70吨的小轮船起家,“崛起于长江,争雄于列强”,仅十几年间,就将不可一世的帝国主义势力逐出了长江,并发展成旧中国最大、最有影响的民营航运企业,他被誉为“中国船王”,并被毛泽东赞誉为发展中国近代工业不能忘记的四位实业界人士之一(其他三位是张之洞、范旭东、张謇)。

卢作孚又是一位爱国者,一生经历了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三个阶段,且每个阶段都有杰出贡献。特别是在抗战期间,他临危受命,敢挑重担,解决战时最棘手的交通运输和前后方粮食供应难题。特别是1938年10月,处于“长江咽喉,入川门户”的宜昌拥塞了3万多难民和近10万吨工业设备,在日军步步进逼下危在旦夕,卢作孚亲自坐镇宜昌,调动民生公司的轮船,以其大智大勇,成功指挥了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宜昌大撤退,使3万难民安全撤离,并保存了中国工业命脉,有力支持了抗战的最终胜利。在中国抗战史上,卢作孚是一位有大功劳,值得大书特书的爱国实业家。他对东北问题的关注即是一例。

一、先见之明

早在1930年6月卢作孚到东北考察时,就发现东北几乎所有重要的矿山、工厂、码头、铁路等等都被日本人所控制和垄断。最让他感到惊心动魄的是:当他们一行参观日本人办的“满蒙资源馆”时,发现日本人在搜集东北经济情报上下了很大功夫:“凡满蒙所产之动植物、矿物,通通被他们搜集起来陈列起来;凡满蒙各种出产之数量,通通被他们调查清楚,列表统计,画图说明,陈列起来;凡满蒙之交通、矿产区域、形势,都被他们测勘清楚,做成模型,陈列起来。”尽管这个资源馆布置得井然有序,但卢作孚心里却十分不平静,他想的是:“东三省的宝藏,竟已被日本人尽量搜括到这几间屋子里,视为他之所有了。”

东北之行,卢作孚不仅看到日本人在那里趾高气扬、横行霸道,俨然是东北的主人,还看到日本军人正积极为侵吞东北和整个中国作军事准备。一次他们看到一个日本兵营里“有一队兵在那里演习劈刺,非常努力”。卢作孚心里想:“所谓文明国家,处心积虑,朝夕准备的是同人厮杀的事,岂不太可叹息!而且在这里准备厮杀的是谁人,我们岂可熟视?”东北之行,使卢作孚深感日本已有迫不及待吞并东北和整个中国的狼子野心。

卢作孚从东北考察回来后,将考察日记编成《东北游记》一书,他在序中写道:“我们一度游历东北,见日本人在东北之所作为,才憬然于日本人之处心积虑,才对于处心积虑一句话有了深刻的解释。才知所谓东北问题者十分紧迫,国人还懵懵然未知,未谋所以应付之。一旦东北各地,没于日军,然后举国震惊,起谋救济,已太迟矣。”而1年后“九一八”事变和7年后卢沟桥事变爆发,证实了卢作孚的先见之明。

二、偏居西南 研究东北

谁能想到,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九一八”事变前后,在我国偏远的西南小城北碚,在一个以维护地方治安为职责的北碚峡防局里,竟然成立了一个专门研究东北问题的研究会,而参加的人,几乎包括了峡防局机关的全体人员。听起来简直让人不可思议。北碚离东北是那么遥远,干什么偏偏要研究什么东北问题呢?

1930年7月,卢作孚出川考察,来到了天津。当他们见到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时,得知张在南开大学组织师生成立了一个东北问题研究会。原来1927年4月,张伯苓也曾去东北考察。与卢作孚一样,发现日本人对东北的侵略已无孔不入,东北形势十分严峻。张伯苓说:“不到东北,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东北,不知中国之险。”他也感到中国人对东三省的了解,远不如日本人;中国人对日本人的侵略野心,也浑然不知。这怎么行?因此,张伯苓回校后,专门组织了一个东北问题研究会,就是要由中国人来研究东北的资源、交通、农业、金融等问题,特别是研究日本在东北的侵略活动内幕。研究会成立宣言说:

吾人对东北之山川道路、物产风俗、政治经济、社会情形之调查、研究者又有几人?反观外人公私研究机关之林立,设备之完善,经费之雄厚,调查之周详,能不汗颜乎?

卢作孚见到张伯苓后,两人谈起东北局势,都忧心如焚。正如卢作孚在《东北游记》中指出的那样:东北问题“岂止是东北问题?实是国家根本问题。而且东北问题正是由于这根本问题而起的”。张伯苓对他谈起南开大学成立东北问题研究会事,并将研究会近期成果拿给他看,使卢作孚大为感动,也大受启发。

卢作孚回到北碚后,立即决定在北碚峡防局也成立东北问题研究会,要求峡防局全体机关人员都来参加,都来关心和研究东北问题。1931年 9月25日《嘉陵江日报》以《峡局全体人员研究东北问题》为标题,报道了峡防局组织东北问题研究的情形。同年11月22日《嘉陵江日报》在报道北碚读书学习蔚然成风时,就提到“一到晚上八点以后,随处都可碰到手里拿着书本的人,不是民众学校出来的学生们,就是在图书馆研究东北问题的峡局职员”。由此可以想见当时卢作孚领导的北碚峡防局研究东北问题的积极场面。

然而,在偏远的西南峡区,要研究东北问题,困难很多,尤其是资料十分缺乏。“九一八”事变发生不久,卢作孚还给张伯苓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去夏过津参观,得悉贵校有东北研究会之组织,研究中日满蒙问题。迩者东北失陷,深佩吾兄远识。而国人犹纷争离析,曷胜慨叹!

敝局同仁顷亦谨效步趋,作东北各种问题之研究,深苦材料难寻,拟请先生将研究所得检赐一份,俾作参考,并祈介绍研究资料,以便购买。此后研究如有疑问,更盼指导。再贵校所出南开校刊,亦盼惠赠全份,借观勋业。

由此信可知,卢作孚在峡区成立东北问题研究会的目的,也是要使北碚峡防局机关人员在学习、研究东北问题时树立爱国精神和忧患意识,时时关心沦陷的祖国领土,不忘国耻。

(作者为西南大学教授、重庆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责任编辑 周峥嵘

猜你喜欢
卢作孚北碚张伯苓
北碚: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亮底色
浅析卢作孚的乡村建设思想
卢作孚:留给儿女的,是做事的本领
自黑也能激励人
张伯苓妙语
《北碚在抗战: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
卢作孚的“中国梦”
卢作孚:生如奇迹
谁人识英雄?
张伯苓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