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如何报道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事件
——我的新闻生涯片段之十一

2016-08-09 03:26周瑞金
世纪 2016年4期
关键词:国际部人民日报使馆

周瑞金

《人民日报》如何报道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事件
——我的新闻生涯片段之十一

周瑞金

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袭击我驻南联盟使馆。就这一突发事件的反应,《人民日报》的宣传报道走在了全国前列,而我从头至尾参与了这次事件的宣传报道及有关处理工作。

获知被炸消息部署报道任务

《人民日报》驻南联盟记者吕岩松,是将中国使馆被炸的惊人消息传到国内的第一人。事件发生在5月8日北京时间凌晨5时45分(贝尔格莱德当地时间5月7日23 时45分),使馆顿时硝烟弥漫,火光熊熊。大约15分钟后,吕岩松从一片黑暗与窗毁梯残中摸索着逃了出来。他出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我驻南联盟使馆被炸消息,通过海事卫星电话传到《人民日报》国际部前任驻南记者、《环球时报》副总编辑胡锡进家里。

清晨6时许胡锡进正在睡梦之中,听到这一消息如晴天霹雳,难以置信。弄清基本事实后,胡锡进立即向《人民日报》国际部负责人陈特安报告,陈特安要胡锡进向外交部欧亚司南斯拉夫处处长李满长打电话通报,并向报社主管国际宣传报道工作的我报告。当时我已醒来,电话铃声刚响就接了。听到这一震惊消息,我要求陈特安与记者吕岩松继续保持联系,随时报告使馆被炸具体情况,同时立即打电话到邵华泽社长家汇报,邵社长要我在上午9时召开的编委会上报告这一消息,并准备报道意见。紧接着,我马上给我的老朋友、国务院外宣办主任赵启正打电话,通报我驻南联盟使馆被炸事件。我的意图是,通过他立即向江泽民总书记报告这个重大而又紧急的外交事件。

大约半个小时以后,外交部总值班室来电话,说他们仍未能与我驻南联盟大使馆取得联系,希望《人民日报》记者进一步提供情况。此时,吕岩松又把新华社记者邵云环牺牲、《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朱颖夫妇及使馆武官等3人失踪的消息报了回来。我感到问题严重,特别是外交部与大使馆失去联系非同小可,便立即打电话给国务院李伟秘书,请他将我驻南联盟使馆被炸及记者牺牲情况向朱镕基总理及时报告。

当天上午9时,我参加《人民日报》编委会议,原安排这次会议学习讨论批评和自我批评,为编委会成员“三讲”教育进入第三阶段民主生活会做准备。会议一开始,主持会议的邵华泽社长就说,凌晨发生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驻南联盟使馆重大事件,先让我向编委会报告具体经过及对报道的初步打算。我便把吕岩松记者陆续报告来的情况向编委们做汇报,并提出了宣传报道的初步打算。一是国际部要连续发表评论文章进行谴责与评述;二是《人民日报》网络版要以最快速度向全国发布这一举世震惊的新闻;三是国际部办的《环球时报》要准备发号外。邵社长强调,这是一件重大政治宣传任务,主要报道思想和要求要听从中央部署,但我们可以先把几件具体报道工作抓起来,以取得报道的主动权。并宣布这期间由我主要负责这个事件的报道工作,同时负责国际部和网络版的审稿把关工作。

编委会后,我当即召集国际部编辑记者研究落实编委会的部署,着手赶写第二天见报的第一篇评论员文章,我提出题目定为《强烈谴责美国为首的北约的血腥罪行》。由于使馆当时联络中断,又忙于抢救工作,所以中央8日当天上午召开政治局常委紧急会议,《人民日报》记者发回的这个消息源成为重要依据之一。

左图:1999年5月,愤怒的民众举着三位烈士(左起:许杏虎、朱颖、邵云环)的遗像上街游行示威:中图:朱颖母亲郭桂琦(左)抱着女儿、女婿的骨灰盒痛哭;右图:1999年5月8日,《环球时报》发表吕岩松的《我亲历中国使馆被炸》一文

引领舆论风潮催生强国论坛

5月8日9时20分,《人民日报》网络版在第一时序发布了这一举世震惊的记者快讯:北京时间凌晨5 时45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使用至少3枚导弹(第二天证实为5枚)从不同方向悍然袭击我驻南斯拉夫使馆,至少造成3人死亡、1人失踪,20多人受伤,馆舍严重损坏。

11时55分又率先在网上发布记者吕岩松的战地通讯《血的见证——中国驻南使馆被炸目击记》,报道使馆被炸经过及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夫人朱颖遇难的情况。记者现场报道说:“当地时间7日23时45分,记者刚从楼下回到大使馆三层的住处,由于停电,满屋漆黑。刚进屋,就听到一声巨响,屋顶上一块水泥板就在记者脚前十几厘米的地方落下。”

8日下午,《人民日报》国际部主办的《环球时报》发行号外,发表记者吕岩松电话口述由编辑部整理的《我亲历中国使馆被炸》长篇通讯,详细报道记者亲历被炸现场所见所闻的几声巨响、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水泥钢筋碎块横飞的情景,以及面对当天下午还一起外出采访、当晚却被炸牺牲的三位同行遗体时的情感震撼,愤怒揭露北约蓄意用五枚战斧式巡航导弹从不同角度轰炸使馆,妄图把使馆成员全部置于死地的险恶用心。同时,号外还突出发表了记者从贝尔格莱德现场拍摄传真回来的三位烈士血淋淋的照片,以及瞬间成为废墟的使馆被炸后的照片,给广大读者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

当天下午,北京广大学生、民众已纷纷上街示威游行,强烈抗议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的暴行。《人民日报》网络版以最快速度报道北京大学生抗议北约暴行的游行活动,并以图片客观报道了有学生用石块砸碎美国驻北京大使馆大院前路灯的愤怒行为。这张新闻图片在上网前编辑曾送我审阅,说吃不准能不能发表。我对编辑说,美国把我国驻南使馆都炸了,死伤那么多记者和使馆人员,我们游行队伍砸碎美国使馆前的一只路灯,有什么问题?可以刊登。不过,如果是学生进入使馆大院砸使馆门窗,那是违规的过激行为了,就决不能发表,这是个底线。

8日晚上,《人民日报》第一篇评论员文章《强烈谴责美国为首的北约的血腥罪行》定稿,当晚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摘播了这一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愤怒之情的评论的主要内容。评论严正指出:“北约袭击我国使馆是对我国主权的野蛮侵犯,是对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粗暴践踏。”

5月9日,《人民日报》一版刊发我国政府严正声明,首都高校师生游行抗议北约暴行的巨幅图片,评论员文章《强烈谴责美国为首的北约的血腥罪行》,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高校学生举行示威游行的消息;三版刊发通栏标题《强烈谴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侵略行径》,把记者目击、遇难者图片、国际动态分析、有关国际关系准则等全国人民关心的问题,及时、全面、客观、公正地报道出来,以最快的速度把尽可能详实的真相传达给人民群众。

与此同时,《人民日报》网络版于9日下午4时,推出“强烈谴责北约暴行BBS论坛”栏目,提供了一个反映民意的窗口。原来,网络版早就打算开辟BBS论坛,让网民自由发表意见,但担心把握不好舆论口径和议论分寸,所以迟迟没有能开出来。这次网民同仇敌忾,正是开辟BBS论坛的一个合适时机。所以我果断提出开BBS论坛,很快得到网络版负责人的赞同,决定下午4时推出,终于实现敢为天下先的一步突破。截至20 日11时,网民在论坛中已发表近4万篇(条)文章(意见),网民在论坛中的冷静、深刻、精辟分析出人意料,并没有出现原先担心的负面议论和现象。

6月19日,论坛易名为“强国论坛”,它是我国第一个网上时政论坛,由于用户活跃,日均更帖数量极大,又被称为“天下第一论坛”。全国各报网络版也从此纷起效仿,BBS突破禁区,网民的自由言论终于能放开登上网络媒体。由于网络媒体影响巨大,引起江泽民总书记高度重视,短短几天他曾三次打电话给中宣部丁关根部长,要求切实加强网络宣传阵地,把我们的舆论宣传直接扩大影响到欧美国家。

青年学子抗议美国及北约暴行

警醒过激行为调整报道重心

5月10日,《人民日报》作为主流媒体,继续快速反应、客观准确地报道了人民群众义愤填膺、同仇敌忾的愤怒心声。第二篇评论员文章《中国人民不可侮》,一开篇就发出:“中国愤怒了!”

连日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袭击我驻南使馆的罪恶行径,燃起了遍及全国的抗议怒火。继中国政府8日发表严正声明后,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各人民团体以及新闻媒体单位,都纷纷发表声明,或举行座谈、集会,声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血腥暴行。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义愤填膺的高校师生和人民群众纷纷举行示威游行。

10日晚上8时30分,人民日报社召开编委扩大会议,邵华泽社长和许中田总编传达了下午召开的中央宣传领导小组会议的精神。中宣部长丁关根在会上充分肯定了两天来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肯定了《人民日报》义正词严的评论,表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群众强烈谴责美国霸权主义行径的心声。会议要求接下来,要正确、及时地引导群众的愤怒情绪,使其化为理性、正义的力量。抗议活动应该依法进行,斗争要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所有抗议活动,都要文明理智,有秩序,要防止出现过激行为。

在两天来的示威游行中,有些地方已出现冲击美在华企业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等现象,更有冲击美在华领事馆的过激行为。根据中央精神与现实情况,报社编委会及时作出决定,从11日起停止对全国各地示威游行的报道;评论文章要提出依法保护在华进行正常工作的外国人,欢迎一切来华的投资经商者,强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一定要继续执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防止产生排外情绪。我在编委会上明确表示,《人民日报》作为主流媒体,应对这样的突发事件,务必要加强人民群众的爱国激情的理性引导,防止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抬头;同时要深入分析美国霸权主义的真面目,揭露北约战略新概念及其对21世纪世界安全与和平的影响。

这样,《人民日报》在连续发表五篇谴责美国为首的北约的血腥罪行评论员文章之后,又发表两篇“观察家文章”:《是人道主义,还是霸权主义》《论美国霸权主义的新发展》,剖析了“新干涉主义”的“北约战略新概念”,批判了所谓“人权高于主权”“主权有限论”“人道主义干涉论”“为价值观而战”等公然践踏国际法的奇谈怪论。

新闻人被国家授予极大的荣誉

5月12日北京时间9时55分,中国政府处理驻南斯拉夫使馆遭北约袭击事件专门小组的专机抵达首都机场。中央领导胡锦涛、丁关根、张万年、钱其琛、罗干、曾庆红、布赫、王忠禹、胡启立等前往机场迎接。我当时代表人民日报社与新华社社长郭超人、光明日报社总编辑王晨一起,也身佩黑纱、胸戴白花,前往迎灵。

10时6分,在4名礼兵战士的护送下,邵云环的弟弟妹妹手捧邵云环的遗像,邵云环的儿子手捧母亲的骨灰盒走下舷梯。朱颖的父亲手捧女儿和女婿两具骨灰盒悲痛欲绝地走下飞机,全场动容。胡锦涛等领导默默目送灵车离去。

10时20分,伤员陆续下飞机。我驻南使馆武官等4位重伤员被担架抬下飞机。另有两名伤员瘸着腿走下飞机,踏上祖国的领土。胡锦涛与我驻南使馆参赞拥抱时热泪盈眶,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伤员表示亲切慰问。人们向伤员送上鲜花,各界群众400多人到机场迎接。

当日下午,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等分别前往新华社和光明日报社,沉痛悼念三位烈士,亲切慰问烈士的家属。

5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大会,热烈欢迎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工作人员,对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工作人员和驻南新闻工作者进行表彰。除李瑞环同志在国外访问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悉数到场。李鹏委员长主持大会,朱镕基总理郑重宣布:国务院有关部门已批准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朱颖同志为革命烈士。全场响起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江泽民总书记作重要讲话,他说,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要把对北约野蛮行径的巨大义愤和伟大爱国热情化作强大的动力,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这是社会主义中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根据江泽民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人民日报》从5月21日到6月8日,以“学习江泽民同志在欢迎我驻南工作人员大会上的讲话”为主题,连续发表了六篇社论。从此,新闻媒体的舆论转向把人民群众的注意力,集中到埋头苦干,卧薪尝胆,把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搞上去,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上来。

迎回战地记者吕岩松

5月25日下午,邵华泽社长向许中田总编和我,传达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外交部的通知,中央决定驻南联盟的中国记者除新华社留下一人、中央电视台留下二人外,其余的15人全部撤出南联盟,以避免发生无谓的牺牲。这是完全正确而及时的决定。5 月8日以来,我们三位报社领导原来都很担心吕岩松夫妇在南联盟的安全,今天中央的决定让我们心上一块石头放下来了。

邵社长要求我马上布置国际部具体落实吕岩松与他的妻子赵燕萍撤回北京的事宜。我当即找国际部陈特安主任及办公室负责人董黎明,要他们立即打电话通知吕岩松夫妇做好撤退的准备。第二天下午,我又亲自通过国际长途电话,直接向吕岩松传达中宣部与外交部的决定精神,要他尽快听从大使馆的安排撤回,能早一天就早一天。我还告诉他,为嘉奖他战地记者的突出贡献,尤其是发生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以来的良好精神面貌和出色的报道,报社编委会决定为他记大功一次,工资晋升两级,一次性奖励二万元。我还告诉他,报社已为他解决住房问题,这次他们夫妇回来不用再住集体宿舍了。当时他听了非常感动,一再表示感谢中央和报社对他的关怀。

几天后,吕岩松偕夫人赵燕萍搭乘中国国航960航班从奥地利维也纳机场起飞,于6月3日上午9时40分准时飞抵北京首都机场。我代表报社编委会率领报社机关党委、国际部、人事局、外事局等部门领导十多人前往机场迎接。国际部前任驻南记者胡锡进和董黎明向吕岩松夫妇献花,并热烈拥抱。在从机场回报社的路上,吕岩松向我说了我驻南使馆遭袭及三位记者遇难的许多细节,并风趣地对我说,他命大,人民日报福大,记者站的电脑、车子、钞票等财产都没有受损失。我说,财产算什么,你们夫妇毫发无伤,安全归来,就是无价之宝,就是全报社的最大福气!

11时许,我们回到报社,邵华泽社长、许中田总编率全部编委成员及上百名各部门代表,迎候在五号楼前,邵社长发表热情洋溢的欢迎词,吕岩松也很朴实地说了几句话:“从今天起,我就是一个普通记者了。我很惭愧,南联盟战争还没有结束就回来了,当了逃兵……”没待他说完,我马上插话说:“这是中央的决定,不是逃兵,而是英雄!”

在吕岩松回国之前,人民日报社于5月21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目击暴行》的吕岩松战地新闻摄影展。我主持影展开幕式,许中田总编致辞。四天后,以人民日报社与北京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名义,《目击暴行》吕岩松战地摄影展,在首都博物馆继续展出。后来,这个影展又到江西、安徽、广东等地巡回展出。《目击暴行》影展,真实记录了5月8日北约五枚导弹袭击中国驻南使馆,夺去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同志生命的血淋淋情景。同时展出了吕岩松从战争刚开始,到轰炸中国使馆这几十天,在南斯拉夫全境看到的北约暴行,向中国人民揭露了北约入侵南斯拉夫以来对平民的杀戮,以及轰炸中国使馆的罪恶行径,使人们在悲愤和震撼之余,对以笔和相机为武器的中国战地记者产生了崇高的敬意。

刊登《震撼世界的六十天:吕岩松战地日记》的《大地》杂志

吕岩松记者,1989年8月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人民日报》国际部工作,开始任常驻俄罗斯记者,1996年5月赴南斯拉夫任常驻记者。科索沃战争打响之前,他多次深入科索沃腹地采访冲突双方的武装人员,甚至钻进科索沃大山里直接采访了对中国新闻记者极不友好的阿族“科索沃解放军”。他发回的数十篇关于南斯拉夫政局的分析、评论文章,成为《人民日报》国际报道的闪光亮点。他是与三位英烈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使馆被炸后,作为唯一幸存的中国记者,他是详细报道我使馆被炸事件的第一人,发回确认我3位记者为国捐躯噩耗的第一人,也是发回烈士的现场遗照,准确报道北约使用了5枚导弹从不同角度袭击使馆的第一人。1999年12月,南联盟总统向吕岩松颁发了“南斯拉夫之星勋章”,高度评价他为发展南中关系所做的贡献。

人民日报出版社很快编辑出版了吕岩松的《我亲历中国使馆被炸——来自南斯拉夫战地的报告》一书,和他的《目击暴行》战地摄影作品集。现在,他已担任人民日报社国际部主任,全面主持《人民日报》国际宣传报道工作。

我驻南使馆被炸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提出四点严正要求。在中国人民强烈抗议和中国政府严正交涉下,美国政府作出了公开正式道歉并承诺赔偿。

美国和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后,各种流言蜚语不胫而走,各种背景的媒体蜚短流长。我国政府严正要求对事件展开全面彻底调查,并公布调查结果,严惩肇事者。但美方始终坚持“误炸”的说法,未能对事件真相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好多专家分析误炸的可能性非常小,美国和北约迄今没有公布相应文件和材料,成为不解之谜,但我坚信真相终会大白于天下。

(写于2016年5月7日美袭我驻南使馆17周年前夕)

(作者为《人民日报》原副总编)

责任编辑 杨之立

猜你喜欢
国际部人民日报使馆
A Commentary on Fighting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