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物理贴合“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实践策略お

2016-08-08 09:21季彩红
中学物理·高中 2016年8期
关键词:旧知最近发展区新旧

季彩红

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了现有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重要联系,将这一理论运用于高中物理教学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使得物理教学能够由此面向全体学生,贴近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实现他们物理学习能力的可持续性提升.要找准最近发展区,就要加强对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和待学习内容两者的关联,即处理好“旧”与“新”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实现有意义的物理学习.

1以旧带新,朔源引流

在教学实践中,任何学科都有着知识体系内的前后承接规律,新知往往是建立在对某些旧知的延伸与拓展之上,物理学科也不例外.新课程中所倡导的“以学定教”,就是要求我们能够从学生的视角,去审视和揣度学生接纳、理解新知的最佳途径.学生的新旧建立并非凭空而来,而是离不开前期物理学习中所获得的积累、以及来自生活、社会实践等感性体验,然后在新知学习中逐步展开与丰富,从而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层次.在落实“最近发展区”教学理念中贯彻好“以旧唤新”,才能打造出推动学生拾级而上的学习台阶.教师要悉心考察有哪些与当前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旧知部分,再挖掘出从旧到新之间的联系,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思考采用怎样的方式推动学生完成从旧到新之间的跨越.

如在教学《力的合成》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在初中只接受过求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力问题,在升入高中之后开始接触矢量的概念,对位移,速度,加速度,力这些矢量有一点感性的概念认识,但对矢量运算的理性认识几乎没有,因此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现场演示和实验探究唤起他们的感性印象,加强切身体验,从而有利于他们深刻理解矢量的合成法则:①回忆旧知:提问初中学过的同一直线上求两个力的合力的问题:(两种情形,分力同向和反向时)并引导学生用“等效替代”的思想去理解这两种情形;②唤醒经验: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现象如提水、拉伸弹簧、运送货品等,让学生运用已有认知分析其中的力;③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用重锤模拟上面[HJ1.5mm]小实验中的杠铃片,两个弹簧秤可分别读出F与F1、F2的大小记录实验数据,并以此思考和讨论.这样的探究学习过程,准确地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储备,促进了学生的新知学习.

2逢新感旧,反刍深化

以旧引新是教学中已经被大部分教师所重视并努力实践,将新知从旧知中推导出来;但逢新感旧则很容易被大家所忽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孔子的这一句名言其实可以理解为,在学习新知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对于旧知的巩固、反刍和深化,这其中的乐趣远远超出一般意义上的温习.在学习新知的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唤起对于相关旧知的记忆,在新旧关联中获得新的领悟,使学生在知识视野的不断拓展中感到喜悦.这样一种以新带旧的学习方式,是“最近发展区”理念的合理拓展,帮助学生在螺旋上升式的物理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物理学科的内在紧密联系,认识到物理的每一项知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整个物理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点,就像一棵树在不断地生长,并在生长过程中主动地汲取营养、巩固根蔓.

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虽然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初步知道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惯性的概念,但是他们对于“质量是惯性唯一的量度”缺乏认识,不但对内容一知半解,更常常会不自觉地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认为速度也是惯性的量度.所以为了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力和运动关系,教师从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牛顿第一定律建立的历史出发,使他们对这一物理定律的认知更加明晰.①讲述双斜面实验,让学生感受理想实验的魅力.爱因斯坦是这样评价的: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②结合实验重新思考:静止的车、足球为什么运动起来?运动的车、足球为什么会停下来?力和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物理科学发展史的了解,让学生在“实验+推理”中重新审视现实经历、澄清概念认知.

3除旧布新,纠偏矫正

在处理新旧交替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到“负迁移”的影像.作为一种常见的学习心理现象,旧知有时候会对新知起着阻碍和干扰作用,使得学生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发生混淆,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新旧知识之间结构相似、本质不同的时候,当它们的要求是学生对此做出不同反应时,就会凸显新旧的矛盾.此时,教师要实施除旧布新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认知的负迁移,加强两者之间的对比,寻找旧知与新知间相似性和差异性,体现物理知识的连贯性;要精心准备各种变式练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问题进行变通,使其本质的内容更全面、更明晰地显露出来,从而全面发挥“最近发展区”对于促进学生物理学习的正面影响.

如在教学《自由落体运动》一课时,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有一定的了解与模糊的体会,但是现实中的现象却会对他们造成干扰,他们往往会难以区分生活中的落体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之间的差别,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修正则会使学生在后继学习中“心口不一”,难以真正理解.因此教师直面这一难点,突出分析落体运动快慢的产生原因,让学生体会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这一科学思维方法.①用铁片和纸片进行实验,得出“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初步结论;②用铁片和纸团进行二次实验,观察比较;③猜想:物体下落的快慢跟重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如果完全没有空气阻力的影响,轻、重物体谁下落得快呢?④演示:牛顿管实验,揭示规律.通过上述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很好的消弭了生活经验的负面干扰,在区分理想运动与实际运动之间差别中完成了知识的重新建构.

4新旧相融,梳理整合

美国心理学家贾德认为:“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这说了在落实“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理念时,要充分认识新旧融合的重要性,加强对于物理知识习题的梳理和归类,使之进一步系统化、条理化,从而推动学生将知识内容融会贯通,使得物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新旧相融的过程,是学生知识经验体系自内而外的生长,是旧知与新知的交互中的自我建构,随着学生物理学习过程的不断延伸,新旧相融中形成了一片片知识板块,继而形成知识链条,使学生长久获益.

如在教学《加速度》这一部分内容时,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是联系动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它不但承接了前面时刻和时间间隔、矢量和标量、物体运动路程、位移和速度等大量知识概念,也为后继机械振动、电和磁、能量守恒、动量等做了蕴伏.因此教师在教学预设中摈弃了单一乏味的讲述,而是通过“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力关系”的自主式实验将新旧知识有效地融合在一起.①感性唤起,自拟方案:多媒体模拟货车空载与满载起动情况,视频播放赛车起动情况.想一想,加速度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中需要测哪些物理量?需要用到什么器材?根据你课前预习准备情况,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总设计的方案;②分组实验,汇报讨论:小组代表汇报实验过程和结果,师生共同讨论,点出不同方案中具体操作步骤中的关键处;③实验回顾,梳理总结:小盘与砝码的重力何时可看作小车受的外力?小车匀速滑下时小车受的合力是多大?位移之比为何等于加速度之比?……通过组织学生自拟实验方案以及对实验过程进行说理表达,帮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完成了新旧知识的有机融合.

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已有经验,为他们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提供一定的感性体验支撑,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在新旧交替中展开学习,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潜能,完善他们的认知结构,在超越其最近发展区的学习活动中不断成长.

猜你喜欢
旧知最近发展区新旧
基于新课标的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研究
人间最美半新旧
岁末
新旧《中小学生守则》透析
当NSX遇上NSX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转化思想
结合一堂考核课试论经典小说的品鉴与赏析
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班级内分层教学研究
论促进幼儿“最近发展区”的路径选择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的提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