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外汉语教师视角的二语习得研究和语言教学关系考察①

2016-08-08 08:40吴继峰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二语研究者语言

吴继峰

(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北京100089)



基于对外汉语教师视角的二语习得研究和语言教学关系考察①

吴继峰

(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北京100089)

对外汉语;二语习得;语言教学;关系

基于调查问卷和访谈考察了80名对外汉语教师对二语习得研究和语言教学关系的看法。研究发现,影响教师对二者关系看法的因素主要有二语习得研究对教学的贡献、语言教师和研究者的关系、二语习得研究方法课和理论课的实用价值。在此基础上,对二语习得研究和课堂教学的关系及语言教师和研究者的关系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讨论,并建议采用行动研究、叙事研究、个案研究等方式来调节语言教师教学和研究的关系。另外,建议应用语言学专业(对外汉语教学方向)开设二语习得研究方法和统计学必修课程。

1.引言

二语习得研究在二语教学中的作用及适用性是近年来二语习得和教学领域争论的热点问题。早在20世纪 70年代末,Tarone et al (1976)和Hatch(1978)就提出在语言教学时慎用二语习得研究成果的观点。此后,二语习得研究和二语教学的关系逐渐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并引发了一系列讨论(Ellis,1997,2001;Han,2007)。学者们各抒己见,但对二者关系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献甚少。最有代表性的是Nassaji(2012)的研究,该研究通过调查问卷考察了201名英语二语(ESL)教师和英语外语(EFL)教师对于二语习得研究和语言教学关系的看法。研究结果发现:尽管大多数教师认为了解二语习得研究是有用的,能够帮助提高二语教学水平,但是与从研究中得到的知识相比,他们从教学中得到的知识跟课堂教学关系更密切;大多数语言教师表示他们得到研究材料很容易,但是极少数会阅读研究性论文,最普遍的原因是缺少时间、研究性论文的阅读难度大、对论文缺少兴趣等。另外,作者还在怎样改善二语习得研究和语言教学的关系上提出了一些建议。但是,诚如作者本人所说,该研究也存在着一些局限:一是调查问卷这种研究方式本身存在一定局限,不能清楚地知道调查对象之所以做出如此反应的原因;二是问卷调查了二语习得研究对课堂教学有用的程度,但是没有调查二语习得研究哪些方面有用,为什么有用。

因此,为弥补Nassaji(2012)的缺憾,本研究以国内12所高校的80名一线对外汉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基于Nassaji(2012)的调查问卷,结合访谈,考察了对外汉语教师对二语习得研究和语言教学关系的看法。

2.研究设计

2.1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两种方法。调查问卷主要参考Nassaji(2012)的问卷,结合其总结的局限和我们要考察的问题以及国内习得研究的自身特点,对其问卷进行了修改,如在背景信息考察中增加了“您的本、硕、博专业背景”,在不阅读二语习得研究论文的原因选项中增加了“不了解其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如2×3混合实验设计)”和“不了解统计方法和统计术语(如F=12.11,p<.05)”等。调查问卷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包括两种形式:单选题和李克特6点量表;主观题也包括两种形式:多选题和开放性问答题。在进行调查之前,请1名二语习得专家(教授)和2名对外汉语教师(讲师)进行了试测,并根据其建议对问卷进行了修改。问卷的发放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纸质问卷,另一种是电子问卷。

问卷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师的背景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教龄、专业等8个问题;第二部分是针对二语习得研究和教学关系的24个问题,采用单选、多选及李克特量表的形式;第三部分是问答题,共3个,如二语习得在二语教学中的作用、您希望从二语习得研究中得到什么等。共35题。

访谈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逐题向教师询问客观题作答的原因;第二部分是了解教师对二语习得研究成果的熟悉程度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二语习得研究成果的实际运用情况等。

2.2调查和访谈对象

参加问卷调查的是国内80名一线对外汉语教师,分别来自以下12所高校: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华文学院、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青岛大学。

问卷完成以后,我们从中选取20名教师进行访谈(电话访谈、当面访谈等方式)。为使访谈结果更可靠,我们选取的20名访谈对象均为笔者比较熟悉的老师和要好的朋友。

3.研究结果

3.1教师背景信息

教师背景相关信息如表1所示。

表1:教师背景信息

3.2不同学位、性别、年龄的对外汉语教师对二语习得研究的熟悉和重视程度

为了解不同学位、性别和年龄的对外汉语教师对二语习得研究的熟悉和重视程度,本文设计了以下8个问题:

(1)您是否学过(包括自学)二语习得理论课程?

(2)您是否学过(包括自学)二语习得研究方法课程?

(3)您是否学过(包括自学)统计课程?

(4)您是否经常看二语习得方面的论文?

(5)您是否发表过二语习得研究方面的论文?

(6)了解二语习得研究是否能够帮助教师提高二语教学水平?

(7)二语习得研究是否能为教师提供实际的教学建议?

(8)教学实践是否比二语习得研究中获得的知识在教学中更有用?

以上问题的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对外汉语教师对二语习得研究的熟悉和重视程度调查表

3.3语言教师对二语习得研究的期待

为了进一步改善二语习得研究和语言教学的关系,我们有必要知道教师想从二语习得研究中得到什么,哪些研究课题是他们所关注的,二语习得研究成果在其教学中起到什么作用,他们对目前的二语习得研究有什么建议和期望。因此,问卷第三部分设置了3个开放式问答题,以了解语言教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1)您希望从二语习得研究中得到什么或者希望从中学到什么?

(2)请您谈一下二语习得研究在二语教学中的作用或角色。

表3:教师对二语习得研究的期待统计表

(3)您对当前的二语习得研究有何意见或建议?

根据教师回答的内容,我们采用Creswell (2007)和Nassaji(2012)主题分析的方法,将教师对二语习得研究的期待分为以下几个主题,见表3。主题分析法的做法如下:第一步,对教师的期待进行总结归纳,大致分为几个主题;第二步,根据二语习得研究的相关概念,对大致分成的几个主题进行细化并作出调整;第三步,请另一位二语习得专业的教师逐一查看问卷中被调查教师的回答,并检验作者的分类是否正确反映了被调查教师的观点;第四步,如某一分类两位教师意见相左时,两位教师进行商讨并作出最后的决定。最后,两位教师分类的重合率达到97.1%。

4.讨论

4.1语言教师对二语习得研究的熟悉程度、原因及期待

4.1.1语言教师对二语习得研究的熟悉程度及原因

通过表2可知,参与本项调查的语言教师中,87.5%的教师学过二语习得相关的课程,对二语习得涵盖的内容有所了解,但是学过二语习得研究方法者仅占52.5%,学过统计课程的更少,仅占12.5%,且学习过统计课程的不同学位的人数差异显著(χ2=4.47,df=1,p<0.05),掌握统计知识的均为50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通过访谈发现,10名学习过统计课程的语言教师中有7名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其余3名语言学博士均为自学。由于不懂统计知识,所以发表二语习得论文的语言教师数量也比较少,仅27名(占33.8%),而且其中20名做的是中介语语料库习得研究,做过实验研究的仅7名(占8.8%),此外,发表过二语习得论文的人数,博士显著多于硕士(χ2=4.90,df=1,p<0.05),27~39、40~49年龄段的教师数量均多于50~60年龄段的教师。另外,表示一直或经常看二语习得研究论文的教师非常少,仅占21.3%,有近一半的教师(42.5%)表示从来不看或者很少看二语习得研究方面的论文。很少看或者很少做习得研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研究性论文难读,也很难理解(88.2%);不了解其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88.2%);不了解其统计方法和统计术语(88.2%)。

由以上数据可知,目前制约二语习得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缺少扎实的二语习得研究方法知识及统计学知识。由于受到学科发展的影响,在掌握二语习得研究方法和统计知识、阅读二语习得论文频率方面,27-39年龄段具有博士学位的语言教师人数多于其他年龄段,但是尽管如此,目前语言教师统计学知识匮乏的现象仍非常严重。Brown (1991)建议增加教师的统计学知识,他认为现在很多关于语言学习和教学的研究都会用到统计,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研究,教师应该有统计学的知识;Gass(1995)建议在教师培育项目中增加二语习得研究的课程,这样教师能够对研究范式、研究术语和研究结果等更加了解和熟悉;王若江(2003)也认为语言学的研究需要统计学的知识,需要重视这方面知识的训练。

另外,教师不看或不做二语习得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时间(占73.5%)。这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是个普遍的特点。一般来说,与其他学科相比,对外汉语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比较重,课时量是其他学科的2~3倍,大部分时间花在备课、讲课和批改作业上,做研究的时间很少。怎样协调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一直是困扰一线对外汉语教师的难题。尽管大部分教师表示很少读或不读二语习得研究方面的论文,但这并不表示他们的教学不受二语习得研究的影响,在我们的调查中,大部分教师表示会利用其它方式来获取教学相关信息,如与同事交流、看教材、参加研讨会等,实际上这些方式大都与二语习得研究相关,受到二语习得研究的影响。

除了以上原因以外,研究成果转化不理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孙德金曾在第一届《世界汉语教学》青年学者论坛上举过一个很好的例子:王还教授对“都”的研究结论很精准,完全可以被词典所收录,但是在《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仍未见收录。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中都存在这个问题。每年有不少的优秀论文发表,其研究结果大都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但是研究成果如何被读者熟知并转化为直接可利用的资源并没有引起较大的关注和重视。词典的编纂、教材的编写、教学的实施和试题的设置等都需要从研究成果中汲取营养,不能让研究和实际应用仅仅是“两张皮”。

4.1.2语言教师对二语习得研究的期待

4.2二语习得研究和课堂教学的关系及原因探讨

在我们的调查中,80%的教师认为了解二语习得研究能够提高二语教学水平,但是72.5%的教师认为与从二语习得研究获取的知识相比,从教学实践中得到的知识和经验跟课堂教学关系更大。此外,55%的教师认为有些二语习得研究的结果不实用,应用价值不大;研究结果和实际应用是“两张皮”,研究结果没有很好地指导教学。可见,虽然大部分教师认为了解二语习得研究能够提升二语教学水平,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不太大。我们认为以上观点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4.2.1二语习得研究分支的研究兴趣和研究目的不同

我们在前面谈到,二语习得研究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涉及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具体可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类。各个研究分支的研究兴趣不一样,理论导向不一样,所关心的话题也不一样。大部分研究者和教师认为二语习得研究是应用语言学的分支之一,应该和实际教学息息相关,为实际教学提供教学参考意见。但是,一些学者并不这样认为。“在二语习得研究论文中都要提出一些教学启示这种做法都来自于一个谬论:二语习得的所有研究都和教学有关。在二语习得领域中,并不是每个主题都和二语教学有关系”(Ellis,2001;Han,2007)。例如,基于生成语法的二语习得研究的目的更大程度上是检验特殊的语言学理论——生成语法,这类研究结果一般无法直接转化为课堂教学所需要的知识;再如,国际上结合脑电研究学习者大脑加工语言信息的区域,更多的是与医学相结合,给医学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所以有学者直接指出“二语习得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但是大部分研究不再直接关心教学问题”(Ellis,2001);“二语习得研究者考察的很多问题来源于自身的知识体系,与语言教学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Ellis,1997)。

实际上,与语言教学相关的二语习得研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课堂反馈、语义协商、输入与输出等。为了更好地解释和语言教学相关的二语习得研究,Ellis和Shintani 2014年出版了专著《Exploring Language Pedagogy through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专门讨论二语习得研究和语言教学结合的问题,专著从3个视角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读:一是外在视角,如教学理论和二语学习理论,语言教学大纲和二语习得,显性教学和二语习得,基于理解和基于产出的语言教学,基于任务的语言教学;二是内在视角,如输入、互动、纠错反馈、一语在二语课堂中的应用;三是学习者差异视角。但是即使是与语言教学相关的二语习得研究,在使用时也要谨慎。早在上世纪70年代二语习得研究蓬勃发展时期,Hatch(1978)就提出二语习得研究得出的结论可能不能直接应用于二语教学,并留下了“Apply with Caution”的警示。Spada(2015)也认为二语习得在语言教学的应用方面,的确存在着误用或滥用的问题,并从二语习得中教学的作用、年龄的作用、隐性和显性二语知识的本质等3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并不是所有二语习得研究都对二语教学有应用价值,其中某些领域的探究只是为了解释二语习得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4.2.2与语言教学相关的二语习得研究的确存在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两张皮”现象

我们在对20位对外汉语教师进行访谈时,教师们大都表示目前二语习得研究中存在严重的“两张皮”现象。研究成果并未很好地指导教学实践,这是目前二语习得研究中确实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TESOL Quarterly》2007年第2期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问题的起源是Han(2007)对该杂志上发表的一篇二语习得实证研究论文最后的研究启示提出质疑,认为研究中的教学启示有的观点前后矛盾,经不起推敲,实际应用价值不大,并对二语习得研究论文中需不需要提供教学启示提出了自己的意见。Diane、Carol、Sally等学者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其中Sally(2007)提出的5条建议颇有见地:一是教学启示应该严格限制在清楚、实质性的结果中,例如在量化研究中,应该严格报告数据,从显著的研究结果(如p<.05)推导出教学启示;二是要注意不同研究的研究条件的相似性和差异,即实验研究的外部效度如何,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出的结论往往会有所不同;三是应与其他相关研究作对比,清楚真实地指出研究背景和研究结果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如果多个研究有相似的研究结果,那么教学建议的价值就会增大;四是教学建议的提出应该是问题形式的,如“Might this observation suggest that……?”,而不是“Teachers should……”;五是学术刊物之外应该设立一个论坛,可以让读者讨论从研究中推导出来的教学启示或分享教学材料,使教学建议具体化。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如果二语习得研究成果对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启示性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那么二语习得研究和语言教学的关系就能够得到改善。这就要求二语习得研究者通过考察或与语言教师的交流挖掘和教学相关的研究课题,语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检验研究结论的正确性和适用性。因此,二语习得研究和语言教学的相关性可以通过应用和评价来衡量。

4.3语言教师和研究者的关系

梅兰妮·斯万将区块链分为三个阶段:区块链1.0、区块链2.0、区块链3.0。我国正处于2.0阶段,并且大量的学者在理论研究上探索区块链3.0时代。区块链在各领域的开发空间巨大,相关技术的创新应用层出不穷。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巨大变革也给政府监管部门、传统金融机构、个人群体等带来巨大挑战。

对语言教师和研究者关系的认知不同,导致部分教师忽视二语习得研究的成果。因为他们认为语言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而不是研究,研究应该是研究型教授或者专家做的。实际上,语言教师在语言教学第一线,如果能参与到二语习得研究过程中来,完全可以做到以教促研,以研助教,更好地改善研究和教学的关系,而且语言教师发现的课题往往是与教学最相关的、联系最紧密的。换句话说,一线语言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习得研究更有话语权,他们的研究发现对语言教学更有利。

语言教师和研究者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语言教师专门从事教学,研究者专门从事研究;二是语言教师既从事教学,也从事研究。第二种情况在国内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更为普遍,因为大部分高校的语言教师也是研究者,研究者也在一线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专门的研究机构除外,即使是专门研究机构人员,大多也都从事过汉语教学的工作)。下面我们分别进行讨论。

4.3.1语言教师专门从事教学,研究者专门从事研究

学界早在10年前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即“存在研究人员跟一线教师分离的现象”。基础理论存在专业化倾向有其优点,但也有其缺点,即“专业的研究人员很少有机会深入接触教学(课堂教学、教材编写、教学设计、教学管理等)实际,缺少教学的体验,而实际的教学问题,常常不是专门研究人员关注和擅长解决的问题”“而接触这类教学实际问题的一线教师又缺少条件(时间、精力、经费等)和方法(理论、方法、工具),很少参与研究”。(崔永华,2004)所以,我们认为改善二者关系的一个方法是:教师和研究者合作。教师和研究者合作是指教师和研究者共同从事或承担研究活动(Lightbown,2000)。这种合作方式越来越被看做是一种提高研究和教学关系的有用工具(Crookes,1997;Ellis,1997;Lightbown,2000;Pica,2005),因为它给教师和研究者创造了机会去探讨共同关心的问题。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创造合作的机会,例如,教师和研究者针对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积极对话;共同承担课堂研究项目;在教师学术会议上研究者展示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等(Lightbown,2000)。文秋芳等(2011、2012)尝试建立了“研究者-教师互动发展模式”,并通过几年的合作实践,不仅促进了一线教师专业化能力的提高,而且也促进了研究者自身的成长。在这些案例中,研究和教学的关系能够得到改善是因为教师有机会能够参与到研究的过程中来,从而使研究成果更可能被教师应用到教学中去。另外,将教师和研究者完全孤立开来是建立在一种谬论之上,即“研究者是知识的生产者,教师只是消费者”,这种假设是有问题的,因为它代表着一个从上至下的教师教育的模型,教师只被看做信息的接收者,这种看待教师的方式是错误的,因为教师这个职业有自己的知识基础,教师有自己的专业知识(Freeman,1998;Nassaji,2012)。因此,教师和研究者合作的方法使教师不再被简单地看作研究结果的读者,而是问题的提出者、深刻见解的发起者和活跃的贡献者 (Nassaji,2012)。在我们的调查中,几乎所有教师都同意或者强烈同意研究者和教师应该一起工作,也有许多教师写下自己渴望和研究者合作的评论。

4.3.2语言教师既从事教学,也从事研究

这是改善二语习得研究和语言教学关系的最佳方案,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一线教师发现的问题更有实际应用价值,他们关注的往往是困惑教师许久的教学问题,例如温晓虹(2007)关于教学输入与学习者语言输出的研究,田艳(2010)关于对外汉语课堂纠错策略的研究,姜丽萍(2013)关于“任务—活动”型汉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等。

值得一提的是语言教师参与研究的一个重要形式——行动研究。崔永华(2004)曾呼吁语言教师进行行动研究,因为它是将一线教师、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联系起来的一个好办法。教师从事的行动研究是“一种教师探究自己教学情境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对教师和教学过程的自我反思性、批判性与系统性的特点……,要求行动研究者对自己的教学采取质疑的态度,善于发现可改进之处,有意识地对其加以干预,旨在产生积极的变化”(Anne,2011;文秋芳等,2011)。这种行动研究方法对一线的对外汉语教师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教师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方法进行研究,例如洪炜等(2016)的中级汉语阅读课词汇教学行动研究,这项研究是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的,实际应用价值较大。另外,还可以采用叙事研究、个案研究等研究范式。当然,除了采用行动研究等方法研究教师感知到的问题以外,教师也可以进行以考察二语习得研究结论为导向的学术研究,例如,检验二语习得研究者提出的课堂教学建议,检验各种基于课堂教学的假说,从而为课堂二语习得理论做出贡献。

在我们的调查中,教师对“语言教师都应该成为研究者”的看法是有分歧的。造成分歧的原因可能是教师对研究概念的理解有所不同。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教师对二语习得研究的关键词是研究假设、实验范式、数据统计、被试、实验任务等,他们对这种研究没有兴趣。实际上,二语习得研究有很多不同的研究方法,因此需要加大对教师二语习得研究方法方面的培训,使其了解二语习得研究方法的种类,特别是那些以实践为导向的研究方法,如行动研究等。但是,仍有部分教师不把自己看作研究者,他们认为语言教师的工作只是简单的教好所担任的课程,以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不实用等作为理由,这就关系到崔希亮(2013)提出的“语言教师学术自觉的问题”,此处不再展开进行深入讨论。

5.结论和局限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考察了国内一线对外汉语教师对二语习得研究和语言教学关系的看法,研究发现,教师对二者关系的看法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二语习得研究对教学的贡献、语言教师和研究者的关系、二语习得研究方法课和理论课的应用价值。大部分对外汉语教师承认二语习得研究能够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水平,但是实际应用价值并不大,目前一些二语习得研究和语言教学实践确实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尝试提出以下思考及建议:第一,如何将二语习得研究成果运用到汉语二语教学实践中去,让这些研究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体现其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研究课题,需要汉语二语习得研究同仁共同努力。第二,对外汉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采用行动研究、叙事研究、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第三,为适应国际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趋势,本文建议应用语言学专业(对外汉语教学方向)开设二语习得研究方法和统计学必修课程,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储备更加完善,以便能够阅读和开展相关的二语习得研究。

本文的局限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本文在怎样加强语言教师和研究者合作关系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但是,二者之间的关系很复杂,本研究只是基于语言教师的视角进行了探索和考察,有必要对语言教师和专家的知识构成及各自的研究兴趣进行细致地考察和分析,看二者在哪些方面存在共性,哪些领域或研究课题是二者迫切需要合作的。二是调查的样本不够大,调查对象范围相对狭窄,我们只考察了国内12所高校在编的80名一线对外汉语教师,但是在实际的汉语教学中,兼职教师的数量也不少,有的学校甚至超过在编教师的数量,兼职教师对二语习得研究和语言教学关系的看法如何,与在编教师的看法有何差异?另外,不同环境下的语言教师的看法有何差异?即国外从事汉语教学的教师与国内汉语教师的看法有何差异?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调查和研究的问题。三是访谈对象数量太少,因为访谈中涉及一些敏感的问题,所以我们只对身边熟悉和要好的同事和老师进行了访谈,理想的情况是让所有参加问卷调查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回答解释一下原因。

崔希亮2013说汉语教师的学术自觉[J].世界汉语教学(4).//Cui Xiliang2013On the academic conscientiousness of TCSL teachers[J].Chinese Teaching in the World(4).

崔永华2004教师行动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3).//Cui Yonghua2004Action research for teachers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J].Chinese Teaching in the World(3).

洪炜,徐霄鹰2016中级汉语阅读课词汇教学行动研究[J].汉语学习(1).//Hong Wei&Xu Xiaoying 2016Vocabulary teaching in Chinese intermediate extensive reading class:an action research[J].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1).

姜丽萍2013“任务—活动”型汉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语言教学与研究(6).//Jiang Liping2013 On the construction of“Task-based Activity”teaching mode in Chinese classes[J].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 Studies(6).

田艳2010关于对外汉语课堂纠错策略的层次性选择[J].语言教学与研究(3).//Tian Yan2010Differentiated choices of error correction strategies in TCFL classroom[J].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 Studies(3).

王若江2003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统计方法运用状况调查[J].汉语学习(3).//Wang Ruojiang2003A survey of the use of statistical methods in TCSL research[J].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3).

温晓虹2007教学输入与学习者的语言输出[J].世界汉语教学(3).//Wen Xiaohong2007Instructional input and learner's output[J].Chinese Teaching in the World(3).

文秋芳,任庆梅2011探究我国高校外语教师互动发展的新模式[J].现代外语(1).//Wen Qiufang&Ren Qingmei2011A new interactive model for tertiary EFL teacher education in China[J].Modern Foreign Languages(1).

——2012互动发展模式下外语教学研究者的专业成长[J].外语界(4).//Wen Qiufang&Ren Qingmei2012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EFL teacher in interactive model[J].Foreign Language World(4).

Anne,B.2011英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Anne,B.2011Doing Action Research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A Guide for Practitioner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Brown,J.D.1991Statistics as a foreign language;Part 1:What to look for in reading statistical language studies[J].TESOL Quarterly(25).

Creswell,J.W.2007Qualitative Inquiry and Research Design[M].Thousand Oaks,CA:Sage.

Crookes,G.1997SLA and language pedagogy:a socioeducational perspective[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

Ellis,R.1997SLA Research and Language Teaching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research and language pedagogy[A].In C.Candlin&N.Mercer (eds.),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Its Social Context[C].London:Routledge.

Ellis,R.&N.Shintani2014Exploring Language Pedagogy through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M].London:Routledge.

Freeman,D.1998Doing Teacher Research:From Inquiry to Understanding[M].Pacific Grove,CA:Heinle &Heinle.

Gass,S.1995Learning and teaching:the necessary intersection[A].In F.Eckman,D.Highland,P.Lee,J.Mileham&W.Rita(ed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 and Pedagogy[M].Hove:Erlbaum.

Han,Z.H.2007Pedagogical implications:genuine or pretentious?[J].TESOL Quarterly(41).

Hatch,E.1978Apply with caution[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

Lightbown,P.2000Anniversary article:classroom SLA research an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J].Applied Linguistics(21).

Nassaji,H.2012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LA research and language pedagogy:teachers'perspectives [J].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16).

Pica,T.2005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and applied linguistics[A].In E.Hinkel(ed.),Handbook of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Sally,S.M.2007Gauging the scholarly value of connecting research to teaching[J].TESOL Quarterly (41).

Spada,N.2015SLA research and L2 pedagogy:misapplications and questions of relevance[J].Language Teaching(48).

Tarone,E.,M.Swain&A.Fathman1976Some limitations to the classroom applications of current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J].TESOL Quarterly (10).

On the Relationship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anguage Pedagogy from Language Teachers'Perspective

Wu Jifeng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89,China)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SLA;language pedagogy;relationship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viewpoint of eighty Chinese teacher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anguage pedagogy.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main factors include their attitude towards the contribution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o language teaching,the relationship of language teacher and researcher,the value of SLA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ories.Then the relationships of SLA research and language teaching,researcher and language teacher are discussed separately.It suggests that language teachers can use action research,narrative inquiry and case study to adjust the relationship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Besides,it suggests compulsory courses,such as SLA research methods and statistics should be offered to the Applied Linguistic majors.

H195.3

A

1674-8174(2016)03-0027-09

【责任编辑刘文辉】

2015-10-15

吴继峰(1983-),男,山东微山人,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汉语二语教学与习得。电子邮箱:ubaid@163.com。

①本文在问卷设计和论文修改过程中得到赵杨教授、朱志平教授、孙红玲博士的热情帮助,《华文教学与研究》匿名评审专家和编辑部也提出了非常宝贵的修改意见,12所高校80位教学同仁积极配合此次问卷调查,在此一并致谢!文中错漏之处,概由作者负责。

猜你喜欢
二语研究者语言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语言是刀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透视”第二语言习得心理过程*——关于二语加工的一次学术访谈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