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继 光
(1.北京师范大学 外文学院, 北京 100875; 2.江苏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国内翻译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2005
—2014)—基于12种外语类核心期刊的词频统计
张 继 光1,2
(1.北京师范大学 外文学院, 北京100875; 2.江苏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江苏 徐州221116)
摘要:以《中国翻译》和《上海翻译》等12种外语类核心期刊2005—2014年所刊载的翻译研究论文为数据来源,借助CiteSpace软件绘制出了国内翻译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并对其进行详尽分析。通过考察翻译研究论文载体的特征、翻译研究高频关键词及突变专业术语,并对比同时期国际翻译学状况,研究发现,近十年国内的翻译研究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的翻译研究特色,同时也吸收了西方翻译学的最新成果。这个时期的研究热点为翻译策略、文学翻译、翻译教学、翻译理论、翻译批评、英译等。另外,每年的研究前沿也被揭示出来,例如2011年的MTI,2013年的葛浩文等等。
关键词:CiteSpace; 国内翻译研究; 研究热点; 研究前沿; 科学知识图谱
目前国内、国外翻译研究现状如何?将来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又将走向何方?这是许多译学研究者非常感兴趣的问题。有些学者已经对此展开了一些研究,张威通过对国家社科基金翻译类项目(2000—2013)的梳理,揭示了我国翻译研究的一些特点及存在的问题[1];许钧、穆雷统计了1978-2007年国内出版的翻译书籍、发表的学术论文、举办的学术会议,并以此为基础揭示了中国译学在这30年里所呈现出来的特点[2];袁良平、汤建民通过分析三种翻译类核心期刊论文,对2001—2006年国内翻译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3];李红满[4]、冯佳等[5]分别对近五年及近20年国际翻译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国内近十年的翻译研究与以前相比有什么变化?与国际翻译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有何异同?本文将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12种重要的外语类期刊在2005—2014年所刊载的论文为数据来源和研究对象,利用科学计量学工具CiteSpace,结合传统的定量研究方法,从论文刊载量、高频关键词及突变专业术语等方面,对国内近十年翻译研究的主要研究领域、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进行辨识和追踪,通过绘制科学知识图谱,以生动、形象的图表来辅助定量、定性分析,对上述问题展开探讨。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分析工具CiteSpace软件是一款在科学文献中识别与可视化新趋势及新动态的Java应用程序,已成为信息分析领域中具有很大影响力的研究工具。
根据节点类型,CiteSpace可以呈现四类可视化图谱,第一类是作者、研究单位、国别;第二类是引用文献之间及被引作者之间的关系;第三类是关键词和名词性术语;第四类是研究基金。本研究将基于从12种外语类核心期刊所获得的数据,呈现并讨论第三类可视化图谱。
2.数据来源及分布情况
本文所分析的数据来自于中国知网收录的《中国翻译》和《上海翻译》等12种外语类CSSCI及中文核心刊物(完整名单见表1)。所选刊物都是通用的翻译类或外国语言文学类重要期刊,科技、少数民族语言类专业性期刊,以及翻译研究载文量很少的外语期刊未列入本次研究范围。这12种刊物基本上每期都有固定的翻译栏目,反映出刊物对翻译研究的重视,所刊载的论文可以有效地代表国内翻译研究的最新成果。
表1 12种期刊刊发翻译研究论文总体情况(2005—2014)
我们将选取的12种刊物分别作为“来源期刊”,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检索范围为“全文”,检索词为“翻译”或“口译”,时间区间是2005—2014年。检索结果中剔除通知、目录、动态、翻译实践等非研究性论文,共获得有效文献4 252篇。我们下载了这些文献的题录信息(包括题目、作者、关键词、摘要),将其保存为纯文本文档,为进行CiteSpace分析做好准备。这些文献的分布情况见表1和图1。
图1 12种外语类期刊每年刊发翻译研究论文总量变化图
基于表1和图1可以展开以下分析:
(1) 翻译研究类论文的主要载体是翻译类期刊,《中国翻译》和《上海翻译》两种期刊的翻译研究论文刊载量几乎相当于其他十种期刊总和。作为中国译协会刊、大陆第一本翻译研究期刊,《中国翻译》设置有译论研究、译史纵横、翻译技术等十余个栏目,涵盖翻译研究的诸多方面。《上海翻译》开设了翻译理论、应用翻译等十个常设栏目,也已经成为发表各类翻译研究论文的重要平台。《外国语》等十种外语期刊属于外国语言(文学)类综合刊物,翻译研究只是其中一个栏目,每期刊发翻译论文较少。
(2) 12种期刊每年发表的翻译研究论文数量总体情况比较稳定,但也有些变化。《中国翻译》2012年扩容,从96页增加到128页;《上海翻译》自2005年从《上海科技翻译》改名以来,每期一直是80个版面,从2014年开始增加到96个版面。随着这两种翻译期刊的扩容,近几年刊载的翻译研究论文也有较大幅度增长。《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年由《国外外语教学》改名而来,改名之前没有设置翻译栏目,只零星地发表过少量翻译研究论文;改名同时改版,近几年基本上每期都刊发3~5篇翻译研究论文。《外国语文》2009年由《四川外语学院学报》改名而来,近十年平均每期刊发6篇左右翻译研究论文,这个数目在外语类刊物里排名前列。《外语与外语教学》近十年翻译研究论文刊发总量在外语类综合刊物里排第一,但是最近五年其刊文量锐减。这是因为该刊2010年起从月刊改为双月刊,每年版面大幅减少。
二、基于CiteSpace的国内翻译研究动态分析
在对数据来源及分布情况有了基本了解之后,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形象、准确地揭示近十年翻译研究热点及前沿动态。
CiteSpace通过渐进的共引网络分析来实现对一个学科或研究领域发展脉络的梳理。通过时区分割,将所考察的时间段切分为若干时间分区。为每一时间分区拍摄其共引网络快照,再综合这一系列快照而形成一个全景的共被引网络。这种渐进的分析法能够捕捉并历时地显示一个学科或知识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趋势与前沿动向,并形成若干前沿研究领域的演进历程[6-7]。
1.研究热点
关键词代表一篇文章的核心内容,如果一个关键词在某一领域的多份文献中反复出现,就可以被视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热点一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改变,所以分析热点通常要结合一定的时间范围。通过研究某一个时间段特定领域出现的文献,揭示其共现的关键词,我们就可以发现这个时期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我们将研究数据导入CiteSpace,以1年为一个时间分区,选取每个时间分区内出现频次前50的关键词,采用寻径算法,对单个时间切片和复合时间切片进行剪裁。然后,设置阀值为20,即图谱中以文字形式呈现的关键词的频次都不少于20。接着进行节点、字体大小等方面的调整,最后就生成了图2中的可视化知识图谱。
图2 2005—2014年国内翻译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如图2所示,科学知识图谱由节点和节点之间的连线组成。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的大小与该关键词的出现频次成正比。节点间的连线反映了不同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连线越粗,说明他们在一篇文献共现的可能性越大。
图2向我们形象地展示了近十年国内翻译研究的热点话题,以“翻译”这个最大节点为中心构成一个基于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形成的知识图谱。图中较大的节点,即出现频次较多的关键词,分别是“翻译”“翻译研究”“翻译策略”“文学翻译”“翻译教学”“翻译理论”“翻译批评”“英译”“语料库”“译者”“翻译伦理”,等等。这些关键词中除了“翻译”和“翻译研究”这两个范畴词以外,其他的关键词都代表了国内翻译界在2005—2014年这十年间普遍关心的核心课题。
与冯佳等[5]、李红满[4]分别揭示的国际翻译学近20年(1993—2012年)和近五年(2008—2012年)的研究热点相比(见表2),我们发现国内翻译学近十年的研究热点与国际翻译学近20年的研究热点更为相似。国际翻译学界近几年重点关注翻译伦理、身份认同,对翻译策略、翻译批评的关注度不是太高;口译、文化翻译的受关注度高于文学翻译、翻译教学。比较而言,国内翻译学界受中国传统翻译研究影响,对翻译策略的探讨仍是一个重中之重的课题。不过受到西方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影响,现在国内翻译界谈论翻译策略时更多采用文化学派的“异化”“归化”替代传统的“直译”“意译”。认真观察图2,我们会发现,国际翻译学界近五年研究热点中的“口译”“文化翻译”“翻译伦理”“翻译质量”等关键词在图中亦有出现,只不过频次相对较低。
表2 国内、国际翻译研究高频关键词对比
结合图2、表2和上述分析,我们可知,近十年国内的翻译研究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的翻译研究特色,同时也有一些学者在紧随国际翻译学的发展步伐,把西方翻译学的最新成果融入国内的翻译研究之中。当前国内的翻译研究体现出传统与现代交融、在碰撞中逐步发展的态势。
CiteSpace生成的科学知识图谱不仅通过节点大小向我们形象地展示关键词的受关注度,同时它还蕴含丰富的其他信息。每个节点由多个年轮构成,每个年轮(时间分区)对应该关键词的出现时间,由内到外,年轮对应的时间由远及近。另外,CiteSpace以突显外环的形式来展示节点是否具有“中介中心度”及其强度。图2中有些节点,例如“翻译批评”“解构主义”,有明显的突显外环,这说明这些节点具有较高的“中介中心度”。
中介中心度也是科学知识图谱中反映关键词重要度的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关键词在整个网络中作为“媒介”的能力,即占据其他两个节点之间最短路径的能力。如果没有这个节点,其他两个节点就无法交流。因此,它在整个网络中起着战略性的中介作用,也体现出它对整个网络资源的控制程度。一个关键词的中介中心度越高,意味着它控制的关键词之间的信息流越多[8]97。
表3汇总了中介中心度大于或等于0.1的33个关键词,这些词汇反映出翻译研究开展的语境和研究领域。
表3 高中心度关键词
根据这些高中心度关键词的不同性质,我们可以将其划分到六大类研究领域,即传统译论学派、翻译研究学派、翻译阐释学派、翻译解构主义学派、语言学翻译学派、翻译行业研究。翻译阐释学派的“主体间性”“互文性”,翻译解构学派的“解构主义”“延异”,翻译研究学派的“文化翻译”“译者主体性”“翻译伦理”“规范”“翻译过程”,翻译行业研究的“翻译工作者”“翻译质量”“中国译协”等关键词成为近十年国内翻译研究的焦点。国内翻译研究已不再是传统译论那种只注重谈论翻译技巧、翻译原则、直译意译等翻译经验总结模式。学者积极借鉴西方翻译研究最新成果,更加注重理论性、系统性的科学研究。学者们视野开阔,方法论意识不断增强,积极开展跨学科、跨文化研究,推动了中国翻译研究的快速发展。
2.研究前沿
CiteSpace还可揭示不同时间段里翻译研究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CiteSpace软件运用突变检测算法,从文献的题目、摘要、关键词中提取出突变术语(burst terms),以便检测某一学科领域研究兴趣的突然增长,辨识和追踪学科领域的研究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所谓突变术语,是指使用频次突然明显增多、或在较短时间内突然出现的术语。与一般的高频次关键词相比,突变专业术语的动态变化特性使之能更准确地反映出某一学科的研究前沿[4]25。运用CiteSpace的突变检测,出现激增的关键词得以突出显示,以节点内部出现突显年轮为标志,例如图2中的“英译”“语料库”等节点内部出现了突显年轮,就说明它们是该年轮对应时区的突变术语。根据CiteSpace生成的统计信息,我们制作了近十年国内翻译研究突变术语表(表4),清晰地展现了国内翻译研究的研究前沿及发展动态。
表4 2005—2014年突变术语表
因为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05—2014年,2005年没有之前发表的文献作参照,这一年的突变术语都是当年频次最高的词汇;严格说来,2005年的这些关键词不属于突变术语。2007年和2014年没有新增的突变术语,2006、2013年的突变术语爆发势头分别延续到这两年。根据笔者经验,我们选择分析“语料库”“MTI”和“葛浩文”等三个最能代表2010、2011和2013年核心课题的突变术语。
Baker[9]倡导将语料库运用于翻译研究,过去20年间借助语料库来研究翻译已风靡全球。语料库方法被视为翻译研究的一种新范式,并有学者提出“语料库翻译学”的概念[10]。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在国内逐渐升温,从2007年开始“进入繁荣期”[11],2010年国内学者在这12种外语期刊发表相关论文达到23篇,近五年的发文量均在20篇以上。2013、2014年,平行语料库尤其受到人们的关注,相关文献快速增多。王克非、秦洪武借助对应语料库研究英译汉语言特征[12];罗选民、刘彬探讨如何将语料库运用于翻译教学[13];胡开宝、陶庆介绍汉英会议口译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14];胡显耀、曾佳等学者借助语料库研究翻译共性[15];易焱、王克非借助汉英双向平行语料库研究现代汉语人称代词“大家”和它在英语中的对应项[16];黄立波借助双语平行语料库研究译者风格[17];张继光、张政借助自建的当代散文平行语料库研究散文翻译规范[18];濮建忠探讨了语料库驱动的翻译研究[19]。国内学者已经把语料库应用于翻译研究的诸多领域,语料库研究方法逐渐成熟,语料库翻译学的发展正如火如荼。
2007、2009年,国内先后两批共40所高校获准招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学生。2010年第三批获批招收MTI的学校是118所。突然如此多的高校加入培养MTI学生的行列,如何把MTI办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这成为当时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于是从2011年开始,探讨MTI学生的培养问题成为研究焦点。朱振武、綦亮认为MTI学生需要夯实双语功底,应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20]。穆雷、王巍巍认为从课程设置上要区分学术型和职业型不同学位的翻译教育,要注重专业化和职业化特色[21]。张政、张少哲“以北京师范大学MTI计算机辅助翻译(CAT)案例教学为基础,在CAT课堂教学上完成《管理信息系统》的翻译项目,探究项目进课堂的具体实施过程”[22]。这些针对性非常强的研究成果如同一场及时雨,给MTI培养高校带来了很好的启发与指导。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出现了一股“莫言热”。狂热之余,人们开始冷静分析为什么莫言能获奖,而中国许多其他优秀作家一直无缘诺奖。最后人们得出的结论是,莫言的成功,除了与其自身出色的写作能力分不开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几乎他的所有重要作品都被翻译成外语推介到国外,影响力扩散到西方读者群。莫言作品英语版本几乎全部出自“首席翻译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之手,而且“葛浩文为全世界的译本垫了底”[23],多部莫言作品的非英语译本是借助葛浩文译本转译而非直接从汉语译出。因此,葛浩文译作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莫言作品在西方读者心目中的地位。莫言的获奖,葛浩文可谓“功不可没”。探寻葛浩文译作特征、解密葛浩文翻译策略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从2013年开始大量相关研究论文问世。邵璐研究发现,莫言作品在英语世界的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葛浩文译作叙述方式和叙述层次发生了变化,为目标文本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24]。梁晓晖运用概念隐喻理论,系统考查葛浩文《丰乳肥臀》英译本的翻译策略[25]。吴赟研究发现,葛浩文夫妇翻译的《玉米》融中国文化特色与西方文化经验于一体,达到了较好的文化传播效果[26]。翻译研究者关心国家政治、社会文化发展变化,并且快速提供相关的研究成果,对推动跨文化交流、中国文化走出去做出了较大贡献。
囿于篇幅限制,我们仅分析了几个反映近十年翻译研究前沿的突变术语。表4中的那些突变术语一般维持两年左右的高突变值,但有些关键词能持续四年甚至更长时间仍然热度不减。一直持续到2014年仍然是突变术语的有以下几个:“研究方法”“惯习”“英译”“平行语料库”“价值”“语言服务”“葛浩文”“外宣翻译”和“场域”。这九个关键词是目前国内翻译研究的前沿和研究动向,值得学者们重视。“惯习”和“场域”是布迪厄社会学核心概念,它们是近几年的突变术语,说明现在国内翻译研究的一个前沿和主要研究方向就是社会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而社会学翻译研究目前也是国际翻译研究的一大热点和前沿课题。
三、结语
本文运用CiteSpace这一信息可视化软件,对国内12种主要的外语类核心期刊论文的题录信息进行分析,绘制出了近十年来国内翻译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对国内翻译学在此期间的整体发展脉络进行了细致的梳理;重点研究了翻译研究的热点,并与国际翻译研究热点进行比较。我们发现,目前国内翻译研究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翻译研究特色,同时也基本与国际翻译研究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国内学界积极借鉴西方最新研究成果,开展跨学科、跨文化研究,呈现出重理论性、系统性、方法论的态势。另外,本文还借助CiteSpace探测突变术语,揭示了国内翻译研究这十年里每年的研究前沿和最新动态。我们发现最近两年的研究前沿是社会学翻译研究、语料库翻译学、语言服务、外宣翻译与葛浩文研究。这些是国内翻译研究最新的趋势和研究动向。
最近几年的国内、国际翻译研究都呈现出重翻译技术、重实证研究的趋势。语料库翻译学是其中的一例,通过创建大型的双语平行语料库开展翻译研究,与“大数据”时代要求不谋而合。口译语料库的创建与研究目前还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翻译质量是翻译界持续关注的热点话题,在信息技术时代如何借助翻译技术去评估、提高翻译质量,这是学界值得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管理”“翻译行业”“术语管理”“本地化”“众包翻译”“云翻译”“视听翻译”等等是最近这几年学界开始关注的前沿课题,目前研究成果较少,在知识图谱中并未显现出来,但其研究潜力巨大,值得关注。
本文借助12种外语类核心期刊考察国内翻译研究动态,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开展跨学科研究是当代翻译研究的一大趋势,一些重要的翻译研究成果发表在教育技术、比较文学类期刊,这些成果我们也不能忽视。我们期待更多的学者借助CiteSpace等分析工具对翻译研究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威.我国翻译研究现状考察—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0—2013)的统计与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5(1):106-118.
[2] 许钧,穆雷.中国翻译学研究30年(1978—2007)[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9(1):77-87.
[3] 袁良平,汤建民.2001—2006年国内翻译研究的计量分析—基于3种翻译研究核心期刊的词频统计[J].上海翻译, 2007(3):19-22.
[4] 李红满.国际翻译学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J].中国翻译, 2014(2):21-26.
[5] 冯佳,王克非,刘霞.近二十年国际翻译学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 2014(1):11-20.
[6] Chen Chaomei.Searching for Intellectual Turning Points: Progressive Knowledge Domain Visualization[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4(1):5303-5310.
[7] Chen Chaomei.CiteSpaceⅡ: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3):359-377.
[8] Small H.The Synthesis of Specialty Narratives from Co-citation Cluster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1986,37(3):97.
[9] Baker M.Corpus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Impl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C]∥Baker M, Francis G, Bonelli T.Text and Technology: In Honour of John Sinclair.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3:233-250.
[10] 王克非.语料库翻译学—新研究范式[J].中国外语, 2006(3):8-9.
[11] 张继光.国内语料库翻译学研究状况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1993—2014)[J].上海翻译, 2016(3):34-40.
[12] 王克非,秦洪武.英译汉语言特征探讨—基于对应语料库的宏观分析[J].外语学刊, 2009(1):102-105.
[13] 罗选民,刘彬.关于开放型语料库翻译教学的思考[J].外语教学, 2009(6):45-48.
[14] 胡开宝,陶庆.汉英会议口译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研究[J].中国翻译, 2010(5):49-56.
[15] 胡显耀,曾佳.基于语料库的翻译共性研究新趋势[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1):56-62.
[16] 易焱,王克非.基于平行语料库的“大家”的对应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3(3):49-54.
[17] 黄立波.《骆驼祥子》三个英译本中叙述话语的翻译—译者风格的语料库考察[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1):72-80.
[18] 张继光,张政.基于语料库的当代英语散文汉译规范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4(4):83-91.
[19] 濮建忠.语料库驱动的翻译研究:意义单位、翻译单位和对应单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1):53-63.
[20] 朱振武,綦亮.理论·操守·权益—翻译硕士(MTI)专业设置引发的思考[J].上海翻译, 2011(3):55-59.
[21] 穆雷,王巍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色培养模式[J].中国翻译, 2011(2):29-32.
[22] 张政,张少哲.真项目真实践真环境真体验—基于北京师范大学MTI CAT案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翻译, 2012(2):43-46.
[23] 张耀平.拿汉语读,用英文写—说说葛浩文的翻译[J].中国翻译, 2005(2):75-77.
[24] 邵璐.翻译中的“叙事世界”—析莫言《生死疲劳》葛浩文英译本[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3(2):68-71.
[25] 梁晓晖.《丰乳肥臀》中主题意象的翻译—论葛浩文对概念隐喻的英译[J].外国语文, 2013(5):93-99.
[26] 吴赟.作者、译者与读者的视界融合—以《玉米》的英译为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2):122-129.
(责任编辑: 李新根)
doi:10.15936/j.cnki.1008-3758.2016.04.017
收稿日期:2015-10-0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12YJC740137);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3WWC011);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4WYB015)。
作者简介:张继光(1980- ),男,湖北襄阳人,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江苏师范大学讲师,主要从事翻译学、语料库语言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H 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758(2016)04-0429-07
Scientometric Analysis of China’s Translation Studies (2005—2014)—Based on the Word Frequency Statistics of 12 Core Journals on Foreign Languages
ZHANG Ji-guang1, 2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2.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221116, China)
Abstract:By employing Citespace, a scientometirc tool, the titles, abstracts and key words of the papers on translation studies published between 2005 and 2014 were analyzed, and the findings in knowledge domains of China’s translation studies were presented.The data were retrieved from 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 and other 10 important journals on foreign language studies.The features, high-frequency key words and burst terms of these 12 journals were studied and compared with their counterparts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 studies.It was found that translation studies in China in the last decade preserve the traditional research topics while keeping pace with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abroad, and the research highlights are translation techniques, literary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instruction, translation criticism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Furthermore, the annual frontiers in the past ten years were also unveiled such as MTI in 2011 and Howard Goldblatt in 2013.
Key words:CiteSpace; translation study in China; research highlight; frontier; knowledge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