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

2016-08-08 15:27倪华云
教师·上 2016年7期
关键词:白兔长方体思维

倪华云

课堂提问,不能等同于人类一般的认知活动,它要求在有限的40分钟之内,迅速而有效地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解决实质性地问题。因此,这种课堂学习活动的时效性和目的性,就决定了提问应为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学习行为,快速、准确地掌握预定学习目标,提供合理、简捷的途径。富有创新意识的提问,应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和每个知识点之中,关键在于教师要在备课时进行独具匠心的设计,才能把学生带入创造性思维的王国之中。

提问是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集中反映,也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中心环节,更是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提问并不是随意的一问了事,善问才是教学之道,好的提问来自于教师对教材的潜心钻研,来自于教师对教学大纲的谙熟于心,来自于对学生情况的了如指掌。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只有深研教材,又依据一定的原则,掌握提问的技巧,才能使课堂提问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是完成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及时获取和抓住学生们思维的兴奋点、集中点和发散点,学生的学习就处于快乐之中,从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围绕教学重点提问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恰当的归纳和演绎,能根据掌握的资料进行分析,做出判断和推理,从而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系统的构建过程。为了突出教学重点,教师要巧妙地设计能让学生“高而可攀”的问题,循序渐进,层层诱导,让学生逐步探究,发现新知识,经历新知识的发现过程,领悟“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例如,教学《圆柱的体积》 时,教师先拿出装有水的可乐瓶,让学生求水的体积。此时学生顿生兴趣,但一时又难以说出如何去求,激发思维之后,有的学生提出将水倒入已知长、宽的长方体容器中,再量出高,就能计算出其体积,其他学生在此基础上做了有效的补充。教师抓住时机顺水推舟,说:“如果将‘圆柱体的水换成‘圆柱体的橡皮泥又将怎么办呢?”这又激发了学生的惊奇感,经分组讨论,相互提出假设、推测,“将它捏成长方体”的结论就会逐渐推出。正当学生思维活跃,为自己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高兴时,教师适时展示问题的焦点:“假如是家门口的圆柱体柱子,你有办法吗?”这时学生深切感受到:必须有一个计算圆柱体体积的公式,紧接着通过教具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圆柱是如何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的。使学生明确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从而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二、围绕教学难点提问

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地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因材施教。教师的责任不是把新知识的结论教授给学生,而是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合理的设计,创设有利于发现新知识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处于积极紧张的智力活动中,大胆思维,努力探索。这样的提问既能突破教学的难点,又能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他们体会到问题解决成功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怎样看“几时几分”的钟面时刻是这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是这样引导的:首先,请同学们看钟面,师问:“这时是几时?”(3时)接着,师拨钟(时针拨过数字3,分针对准数字8),师再问:“这时时针走到哪里?”生答:“这时时针走到数字3和4的之间。”师问:“时针刚走过数字3,还不到4,所以还是3时,只是这时已经是3时多了,那多多少呢?”师再引导看分针:“分针走到数字8,就是走了40个小格,分针走过了40分,所以这时已经不是整时了,而是几时几分呢?”学生脱口而出:“3时40分。”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原有认识整时的基础上,由“几时多”到“几时几分”,都要“跳起来摘果子”,完成知识的迁移,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创设有吸引力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发展是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数学教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采用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提问,把教师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然后再诱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教师先出示三个数,问这三个数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学生感到又疑惑又有趣,他们会很快进入积极思考和议论状态中。这时,教师及时启发:“你们每组课桌上放着同样长的三条彩色纸条,能通过动手操作得出这三个数的关系吗?”学生通过折纸,得出。这时教师追问:“三个分数中分子、分母各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它们为什么会是相等关系呢?”通过引导性提问,激发了学生积极动手、积极思维、主动求知的兴趣,使每个学生愉快地进入新知识的探究活动中。

四、课堂提问要新颖,具有启发性

新颖指的是课堂提问所涉及的材料要力求富有时代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这就要求选好、选准问题的角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兴趣和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深刻揭示问题的内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

例如,在自然数的教学中,教师走进教室后的第一个问题是:“今天教室里怎么没有半个人?”同学们都傻了眼,心想今天大家都来了,没有一个人旷课的,老师怎么说没有半个人?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说得对,人没有半个。”片刻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从而引出自然数的概念。这个提问,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课堂教学。又如:教学《鸡兔同笼》时,教师先出一个引题:“鸡兔四十九,一百只爪子满地走,问鸡、兔各有多少只?”这个引题别致风趣,学生顿时兴趣勃发,急切地表露出对答案的渴求,从而也增强他们奋发进取的信心和求知欲。

课堂问题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不容忽视。它能够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信息,教师及时根据学习的具体情况来调整教学过程、方法和内容,以便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提问要实用,具有针对性

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搞清楚为什么这样问?能服务于教学的哪一点?这样所设计的问题才有针对性,在具体操作上,一是根据教材提问,或在核心处提问,或在热点处提问,寻找问题的切入点。二是根据学生实际(包括社会实际)提问,不断设计出富有价值、难度适宜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例如,在教学应用题:“饲养小组养了白兔和黑兔共18只,其中黑兔是白兔的,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时,学生按常规思维方式能用方程(设:白兔有X只,列方程X+=18)求解,或用方程算术方法[18÷(1+)]求解。至此,教师并未得到满足,而是大胆设疑,积极引导。“其中黑兔是白兔的,如果从比的知识方面去考虑,该如何想?你们能用比的知识来解此题吗?另外,教师又提问:“此题中既然有两个未知数,可否设黑兔为X呢?白兔的只数又如何表示呢?如何列方程呢?”在设疑、引探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充分的想象空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教师为之教”,要精于巧“问”之道,为学生快速、准确地达到学习目标,提供合理、简捷的途径。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必须注意优化课堂教学提问这一环节,使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有效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数学课的教学中,提问要从课堂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中心,把握问题的难度、准确度与梯度来启发学生思维,创设优越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充分发挥课堂的教学效益,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力,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市石竹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白兔长方体思维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白兔打狼
兔兔兔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