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减少机采血小板不良反应中的应用

2016-08-05 23:04柯捷钟春月温吉桃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9期
关键词:不良反应护理干预

柯捷?钟春月?温吉桃

【摘要】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在减少机采血小板不良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1176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 每组 588例。干预组在献血前后采取全面护理干预措施,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 对比观察两组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和血小板、血红蛋白指标情况。结果 干预组血小板、血红蛋白指标明为(226.1±45.5)109/L、(145.8±12.1)g/L, 显高于常规组的 (208.9±32.9)109/L、(122.3±12.6)g/L,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采用护理干预, 减少了采血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 保证了血小板质量, 保证了采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护理干预;机采血小板;不良反应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9.194

机采血小板是一项新型的采血方法, 主要使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单个献血者的血小板, 将血液中其他成分输还给献血者, 无需采集全血[1]。机采一次血小板的时间通常在1.5 h左右, 献血者有时会出现献血反应, 所以在献血前后对献血者做好心理护理、献血知识宣传、献血后护理对提高患者对献血知识的了解、减少献血后不良反应有着重要作用[2]。本文对 1176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进行分组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站2015年1~12月1176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进行实验观察,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 每组588例。干预组男382例, 女206例, 年龄22~45岁, 平均年龄(31.1±4.6)岁;常规组男371例, 女217例, 年龄20~43岁, 平均年龄(32.4±3.5)岁。两组献血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 干预组采取全面护理干预, 具体包括:①心理干预:热情对待献血者, 主动与献血者进行沟通。有秩序的进行献血, 减少献血等待时间。为献血者准备热开水、无线网络、杂志、报刊, 播放舒缓、轻松的音乐, 营造轻松的献血环境, 减少献血者的紧张感。②知识宣传:对献血者进行献血知识的宣传和讲解, 对献血者进行鼓励和赞扬。增加献血者对献血知识的了解, 可以保证采血的正常进行。对首次上机的献血者安排多次献机采血小板的志愿者言传身教, 增加献血者的安全感。③采集过程中的护理:采集前, 询问献血者的睡眠、饮食、用药情况, 避免影响血小板质量。准备牛奶、面包等食物, 嘱咐献血者采集前排尿、排便, 避免因采集时间较长引起不适。测量血小板、血红蛋白、血细胞等相关数据输入血细胞分离机分析, 决定采集的血小板量。机采人员要选择粗大、饱满、弹性好、不易滑动的静脉, 保证一针穿刺成功, 先采集10 ml血液进行留样, 避免细菌污染。然后为献血者准备手握胶棒, 可以方便加压采血。让献血者保持舒适的体位, 避免穿针、掉针导致穿刺部位血肿。在采集过程中, 观察献血者的表情、神色, 询问感受。对首次上机的献血人员安排多次献机采血小板的志愿者或医护人员陪伴, 多沟通分散注意力, 减少因为精神紧张引起的献血反应。在变换体位时, 注意保护穿刺部位。在上机前喝牛奶、温糖水、口服葡萄糖酸钙10 ml可以预防枸橼酸盐反应, 采血后要用消毒棉签按压针眼处 10~15 min止血, 告知献血者24 h内不能剧烈运动, 手臂不能负重。多饮水、充分休息。④献血次日电话回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后的情况, 并再次对献血者表示感谢。

1. 3 观察指标及不良反应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血小板、血红蛋白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轻度反应:表现为紧张焦虑、心跳及呼吸加速、面色苍白、轻度出汗、眩晕、连续打呵欠、恶心、呕吐。中度反应:表现为晕厥、心悸、胸闷、血压降低。重度反应:表现为惊厥伴晕厥症状, 如抽搐、大小便失禁、全身痉挛、意识模糊、心律不齐。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血小板、血红蛋白指标分别为(226.1±45.5)109/L、

(145.8±12.1)g/L, 明显高于常规组的 (208.9±32.9)109/L、(122.3±

3 讨论

机采血小板的时间明显较长, 采集机械操作系统复杂, 献血者对献血知识和相关操作的不了解容易产生紧张心理、出现不良反应, 所以护理干预对减少献血者的不良情绪和输血反应有着重要作用[3]。对献血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缓解紧张情绪, 适应采血环境。知识宣传可以让献血者了解采血的作用、意义、采血的方法, 增强自我护理能力, 有效的配合采集过程。采集过程中的护理保证了采血的安全, 为献血者准备食物可以避免空腹上机, 做好采血准备。采血时关注采血者的神色变化情况, 可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及时预防和处理献血者不适[4]。

综上所述, 护理干预减少了采血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 保证了血小板质量及采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师玉红.护理干预在减少机采血小板不良反应中的应用.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9):209-210.

[2] 莫石贤.不同血液制品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及预防措施.中国保健营养, 2015, 25(13):16-17.

[3] 桓建英, 纪云鹏.优质护理在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反应中的作用.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3, 20(5):120-121.

[4] 王纪成.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对策.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 24(3):1718.

[收稿日期:2016-02-26]

猜你喜欢
不良反应护理干预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