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战略天平重新归位”

2016-08-04 10:08
南方周末 2016-08-04
关键词:中段反导导弹

导弹与反导,被称为新型作战力量的矛与盾。没有反导技术,国家安全就暴露在别国导弹阴霾之下。2010年,中国成功进行反导技术试验,让失衡的战略天平重新归位。

南方周末记者 于冬

“中方适度发展反导能力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提高防御能力,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和目标,不影响全球的战略稳定。”2016年7月29日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的表态引起不小的社会反应。

当时有记者问杨宇军,最近中央媒体集中报道导弹和反导试验专家陈德明的事迹,并公布了中方关于中程反导试验的画面,以及近日中国官方首次公布陆基中段反导拦截的视频影像,这是否说明中国正在部署自己的导弹防御系统?

陈德明是谁?

“豁出命也要 干成这件事”

2010年1月11日,西北大漠,一枚拦截导弹钻向天空。几分钟后,地面指挥屏上一片标志性的亮光闪起,拦截导弹成功击中靶弹。

“这意味着,中国首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获得成功。”一向沉稳的陈德明回忆说,他当时挥舞着拳头,激动地跳了起来。

这一幕,直到近日才公布,恰逢美国宣布计划在韩国庆尚北道部署“萨德”终端高空区域防御系统,这也是解放军首度披露中段反导试验内幕。

“战争不是会不会爆发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爆发的问题,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在战争爆发之前为国家拿出‘撒手锏武器。”陈德明为此在大漠中度过了26年。

陈德明于1990年7月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导弹试验鉴定、导弹定轨技术研究和反导靶场试验等工作。他所在的基地虽然地处西北大漠,却是“两弹一星”的发源地。

多年来,一枚枚尖端导弹等武器几乎都在此发射试验。上世纪50年代,国际局势密布阴霾,核讹诈甚嚣尘上。中南海勤政殿里,毛泽东同志捏起小指头说,“原子弹就是这么大一个东西,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一支神秘部队从浴血奋战的抗美援朝战场悄然回国、挺进大漠,组建中国第一家综合导弹试验靶场。这里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枚核导弹。这支神秘部队便是西北某基地的前身,而陈德明,正是神秘部队的传承人之一。

科技推动着战争形态的变革。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寄予厚望的“飞毛腿”导弹,被美军“爱国者”导弹截杀于高空之中。这让陈德明意识到差距,“反导技术的威力很大,我们必须发展精度高、速度快、杀伤力强的武器和组建相应的防御系统,这是装备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闲暇时光,陈德明开始自发地针对反导课题进行研究,他自费购买了电脑等试验器材。

2001年,美国单方面退出《反导条约》,各军事强国纷纷加紧反导系统的试验,中国也决定启动反导技术试验。这时,陈德明在该领域已小有名气。2006年,当几家单位开始着手准备“反导”任务试验靶场论证时,陈德明的团队自然占据“先行一步的优势”,他所在的基地最终取得该项目。

中央军委明确要求,首次反导试验要在2010年“务期必成”。

那时,与美国等世界一流军事强国相比,中国反导领域很多技术特别是关键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早在上世纪60年代,国家就悄悄启动一项重大工程,初步确立了包括反导拦截弹在内的攻关目标。种种原因,该工程却未能实施。

“不能再耽误了。我们要像老一辈搞‘两弹一星那样,就算豁出命来,也要实现技术跨越,干成反导这件维护和平的大事。”陈德明勉励他的团队成员说。

三年的科技攻关中,陈德明“着了魔”,每次遭遇难关,他总会憋出一身汗,甚至湿透全身;每当攻克难关,他又会像个孩子般手舞足蹈。最终,陈德明带领团队拟制上百份试验文书,突破三项核心关键技术。

2010年1月,首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临射前的第7天,指令系统突然出现不连续接收信号的问题。这时,靶场原本就很紧张的气氛骤然加剧。故障已然排除,众人心里仍不踏实。在连夜召开的专家组紧急会议上,陈德明满怀信心地说,“依据前期大量分析验证数据,我敢保证,绝对没问题。”

同年1月11日,反导试验如期举行。2013年,中国又一次成功进行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

迟来的画面,终于在2016年7月底出现在荧屏。

“反导技术研究 永远在路上”

导弹与反导,被称为新型作战力量的矛与盾。没有反导技术,国家安全就暴露在别国导弹阴霾之下。2010年,中国成功进行反导技术试验,让失衡的战略天平重新归位,成为全球第二家成功进行此类试验的国家。

许多人会问,中段反导是什么?

弹道导弹从发射到命中目标要经历三个飞行阶段,即初始段、中段和末段。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按照拦截时机不同也分为三类:第一种是初始段拦截,一般是在导弹发射后、弹头尚未分离前的数分钟内进行拦截。这种拦截方式存在一个致命问题就是,这时导弹一般还在别国的领空上飞行。第二种是末段拦截,一般是在导弹飞行最后阶段,即弹头再入大气层后、即将命中目标前进行拦截。这种方式的弊端有二:一是弹头飞行速度快、不易拦截;二是弹头已进入本国领空,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如果是核弹头的话损失更大。第三种方式为中段拦截,就是对已脱离导弹弹体、尚未再入大气层、处于太空真空飞行状态的来袭弹头进行拦截。

“导弹固然重要,反导更是战略防御的坚盾,是大国博弈的重要筹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与没有反导系统是完全不同的。”陈德明所在基地政委夏晓鹏说。

这对“矛与盾”,正激发着全球性的军备革新与竞赛。英国《经济学人》周刊2016年7月16日援引雷神公司综合导弹防御业务的负责人韦斯·克雷默的话说,随着导弹能够帮助解决更多军事威胁,各国对导弹的需求正在强劲增长。2015年,全球国防开支仅增长1%——许多国家已经经历五年的军费预算大幅削减,但全球导弹和导弹防御系统的市场正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增长。

不过,与美国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旨在保障一次打击能力完全不同,中国已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意味着,中国反导系统的意义是提高核武器在敌方一次打击后的生存力,使这种“最低威慑”变得更加有效、可靠。

“反导试验技术日新月异,世界大国都在加速发展。如果我们的技术稍有停滞,国家就会没有地位,就没有打赢的本钱。”陈德明说,“反导技术的研究,永远在路上。”

猜你喜欢
中段反导导弹
尿检时如何取中段尿
小学中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初探
小学低中段儿童诗自主创编教学实践探微
神奇的纸飞机(四)
正在发射的岸舰导弹
俄将用最新反导系统保卫莫斯科
迈好从低段到中段的“坎”
美想用亚洲反导网罩住中俄
发射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