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 措 安见才仁
(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和社会学学院 青海西宁 810000)
白玉达唐寺寺院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党措安见才仁
(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和社会学学院 青海西宁 810000)
摘要文章对川青交界地带的果洛州久治县宁玛派寺院白玉达唐寺的寺院教育现状进行了调研。通过对该寺教法传承、教学体制、教学内容、组织形式等方面的研究,认为,该寺寺院教育既继承了宁玛派旧有教育的传统,又在吸收格鲁派寺院教育特色基础上有所创新,博采佛教教育、世俗教育和义务教育之长,形成一套佛教理论与密法实践紧密结合、学习次第循序渐进,精心培养与服务僧众相结合的教育体系,以本派高僧著述为主、显密并举的教育内容;以月考和年考相结合的严格考试制度;以显密高级佛学院和白莲明慧学院相结合的培养制度;以学识渊博、精通佛理、传承佛法、严守戒律、道德高尚、化世导俗、引领众生为培养目标的教育方法以及井然有序的组织体制,为藏族人民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推动了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白玉寺;寺院教育;现状;思考
寺院教育是藏族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藏传佛教界弘传佛法、培养僧才的关键事业,在学界亦是藏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寺院教育逐渐受学界重视,对其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前到20世纪50年代的民族调查。此阶段研究多在田野调查基础上进行,比较详细、忠实地记录了当时藏区寺院的状况,如李安宅的《西藏系佛教僧教育制度》(后收入专著《藏族宗教史之实地研究》中),系第一篇通过在拉卜楞寺实地调查后对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制度进行研究的论文,开运用现代科学知识、方法实地考察和研究藏区之先河;万腾蛟《宗教教育之讨究》对西藏喇嘛寺、西康喇嘛寺的统计数据至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末。此阶段对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发展历程、教育制度的研究成果显著,一部寺院教育的专著(《中国藏族寺院教育》(周润年、刘洪记编著,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和近百篇论文问世,初步形成了以中央民族大学周润年教授为主的研究队伍。其他专著有《藏族近现代教育史略》(朱解琳编著,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藏族古代教育史略》(谢佐、何波著,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中国藏传佛教寺院》(冉光荣,中国藏学出版社,1998)、《藏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夏铸主编,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等。研究论文的重点主要集中于寺院教育的综合研究、寺院教育制度的研究、对佛教教育家的研究、各教派寺院教育研究、地域性寺院教育研究及寺院教育影响的研究等方面。第三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教育在改革发展与建设中作用的凸显,对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研究重点转向了其影响方面,表现有三:首先,一些新的方法也开始运用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如教育文化学视野下的西藏宗教教育的研究、社会学功能主义理论视角下对扎仓制度的僧侣流动社会的研究等。其次,由于格鲁派寺院教育的系统性、专业性,故新时期的寺院教育研究重心依然偏重格鲁派寺院教育,不仅大陆地区不少硕博士论文都针对格鲁派寺院教育进行研究探讨,而且台湾地区的僧尼也多以之为例,阐发其教育思想,继而对其价值理论、实际修法进行探讨,反思汉传佛教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再次,近年来藏区寺院教育的区域化研究成为一大重要趋势。①伴随实证研究的不断推进,区域性的宗教教育研究,尤其是苯教教育研究出现较多成果,有课题、论文集和学术论文等,重要课题如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西藏社会科学院三个单位合作进行的《苯教寺院研究项目(1996-2001)》、才让太研究员承担的《郎依寺研究课题(2001-2002)》等;具代表性的研究论文有《迭部境内苯教寺院概况简介》(次热扎西,西藏研究,1996年第4期)、《川西北松潘漳腊地区苯教寺院历史与现状概述》(洲塔,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甘南藏区苯教寺院的历史与现状》(阿旺嘉措,中国藏学,2011年第2期)、《苯教寺院的教育与管理——以岷江上游苯教寺院为例》(同美,娜么塔,中国藏学,2011年第4期)、《西藏日喀则地区苯教寺庙历史及周边群众信仰特征分析》(拉巴次仁,西藏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等。
尽管如此,当前学界在区域研究中对青海藏传佛教寺院各教派教育的深入个案研究较为缺乏,有限的成果多是对各教派和谐共存、寺院概况的介绍。因此,笔者在对久治县白玉达唐寺寺院教育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②本课题调研得到了果洛藏族自治州教育局昂保局长及白玉镇白玉小学桑寿德校长的帮助和支持,在此特别致谢!,完整展现当下该寺教育教学、组织管理及自身特色等面貌,探讨在新时期该寺寺院教育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不足之处,敬请方家斧正。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所辖六县主要有格鲁派、宁玛派、觉囊派、噶举派四个派系的藏传佛教寺院。据《果洛藏族自治州寺院简史》[1]的调研显示,各县宁玛派寺院数分别为:玛沁县4座,甘德县2座,达日县8座,久治县7座,班玛县20座,玛多县4座。久治县的宁玛派寺院虽非最多,但白玉寺作为宁玛派六大寺院③宁玛派最著名的六大寺院为西藏的多杰扎寺和敏珠林寺,康区的噶陀寺、白玉寺、协庆寺和佐钦寺。之一的四川甘孜州白玉寺的子寺,是青、川、甘边界地区规模宏大且极有影响力的宁玛派寺院之一。改革开放后尤其是20世纪末以来,该寺寺院教育在秉承该派传统教育基础上,大胆吸收现代学校教育的模式,勇于创新,形成一套佛教理论与密法实践紧密结合、学习次第循序渐进,精心培养与服务僧众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可谓安多藏区寺院教育的成功范例之一。
宁玛派的活佛转世制度略不同于噶举派、格鲁派等的金瓶掣签、请示喇嘛或观湖等方式,而是通过宁玛派上师们的金刚预言来寻访活佛的转世灵童,也就是说一位上师圆寂之后,到下一世还没有诞生之前的这段时间,是要按照上一世留下的金刚预言寻访灵童。预言的大致内容一般为灵童父母的名称、诞生地点的方向和景观等的描述。这些预言都是通过上师的禅定获得,非一般人所为。这也是宁玛派活佛转世制度的独特之处。
据《白玉达唐显密讲修法轮繁荣洲简志》[2]载,白玉达唐寺历任寺主皆受上师金刚预言,寻访后多在四川德格白玉祖寺坐床,其后便尊师命来到青海久治县的白玉寺弘扬佛法。
该寺第一任寺主噶玛久美仁波切于藏历第十四胜生周铁狗年(公元1850年)在达唐草原圣地创建帐房寺,创立白玉自宗的仪轨、实修次第等修行法。
第二任寺主为嘉智·班玛多额丹增仁波切,二十八岁时到白玉达唐寺弘法,讲授天法前行、扎龙(风脉)和大圆满的“山居三法”。1881年,在嘉智·班玛多额丹增仁波切、热智仁波切、喇智·班玛噶王丹增仁波切的共同努力下,在帐房寺基础上修建了经堂、僧舍、佛塔并创建白玉寺。
第三任寺主为邬金多额秋吉尼玛仁波切,于1876年担任达唐寺寺主。
第四任寺主为喇智·班玛噶王丹增仁波切,他在任期间修建大经堂、修行院、禅院以及寺院下方的菩提塔等。在密法方面,主要实修《观音菩萨仪轨》《敏林金刚萨埵仪轨》《静猛伏藏品仪轨》《八大法行仪轨》《金刚橛仪轨》《密集仪轨》及诸多本尊的念修心咒。
第五任寺主为热智·蒋杨协日秋吉囊哇仁波切,据说其有过目不忘的大智慧,依止诸多善知识,并聆听了大量五部大论、大圆满等各种窍诀、传承和灌顶。先后到过拉萨色拉寺求学,是位学富五明的高僧,因此也有“全知班智达”之美誉,著有大量文学、高僧传记、佛学著述,大部分著作都未能保存下来,只留《天文历学窍诀光明子书——日宝灯》和《修辞学——妙音嬉游地》至今流传。
第六任寺主为哇若古钦·班玛桑智多吉仁波切,依第四任寺主喇智仁波切的旨意担任达唐寺寺主,修建该寺善逝殿、百字明转经轮。
第七任寺主为乔智·蒋华杰贝多吉仁波切,亦智慧精进善守戒律,被称为“知识广博的贤哲”,其在任期间多次给达唐寺为主和分支寺院的僧众传授《大宝伏藏》为主及《热那》《密集》《天法》《旧密部》《显宗集自在》《八大法行三部》《四心滴》等伏藏品的灌顶和传承。
第八任寺主为噶龙·班玛德钦卡隆杨巴仁波切。文化大革命期间,噶龙·班玛德钦卡隆杨巴仁波切身陷囹圄,重新获得自由后开始传授佛法、甚深的窍诀、灌顶和传承等妙法。并任白玉达唐寺第八任寺主,开始重修大殿并在殿内供奉十万尊释迦牟尼佛像和诸多供养品,重振达唐寺。
达唐寺第九任寺主为现任喇智·邬金尕昂尼玛仁波切,尕昂尼玛仁波切作为白玉寺现任住持,其美名远扬藏区,不仅在寺院修建上做出极大贡献,且在佛法传承、弘法建志等方面成绩卓著。尕昂尼玛仁波切重视佛教戒律的传授,从1980年开始传授根本解脱戒(沙弥戒和比丘戒),已传授近万名僧人。而且是“三身大法会”的主持金刚上师,每年都亲自在山居三法苑、修行院和禅院传授白玉派自宗独有的修法、灌顶、传承法。此外据调研得知在尕昂尼玛仁波切带领下,达唐寺根据当地民众所在地路程长短,在不同的季节于寺院大帐篷内举办介绍佛教常识的学习班,春季15天,夏季15天,秋季15天,冬季100天,为民众详细讲解佛教知识,主要内容包括行善止恶、如何忏悔等重要的佛教基础知识。这种通俗的佛化教育方式在当地民众中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尕昂尼玛仁波切还非常重视寺志编撰,亲自撰写了《达唐寺简志》,梳理该派该寺的传承脉络,为僧俗弟子了解寺院历史提供了真实而丰富的文字资料。
(一)显密高级佛学院
显密高级佛学院是白玉达唐寺钻研各类佛教经典的扎仓。1936年按第七任寺主乔智·蒋杨杰贝多吉仁波切的旨意建成。自建成至今,已有十三任堪布,现任堪布为堪智洛桑诺悟。佛学院是达唐寺寺院建筑群中的一院,自成院落,由僧舍及经堂组成,现有僧人200余名。
1.学制及学习内容
从2005年开始,佛学院以班级形式讲授佛法,分为十个年级,修业年限均为一年。
一年级的僧人学习的主要基础课程是藏文文法(钦日阿奥色、杨坚若贝奥措、喇智·邬金尕昂尼玛仁波切、吞米桑布扎、杨坚智贝多吉所著的《藏文:三十颂·一切中立喜言、音势论·释难题灯、正字学·智者喜乐、沙弥学处略释、三十颂、音势论颂、善説树王、难题光明镜》①该教材为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印赠,2013年4月提供。等藏文语法)、历史(康敦金仁波切著的一本史书)、出家众戒律方面的学习。
二年级主要学习内容是因明学、佛教四大教派源流以及宁玛派高僧米旁仁波切的佛教教派史。
三年级主要学习内容为(印度)贝旦切吉扎巴所著的因明典籍、宁玛派高僧米旁仁波切所著《因明释论》和《诗学要论》。
四年级主要学习内容是印度寂天菩萨的《中观论》和《入菩萨行论》,与米旁仁波切所著《入菩萨行论》第九品《智慧篇》的注释等教材相结合使用。
五年级的主要学习内容是月称论师的《入中论自释》②教材为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印赠,2012年3月提供。,贝旦达瓦扎巴的《入中观论》。
六年级的主要学习内容是马鸣的《俱舍论》(原注)。
七年级的主要学习内容是般若,教材为宁玛派高僧赞华智仁波切所著《般若释义》。
八年级的主要学习内容是戒律。
九年级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各种密咒类,教材主要为贡钦伦亲绕绛巴所著《密咒释义破除十方黑暗》、米旁仁波切著《密咒概论奥赛宁波》等典籍,此阶段已达到较高的佛学境界。
十年级的主要学习内容是贡钦伦亲绕绛巴所著的一部由13个篇章组成的次第典籍,讲述一个人最初接触佛法、皈依佛门、暇满人生、无常等核心内容。
从以上十年级所学课程可知,佛学院讲授课程分为以“五部大论”、宁玛派经典为核心的主要课程和藏文语法、历史等分支课程。学习显教五部大论的顺序为因明、中观、俱舍、般若、戒律。密教主要依据该派高僧撰写的密教修法典籍。由显入密次第的学阶层级,与传统的宁玛派寺院教育有较大差别。
2.学习形式及安排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考试制度决定了其“博闻强记”的学习形式。达唐寺佛学院频繁的月考和年考制度,决定了僧人们必须努力精进,由此形成他们严格的每日和每周学习计划,见表1。
由表1可见,达唐寺在僧侣的学习和管理方面,积极吸收了现代教育的学校作息时间安排。不同的是,周末上午佛学院依然安排学僧们学习,下午四点后由各年级的老师主持安排一小时的辩论,各班间进行辩论。佛学院常务会管理者认为,周末可适当借鉴现代学校的作息时间考虑给学僧们放假半天。目前这种想法还在酝酿当中,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革。
3.考试制度
显密高级佛学院僧众的学习从每年藏历一月七、八号开始,至次年二月十五日结束各课程。佛学院在检验学习成果方面,吸收采用现代教育体制下的年考与月考相结合的制度。
月考制度,每两个月举行一次月考,一般在年前完成三次月考。年度考试一般每年举办三次考试,在每个考试月份的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号三天为自学准备考试阶段,二十八号为正式开考日。年度考试中,笔试之前每位考僧首先要通过背诵典籍正文的考试,而尔后进行年度笔试。
上述十个年级学业结束、考试通过后即可从佛学院毕业,三年内需担任学校的任课教师或行政工作,其中品学兼优者有机会获得堪布称号。
(二)白莲明慧学院
白莲明慧学院创立于2002年,达唐寺为加强广大沙弥的藏文读写和藏文文化基础知识学习而创立。2005年以班级形式开始授课,但规模较小,主要是以藏文识读为主。后经多方努力,于2007年创建白莲明慧学院即白玉寺小学,共设六个年级,一、二、三年级主要学习字母识读、宁玛派经典的背诵、藏文字体书写、基础汉语文、英语字母以及本寺诵经仪轨;四、五、六年级学习《三十颂》《音势论》《正字学》和汉语、英语与数学等文化课程。寺院学校的所有教材都已经出版,并免费发放给学僧们。
从明慧学院毕业后升入显密高级佛学院就读。为尽早适应佛学院的教育模式,小学的学习课时安排和考试制度与佛学院保持一致。明慧学院的管理与佛学院的常务会管理不同,更接近于现代义务制小学,设有教务处来管理学校的一切教学工作。有7至8名任课教师,由寺院从佛学院毕业的僧人中选拔合适人选。
(三)大密了义修行院
达唐寺的大密了义修行院是修习密法的专门机构,最初是由第四任寺主喇智·班玛噶王丹增仁波切创建的,选择他起初从白玉母寺到达唐寺时坐骑的马鞍落下之地修建了修行院,取名为“修行院大密了义洲”。修行院一般需要3年才能毕业,僧人主要观修佛教神祇,要积累这种观修神祇的体验。笔者对该院的两名僧人进行访谈,他们对如何修行进行了解释“比如说为了净化自己的各种晦气,把金刚菩萨观想到自己这方依次修行,祈求赐予加持。积累的数量或次数以十万、亿等单位计数,各神都有各自的专门经文,观修时要念诵,并观想那位神的姿势、颜色、法器等,将这一切在内心得到一个清晰的观想,不同颜色的佛光引入到自身”等等。
表1 每日生活、学习计划①表中信息皆来自调研访谈内容:访谈时间2015年7月29,访谈地点:白玉达唐寺常务会接待室;访谈对象:华藏·洛桑益希,白玉达唐寺堪布,43岁,主管寺院的教育工作。
修习观修法门的僧人们每天凌晨四点起床,日常的课程学习和观修时间把控极为严格,主要是身口意的观修。
(四)禅院
禅院,藏文称纀纃纀纍་轤,汉文音译为“参扎”,即打坐或坐禅之意。主要是闻、思、修中的思考或观想一些深奥的佛理,不注重积累数量,一年即可结束。禅院闭关期为一年,纪律非常严格,大门常常关闭封锁,修习和座间由座师安排监督。
总体而言,达唐寺的大密了义修行院和禅院皆为密宗修习场所,两个阶段一般相继进行,先入修行院后入禅院,四年修习期满按照修行者的综合情况,寺院将授予密宗修习的法帽,名为“吾金白夏”,为莲花生帽之意。
(五)密法院
达唐寺的密法院,藏文称繳臘繴་轤,汉文音译为“雄扎”,雄扎主要由未从佛学院毕业、也不打算进一步深造者组成。主要职责是担任寺院的祈愿诵经和周边村落婚丧嫁娶时的念经等法事活动。雄扎形成较晚,受寺院常务会的直接管理。
达唐寺学僧们的求学生涯必须经过寺院小学6年和佛学院10年的学习,此后便有三种选择:第一,未能从佛学院顺利毕业且不想进一步深造者,进入密法院,常年诵经。第二,顺利毕业后三年内担任寺院的教学工作,满三年且具备较好的学习能力和极高的德行,可获得一种名为“堪夏”的法帽,意为堪布的帽子,也即获得“堪布”称号,取得该称号的有21人,这些堪布有个别会继续前往西藏哲蚌寺深造。第三,进入大密了义修行院和禅院进行密宗修习,圆满修炼,获得喇嘛的身份,此后便可讲经说法、广收门徒,目前取得该身份的有15人。
也就是说,一个僧人想要达到堪布级别,至少需要十九年时间;而想成为显密兼通的高僧则至少需二十年时间努力。
(六)羊拉尼姑院
羊拉尼姑院创建于2013年,现有30名左右尼姑,但只有20余间僧舍。尼姑院原址是僧人们居住的地方,后经政府审批将此改建为一个尼姑修行的寺院。寺院的常务也决定每年给尼姑院拨款,大力支持尼姑们的学经和生活。寺院计划将来要将尼姑院修建成一座能够容纳100多名尼姑的寺院。在学习方面,每年由寺院的堪布为尼姑们讲经说法,自2015年开始将全面开设以文化课为主的学习班,主要讲授藏文文法、诗学和历史等,逐渐实行显密佛学院的学习制度和考试制度等。
组织系统是寺院管理必不可少的体系组成,是寺院正常运转的关键环节,也是寺院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根据白玉达唐寺的历史记载和现状调查,得知该寺院组织系统与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分扎仓、康村和密村不同。青海塔尔寺在扎仓设置上分下林周扎仓(显宗)、昂巴扎仓(密宗)、曼巴扎仓(医学)、丁科扎仓(时轮)和欠巴扎仓(法舞)。与之相比,白玉达唐寺除有白莲明慧学院、显密高级佛学院、密法院、大密了义修行院、禅院等5个教学修法学院外,还有尼姑修行院(2013年创建)和内丹林(敬老院,2014年创建)。大密了义修行院、禅院的设置与四川德格白玉母寺完全一致。因为白玉寺为宁玛派寺院,故设置尼姑修行院在该派可行,但在格鲁派寺院中绝对不会出现类似情况。内丹林的创建,也是白玉寺寺院组织中的一大特色。内丹林寺院是针对白玉寺出家受戒的60岁以上且无人赡养的老僧开放,老僧们可在敬老院的单人间里按照自己的生活节奏和习俗安心养老、养病和学习,有专人负责每日餐饮。
白玉寺组织管理体系最高级别为活佛,其次为寺院堪布,第三级为管理全寺政教事务的寺院常务会,由五个常务委员组成,第四级别包括格贵(即铁棒喇嘛,主管寺院的僧纲法纪)、财务官家、各扎仓的堪布、经营寺院商店的四位负责人。寺院常务会的成员实行三年轮换制度,任职时间太短则很难对寺院工作做出较大贡献,相反由于个人精力和时间毕竟有限,任职时间超过三年或更长时间亦不切实际,同时也能为年轻有为的僧人提供锻炼的机会,故寺院决定常务会成员三年制。
此外,寺院还有寺管会,由十五人组成,寺管会成员是由一些有工作能力和经验比较丰富的僧人担任。
法会是佛教仪式之一,又称为法事、佛事、斋会、法要。印度古来即盛行此类集会,其种类名目甚多。李安宅在其《藏族宗教史之实地研究》中称法会为“公开聚会”,“是在寺院对群众公开举行的神圣舞蹈和其他的宗教活动。”[3]周润年在《中国藏族寺院教育》一书中指出,“藏传佛教各教派的寺院除了在固定的时间内进行正常的教育外,每年都要定期召开法会。各寺院通过定期的法会,进行寺院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交流;通过讲经、辩经等活动,选拔寺院的优秀人才;此外,法会期间还要进行农牧产品交换及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物质交流大会;并通过法会接受广大善男信女的布施捐赠,以增加寺院的经济收入。”[4]但作为宁玛派寺院的白玉寺,其法会缺少格鲁派通过法会安排考试、选拔人才这一特点,更多则是对本派祖师莲花生大师的纪念和密教密法仪轨的实践。
白玉达唐寺定期的大法会主要有藏历一月“三身成就法”法会、藏历三月“初十大法会”、藏历四月旧密“噶玛”法会;藏历六、七月“夏安居”大法会;藏历八月“普贤行愿品”法会;藏历九月“大白伞”法会、金刚橛集密忿怒仪轨共修闭关一个月、“金刚萨埵”法会;藏历十月“极乐”法会;藏历十一月,实修“山居三法”;藏历十二月,修二十九“朵玛”驱除魔障仪轨。
寺院最大规模的是藏历三月份的“初十大法会”,是每年藏历三月初十纪念莲花生大师的重要节日,法会期间要举行隆重的跳羌仪式。寺院的羌姆组共有一百零三人,纪念日为期两天。此活动的准备工作始于二月初九,念诵诸经至二月十四日。十五日至二十六日羌姆组排练各类宗教舞蹈,并于二十七至二十八日两天参加寺院的跳羌考试。合格后于三月初十当天正式表演,以示庄重纪念。
白玉达唐寺寺院教育既继承了宁玛派旧有教育的传统,又在吸收藏传佛教格鲁派教育、现代义务教育等特色基础上有所创新,其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继承宁玛派注重师承、口授的教育传统。从前面介绍过的达唐寺教法传承看,白玉达唐寺与四川的德格白玉寺关系密切,为子寺与母寺关系。寺院历任寺主活佛都是受前一任寺主授记。在密法修习上,从第一任寺主开始就学习了白玉派所有法脉传承、戒律以及高僧吉美林巴所开创宁玛派大圆满法之《龙钦心滴》的所有灌顶、传承和教导次第,且历任寺主一生当中多有闭关修习经历,会针对有缘弟子传讲旧译时期佛法伏藏的窍诀、灌顶和甚深见解。
第二,吸收藏传佛教格鲁派教育严格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白玉达唐寺的僧人从最初的寺院小学到显密佛学院,学习内容固定,学习时间安排合理紧凑,纪律严明。学完显宗内容考试合格后才有资格进入密宗院实修闭关,此举更接近于格鲁派寺院教育的次第流程,与传统宁玛派显密可同时进行差异较大。更重要的一点是,白玉达唐寺对僧人德行的要求甚至高于学问,尤其在授予“堪夏”的时候,在学问与品德之中,后者分量更重。
第三,僧尼共同接受教育的体制。在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中,将僧尼纳入一个教育体系中共同教育和管理是除格鲁派外其他派别可以实施的教育实践。
第四,现代教学模式和现代媒体在学习中的运用。白玉寺小学和佛学院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藏传佛教寺院教育模式和现代学校教育模式的糅合,是将闻、思、修、讲、辩、著的佛学理念套入现代教育模式的框架中,使之呈现形神兼备的特色。在佛学院学僧的学习计划中,每晚20:30至22:30的复习时间相当于现代寄宿制学校的晚自习,在这段时间中,学僧们利用电脑在相关佛学网站,或通过光碟、磁带等重温高僧大德的讲经说法,做读书笔记,突破了以往学习资源困乏的局面,开拓了学僧眼界和知识面,也使听经说法变得更生动而有吸引力。
白玉达唐寺通过多种教育形式的探索和尝试,首先发挥了对僧众进行爱国爱教的政治教育功能;其次,劝人向善的定期说法具有道德规范、促进社会和谐的社会功能;再次就本宗派而言,通过教育内容的设置,发挥继承本派传承、阐发佛教思想的佛教教育功能。
尽管进入21世纪以来,白玉达唐寺的寺院教育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但就可持续发展而言,还存在如学位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大寺院医明学院建设力度从而健全寺院组织体系等需要改进的问题。
白玉达唐寺博采佛教教育、世俗教育和义务教育之众长,形成一套佛教理论与密法实践紧密结合、学习次第循序渐进,精心培养与服务僧众相结合的教育体系,以本派高僧著述为主、显密并举的教育内容;以月考和年考相结合的严格考试制度;以显密高级佛学院和白莲明慧学院相结合的培养制度;以学识渊博、精通佛理、传承佛法、严守戒律、道德高尚、化世导俗、引领众生为培养目标的教育方法;井然有序的组织体制,为藏族人民培养出了不少优秀人才,推动了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发展。达唐寺寺院教育继承了传统寺院教育的优点和长处,又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对其强烈的冲击和影响。
参考文献
[1]胜利.果洛藏族自治州寺院简史[M].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2008.
[2]白玉达唐寺第九任寺主尕昂尼玛仁波切.白玉达唐显密讲修法轮繁荣洲简志[M/OL].http://www.baiyusi.com/article_ 2.asp?news_id=1085
[3]李安宅.藏族宗教史之实地研究[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89:194.
[4]周润年.中国藏族寺院教育[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281.
[责任编辑:蔡秀清]
DOI:10.16249/j.cnki.1005-5738.2016.02.010
中图分类号G52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738(2016)02-065-008
收稿日期:2016-03-26
基金项目:2015年度青海民族大学高层次人才项目“青海藏传佛教不同派别寺院教育的现状与思考”阶段性成果,项目号:2015XJG01
第一作者简介:党措,女,藏族,青海海南人,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和社会学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佛教和藏学研究。
Status Quo and Thinking of the Monastic Education of Palyul Tartang Monastery in Qinghai Province
Dang Tso①Anjian Tsering②
(①School of Ethnology and Sociology②School of Tibetan Studies,Qingha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Xining,Qinghai 810000)
Abstract:An intensive investigation has been done on the monastic education of Palyul Tartang Monastery,which is a Ningmapa monastery located in Jiuzhi County of Guoluo Prefecture,Qinghai.The Dharma line age,teaching system,teaching content,organization and so on have been researched,and it is found that the monastic educa⁃tion of Palyul Tartang Monastery has not only inherited the tradition of Nyingmapa School,but also has absorbed the advantages of Gelugpa School’s monastic education and compulsory education,and it has also dedicated to innovation and developed a favorable education system which both cultivates and serves the monks of the monas⁃tery.Since Palyul Tartang Monastery carries forward the fine traditions of traditional monastic education and im⁃ports the modern educational ideology,it has become a predominant Nyingmapa monastery in Amdo area.
Key words:Palyul Tartang Monastery;monastic education;status quo;thi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