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纹饰与传统元素的艺术交融

2016-08-02 14:37刘海荣
卷宗 2016年5期
关键词:传统元素陶器纹饰

刘海荣

摘 要:陶器是华夏民族的艺术瑰宝,是窥探古老时代人们审美和文化心理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重要载体和艺术记录。陶器当中的纹饰,或以夸张、生动,或以写实、具象方式存在的栩栩如生的形象、气韵生动的精神风貌,这是对中华传统文明的延续与传承,亦是一种向今人投射古代文明印记的重要渠道。本文将围绕陶器纹饰与传统元素的艺术交融展开探讨,以期为从事陶器艺术研究的工作人员提供全新的角度,促使更多国人关注这一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推动其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陶器;纹饰;传统元素;审美艺术

陶器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汲取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将此用于纹饰当中,对于丰富其外在、深化其内涵具有非常明显的艺术作用。下文将就陶器纹饰的传承之路、及其与传统元素的艺术之美展开论述。

1 陶器纹饰的传承之路

(一)传承原因

首先是其与生活内容的高度吻合。艺术来源于生活,亦是諸多有关生活、有关人类精神文化世界追求的高度浓缩和体现。所以在中国已经出土的无数彩陶艺术珍品当中,在其纹路所刻画的形形色色的精神世界当中,既有反映人们丰收喜悦、载歌载舞场景的艺术纹路,有刻画原始社会人们祭天拜地、祈求神明恩赐的壮观场景,也有反映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林渔耕的写实生活景象和大自然的花鸟虫鱼、山川秀丽的美好景象。这些画面都与陶器存在时期的人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有着高度契合性,它们围绕在彩陶纹饰的种种元素当中,将传统的生活、传统的记忆最为倚重挥之不掉、永久铭刻的艺术形式、千古传承。

其次是超出传统的审美。陶文化对于传统元素传承并不局限于简单的复刻与临摹,还存在着大量基于对现实的生活再创作与艺术生成。经过艺术洗礼的新形象、新设计,能够将传统元素赋予全新的审美内涵,如以远古图腾为重要创作元素出现的彩陶纹路,或将人的形象与动物形象相结合的全新艺术模式。这些创作不仅打破了人类生理意义上的界限,也让人类思维模式中的人与神之间距离在无形之中拉近,使之散发愈加浓厚的神秘气息。

再者是不断丰富的文化底蕴。彩陶纹饰当中所呈现的不但是具有美感和艺术气息的画面,也是承载着一定的文化精神,有一定的文化底蕴的历史纪念价值。当浓缩着无数远古时期人们风土人情、图腾崇拜、神明向往、自然原始、母系生殖乃至父系社会的信息内容通过陶器纹路有所体现、有所记录时,彩陶文化也成为研究华夏文明历史的重要参考依据,为后人进一步理解荒野时代开启了一扇神秘大门。

(二)艺术魅力

挖掘陶器的艺术魅力,离不开点、线、面三个最基本的视觉要素,所以,即便是现阶段出土的、距今数千年历史的古物,其表面纹饰会拥有大量基于这三种元素不断组合而生成的几何图形。当这类图形纹路以重复的形式反复出现在陶器装饰的过程当中,所赋予人们的并不是艺术审美上的单调与乏味,而是因为秩序所造就的文化感、传承性与使命感,与人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重复着相同的生存方式而生成历史、生成文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些几何体并不是没有突破、没有创新,实乃创造源于重复、发展得于创造,即便是重复的直线,仔细一看却有亲疏粗细之分;同样是圆形的外在,却有大小和颜色之分。种种看似相同幅度的弧线,都有其微妙区别与变化。由此说明陶器纹饰的艺术魅力既秉承着变与不变的守恒,也将重复蕴含在了细微的创造之中。这其中,传统元素使之焕发更多的艺术魅力,以一种全新的造型刻画观念,创造出了更具个性和现代气息的艺术纹饰,也让旧的图案承载了新的审美需求。所以,在陶器鉴赏的道路上,应在充分理解和认知传统彩陶纹饰当中的文化背景、艺术内涵以及其所赋予的精神寓意的基础上,结合敏锐的触觉来提炼其中的丝丝精髓,感恩传统。

2 陶器纹饰与传统元素的艺术之美

陶器是中华文明传承至今的珍宝,其在纹路上对于不同形象的艺术刻画,更是如镶嵌在珍宝之上的明珠,历经数千年的岁月洗礼,依旧熠熠生光。这些形象不仅是从远古时期,人类延续对于自然的崇拜、对于生活的记录,对于自我的认知,亦是华夏文明艺术萌芽的初始,是有关创意的最初体现。充分认知这些形象,发掘这些生动艺术形式赋予的今人对古人审美内涵的最真切理解,对于我们深入原始时期、体悟先祖审美追求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传统元素作为极具鲜明时代特色的艺术符号,有其不可复制的艺术审美价值。所以,在其传承过程中,今人对于其于陶器纹饰上、或是其他物件上的艺术价值、文化意义的理解,要呈现出一定的与时俱进和随同时代变化的律动性,使其在科技不断进步、审美更加多元、文化理解更为丰富的今天,能够继续感受陶器纹饰的艺术魅力。下文将进一步分析陶器纹饰与传统元素的互融所催生出的艺术之美。

(一)造型美。陶器纹饰上的空间感和立体化呈现,使之生成一种整体化的美感。在立体几何学当中,点、线、面、体之间有着层级递进的关系,点的移动会形成线,线的移动会形成面,而面的移动就会变成立体图形。这种移动可以将其视作一次次的重复,所以当纹饰呈现“重复”发生这样一种趋势时,就会产生犹如点、线、面移动形成线、面、体一样的效果,让表面化的纹饰变得更加具有空间感,更加富有灵动性和立体性。严格意义上来说,陶器表面的纹饰都是以凸起的形体特征而存在的,其受制于陶器本身或方或圆,或高或低的外在艺术形态,但因重复所造就的对称结构和纵向延伸,让纹饰本身所呈现的整体性、空间感和秩序性的美感得到了立体而生动的呈现。

(二)质感美。传统元素指的是在一种流动的时间变化中,不断形成和演变、最终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和价值的意识形态、行为习惯或思想建构;也是一种提升审美价值、提升艺术表现力的符号。正如陶器当中的传统之美,正是这类艺术形态的价值所在。透过这些传统元素,窥探到的不仅是一种美感,还有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质感,而这也是传统元素的魅力体现,能够让人进一步感悟和领略审美,感受艺术的价值。

抽象美。在视觉艺术产生和创造的过程中,变化和重复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而抽象符号与传统几何体不同,多由抽象、夸张的动物人物造型出现,或是简单的几何体。如中华民族古老的图腾文化,就是人类基于自身对于大自然、对于神迹的最初认识、对于不可抗力的崇敬与畏惧所生成的由各种抽象元素所构建的更加具有抽象意义的符号。这样的抽象符号与传统元素的糅合,对于美感的呈现完全不逊于几何体的秩序感和规律性,且更彰显出一种生命的律动感和鲜活性。

3 陶器纹饰与传统元素的交融应用

(一)与传统作物的融合。原始社会人类所居住的环境是“天盖地庐”,他们或栖息在山洞之中,或居住在茂密的丛林里,在日复一日的农耕劳作之余,所接触最多的就是大自然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植物。生活条件与居住环境促使人类对于植物的形态、功用会产生时分清晰的认知,所以他们会将植物的形象刻画在陶器的表面,作为一种装饰的纹路传承下来。就目前我国已经出土的各类陶制文物当中,对于植物形象的刻画主要包括对叶脉纹路的刻画、对花瓣纹路的刻画,对谷物纹路的刻画。其大多是以对称或者较为抽象的艺术形态存在于彩陶刻画的表面——这些形象从某种侧面展示了原始社会人类对于传统美学的欣赏与概括能力,揭示了其对于线条、点或夸张、或写实的记录、提取、抽象与总结。

(二)与传统生物的融合。查证目前已出土的陶器,其中对于动物形象的刻画种类繁多、刻画形式多样,有各种鱼类形象、蛙类形象以及多样的鸟类和鹿类的形象等。在这一系列的动物形象当中,出现次数较多的当属各式各样的鱼类,从某种意义上的来说,这是原始社会人类对于生殖崇拜所造成的结果。原始社会人类所生存和居住的空间不仅条件恶劣,而且由于人类本身的生产能力较低、生殖能力有限,自然气候所引发的各类灾害,自然当中各种生擒猛兽又在不停带来生存与生命的威胁,因此原始人类源于对生命的渴望,秉持对种族延续的祈求,会在这种因为外在环境所给予的生存压力的基础上,去羡慕鱼类这样一种拥有强大繁衍能力的动物,故而藉着鱼类的形象来表达一种承载自身希望的寄予,从而在无数的陶器纹饰中反复出现。

(三)与传统民俗的融合。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形象设计,陶器艺术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频率并不高,多以反映当时民间习俗、生活百态为主线,诸如生活状态、耕作方式等刻画内容,不仅呈现出浓厚的艺术价值与美学价值,还可以作为我国历史不断前行中的重要参考和反映依据。通过这些栩栩如生的民间形象,可以看到华夏族人最原始的情感诉求、最为原始的生产生活状态以及彼时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这些印记都或多或少地凝结在陶器表面的纹路之中,成为了传承历史的永恒纪念。例如,著名的“舞蹈纹彩陶盆”就是马家窑出土的极具代表性的刻画人物形象的彩陶作品之一。纹路之中的人物,手拉手、肩并肩,如同庆祝的起舞、欢歌的雀跃,充满律动和节奏感;每个人面目中的神情惟妙惟肖、十分传神,所反映的不仅有史前社会人们载歌载舞的美好生活情境,也饱含着其畏惧神灵天地,向天拜地祈祷子孙后代生生不息的寓意,纹饰上的每一笔刻画,将当时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对生活的向往等情绪传承到了今时今日。再如,西安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所刻画的人物形象鼻梁挺直、神态安详、眼睛细长,耳朵两旁和嘴巴处都巧妙的刻画了几条鱼的形象,间接造成了一种人鱼合一的效果。这一陶器不仅从艺术设计的角度打破了原有的人物形象的外在特征,揭示了原始人类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体现出其对未知世界、神秘自然的向往与崇拜;也充分说明在科技欠发达、对自身周遭一切事物懵然无知的情况下,人类对于生理和精神上的构造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4 结 语

陶器艺术作为华夏数千年文明的无价瑰宝,是研究民族历史和文化进程的重要参考依据。看似细微的陶器纹饰,所涵盖的不仅是艺术精髓,更是对华夏精神和艺术文明的浓缩。纵观远古历史时期出土的各种原始陶器,不難发现其纹饰当中存在着大量的传统元素,不论是最为基本的线条勾勒、还是抽象有趣的符号图腾;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不论日后华夏文明将趋向何地,祖先为后人留下的文物、艺术与文明都是后人不可多得的财富,也是永远都不该忘记和放弃的艺术追求。因而,从现在到未来,所有热爱陶器艺术,为其有所付出、有所奋斗的人们,应继续尝试为这一传统艺术赋予新的内涵,让古老的文明元素能够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持续彰显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 王琼.浅析自然环境影响下的马家窑彩陶装饰纹样文化发展[J].经济师,2012(09).

[2] 孙秀春,张冬梅,杨永红.纳米骨质瓷研发中视觉设计要点[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5(03).

[3] 李中元.论中国旋涡纹样造型的起源与成形[J].丝绸,2008(06).

[4] 张成志.青海彩陶造型功能的文化解读[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3).

[5] 张雯钧.尚世巾.简论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的装饰艺术性[J].绥化学院学报,2014(11) .

[6]周灵云.略谈传统陶瓷艺术对现代产品设计的启示[J].大众文艺(理论),2009(20).

猜你喜欢
传统元素陶器纹饰
带状纹饰的类型
蜡染的纹饰探讨
雕漆纹饰的修复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
淅川县双河镇遗址M19及出土陶器组合
新砦期 猪首形陶器盖
新砦期 陶器盖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依托大众文化对传统的现实构建
传统元素与现代空间的共融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