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视野下探讨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016-08-02 23:16于志敏
卷宗 2016年6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

于志敏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随之加快脚步,就目前情况分析,和谐社会主义理念是当前文化发展的主流趋势,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主流趋势的推动下,我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也深受影响,但是由于我国民族种类众多,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千差万别,这与少数民族自身的文化特点息息相关。近年来,国家逐渐重视对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并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措施,促使我国边境少数民族公共文化服务符合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主流趋势。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边境少数民族;公共文化服务

边境少数民族是我国民族大家族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多年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建设相对比较落后,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社会主义核心文化内涵并未渗透至少数民族地区,这也导致了该地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大方向相背离。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边境少数民族的管理力度,并且针对当地的公共文化服务颁布了相关政策法规,但是上述法律法规的具体实施效果如何,民族公共文化服务存在哪些特殊性等,这些问题都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为之后的文化建设提高理论参考依据。

1 边境少数民族公共服务建设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这在某种程度上带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政府对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高度重视,不仅为其提供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同时对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速度,实现了质的飞跃。对于边境少数民族来说,当地政府肩负其民族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担,尤其是文化部门,实践证明它们不仅树立了良好的发展意识,同时也实现了坚持改革与机遇意识的并存,最重要的是具备责任意识,这是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以健全的基本保障。运用科学发展观,积极探寻公共文化服务,逐渐形成新思路新举措,进一步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大团结,保障民族文化权益,将其作为民族地区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不断转换惠民工程发展思路,逐步向“民生工程”靠近。

经过长期的发展规划,我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取得了相对可喜的成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趋向完善,各种各样的公共文化服务呈现在少数民族地区,比如文化活动中心、文化馆、图书馆、文化广场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广播电视村、信息资源共享、农村书屋等,这在某种程度上使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众能够享受到基础文化设施带来的精神享受,从根本上完善了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随着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建设的日益完善,与之相关的文化服务产品不断增多,且实现了良性循环,促使群众文化形式多样化的发展,广场文化多姿多彩,体育活动开展也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并且基本实现了“零门槛”,增加了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积极性,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了有效保护。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趋于完善。

2 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现状及其弊端分析

1.基础文化设施还有待于完善

虽然我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已经趋向完善,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这主要体现在基础文化设施利用率较低,就县级基础文化建设而言,它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县级基础文化设施,其二是乡镇基础文化设施,从县级层面分析,其建设的重点放在了图书馆、文化馆、文化广场等;而从乡镇层面分析,建设的重点在文化站、“农村书屋”。然而上述文化设施建设并未从根本上调度群众的参与积极性,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未能与民众需求达成一致,而且很多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并未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他们基本是为了完成国家目标,并没有考虑到当地民众需要什么的样的基础文化,文化基础设施虽然落成,但是实际运用效率相对较低,比如“农村书屋”,基本上是无人问津,成为摆设,民众基本都从其它方式了解国家实事,“农村书屋”建设在某种程度上略显多余。

除此之外,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现代通讯网络建设还有待加强,对于部分边境少数民族而言,他们基本生活在深山或是峡谷,广播网络基本没有信号,即使有也非常微弱,此外,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水平相对降低,很多地区人民对广播根本听不懂,由此可以看出,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

2.群众公共文化开展积极性不高

很多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文化活动开展较多,比如下乡大篷车活动,为广大民众赠送图书,组织放电影活动,或是举办文艺演出等,这些活动虽然受到当地民众的一致推崇,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商业化程度相对较低,没有形成文化产业,无法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部分地区还存在历史文化遗产,但是伴随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逐步加快,当地政府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较低,致使大部分文化遗产付之东流,由于经费的短缺,抢救与维修工作也受到了限制,从根本上导致了少数民族地区民间艺术的失传,传功工艺制作手艺丢失,还有部分民间风俗就此画上句号,无法得到传承与发展。

3.文化交流呈现多元化,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以我国云南边境的少数民族为例,由于其地处我国西南边境,与很多国家接壤,主要有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具有相同的文化起源,传统文化也比较相似,跨民族文化交流在该地区得到了极大的体现,并且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这其中文化活动交流主要以歌舞表演为主,促使我国云南边境的少数民族与其它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不断增强。

但是从目前情况分析,该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建设还存在资金严重短缺的现状,尤其是文化活动的专项资金,这在某种程度上促使该地区民族文化交流势头逐渐降低,后劲严重不足。文化建设资金的短缺于该地区文化交流而言是极为不利的,而国家对于所有边境少数民族的资金投入基本相同,但是划分标准却是依据少数民族的具体情况而定的,对于比较偏僻,或是发展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相较于发达国家明显不足,致使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活动开展非常有限。边境少数民族的发展一直是国家关心的重点所在,但是基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文化专項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从根本上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未能真正落实。

3 完善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对策

1.完善基础文化设施

针对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文化建设存在的弊端,国家及少数民族政府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整合当地现有资源,有效利用当地资源优势,依据边境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特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经过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某少数民族地区的棋牌室受到了民众的一致喜爱,但是体育场所冷冷清清。从目前状况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体育设施建设相对完善,且娱乐设施相对健全,在周末,或是寒暑假期间,这些设施基本都闲置下来,因此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可充分利用上述闲置资源,学生不在校期间可以免费开放,增加民众参与的热情,积极开展民众喜爱的娱乐体育活動,这在某种程度上缩减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有效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趋于优化。

此外,针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通信设施落后的现状,积极致力于当地广播电视服务建设,不断完善数字化建设,并且针对文化建设实施资源共享,帮助少数民族通过网络了解实事,可以用手机上网,或是通过电脑上网开展娱乐活动,此外,还需积极致力于网络技术的普及工作,构建网络文化平台,研发数字文化,健与之相关的文化产品,比如:电子阅读软件、数字电影资源等等。

2.建设特色文化产业

我国边境地区少数民族众多,而且他们的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且各地区的民间艺术、文化风俗都极具地方特色,因此对于这部分的民族公共文化建设从当地实际情况着手,建立与其文化发展相适应的特色品牌,比如茶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例如: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为例,该地区极具特色的文化形式有:易武茶博物馆、琼族服饰展厅等等。与此同时,当地政府依据该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构建文化产业链,在进行影视艺术创作或是开展演艺活动时,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特色,并且有效融合文化与旅游,开发当地具有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挖掘其文化资源,与此同时,该地区非常重视文化企业的发展,由此带动该地区的文化产品及文化,适当结合大力宣传,借以为当地民众提供其所需的文化,有效避免文化底蕴缺陷。

对于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而言,其存在一个极大的发展弊端,即文化消费水平低,群众文化素质相对较差。针对上述问题,当地文化部门应当高度关注,积极调动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意识,培养其良好的文化爱好,主动探寻文化产品,继而推动民间活动的不断增多。此外,文化部门必须创新主题,依据当地特色的民俗开展与之相关的活动,建立高水准的文化团体,进行示范性演出,从根本上提升当地民众的文化意识。

3.增加资金投入

国家针对少数民族公共文化发展现状,应当增加专项资金的投资力度,并从三个方面着手解决:第一,启动政府专项资金,并且合理分配专项资金,对于文化活动开展相对活跃区域,增加资金投入,反之则减少。政府需要依据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资金需求量,给予有效评判,这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专项资金得以有效利用。第二,优化资金使用形式。对于大部分的少数民族地区而言,文化资金投入的方式基本相同,主要是通过国家划拨,然后实施层层下放,这也导致了文化资金投入的不均衡,依据最新的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要求,通过上报审批的形式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资金支出明细需要标列清楚,上级部门审批之后方可使用,从根本上保障了文化专项资金使用不断优化。

4 结语

总体来说,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大环境下,我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健全,继而带动当地民众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获得了极佳的实施效果。但是从现状情况分析,我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弊端,亟需完善,文章就此探讨了我国现阶段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当前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相对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逐渐趋于优化。

参考文献

[1]邓晓颖,周智生.浅析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J].宜春学院学报,2011(02).

[2]曹萌,丛溆洋.东北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J].民族教育研究,2011(02).

[3]索晓霞,蒋萌.试论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特殊性[J].贵州民族研究,2012(04).

[4]崔榕.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

[5]侯露露.民族地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制度创新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20).

[6]李瑾,彭吉萍,李淑萍.云南边境少数民族公共文化建设探析——基于文化强国视野[J].当代经济,2015(29).

[7]姜鑫磊.民族地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的思考——以西宁市为例[J].邢台学院学报,2013(02).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
均等化视域下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新探索
浅谈社会文艺团体的作用及发展对策
浅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提升策略
PPP: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新路向
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的青少宫青少年阅读推广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