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中林道静形象分析

2016-08-02 20:42张耀元
卷宗 2016年6期
关键词:青春之歌林道静形象

张耀元

摘 要:我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杨沫,在上世纪50年代有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就是《青春之歌》,此代表作主要描述,知识女性由个人反抗到成为一名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典型,小说非常具有时代特点,在50年代青年学生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青春之歌》 ;林道静;电影;形象

杨沫的代表作品为《青春之歌》,在小说出版的同年,作品就被拍成电影搬上了大屏幕,并受到当时青年学生的热捧,引起共鸣,这部影片充分塑造了林道静知识女性的革命形象,她身上那种特有的青年勇气深深打动了一代人。

1 对林道静的人生境遇进行分析

出生在地主家庭的林道静,深深的体会到如果不想和自己母亲有相同的命运,一定要脱离社会的束缚,为了避免自己踏上当“玩物”的命运,开始不断挣扎,寻找自己的自由之路,同时也踏上了流亡之路。她先逃离家庭,去杨家村投亲不遇,为了生存做代课老师,阴险的校长余敬唐向将她嫁给权贵,在反抗无力之时,她选择了投海自尽,一直关注她的北大学生余永泽及时搭救,挽回了脆弱生命。余永泽的关心让林道静重新对生活燃起了热情,两个共建爱巢,从小感受不到家庭温暖的林道静特别珍惜这段感情,当得知余永泽只是当她是“花瓶”时,她对爱情失望了,不甘心就这样生活,重新寻找工作。遇到革命者卢嘉川之后,经过卢嘉川的开导,逐渐走出自身的小资产阶级思想。由于余永泽的阻拦,导致卢嘉川被捕,经过此事件,林道静彻底的醒悟,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获得自由与独立,就一定要选择抗日救亡,彻底的离开了平庸自私的余永泽,全身心的投入到革命队伍中,在革命者的引导之下,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2 对林道静的人物形象进行多角度的分析

在50年代革命题材的电影较多,但《青春之歌》这部电影,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服饰的颜色都有具有一定的时代特点。林道静的服饰多数以冷色调为主,从色彩方面上,符合时代的整体色调,冷色调会给人一种沉着、冷静、刚毅的视觉效果;从款式方面上,服饰的款式主要以旗袍为主,旗袍是最能够符合东方女性的特点,同时也突出知识女性的韵味,会给人一种纯朴的视觉效果;剧中白色的围巾,无形中塑造了林道静沉稳的个人形象,同时也强调了她性格中纯洁、质朴的一面。她是一位具有强烈的正义感以及反对封建婚姻典型人物,在革命的道路上经历了各种艰难,最终成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如果她没有亲身经历过民族危亡、学生运动、党的教诲,或许她会走上一条完全不一样的道路。她的人生经历在50年代人的心中引起了很大的共鸣,可以说影响了一代人,即使是现在也深深的影响着当代青少年。

林道静由一个单纯、富有激情的知识女性转变为一位坚强的革命战士,她的成长过程中一直伴随着艰苦、坎坷,乐观积极的她经过人生的洗禮,选择了一条具有非常意义的革命道路。

(一)对于生活不满足于现状

林道静生活的年代是处在男权为主的社会,女性地位不受重视,想要反抗就需要义无反顾,还要有坚强的信心。林道静的生母的命运是无法逃脱权贵家族,而林道静的出生就意味着也是相同的命运,在传统社会中只能够依附男人,没有自己人生的意义。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权贵的束缚,在她成长中,是可以选择当余永泽的“全职太太”,但是她并没有选择这样安稳的生活,反而选择一条更为艰辛的道路,想过独立的生活,做一个有充分自由的人。

(二)努力追求自己的人生

林道静生活的年代是传统封建社会,在这个家庭中,她没有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幸福,离开家庭之后的她,就像一个获得自由的小鸟,可以尽情的去享受文学带给她的乐趣,从文学中她对世界充满了希望,向往着理想的生活,想感受世界的美妙。她反抗家人成功逃婚后,想要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她也更希望追求一份自己渴望的爱情。当余永泽给予她温馨的爱情之后,她一直沉醉在这样的爱情里,认为这样美好的爱情生活就是人生的幸福。在接下来的接触当中,发现余永泽始终没有真心待她,只是把她当作一个“花瓶”来对待,她对爱情所有的幻想都破灭了,对于爱情逐渐失去了信心。在之后的日子里,与革命者卢嘉川接触后,感觉到他与余永泽的不同,余永泽在聊天时,所谈的内容都是风华雪月,缠绵的爱情故事。可卢嘉川作为一名大学生,一位知识分子,所了解的都是国家大事,侃侃而谈的内容都是她之前没有听到过的,与卢嘉川交谈的过程中,林道静的思想发生转变,开始追求新的时代人生价值。

(三)林道静接受人生的洗礼

影片中,林道静一直受封建家庭的束缚,刚刚脱离家庭就像一只脱缰的野马,是没有经历过任何人生的洗礼,没有经历过磨难是不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天之骄子。林道静在认识到革命的意义,参加了革命斗争,但是她还没有经过革命路上精神与肉体的磨难,要经历了这些磨难才能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且合格的革命者。在革命路上,先后经历了二次被捕,在第二次被捕后,她面对敌人胡梦安的诱惑,义正严词的拒绝,在严刑拷打过程中,经历了灌辣椒水、铁条炮烙,直到自己扛不住折磨昏死过去,这些酷刑对于一个男人来说都是残酷的,更何况林道静还是一位女性。精神上的折磨比肉体上的折磨更加残酷,尤其是在爱情和革命之间的选择上,林道静一方面想要追求自由、对独立的生活充满渴望,但生活中始终处于到处碰壁的状态下。在与余永泽的婚姻中,她多次提出想要过独立的生活,想走向社会,但由于她当时的思想不知道如何去冲破现有的局面,也懂得如何去做才能够实现独立、自由。一直到与卢嘉川接触之后,经过卢嘉川的开导,她明白了如果想要自由与独立,就需要投身到集体斗争中,把个人的命运与广大群众的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才能够挣脱现有的社会束缚,才能够有出路。与卢嘉川接触过程中,不断阅读有关革命的书籍,接受思想的洗礼,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最终放弃了余永泽,选择一条艰辛的革命道路,在之后的岁月里,承受住了各种磨难,最终成长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做出贡献。

(四)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在影片中构建了一位为追求自由、理想且具有一定政治意义的人生,在影片的后期,林道静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革命战士。在那个时期,知识分子只有在党的领导之下,把个人的命运与社会民族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够有出路。

林道静的革命之路是非常曲折和冒险的,先后经历三次腥风血雨的战争。

第一次是农村战争。在这次战争中,林道静第一次被捕,出狱之后,亲眼目睹了农民生活上的艰苦,尤其是在遇到她父亲早年欺压过的农户郑德富之后,对于郑德富的悲惨遭遇有所了解,这时的她才真正的感受到社会阶级所存在的仇恨,同时在思想观念中,对地主阶级以及其他压迫姐姐产生了深深的反感,恨意日益加深。之后在党的领导下参加了割麦斗争,在这次斗争中,她率先识破宋郁彬的狡詐,冒着生命危险带着革命者连夜离开宋庄。经过这次斗争以及农村的所见所闻,对林道静的思想觉悟得到了提升,林道静彻底认识到自身的剥削阶级与资产阶级思想的局限。

第二次是城市战争。林道静与卢嘉川的接触日益增加,逐渐开始参加各种革命活动,上街游行、贴传单海报、参加党组织的秘密集会,同时还冒着生命的危险,帮助卢嘉川保管一些机密文件以及信件传递工作。林道静在革命者江华的指导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才开始真正的接触到地下斗争,体会到了斗争的艰苦。参加革命之后,体会到了身无分文、饥寒交迫以及居无定所的滋味,面对身边没有亲人,工作不稳定,还要组织学生加入到抗日救亡的事业中,在此期间还要与教授做思想工作,与叛徒进行周旋,尽自己的努力,帮助那些思想进步的青年学生以及自己身边软弱的朋友。

第三次是监狱斗争。由于内部叛徒的出卖,林道静经历了参加革命后的第一次被捕,但共产党很快将林道静救出。但林道静从农村离开后,时间不久就经历了第二次被捕,在这次被捕中,她经历了敌人的严刑拷打以及特务的刺探,在狱中与共产党员林红接触过程中,学习到了林红身上那种坚强的毅力所感染,尤其是林红在失去丈夫之后,仍然保持着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艰苦的监狱生活中,依然坚持学习,在林红受刑前所说的那段话对林道静产生巨大的震撼,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要始终保持着一颗随时牺牲的准备,但同时还要保持着积极的心态,努力工作,即使面临着死亡,但革命的灵魂依然在抗争。

林道静始终保持着满腔激情,去参与抗日救亡活动,坚持领导一批大学生进行游街示威活动,把社会形式推向新的高潮。在革命中具有献身的勇气,同时在忘我的工作状态中,自身的政治觉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小说中通过一系列的事件、情节,非常细致的对林道静的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曲折进行描述,在困难面前,卢嘉川与林红等革命者的帮助之下,林道静承受住了前所未有的考验,自身逐渐摆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束缚,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革命者。

3 对林道静形象的典型意义的分析

在观看完整部影片后,我们所看到那个时代作为爱国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在艰苦的岁月中,他们依然保持着对革命坚定的信念。现在的青年没有经历过艰苦的抗战岁月,无法从自身的经历去体会英雄儿女的动人事迹。影片中的林道静出生在地主家庭,作为一个地主家的大小姐,不甘心生活平庸,不愿意受官僚主义的控制,一直在同命运进行挣扎,在此期间,遭受到一系列的打击,她先后经历了自杀未遂、为了工作四处碰壁等,面对这么多挫折和打击,她始终没有放弃对自由的渴望。在争取自由与独立的道路上充满了艰辛,坎坷,但是她把这些痛苦的经历,当作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提升,从未放弃过自己,坚持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不服输不畏惧,对于当今社会来说仍然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现在的社会,许多年轻人有多少人因为没有坚持自己的理想,过着平庸的生活,还有一部分人在奋斗时期,经历了几次打击就不在继续坚持,心里承受不了打击,意志消沉,甚至选择逃避,放弃脆弱的生命。他们对不起短暂的青春岁月,在奋斗路上越走越远,迷途不返,当自己真正的可以静下心来思考人生的时候,顿然醒悟青春已逝去,往事不能再回首。那些放弃自己生命的人,他们自己已经解脱,但是他们留给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是无限的痛苦和伤心。

人生是短暂的,青春的岁月更是匆匆而过,少年时期属于青春的前奏,事业中期是青春的高潮,事业末期是青春的片尾。如今的我们更需要做的是,把握住青春的节奏,跟上时代的脚步,让自己的青春之歌可以响彻生命。回想一下电影《青春之歌》,那个时代是不可能停下来,也不能让自己停下来,因为时代在推着自己在前进,根据当时社会的情况,构成了特有的青春步伐,用风发的青春激发自己不断前进,感受青春的气息。似火一样的青春岁月,富有激情和青春特有的感染力,让知识分子对社会充满了希望。林道静在余永泽那里获得了悲伤的爱情,卢嘉川急速的步伐让她跟紧脚步,随风而行,那是属于一个时代的脚步,前进的脚步,是一个时代的青春岁月。

该作品中的人物以青年为主,在那个时代,他们的青春是那么的有力量,那么激情,那么骄傲,他们顺应时代的发展,跟上了青春的步伐,纵然道路是艰辛的,但是他们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不断的前进,不惧艰难险阻。现如今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安逸的时代,我们至今还没有跟上时代的节奏,没有勇气去争取自己的自由与独立,我们的青春没有激情、昂扬。《青春之歌》唱响出青年人的声音,也唱响了那个时代的节奏,如今的我们也要为自己的人生努力奋斗,去奏响属于自己的人生之歌,让自己的青春不留下任何遗憾,铭记青春。

4 结束语

生活在当代社会的我们,在青春的时候,始终会思考自己的人生,有时候会选择认命,有时候又告诉自己不能向命运低头,要努力改写自己的人生,不能甘于平庸的人生。现在的我们要有一种无所畏惧的精神,因为我们还有青春,对事业还有冲劲,不能害怕奋斗路上的艰辛。我们要学习那些革命者,承受住任何磨难以及坚持理想的精神,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面对接下来所要经历的磨难,努力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为自己的青春负责。

参考文献

[1]周仪姜.电影《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形象及其现实意义[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7):244-244.

[2]叶颖.浅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人物形象特征[J].剑南文学,2010(7):38,40.

[3]张艳平.探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性格成长历程[J].学园,2013(19):199-199,201.

[4]许珍.寻找精神父亲之路——林道静恋爱心理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29(4):89-91.

[5]董婉驰.浅论中国十七年电影中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J].今传媒(学术版),2015(1):90-91.

[6]王杰,朱倩.冲不出牢笼的鸟——从女性主义角度看《青春之歌》[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1,26(3):65-67.

[7]张杏丽.电影《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形象及其现实意义[J].电影文学,2011(17):81-82.

猜你喜欢
青春之歌林道静形象
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的爱情研究
——以林道静为例
舞剧《青春之歌》创作艺术特征探析
表演艺术家谢芳的后“青春之歌”
论导演创作的指挥棒
《水浒传》宋江形象探析
中日十二生肖之亥猪形象比较
《青春之歌》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力研究
《青春之歌》背后的故事
“身体-主体”视角下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