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晓光
摘 要:实施士官创新教育必须以士官特点为依据,寻求能切实提高士官创新能力的措施与方法,才能把创新教育落到实处。在教学过程中,将更新教学指导思想,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采用“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以及多元评价机制,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教学做一体化”;多元评价机制
随着学院基于任职能力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电工电子课程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教学实施中采用了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等实用的教学方法,实现了将理论讲授贯穿于项目实践中,使学员基本达到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电子教学,将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应用于教学改革之中。虽然,一体化教学改革已初见成果,但改革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值得任课教员思考相关问题。
1 教学模式认识误区
1.重实践而轻理论,缺乏教学设计
在教改的推进中,由于采取理实一体的授课模式,部分教员感觉任务内容增多了,不能自觉的加强理论知识深度和广度。学员只能被动的完成教员交付的任务,知道要这样做但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教学效果大大折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句话,就是没有很好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没有认识到“一体化教学”是理实溶合的产物,而不是简单的叠加和组合。
2.有实验条件才能实施一体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员过于死板的认为只有在一体化教学实验室才能开展教学做一体教学,这种看法显然是不太正确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正确理解“教学做”当中的“做”不仅是让学员进行动手实践还包括传统理论课上的做练习等一切教学的参与活动。当然,应该看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需要有配置特定的实验器材专业实验设施、场所等保障条件,但教员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观点的转变才是教改成功的先决条件。
3.教学手段的运用
并非所有课程( 内容)的教学都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其使用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并不是任何一门课程的任何章节都适合,也没有必要每个老师所教的课程都必须做成课件。多媒体课件容易形成形式主义教学, 教师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被课件束缚, 失去自我。屏幕上显示什么跟着讲什么, 忽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语言反馈,也不能按自己的思想滔滔不绝。会削弱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水平, 滋长教师依赖多媒体教学的思想。许多年轻教师认为只要有多媒体教室, 就找来现成课件,不假思索, 鼠标一点,轻装上阵了一旦脱离多媒体就“ 原形毕露”了,连最基本的粉笔字都写不好,更别说板书设计了。所以,根据电工课程所具有的不同的特点,课程中对于数学推导性、理论分析性较强的知识点采用结合板书的讲授方式更能与学员很好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做一体化”这种教学模式提出主要是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问题,其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效溶合,寓理论教学于实践教学之中,促使学员达到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目标具备较强的任职能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更多关注的是教员的主导作用和学员的主体作用实现的教学交互问题。
2 采取“教学做一体化”模式
1.注重培养学员的学习能力
基于一体化的电工课教学中,应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员学习积极性。只有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才能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思维定势,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充分挖掘学习的潜力和动力。比如在讲电工技术中“戴维南定理”这部分内容时,可采用“桥式电路中求某一支路电流”的实际问题入手,上学员自己做题发现用以往的方法不能很快速的解决该问题,由此激发学员探究新方法的学习欲望。然后,学员进入教学设置好的仿真探索小实验中,从中让学员自己总结电路中等效关系。借助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教员能够讲明具体的概念、引出定理。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员讲明使用方法后,让学员自己用戴维南定理重新解题,并用仿真验证结果的正确性。最后,以万用表的校验进一步升华,说明戴维南定理的第二大应用,从而使学员学习的过程真正做到教学做的一体实施。
2.注重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
创造性练习则是学生熟练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練习。这种创造性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技能创新意识,这也是培养学生适成各种生产需要的一个重要途径。
比如,在安全的前提下,有关电动机的相关控制电路时可让学员以小组单位设计电路。还有,积极组织电工小制作大赛,多提出实际生活的问题让学员解决。(如:如何实现电灯的双控作用等等。)由此,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行多元评价机制
多元评价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多元评价是尊重士官主体性、创造性的选择,单一的评价模式只以学习成绩论“英雄”,严重影响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好奇、想象、整合、质疑、独创的品质和敏锐、思辨、争论、批判的科学精神及学员创新水平的高低,在格式化的评价模式中难以体现,使评价机制在追求创新的教育体系中失去了导向作用。多元评价是尊重士官个性、需求、能力差异的需要,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士官的智力、能力发展水平不一样,学习基础和家庭教育方式等也不尽相同,导致了他们发展速度的参差不齐,个体间的差异很大,不加区分的统一对待式评价模式只能造成部分学员学不到新知识、部分学员学不会新知识,没有实现全体学员知识水平提高的教育目的。
实行多元评价应坚持以“形成”、“改进”为主,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的反馈、纠正、改进、激励、强化等教育功能,把评价目的从“选拔”转移到“发展”,评价方式从“他评”转移到“他评、自评相结合”,评价的标准从“绝对标准”转移到“相对标准”,评价的方法与手段从定性与定量的分离走向两者的结合,评价结果的解释从“武断”走向“灵活”。
针对学员的差异,具体实施可采用“分层奖励”机制,所谓“分层奖励”指的是按照学员现有的工作能力和学习水平让学员通过自我评估和教员的评估相结合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被评价的层次,由高到低一般可分为“A、B、C”三个层次或更多层次,在各自的层次中展开争优、创先等竞赛活动,并对优胜者进行奖励,同时允许各个层次的优胜者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种激励方式。“分层奖励”使得评价者充分保护了学员的工作、学习积极性,及时地对那些尽了自己最大努力的学员给予奖励、鼓舞,促使大面积的学员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能。
军队院校创新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为培养高技术条件下高素质军事人才而展开的,是新时期院校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它必将广泛而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陆廷金.论创新教育的内涵和特点.《中国军事教育》,2000.
[2]朱如珂.军校实施创新教育的热点和趋势.《中国军事教育》,2000.
[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编《创新教育》 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