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宣教工作作为作为博物馆与公众联系的桥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更好的为人民和公众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在越来越多的人看来博物馆宣教无非是展出、讲解、和讲座等,博物馆宣教形式的简单化导致实际的宣教工作产生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必须从提高思想意识开始,博物馆管理者必须全面增强对宣教工作的认识。博物馆可以结合宣教部门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宣教形式,让博物馆的宣教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博物馆;宣教形式;思考
博物馆作为我国社会公共教育的的重要场所,比较贴近群众的生活和实际,承担着历史和科学文化的传播,有着收藏、保管、展示、研究、传播人类生存环境和物证的作用。新形势下,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微博、微信、QQ等通讯工具成为了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在这样的形势下,博物馆作为保存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场所,宣教功能显得更加突出。在物质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如何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值得每一个博物馆从业者去思考。
1 宣教要面向社会,面向群众
博物馆中保存着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是艺术的殿堂,代表着优雅和高贵,正因为如此,很难被普通群众所欣赏。但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已经无法满足大众需求,任何一个部门想要对社会发挥作用,达到被社会所需要目的,必须要让社会认识理解和认识。博物馆面向社会和群众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公众在参观的基础上也希望得到美的享受。博物馆应该在宣教的过程中加入美学教育,增强博物馆的休闲性、审美和终身教育功能,引导公众去欣赏和鉴赏艺术品,只有观众懂得了如何参观欣赏并提高审美情趣,才能对博物馆保持长久的兴趣,形成定期参观博物馆的习惯。对博物馆来说,合理的利用收藏的资源,让观众享受美感受美,让博物馆成为有着休闲、艺术、知识和文化的特殊场所。提升民族的整体的文化素养,是博物馆教育的的责任和义务。博物馆的教育效果虽然不能以观众的数量去评定,但是没有观众宣传教育就无法进行。所以,博物馆的宣教工作要特别注意观众的数量,以及教育的结果,观众越多教育的面也就越广泛。宣教的过程要考虑到社会和群众的需求,立足人民大众,面向社会。
2 丰富陈列展览形式,增加观赏性
博物馆在陈列展覽的布置上,要以观众的需求为根本,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到观众的感受,比如文字说明,灯光的设置,声音以及色彩等,引导群众进入博物馆设置的参观氛围。让群众真实的感受和了解展品,让群众在心理上产生共鸣,从而获取文化知识,实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博物馆的陈列由于长期稳定的特征,很多博物馆的基本陈列缺乏新意和多样性,展览内容也比较单一。目前基本的陈列都是按照年代、类型和某些内在的联系成为一个主题。博物馆要突出主题就要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物品,再配合陈列的设计形式和技术手段进行呈现。陈列被固定在一定的选材范围以内,很难进行大的革新。但是,我们可以从局部去寻找陈列展览的新面貌。
(一)可以在不改变主题的情况下,利用丰富的馆藏对展品进行循环和更新,隔一段时间就更换展品,这种方法可以保持观众参观的新鲜感。因为新闻报纸的版面虽然有固定不变的板式,但是因为内容的常换常新,能够让读者永葆新鲜感,陈列展览也是这个道理。
(二)很多的展品基本上说明都很简单,其文字模式都是固定不变的。时间一久使群众参观的兴趣索然,求知欲望也会降低。博物馆可以不定期的选择一两件典型的展品做出详细的说明,让人民群众提升欣赏能力的同时,获取丰富的知识。从参观变为欣赏和鉴赏。
(三)博物馆可以将没有展出的物品做成电子产品,让群众浏览观赏,也可以通过对群众的多形式的调查,了解观众的需求,将群众喜欢的展品进行展览。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再完美的展览都需要进行宣传,这是让广大群众接受的有效手段。博物馆可以采取网站、媒体、论坛和宣传手册等多种方式进行博物馆和展览的宣传推广。
3 博物馆的宣教要和学校相辅相成
博物馆的宣教具有社会性。它区别于传统的学校教育,不受年龄身份和地位的限制,全体的社会成员都是其教育对象,使公众共享文化资源,共同建设美好的精神家园。博物馆有着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的责任,关注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出具有信息化知识平台,展示富含教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物品,用以人为本进行交流沟通。另外博物馆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是一个理想的教育场所,群众整体素质的提高完全在自主、自由的状态下接受文化、礼仪和行为的熏陶。
另外,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和学校的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在博物馆对社会服务和宣教的对象中,青少年占据了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很多学校和博物馆之间缺乏联系和沟通,爱国教育的工作趋于形式化。博物馆和学校要建立长期有效的教育机制,深入合作,把爱国主义的教育落到实处,如此才能取得好的社会效果。举办一些符合学生知识结构的展览,补充学校说较多的缺憾,另一方面要拓宽视野,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职能,主动与所在地区的学校签订“共建”协议和计划,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各种活动,如聘请学生担任博物馆义务讲解员等。博物馆应该设置专门的教育部门,和学校加强联系。在美国,博物馆都设有专门的教育部门,配合学校教育。该部门通过为学生在博物馆设立专门的教室、实验室,或者开办专供儿童参观的陈列室,提供有偿借用的图片、幻灯、标本、模型等方法,为来博物馆参观的青少年提供服务。一些大型博物馆还专门编制了讲座教材。如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有两套为三至九年级学生准备的讲座,内容是《我们居住的世界》,每次讲座大约一小时左右,另有一小时结合讲座安排参观,进行直观教育。
4 结语
博物馆的宣传和教育是面向社会和市场的,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博物馆要寻求社会化的发展。只有不断的坚持和努力,博物馆的事业才会获得好的成就,博物馆的宣教形势也才会呈现多样化,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智远.参观动机与博物馆宣教策略的应对性思考[J].博物馆研究.2007(04)
[2]李红.谈博物馆宣教服务工作[J].博物馆研究.2006(03)
作者简介
李敏宁(1981-),女,广东中山,专科,助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