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生活区域的设置与实施

2016-08-01 19:52陈敏
考试周刊 2016年56期
关键词:实施小班设置

陈敏

摘 要: 生活区域作为一种教育游戏活动,受到了孩子们的普遍欢迎。怎样设置和实施幼儿园小班生活区域活动,对孩子发展,尤其自理能力提高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以往实践和体会,作者通过制定小班生活区的目标、计划、提供活动材料、如何运用多种方法引起幼儿参与兴趣,提高自我服务能力,通过尝试新的做法,转变教育观念等方面阐述小班生活区的设置与实施。

关键词: 小班 生活区域 设置 实施

小班幼儿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小班教师往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照顾、指导、帮助他们。如何真正有效地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自然就成了小班教师急需解决的头等大事。通过对班内孩子的观察、了解和以往经验的积累,我决定从开设小班生活区为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一个窗口。如何设置和指导幼儿进行生活区游戏呢?

1.制定生活区的指导目标

(1)学会自己穿衣服,并帮助娃娃穿衣服、叠衣服、将衣服整齐地放在衣架上。

(2)学会扣纽扣,并愿意自己扣纽扣。

(3)会自己熟练地用小勺吃东西,知道吃的时候不能掉,注意卫生。

(4)幼儿能手眼协调地做一些精细活动,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5)在游戏中想出多种方法玩自己喜爱的物品。

2.根据目标制订出生活区的活动计划及提供活动材料

《我来帮你穿衣服》通过给小动物穿脱衣服、绕毛线(给小猫、小鱼穿衣服)学习穿脱衣服的能力,动作协调。材料:布娃娃、小衣服、小鱼、小猫图片及毛线若干。

《扣纽扣》学习扣纽扣的技能,练习手的灵活性。材料:扣钮扣的旧衣服、蒙氏纽扣操作板。

《小娃娃喂食》图形配对。材料:娃娃的样子,嘴巴挖上洞、各种形状泡沫饼干若干。

《动物穿板》练习穿洞和打简单的结。材料:线、动物板若干。

《晒晒小袜子》练习夹夹子。材料:袜子夹子若干。

3.根据计划开始一步步实现目标,并运用多种方法引起幼儿的兴趣,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1)采用游戏形式,在生活区激发幼儿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兴趣。

在活动《布娃娃穿衣服》中,用儿歌学习穿衣服。我在生活区中给幼儿准备的材料是几个布娃娃和几件小衣服,我说:“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看看谁是娃娃的好‘爸爸、好‘妈妈,看哪个‘妈妈或‘爸爸会给娃娃穿衣服,而且要穿得又快又整齐。”以前小朋友穿衣服时,我教过他们一首穿衣服的儿歌:“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左钻钻,右钻钻,吱哟吱哟上房子。”小朋友一边念儿歌,一边给娃娃穿衣服,几个能力强的幼儿很快就穿好了,而能力弱的幼儿虽然速度慢,但也完成了。小班幼儿年龄小,而且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在家里都是由成人包办的,到了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时,很多自理能力方面的事情都不会做,如穿衣服,每天午睡前总会有许多小朋友说:“老师,我不会脱。”教师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枯燥的穿衣服编成一首顺口易懂的儿歌,让幼儿学穿衣服,不仅让孩子学会了这方面的技能,而且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生活区中给《布娃娃穿衣服》,教师让幼儿利用喜欢的角色妈妈、爸爸进行穿衣服比赛,幼儿就运用儿歌内容帮娃娃穿衣服。老师把较枯燥的生活自理技能变成一首首生动有趣的儿歌,幼儿乐意学,掌握得好,自我服务能力大大提高了。在喂小动物的过程中,有的孩子不注意掉了食物,其他看见的幼儿就会提醒他,吃东西的时候不能掉,不能浪费粮食。在吃加点、吃饭的时候都很注意,接着盘子,不让饭掉了。

(2)利用多种活动和教育手段,在生活中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

仅仅依靠区角活动是不够的,我还利用多种活动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如进餐前后,午睡前后,户外活动,季节变换等。例如:幼儿园中餐吃虾,我们总是把幼儿的虾壳剥去后给幼儿吃,既省心又省事,但这样剥夺了幼儿学习、动手的机会,我改变了过去的做法,让幼儿自己剥,在生活区他们既学到了本领,又有了食欲,可谓一举两得。以前我们下午加餐吃饼干的时候,怕幼儿不会将饼干包装袋打开,都是将每包饼干都打开放在盘子里,幼儿只需直接吃就可以了,后来我发现每包小饼干的袋子上都是锯齿形的小道道,这不正是锻炼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机会吗?从那以后,我们都鼓励幼儿打开饼干包装袋,有一小部分幼儿能将包装袋打开,大部分幼儿不会自己打,通过教师指导有一小部分幼儿学会自己打开,有一些幼儿已经习惯了不愿意尝试,每次都是试一、两次打不开就会找老师,这时我们都会鼓励幼儿再试一试,成功一次我们都为他鼓掌;实在打不开的,我每次都注意引导到生活区活动,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我班幼儿基本都能自己打开各种食品的包装。小肌肉的灵活性明显得到了提高。

(3)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

幼儿虽在同一个班,但是由于遗传因素不同,生长环境不同,存在差异是必然的。因此,我们没有要求幼儿达到同一水平,有的幼儿由于父母过分宠爱,自我服务能力较差,意识不强,往往别人轻而易举做完的事,他却感到很吃力。对于这样的幼儿,我们分析“对症下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给予幼儿适时适当的帮助,使幼儿树立信心,直至把事情做好。

我们善于利用分组活动,进行个别指导,并注意投放适当的材料,引导幼儿参加活动。如请小手机能发育不太好的幼儿帮助小娃娃穿衣服,请大肌肉发育不理想的幼儿整理玩具,摆放娃娃。特别对那些动作快、接受能力强的幼儿,我们经常鼓励他们关心、帮助别人或请他们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事情,如请他们当小老师教给一些能力较差的幼儿穿衣服、扣扣子;给小猫、小鱼穿衣服的时候可以绕出花样来,等等。使幼儿知道自己努力会做得更好,避免骄傲情绪出现。教师只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注重个别差异,因人施教,就一定能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4.尝试新的做法,转变教育观念

(1)活动内容由老师喜欢变为幼儿喜欢。

以往游戏内容总是由老师定,例如:提供鞋垫、鞋带练习系鞋带的技能;提供纽扣练习扣纽扣;提供串珠子、线练习穿洞的能力……孩子们只是在老师安排下操作,麻木地一遍一遍练习。对于幼儿是否真正喜欢这个活动,老师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在一次无意中,我发现孩子们对玩娃娃非常感兴趣,何不以此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呢?开设了“给娃娃喂食”、“给娃娃穿衣”、“给娃娃做项链”、“给娃娃擦嘴”等一系列的生活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了吃饭、穿衣、擦嘴、洗脸等生活技能。大胆地尝试和创新使师生都受益匪浅,孩子高兴了,教师轻松了,本领学会了,何乐而不为呢?

(2)活动的材料由教师准备变为师生共同收集。

投放什么样的材料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呢?通过观察我发现越是老师准备的精心、漂亮的材料,幼儿越是不感兴趣,让幼儿感兴趣的不是材料的外观,而是一些与他们生活离得较近的、适合幼儿玩的游戏材料。于是,我与幼儿一起收集了雪碧瓶,进行制作,变成一个个娃娃,在瓶面上开了个口,当成是娃娃的嘴,用于“给娃娃喂食”的游戏。我还与幼儿一起收集了幼儿小时候穿过的旧衣服、旧袜子、旧鞋子、小毛巾、小杯子等许多幼儿自己的物品。幼儿对这些物品非常喜欢,在游戏时,把娃娃当成自己,玩起来很投入和逼真。另外,我们还结合季节,开展“为娃娃做菜”这一活动,让幼儿自带一些豆荚、花生等锻炼幼儿的小肌肉,这一系列的材料的准备与投放,减少了教师许多的麻烦,抽出许多时间引导幼儿游戏。

(3)游戏的时间以不变为变。

在组织幼儿游戏时,一般都有一个较固定的时间段,但光靠游戏的时间幼儿能提高多少呢?在游戏中时间少,教师指导的面太小,一次活动下来,老师只能顾及少数孩子的指导,大多数孩子都是自由玩。针对这一情况,我将幼儿生活区的内容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有针对性地组织幼儿开展活动,这样锻炼的机会多了,老师指导起来也能做到全面有序。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尝试,幼儿对生活区游戏越来越喜欢,自理能力无形中提高了许多,综合游戏的能力得到了增强。

猜你喜欢
实施小班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