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粤荣
(广东省广州市南武中学,广东 广州 510220)
高中物理预习案的设计与有效利用研究
吴粤荣
(广东省广州市南武中学,广东广州510220)
摘要:本文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高中物理预习案的总体设计、问题设置及有效利用策略,实践表明高中物理预习案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物理;预习案;问题设计
1引言
开展高中物理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课堂上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以更好地提高听课的效率,并且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能够开展前期的思考,培养独立探索的习惯.在时间较为紧凑的高中阶段,如何指导高中生开展有效的课前预习,成为需要探索的课题.近三年来,我校在开展相关省级课题研究中,通过不断摸索,发现通过开发有针对性的预习案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课前预习,能显著地提高物理课堂效率.下面结合具体案例,探讨高中物理预习案的设计与有效利用.
2高中物理预习案的编写探讨
当前我国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还偏弱,很多时候还需要老师的引导与指点.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开展预习,很有必要编写相应的预习案.
2.1高中物理预习案的总体设想
预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初步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并对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的思考.基于上述目的,在预习案的总体设计方面,我们将高中物理每节课中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让学生通过课前自主阅读,分析解决这些问题,从而知道本节要学习的和需要掌握的内容.同时在预习案中再配备一些针对训练,检验学生通过预习是否初步掌握了这些概念、规律.
为了检验课前预习的效果,预习案成为很好的途径之一.一方面,我们可以在上课前查阅学生的预习案,快速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提供重要的参考.另一方面,上课时可以让学生展示对预习案中问题的理解及针对训练的解答,而其他同学(或教师)进行点评和质疑,形成探究的氛围.根据上述两种方式获知学生预习的效果,对于学生能够通过预习就能够解决和掌握的概念、规律,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少花时间进行分析与讲解,而将课堂的时间多用于一些重点和难点的问题上;而对于较难的问题,课堂上则可以留出较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开展探究.
上述是高中物理预习案的总体设计,可以看到,预习案中的问题设计是开展有效预习的关键,下面进一步予以详细探讨.
2.2高中物理预习案中问题的设计探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认知过程总是以问题为主线,问题引领学生思维,在问题的生成和解决的过程中,形成更深的认知.因此,精心设计的问题,可以说是高中物理预习案的灵魂.
实践表明,高中物理预习案中所提出的问题,一方面应当尽量避免以填空的形式展现所要学习的概念、规律,因为这种看书填空的预习模式,高中生们会觉得索然无味,提不起预习的兴趣,只会机械地从教材中查找关键词应付性地填写,无法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了预习的成效.另一方面,高中物理预习案的问题设计也要避免一些过于肤浅或无效的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只会浪费学生课前宝贵的预习时间,而无法引导学生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的思考.
高中物理预习案中设计的问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物理问题的创设要紧扣本章节的学习目标,并且选取的学习目标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启发学生紧紧围绕这些目标进行思考.在设计预习案之前,建议物理教师先列出本章节具体的学习目标,并根据对学生水平的了解,初步估计哪些层次的学习目标是学生有可能通过课前预习基本达成的,哪些层次的学习目标虽然难度偏大,但仍需要学生在预习时有所接触与思考,为课堂上的有效解决奠定基础.
第二,预习案中的问题设计顺序应当与教材的内容呈现顺序尽量一致.预习案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开展思考.因此,学生通过边阅读教材边解决预习案中问题的方式,就能够较好地理清教材的整体思路,而不会出现阅读完教材后却因问题设计的凌乱,而不知如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三,创设的物理问题应当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思考.好奇心是思维的驱动力,学生如果处在好奇的心理状态,就会积极思考,不断探索.例如,在讲解“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时,希望学生通过预习自主完成教材中“实践与拓展”环节的学习,在预习案中设置了这样的问题:“给一把尺子,就可以测出你的反应时间.想要弄清其中的奥秘吗?请看教材中的实践与拓展.并把你所发现的这种方案的奥秘,写在下面空白处.”实践表明,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被有效调动了起来,有了想看书的欲望,大大提升了预习的效果.
第四,将问题创设在最近发展区内.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的.它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的可能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预习案中的问题设计,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而将较难的或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在课堂的探究中,通过老师的指点完成.
第五,预习案中设计少量的针对性训练.当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了本节内容所要掌握的概念、规律后,他们也很想知道自己是否真的理解、掌握了,此时让学生做设置好的针对训练就可以达到此目的.针对性训练的难度、思维量要恰当,尽可能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思考的空间,所以问题的创设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当然,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可以设计具有一定挑战等级的针对性训练,体现分层学习的理念.
2.3高中物理预习案案例分析
下面以高中物理选修3-1“探究洛伦兹力”的预习案为例.
图1图2“3.5 探究洛伦兹力”预习案1.前面我们学习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思考下面两个问题:(1)判定图1中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若已知上图中:B=4.0×10-2T,导线长L=10cm,I=1A.求导线所受的安培力大小.(2)电流是如何形成的?2.洛伦兹力的方向(预习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洛伦兹力的方向是如何确定的?(2)针对训练:试判断图2中所示的带电粒子刚进入磁场时所受的洛伦兹力的方向.3.洛伦兹力的大小(预习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洛伦兹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公式如何?理论推导你会吗?(2)针对训练:电子的速率v=3×106m/s,垂直射入B=0.10T的匀强磁场中,它受到的洛伦兹力是多大?
从上述预习案可以看到,其中设计的问题,既不容易也不难,学生不阅读教材无法完成,而通过预习就可以掌握,同时又有一定的思考力度.学生完成了上述课前预习案后进入正式的课堂学习,显然其已经比没有经过预习的同学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和准备.因此上课时教师可以在检验了预习效果的基础上直接进入拓展和延伸,在教学模式上可以称为“翻转课堂”.而与采用微课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相比,预习案的设计比微课的开发更加常态化,不仅减轻了教师开发微课的负担,同时也更方便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
3高中物理预习案应用的实践检验
为了检验高中物理预习案应用的效果,笔者选取了实验班和对照班,开展了为期半个学期的实践.实践表明:应用了预习案开展课前预习的实验班,相对没有课前预习的对照班而言,凸显出以下优势:
第一,上课时实验班学生的精力更集中.在利用预习案进行预习时,学生们会发现,由于自己的知识面较狭窄,有些问题理解不透彻,或通过自己的努力无法弄明白,这样学生就会带着问题来听课,听课的目的性更强,注意力就更集中,并且听课时学生自然就会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刀刃”上.
第二,帮助学困生显著提高了学习效率.有些人认为:功课都做不完,哪来的时间预习?实践中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基础不牢,已学的知识不巩固,课后用于复习、做作业的时间也相应增加.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学习的局面,提高每一堂课的听课质量,有效的办法正是引入预习案.经过预习,一方面,学困生复习了需要掌握的旧知识,扫除了听课中的一些障碍,课堂上可以听懂,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因为上课听懂了,课后用于复习的时间相应减少,做作业的速度相应加快.因此,实验班相对对照班而言,虽然预习用掉了一些时间,但从听课、复习和做作业的效率上得到了补偿,反而赢得了更多的时间.
第三,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往往是因为自学能力差.如果学生学习知识全靠老师讲解,离开老师就寸步难行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绩的.实践表明:采用预习案开展课前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好机会,实验班学生相对对照班而言,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变少了,提升了自主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
第四,逐渐学会了如何预习,养成了预习的良好习惯.实践表明,实验班的学生通过预习案的引导,逐渐掌握了课前预习的方法,并尝到了预习的甜头.他们逐步学会思考,学会发问,学习由原本的被动听讲逐步转为主动思考,学习成绩也相应上升.另外,在课前预习中学生亲历独立探索的过程,也能更好地体会学习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从而磨炼坚忍不拔的学习毅力,培养严谨细致的学习作风和良好学习品质.
4小结
预习是物理高效课堂的支柱和保障,是实现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的高中物理预习案的设计与利用策略,为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科学、有效的课前预习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借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翻转课堂”的思想,并通过实践检验,证明了其可行性与有效性.关于预习案设计的进一步探索与改进,以及如何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开发预习案等系列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郭卫强.以生成问题为切入点,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44(7).
[2] 历斯亮.最近发展区与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2010,(8).
[3] 范明利.初中物理“预习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教学,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