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为抓手实现精准扶贫
——关于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的启示与建议

2016-07-30 08:30:50李云才湖南省供销合作社副主任
中国合作经济 2016年6期
关键词:茶农特色产业茶园

李云才/湖南省供销合作社副主任



以产业为抓手实现精准扶贫
——关于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的启示与建议

李云才/湖南省供销合作社副主任

近年来,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参控股方式、订单模式引导茶农生产适销对路产品、保护价收购、提供茶叶产业化培训服务、电商精准扶贫等方式开展精准扶贫。

湖南省茶叶产业大多处于边远老、少、穷山区,但这些相对偏远的山丘区具有生态环境优美、土壤污染少、微量元素较为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如果实现适地适产,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年来,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根据精准扶贫的实际需要,“以三湘茶农为父母”作为服务宗旨,以茶产业精准扶贫为重要抓手,致力于对贫困地区茶农实行以茶增收的精准扶贫,多措并举,已开发贫困地区茶叶基地68个,面积41.9万亩,使10多万贫困地区茶农直接受益,茶农户均年增收7000元。

通过参控股方式助农增收

公司通过投资、参股等形式,与基地及茶农建立起密切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公司还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把利润的15%返回给基地,尽可能地把利润空间留给茶农,保证了茶农的稳步增收,特别是公司对其中25个基地实行“土地入股分红+茶园管理工资+返利”的做法得到了宜茶贫困地区茶农的普遍好评。公司在会同县宝田、朗江、漠滨等乡镇16个贫困村5000多亩基地实施的委托式扶贫模式:茶园收益70%归贫困农户所有,10%归贫困村集体所有,20%用于基地企业管理及技术服务等。通过该扶贫方式,带动了16个贫困村4962名贫困茶农人均年增加收入2000元以上。

订单模式引导茶农生产适销对路产品

公司积极组织宜茶贫困地区茶叶生产基地进行标准化生产,按照市场需求与茶农签订收购订单,并通过指导基地申请国际认证,帮助茶农提高茶叶产品质量,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2015年公司对严格按照有机茶标准生产的订单农户(涉及茶园面积达7万亩)按数量比例进行返利,仅此项茶农户均新增获利6080元。同时,公司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已有的茶叶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省地方标准以及行业标准,结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指导订单基地建立了“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的质量可追溯体系,实现了从“茶园—茶杯”的全程可追溯,既实现质量的可靠性,又实现增收的可持续性。

通过保护价收购确保茶农增收

为确保贫困基地茶农脱贫,解决茶农反复出现的“卖茶难”的后顾之忧,推动茶农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公司已连续9年对基地做出“保护价收购”承诺——凡是按照公司统一培训指导,统一肥水药管理,统一采摘,统一加工,统一贮藏保鲜的“五统一标准”生产的茶叶,公司以不低于市场平均价格收购、包销;如果全年茶叶形势和行情发生剧烈变化,公司实行保护价收购、包销”。已连续9年对基地实行“保护价收购”,使基地产品依托集团公司已有的国际国内两大市场,遍布全球的茶叶营销网络进行产品营销,打造了一条从茶叶种植到终端市场的完整产业链,把千家万户的贫困山区的茶农与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对接。

公司通过“保护价收购”不仅有效提高了宜茶贫困地区茶叶的质量安全度和信誉度,使产品顺利进入了国内外市场,更重要的是使茶农提升了质量安全意识,并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公司全年共与茶园基地签订购销合同3万多份,收购茶叶达7.5万吨,涉及茶园58.5万亩,联结带动了35万户茶农户均增收7000元。石门安溪茶厂中坪茶叶专业合作社在公司指导下,2015年新发展茶园面积1100亩(共2360亩),并按照公司“五统一”标准生产,公司实行保护价收购,全年298户贫困茶农户均增收7200元。

公司茶叶基地。 

公司请国际认证专家对贫困地区茶农进行有机茶培训。

桃源大叶生态有机茶基地。

提供茶叶产业化培训服务为茶农增收

公司坚持为95个茶园基地提供优质种苗和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培训服务。每年自筹资金800万元-900万元,在品种改良、茶园植保、产品定位等方面为茶园基地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并通过组织茶农来长沙学习和邀请教授、专家下茶园实地指导等多种形式,对茶农进行免费技术培训。近六年,公司共为宜茶贫困地区基地免费提供了种苗6000多万株,发放宣传资料12万余份,培训技术人员7万余人次。其中,仅2015年公司就免费为宜茶贫困地区茶农举办了质量安全培训、UTZ国际认证培训、贫困基地营销人员培训等各类培训班65期,提供种苗2000万株,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

通过电商精准扶贫为茶农增收。

创建“觅茶会”专业交易平台,为参控股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种茶大户以及有需求的茶农,提供垂直电商交易平台服务,可广泛发布产品信息、市场行情、供需见面、技术服务等专业性服务,同时以贫困山区古丈县为试点创建电商产业园,探索服务贫困区和贫困农民的多种服务方式,彰显贫困区特色产业扶贫的产品质量优势,产需对接的便捷优势,户-市融合的灵活优势,效益优先的服务优势。

在茶叶产业精准扶贫具体实施中,也发现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是有些茶农质量安全意识较差,把握市场能力低。部分贫困地区的农民由于信息闭塞,观念意识相对落后,产业扶贫措施在一些贫困地区推进难度较大。尽管近年公司每年都为基地茶农举办培训和讲座,免费发放宣传资料,但基地一些贫困户产茶仍跟不上国内外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不能完全抵御市场风险。

二是基地加工装备差,基础设施薄弱。在基地中,约有60%的加工设备陈旧落后,与浙江、福建等省的那些标准化、清洁化、自动化生产差距明显;同时,基地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抗灾抗旱能力严重不足,茶农收入受天气变化影响很大。

三是管理难度大,成本持续增加。为了把不同区域的精准扶贫落实到村、到基地、到农户,目前,公司有66家控参股企业、95个优质茶园基地、1586家品牌连锁专卖店、15630个营销网点,涉及职工11000多名、营销人员2万余人,且公司的控参股企业、基地茶厂,在生产加工、内部管理、茶园培管等方面,其水平参差不齐,尽管公司每年用于扶贫培训和营销培训等方面费用在800万元以上,但因其培训点多面广,贫困区域、贫困户分布散而偏远、工作开展难度较大,且技能培训与实地操作指导又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投入成本每年持续增加。

启示与建议

特色产业精准扶贫,需要与扶智、扶能、扶需(缺什么)、扶急(急不得,也等不得)、扶稳(可持续)、扶险(抗风险)以及实现增收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这是一个与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的过程,在全程实施中为茶农着想,为茶农排忧解难,从根本上为贫困户谋利益。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资金与耐力,更需要智慧与胸怀。在几年的具体实施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致力于精准扶贫的效果,也在多方面深受启发。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做好精准扶贫规划,选择精准合适的特色产业纳入扶贫范畴,并制定相应的扶贫方案组织具体实施,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要有硬劲、韧劲、实劲,一以贯之,以水滴石穿的精神为贫困户排忧解难。在干部的绩效考核中,要建立长效考核机制,避免短期行为造成劳民伤财。

二是提高精准扶贫的投资效益。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扶贫也是一个重要的投资行为,仍然必须坚持市场导向,遵循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扶贫发展方向、重点和规模。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生态、资源等优势,找准特色产业开发的重点、难点和切入点,要根据贫困区的资源禀赋以及贫困户的经营能力和脱贫需求,在诊断的基础上因“病”施策,不能不顾实际,盲目一哄而上,引进水土不服的产业。要在实施中不断提高扶贫的精准性、效益的持续性和增收的有效性。其中一个重要的关键是,要有合适的经济组织去引领,实现精准至要、扶贫为本、效益优先、利益共享、风险可控、影响久远、群众满意的导向与组织引领机制,要警惕和避免贫困户因投资失效而陷入新的贫困。

三是要构建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的支撑保障体系。要加大对产业扶贫政策、技术、人才、资金的投入,健全产业金融、保险、项目、质量、考核、管理等多方面的支撑保障体系,积极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产业扶贫,做到产业有落地的抓手、实施有全程的帮手、发展有长远的推手。

四是要着力提高贫困户在特色产业发展中的质量安全意识、长远发展意识和积极参与意识,注重培训和实操能力的精心呵护,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新型现代农民。

猜你喜欢
茶农特色产业茶园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公民与法治(2022年9期)2022-09-20 03:25:40
为茶农送上“及时油”
茶园飘香
心声歌刊(2021年6期)2021-02-16 01:12:36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华人时刊(2020年21期)2021-01-14 01:33:32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福建茶叶(2020年7期)2020-12-22 13:25:31
茶园之晨
江淮法治(2020年16期)2020-11-27 10:30:20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商周刊(2018年23期)2018-11-26 01:22:26
湄潭茶园
乡村地理(2018年1期)2018-07-06 10:31:18
茶园观色
百科知识(2018年7期)2018-04-17 16:46:38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农家之友(2018年12期)2018-03-12 00:5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