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供销合作社全面释放综合改革效应以机制创新厚植为农服务优势
山东省供销合作社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要求,坚持“农民外出打工,供销合作社给农民打工”的理念,探索出以土地托管为切入点推进现代农业服务规模化,以为农服务中心为依托打造“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以“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创新工程”为引领搭建协同为农服务机制;以“3控3×6+1”双线运行机制为核心构建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为农服务体系的改革经验,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形成了服务兴农、改革强社的良好局面。
以密切与农民的组织和利益联结为核心,按照强化合作、农民参与、为农服务的要求,着力构建以农民为主体的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体系。
将农民合作社作为密切与农民组织联结的主要形式,引导基层社和社有企业采取多种方式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在此基础上,依托基层社、县级社自下而上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其中基层社在乡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中的出资比例不高于20%。1—3月份,全省系统新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1486家、总数达到13068家,新组建乡镇和县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156家、16家,总数分别达到626家、77家,临沂、潍坊、枣庄、莱芜县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实现全覆盖。
将为农服务中心作为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的重要纽带,以县农资公司等企业为依托组建农业服务公司,联合乡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实体性建设和运营为农服务中心,其中县级农业服务公司在为农服务中心的出资比例不高于30%,政府扶持资金可以股权形式量化给农民社员,做到农民出资、农民参与、农民受益。省委、省政府将为农服务中心列入生态文明乡村建设重点突破的三大任务之一,拿出1亿元国债资金支持新建100处。全省有16个市和72个县党委政府将为农服务中心纳入科学发展考核或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去年建成为农服务中心655处,同比新增290处;今年正在新建380处,年底突破1000处,县级农业服务公司实现涉农县市区全覆盖。
2015年,省社着眼理顺社企关系、密切层级联系,创新提出以“3控3×6+1”为核心内容的H型双线运行机制,通过“3控”(省市社控股社有龙头企业,县级社控股农业服务公司,乡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控股为农服务中心),保证供销合作社为农、务农、姓农;通过“3×6+1”(省市龙头企业、县农业服务公司、为农服务中心分别承担6项服务职能,并为涉农部门搭建服务平台),上级社解决下级社干不了、干不好的事情,上下联动、功能互补,优化服务流程,形成整体优势。通过“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资本投资公司”,实现政事分开、社企分开和行业指导体系与经营服务体系的有效连接。
围绕构建行业指导体系,着力强化规划引领,以中央《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为指导,全省17个市、30多个县市区出台了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文件,并结合编制“十三五”发展规划,将综合改革各项目标任务具体细化,形成了上下衔接的全省供销合作社发展规划体系。着力强化教育指导,上半年由省、市、县联合社分级负责,对系统干部全部集中轮训一遍;经省委组织部同意,年内举办两期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参加的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专题研讨培训班,目前已完成首期对54名分管县(市、区)长的培训工作;省社依托高密市委党校、莒南县委党校分别设立土地托管、社村共建培训基地,面向全省系统干部职工开展培训,加快经验复制推广。着力强化调度督查,由省委、省政府“两办”督查室牵头,对全省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有力促进了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地。
围绕构建经营服务体系,省社成立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组建山东供销资本投资公司,采取资本联合、项目合作等方式,推动社有企业跨区域横向联合和跨层级纵向整合,形成整体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制定社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及薪酬管理办法,规范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加强社有资本运营管理,促进社有企业规范运营。4月27日,天鹅股份在上交所正式挂牌上市。去年全省系统实现销售总额5522.5亿元、利润6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9%、8.2%;今年一季度又实现了开门红,同比分别增长22.6%、14.7%。
以社农结合、社社合作、社村共建为重点,整合各方资源,协同为农服务。省社与省农业厅、财政厅、民政厅、国土厅分别印发了《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意见》《加快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农村社区服务指导规范(试行)》《关于做好为农服务中心建设用地管理工作的通知》,与省科技厅、农科院在农业科技成果落地等方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省所有市级社和80多个县级社与涉农部门联合出台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文件。全省系统服务的经营主体达3.66万个,受惠农民330万人,培训合作社社员、村“两委”成员以及职业农民59万人次。全省17市和全部涉农县市区党委或组织部门出台了“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文件,去年共建村已达10874个,共建项目1.5万多个,为村集体和农民分别增收3.63亿元和18亿元,形成了强村固基、富民兴社的长效机制。
把土地托管作为构建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切入点,以服务适度规模的农业经营主体为主攻方向,以增产节支提效为根本目的,着力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大力推进“两个延伸、两个提升”,即服务对象由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向分散经营农户延伸,服务领域由大田粮食作物向山区、丘陵经济作物延伸;服务手段由机械化环节推动向全产业链科技进步提升,服务方式由农业生产服务向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全面释放规模化经营和规模化服务潜力。
依托为农服务中心,重点开展测土配方和智能配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烘干贮藏或冷藏加工、庄稼医院、农民培训等6项服务,打造“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按照减、退、转、改、治、保“六字诀”和“一控两减三基本”的要求,积极开展化肥农药减量、良种繁育推广、先进机械应用、土壤熏蒸改良、废弃物转化等技术服务,打通科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去年,全省系统土地托管面积达到1360万亩,同比增长64.8%;植保飞机、智能配肥设备分别达到310架、393套,分别新增223架和301套;粮食日烘干能力达到2.2万吨、仓储能力达到110万吨,分别增长297%、175%;完成测土配方1410万亩、智能配肥1217万亩、飞防作业1291万亩。今年植保飞机、智能配肥设备将分别达到600架(套),烘干、仓储能力分别达到4万吨和160万吨,土地托管面积达到2000万亩以上,实现5年任务3年完成。
充分发挥土地托管形成的规模化优势,带动发展农村现代流通、农村合作金融等服务,构建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为农服务体系。目前已建成电商平台98家、开设特色网店997家,今年一季度实现电商销售17.1亿元,同比增长七倍;建设乡镇商贸中心251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2636处,枣庄市社以山东贵诚集团为龙头率先建成市域现代流通“一张网”。全省系统规范开展信用互助业务的合作社180家,互助资金规模4.37亿元,其中金融办颁证41家、占全省的52.6%;12个县开展供销合作社农业补充商业保险业务,参保作物5种,年内将实现农业补充商业保险的市级全覆盖;在成立山东供销融资担保公司基础上,又争取农行山东分行开展为农服务中心建设专项贷款业务,进一步提升了供销合作社融资服务能力。全面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合作社+贫困户”为主要方式,通过利益联结、定向帮扶、就业安置、创业扶持等途径,增强脱贫攻坚的实效性。目前,全省系统已对接24911户、50883人。到2017年底,将帮扶2万户以上、5万名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帮助30万名贫困农民节支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