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分于石 求篆于金

2016-07-29 01:44刘禄山
收藏界 2016年7期
关键词:汉隶篆隶摩崖

刘禄山

近代以来,在碑学兴盛之中产生了金石书派。从那时起,所谓的“金石书法”影响至今。但什么是“金石书法”、“金石气质”,许多学人都是云里雾里的感觉,不少解说者花了很大的精力,也不能理出一个有条理的明白说法。

基于大多数中国人的习惯思维方式是喜欢具象思维,笔者认为,以近代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的先驱、一代书法宗师——李瑞清(1867-1920年,号梅庵、梅痴、清道人等)的书、画艺术实践为实例进行剖析,也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江西省博物馆的书画藏品中有件李瑞清所临汉隶石刻砖铭的隶书作品——四条屏(图1、2、3、4),一堂四幅,纸本,芯纵179厘米,横48厘米。

如果观者没有汉隶石刻砖铭的知识背景,即便听说过李瑞清的鼎鼎大名,也许会把此四条屏看作是普通的书法作品。

其实,此四条屏是见证李瑞清汉隶金石书法艺术神采的珍品,它们集中体现了作者对汉隶石刻砖铭在书法创作中之珍贵价值的研究、认知和非凡的体悟,是他汲取商周秦汉篆隶金石精髓而付之实践的经典之作。

此四条屏每屏皆依一以汉隶石刻砖铭为指归,取其神韵和笔法临写。

一、临《君开通褒斜道》摩崖石刻屏

第一屏(图1)临写汉代《君开通褒斜道》摩崖石刻20个墨字:

“太守钜鹿君部掾冶级、王弘、史荀茂、张宇、韩岑等(兴功作)”。

款题“以篆为隶,西汉遗巨”八字,钤“石室主”白篆印。临字、款题均取《君开通褒斜道》摩崖石刻隶字(图5)的神韵和笔意。当然,其字形象与临拓并非完全雷同,说明李瑞清与其他大家一样,临写名范并非亦步亦趋,而是有所取舍。作者款题“西汉遗巨”为一小疏忽,将“东汉”误题为“西汉”。这种小瑕疵旧时代名人常有,因他们生活的时代没有现在这么清晰的时间观念,以及方便的查核条件。

汉代褒斜道,贯穿秦岭,是连接八百里秦川和汉中盆地的交通要道。

汉中是汉室发祥之地。楚汉之争时,高祖刘邦曾接受项羽“汉中王”之封后由汉中起兵,经过子午道(出散关)入据秦地,建立和奠定了称帝的基础。后来,子午道堵塞,又先后探索性地开通了城固至周至的谠骆道和沮县至陈仓的陈仓道。《史记·河渠书》所载,西汉武帝元狩年间为解决漕运问题,“发数万人作褒斜道五百余里”,打通了汉中与关中秦川之间联系的第四条通路。

这四条道路所经地形复杂,陡险崎岖,都为险道,通行都极困难。褒斜道也是陡险崎岖,时断时通,但相对其他三条路而言,比较便捷平缓。至东汉,另外三道渐弃,褒斜道的重要性逐渐得到认识。东汉明帝刘庄“永平六年,汉中郡以诏书受广汉、蜀郡、巴郡徒二千六百九十人,开通褒斜道”(《君开通褒斜道》摩崖石刻文字)。

《君开通褒斜道》摩崖石刻,镌刻于东汉明帝刘庄永平九年(公元66年)褒斜道开通工程竣工之后。石刻文字记述了这次巨大工程的原委及经过:东汉永平六年(公元63年),汉中太守君奉诏与其属官率领广汉、蜀郡、巴郡等地的劳工、刑徒2690人,开通褒斜道、修建沿途桥阁仓亭等经过和业绩,以及使用工、料、钱粮的情况。

《君开通褒斜道》石刻文字最早著录于南宋《汉隶字源》,与《石门颂》、《西狭颂》、《阁颂》并称为汉代著名摩崖,具有重要艺术价值。该石刻行笔取古篆笔意,结字方阔、朴拙,虽然尚无波磔而很有气势,突现了处于篆字隶变早期的汉隶特点。宋代至清代许多著名学者对此石刻文字都有深入研究,如清代的翁方纲、杨守敬、康有为等,都对其作过很高的评价。

二、临《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摩崖石刻屏

第二屏(图2)临写汉代《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摩崖石刻36个墨字:

“于是明知故司隶校尉楗为武阳杨君,厥字孟文,深执忠伉,数上奏请。有司驳议,君遂执争。”

款题“笔长而曲,齐派也”七字,钤“龙门□□”白篆印。临字取《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摩崖石刻隶字(图6)的神韵和笔意。

史载,汉明帝永平年间褒斜道修复后,又时通时塞。安帝时(107-125年),桥梁断绝。至顺帝时,身为司隶校尉的杨涣奏请重开穿山通道,将旧道进一步开拓扩大。此颂简称《杨君颂》,为汉中太守王升为歌颂司隶校尉杨涣重开褒斜道的功勋,于东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年)所刻。刻石文字记述了汉顺帝年间司隶校尉杨孟文向皇上上书、力驳众议、修复褒斜道的历史事件。因摩崖石刻位于汉中石门,所以常称《石门颂》。

《石门颂》石刻文字与《西狭颂》、《阁颂》并称为“汉三颂”,历代学者对《石门颂》的书法艺术成就评价很高,在书法史上被称为“汉隶之极作,学隶者必学之范本”。

其文字结字奇纵恣肆,舒展开张,字势飘逸。虽然隶字结体,波磔不明显,笔画以篆意行之,而如行书之洒脱自如,天真自然。康有为评其“《杨孟文》(即《石门颂》)等为隶(汉隶)中之草。”可见此碑体现出汉隶在书法史上承篆隶、下启行草的时代过度特点。

三、临“陶斋”所藏汉代砖铭屏

第三屏(图3)临写“陶斋”所藏汉代砖铭26个墨字:

“永元三年六月左冯翊、章通、夏靳春,司寇□、苏松、关元、谢浮,在此下……”

款题:“笏堂仁兄法家正之 清道人”11字,钤“清道人”朱文印。后又题跋:“此砖藏陶斋尚书所,新出土长安,与流沙坠简参观,可悟人赴急书草隶之妙,曾季子谓秦权正脉,信夫。”

临字方瘦劲挺,全无波磔,长斜纵横,洒脱自如,字面饱含奔放气象,如李瑞清所说为“赴急书草隶”,即清人所指汉隶中“隶中草书”之类。后面题跋与正字使用一样的神韵和笔意。

此屏所临铭文“砖”为“陶斋尚书”所有。“陶斋尚书”即是清末著名政治家、金石学家、收藏家端方(字午桥,号陶斋),任两江总督时为李瑞清的直属上司。端方从政之余,醉心于收藏古玩书籍,所藏颇富,多有精品,其藏书处即为“陶斋”。

“曾季子”为李瑞清好友曾熙(字季子、子缉,号俟园,晚号农髯,湖南衡阳人,清末民初四大书法家之一)。当年他们隐居于上海以鬻书卖画为生,经常与吴昌硕等人一起切磋书艺。

“笏堂仁兄”,即丁立中(字笏堂,南昌新建县人)。《南昌市志》载:丁立中年轻时以救国救民为己任。1905年后,先后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与共进会,追随孙中山、黄兴、孙武,辗转于湖北、湖南、广东、上海等地,策划起义。1911年,参与宣传、领导武昌起义,亲自领导了光复南昌的战斗,后任军部秘书长,直受孙中山领导。二十年代在南昌与朱德有过交往。可见,此四条屏是送给“笏堂”丁立中的。1949年后,丁立中捐给博物馆。

此屏所临铭文“砖”已不得见,曾熙与李瑞清都认为“砖”铭为“秦权正脉”。秦权铭倒是容易找到(图7)。

四、临《龟兹左将军刘平国》摩崖石刻屏

第四屏(图4)临写汉代《龟兹左将军刘平国》摩崖石刻最前面5行50个墨字:

“龟兹左将军刘平国以七月廿九日发家,从秦人孟伯山、狄虎贲、赵当卑、程阿英等六人共来作关,八月一日始断山石作孔,(缺“坚固”二字)万岁。”

款题“其分行布白,首尾相衔,汉人摩崖,犹存鼎彝旧法”19字。临字取《龟兹左将军刘平国》摩崖石刻隶字(图8)的神韵和笔意。

此摩崖石刻于新疆拜城东北一百多公里远的一崖壁上,镌刻时间为永寿四年(公元158年)。刻石文字记述了龟兹左将军刘平国率6名秦人和羌人筑关修路、凿岩筑亭、稽查行旅,并在此修建关城的事迹。

摩崖石刻为较为成熟时期的汉隶,但其字大小参差不齐,多用圆笔,看似不经意而饶有古逸之趣,学者们一致认为,较之同时代的《西狭》、《石门》诸刻,更为宽博疏放。图8为清代诗人施补华光绪九年(1883年)监拓数十纸“初拓最佳本”之一。

从以上四条屏的临写实践可以看出,李瑞清对殷、周、秦、汉的篆隶书写艺术及文字流变颇有研究。他的许多观点与他的前辈翁方纲、钱大昕、杨守敬、刘熙载等,以及同辈康有为如出一辙。例如,对《君开通褒斜道》、《石门颂》(《杨孟文颂》)摩崖石刻评价都甚高:石刻行笔取古篆笔意,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谓:“《杨孟文颂》劲挺有姿,与《开通褒斜道》疏密不齐,皆具深趣……《褒斜》、《裴岑》、《阁》,隶中之篆也。”翁方纲《两汉金石记》评《石门颂》:“至其字画古劲,因石之势纵横长斜,纯以天机行之,此实未加波法之汉隶也。”说的是汉隶碑铭第一个特点:早期的汉隶处于篆字隶变中,行笔取古篆笔意,天真有趣,未加波磔而很有气势。

杨守敬《平碑记》通过评价《君开通褒斜道》说出了汉隶碑铭另一个特点:“按其字体,长短广狭,参差不齐,天然古秀若石纹然,百代而下,无从摹拟,此之谓神品。”

李瑞清胜出前辈和同代成为一代宗师的原因是:通过对商周、秦汉篆隶扎实的研究,系统、科学地总结出:

1、篆隶书体、书派源流演变理论;

2、金石篆隶碑铭的分行布白、结字章法理论;

3、简明扼要指出金石书法创作的实践路径——“求分于石,求篆于金”。

由于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之家,李瑞清学习书法走了一条与人不同的道路:自幼钻研六书,先从商、周金文开始,继之秦汉古隶,其书上追周秦,博宗汉魏,各体皆备,尤工篆隶。这样别致的成材之路,使他养成了注重书体、书派源流演变研究的习惯,特别关注历代石刻碑铭的源流演变、特色,探析金文——汉碑的渊源关联。比如:他把金文(篆书)按章法、字势等书法风格和器物出土区域等分门别类,划出“楚派(如《散氏盘》)”、圆笔“齐派”、方笔“齐派”之类,然后归纳出各派书法风格及代表作品,如圆笔齐书——“此派如龙如螭,如铁如藤,其变化不可测,”;“笔长而曲,篆书之变化此为极轨,能作此,则随笔颠倒,皆成佳趣矣”;代表作品为《齐侯》铭文;汉隶《石门颂》(《杨孟文颂》)就是取法《齐侯》,而六朝的《石门铭》则取法《石门颂》铭文的书艺特色。基于这种理论,所以在以上介绍的四条屏中第二屏款题里有“笔长而曲,齐派也”的表述。

李瑞清在金石篆隶碑铭的分行布白、结字章法理论上,做出的重要贡献是他提出了“胸有全纸,目无全字”箴规,这缘于他时常实地科学考察得来。李瑞清认为金文有“其上下相衔”、“字似欹而实正”、一字多样之妙,金文布白章法的优点和妙秘虽然在大多数汉代篆隶中已难见到,却在《开通褒斜道刻石》、《石门颂》等少数几种汉隶中得到了薪火相传。

唯其如此,李瑞清便孜孜以求地临写这几种摩崖石刻。同时,他也给我们后学简明扼要地指出金石书法创作的实践路径——“求分于石,求篆于金。”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本文介绍的四条屏就会发现,他的各屏题跋文字,字体是“曲而长”的“齐派”,而字势则是取自“字似欹而实正”——明显“右倾”的“楚书”《散氏盘》铭(图9)。李瑞清评《散氏盘》铭:“其气磅礴,其势横衍”,字形左倾,但重心稳,因而“似欹而实正”;其章法“同文而异体,异位而更形,其长短、大小、损益,皆视其位以为变化”,变化无穷。

李瑞清把《散氏盘》铭蕴藏的奥秘告诉了我们,给了我们丰厚的分享。然而,他那表现古石刻风化、字口斑驳物象的颤动笔痕,我辈却无能吞嚼,注定只能仰望!

(责编:李禹默)

猜你喜欢
汉隶篆隶摩崖
西狭颂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
“南行唐北界”摩崖石刻考察图辑
巴渝古文化·千佛寺摩崖造像
傅山《杂记》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时代·新风采上海市第七届篆隶书法展”举行
清·傅山论书句
汉碑档案
文徵明、祝允明辑《汉隶韵要》考论
书法好入门(十二)篆隶古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