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论饮食

2016-07-29 02:25刘北辰
烹调知识 2016年8期
关键词:食单随园袁枚

刘北辰

中国是文明古国,这个“文明”饮食也占一份。全世界都在传:“吃在广州”“吃在香港”。中国的饮食文化在世界上的确首屈一指,这是没有疑义的。中国烹饪的影响远超出国界。从烹调方法看,西菜不过是烧烤之类,而中国菜的烹调方式不下几十种。在原料上,西菜不过是些牛排、番茄、洋葱、咖喱之类,而中国菜的原料简直不胜枚举:天上飞的、地下走的、水里游的、草里蹦的,猫狗蛇鳖、燕窝鱼翅、熊掌鹿筋、驼峰象鼻、猴头海参、鹅掌鲤须等都可入菜。总之中国菜历史之久、菜系之多、影响之广、原料之精,烹调方法之繁、口感之美,可以说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

国人最讲究吃,也最会吃。孔子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孟子对美味还有个比较,他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很讲究饮食,他的三个厨师都被提拔到相当于副宰相的职位。他认为,会做菜的人就会治理国家,宰相的职能就是调和鼎鼐。北宋时期的苏东坡是著名诗人、文学家、书法家与政治家,也是著名的美食家,他留下不朽的著作之一就是《东坡菜谱》,后人研究烹调学都从中受益匪浅。《东坡菜谱》之后还有“随园菜”,“随园菜”以《随园食单》而得名。《随园食单》的作者是清朝中期颇具盛名的诗人袁枚。雍正六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传的花园被官府查抄,乾隆13年由袁枚购得,经过改建,因随势就景,故名“随园”。世人称袁枚为“随园先生”,他晚年也自号为“随园老人”。袁枚33岁辞官归隐,82岁辞世,在南京生活了近半个世纪之久,终日以诗酒为乐,尤好美食。他说:“四十年颇集众美食,集而存之……”《随园食单》成书大抵如此。该书系统地阐述了烹饪理论34条,收集苏、浙、皖各地官府、大宅门的名馔佳肴和风味小吃不下三百余种,堪称我国18世纪烹饪专著中集大成者。

“随园菜”的特色何在?用袁枚的话说,就是“使一物各献一性,一碗各成一味”。众所周知,原汁原味是江苏菜基本特征。“随园菜”的标准更高,力求真味。在选料上、调配上、刀工上、火候上等方面都提出严格要求。袁枚提出,一席佳肴,司厨之功居其六,置办之功居其四,物性不良虽易牙(齐桓公名厨)烹之亦无味也。”他说:“谷喂之鸭其膘肥而色白,雍土之笋其节少而甘鲜。”“南京板鸭”正是采用南乡的谷喂之鸭,宰杀前又经过圈养育肥,以至色香味三绝。他还说:“炒肉用后臀,煨肉用短筋,鸡用雌,鸭用雄,莼菜用头,芹菜用根”等等。“菜花甲鱼菊花蟹,刀鱼过后鲥鱼来,春蚕香豆荷花藕,八月桂花煮芋艿”,这正是通常所说的食品的季节性。许多菜过了时令就不好吃。“萝卜过时心空,山笋过时味苦,刀鲚过时骨硬。”这不仅是经验之谈,还包含着生物变化的规律。现代化的冷冻技术,也无法解决时令问题。

酱用伏酱,先尝甘否;醋用米醋,须求清冽。其他葱、椒、姜、桂,俱宜选上品。对于调料,人们常常忽视,实则其影响口味极大。袁枚说:“求色不可用糖炒,求香不可用香料”,给后世厨师留下了座右铭。“切葱之刀不可切笋,捣椒之皿不可捣粉”,这是为了防串味。现在某些菜肴的做法,葱笋同锅,哪里还有笋的本味?火候是治菜的关键,最难掌握。袁枚说:“肉起迟变黑,鱼起迟变死,屡开锅盖则多沫而少香,火熄再烧,油走而味失。”以蒸鱼为例,色如白玉、凝而不散方为活肉,如果“色白如粉、不相胶粘”就成死肉了,做鱼既要蒸熟又不能过火。“随园菜”中有一道“蜜火腿”的名菜,烹制时要求有三点。其一是选料,火腿的优劣,高低判若天渊,虽出金华而有名无实者多,其不佳者不如腌肉,同是金华火腿质量悬殊;其二要用蜜酒煨至极烂,现在做法是先用清水泡、蒸熟后改刀然后加糖再蒸,相差远矣;其三是其香隔户便至,甘鲜异常。现在这道菜不说隔户,只怕举箸入口方觉香味已算高手了。可见成一道菜或得佳味、或同嚼蜡,差别确实很大。传统菜肴经久不衰的奥秘莫过于高标准和严要求,始终保持其规格、质量及口味特色。敬爱的周总理生在淮安世家,会做“红烧狮子头”,外宾吃过都竖大拇指。周总理总结做狮子头经验:肉要鲜,去筋去结,斩之极细,肥瘦各半,芡要匀,用鸡鸭汤炖煮。《中庸》有言:“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人类的饮食规律是先吃饱再求好。过去生活水平低,人们穷于应对,不求饮食精细。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恢复和发展传统美食已经提到日程上来。全世界都称赞香港菜做得好,香港菜的根就在大陆。为什么好东西不好好做呢?关键是导向。现代青年人才智远胜过前人,只要解放思想,理顺各种关系,恢复传统名菜继而发扬光大是指日可待的。

猜你喜欢
食单随园袁枚
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
《随园食单三字经》
随园食单
一百顶高帽子
袁枚之后的随园
《红楼梦》馔食英译与中华饮食文化输出
袁枚也曾被难倒
从文本获得疗救写作的“食单”
才子袁枚缘何富得流油
刺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