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玉玲,武美萍,徐晓栋,蒋飞
(1.泰州学院 船舶与机电工程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2.江南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江苏省食品先进制造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 无锡 214122;3.泰兴轴承厂,江苏 泰州 225400)
在轴承检验中,圆度误差是重要的检测指标[1-3],圆度测量需对能够反映被测对象几何特460028);2015年度泰州学院校级科研课题(TZXY2015BK T011)
征的要素进行离散数据采集,并通过计算机技术分析处理[4-5],进行离散数据信息处理的圆度误差评定常用4种方法:最小区域法(MZC)、最小二乘法(LSC)、最大内切圆法(MIC)和最小外接圆法(MCC)[6-7]。由于圆度误差评定的目标函数为非线性函数,求解较困难,可采用遗传算法(GA)[8],标准粒子群优化算法(PSO)[9]及协同粒子群优化算法CPSO[10]等不断提高后期圆度误差评定的效率和精度,但对前期数据采集方法和采集点数的研究却较少。
文献[11]发现测量点数对圆度误差有较大影响,却没有深入进行优化分析。目前的实际测量主要依据测量人员的经验,测量数据较少时测量效率会有所提高,但后期圆度误差评定结果变化较大;若要保证后期圆度误差评定结果的稳定性和精度,则需选择较多的测量点数,会导致测量效率大大降低,影响测量进度。因此,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对测量点数进行优化,以达到测量精度与测量效率的优化配置。
最小二乘法理论成熟,精度较高,在圆度误差评定中使用最广泛[12],且测量点数为偶数、对称分布时,圆度误差评定方程可由非线性方程转化成线性方程,使误差评定难度大大降低。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圆度误差评定的原理如图1所示。
采用三坐标测量机(LK-G90C)采集数据,LK-G90C的长度示值精度为(2.5 +L/300)μm,采样精度为3.0 μm,测量温度为20 ℃,对圆度数据均匀采集n个点Pi(xi,yi)(i=1,2,…,n;n为偶数),确定初始圆心(x0,y0)和初始半径R0,构造圆方程为
(xi-x0)2+(yi-y0)2=R2,
(1)
则由最小二乘法[13]拟合圆的圆心和半径为
(2)
(3)
以初始圆心(x0,y0)和初始半径R0为基础,对圆度进行均布数据采集,设实测点为Pj(xj,yj) (j=1,2,…,m;m>n且m为偶数),实际测量点的坐标为
(4)
则该圆周修正后的圆心和半径为
(5)
(6)
圆度误差为
(7)
则最小二乘法(LSM)进行圆度误差评定的模型为
以直线轴承为例进行试验验证。直线轴承结构如图2所示,规格见表1,其内外圆柱面为主要配合部位,误差检测要求较高。
图2 直线轴承结构图
表1 直线轴承规格表
以外圆柱面的圆度为例,采用三坐标测量机进行测量,内圆柱面的圆度测量方法相似。采集直线轴承外圆柱面圆度的不同测量点数,并对每套轴承分别采集4组数据进行试验(表2),最后根据采集的数据由(7)式建立圆度误差模型。
表2 测量点数
常见的模型类型有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均匀分布等,统计图定性分析可采用直方图、茎叶图、箱式图、P-P图,Q-Q图等方法。具体步骤是根据离散点分布情况,采用适当的曲线尽量拟和逼近该离散点。以直方图为例,当直方图中间高、两边低,左右对称呈“钟形”曲线,可定性判断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以圆度误差εj为横坐标,测量点数概率为纵坐标,绘制KBF8的4组数据直方图如图3所示。
图3 圆度误差直方图
从直方图可以看出,当测量点数较少时,正态分布特征不显著,测量点数超过160及以上时基本趋于正态分布。
目前常采用国际通用的统计分析软件(SAS,SPSS等)进行指标统计计算。以SAS为例,常见的正态检验方式有W检验和K-S检验[15-16]。
2.2.1 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W检验)
W检验的步骤如下:
1)将n个样本值由小到大进行排序,即x(1)≤x(2)≤…≤x(n)。
2)计算W检验的统计量
(9)
3)假定显著性水平值为α,根据统计量W和样本容量n,由统计量W的分位数表,确定相对应的概率值Pr。
4)当Pr≥α,接受假设,则符合正态分布;反之,当Pr<α,则拒接假设,不符合正态分布。
其他的判断方式与W检验的判断方式类似,主要区别是检验统计函数不同。SAS软件规定n<2 000时,以W检验结果为准。
2.2.2 Kolmogrov-Smirnov检验(K-S检验)
K-S检验采用的经验函数Fn(x)为
,(10)
则K-S检验的统计指标为
(11)
SAS软件规定n≥2 000时,以K-S检验结果为准。
2.2.3 评定结果
由表2可知,测量点数n小于2 000,故以W检验结果为准,正态检验中取显著性水平α=0.05[14],正态检验及圆度误差评定结果见表3。由表可知,当测量点数较少时,圆度误差模型不符合正态分布,但是超过一定数量后,模型误差分布符合正态分布,继续增加测量点数,圆度误差评定变化很小。
表3 圆度误差评定结果(W检验)
如前所述,当测量点数超过一定数量后,圆度误差模型特征呈现正态分布特征,可根据正态分布特性,采用统计试验确定最优临界点数。为增加最优临界点数的准确性,取最小点数增加步长,因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误差评定时将非线性方程转化成线性方程,故最小增加点数为2,具体试验流程如图4所示。
图4 确定最优临界点数流程图
按照图4流程,以直线轴承KBF8为例,首先给定初始测量点数n为50,采用 (4) 式均布取点,每次增加2个点,然后按照 (8) 式进行圆度误差评定,绘制的圆度误差评定统计图如图5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测量点数在50~108之间,圆度误差评定值变化剧烈。测量点数达到108后,圆度误差评定值稳定在2.49 μm,与人工经验测量的圆度误差评定值相近,再增加测量点数时圆度误差评定变化不大。故直线轴承KBF8的最优临界测量点数为108。 同理,可确定KBF16和KBF30的最优临界测量点数分别为126和148,如图6所示。
图5 KBF8圆度误差评定统计图
图6 圆度误差评定统计图
最优临界点数与人工经验点数测量方法的结果见表4。由表可知:2种方法的测量误差较小,但最优临界点数测量方法的测量点数明显减少,在不同型号轴承上的测量效率分别提高30%,47.7%和42.1%,而且测量结果稳定可靠,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测量效率。
表4 测量结果对比
采用三坐标测量机采集圆度误差数据,基于最小二乘法建立圆度误差模型,最后采用基于正态分布模型的点数优化方法确定最优临界点数,与经验点数测量方法相比,测量精度基本变化不大,但测量效率可提高30%以上。在企业圆度误差测量的实际应用中,该方法测量效率提高明显,测量结果稳定可靠,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