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一带一路”需求效应化解产能过剩
——以江苏为例

2016-07-26 02:19朱贤贤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产能过剩需求江苏

徐 雷,朱贤贤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南京 210009)



发挥“一带一路”需求效应化解产能过剩
——以江苏为例

徐 雷,朱贤贤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南京 210009)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描述了江苏省整体工业企业的产能利用情况,运用生产函数法的分析结果,论述了江苏省28个制造业细分行业产能利用状况,表明了江苏省所面临的过剩产能供给市场,在此基础之上,从需求的角度分析了“一带一路”所带来的产能需求点—产能流动渠道—产能互通体系,揭示在统一的需求和供给市场中,“一带一路”能够有效消减江苏过剩产能,并从优势和劣势两个角度出发,提出了抓住“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应对产能过剩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产能过剩;江苏;需求;供给

一、引言

2014年1月,江苏省率先出台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实施意见》,对于产能过剩背景下的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进行指导和规范。江苏省是全国第一工业大省,其制造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非常突出,此文件的出台也表明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困扰着江苏的经济发展,面对新形势要想谋求江苏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要将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放在重要位置。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无疑是消化产能过剩的一个有效的需求点,抓住这个机遇对于解决传统制造业的产能问题,有效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整体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1]

江苏省具有漫长的海岸线和极佳的陆地区位优势,在历史上就与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在公布入围“一带一路”重点规划的18个省份中却榜上无名,这对江苏来说是个很大的遗憾。2015年8月20日,江苏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就《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建设沿东陇海线经济带的若干意见》进行了解读,提出了推进以连云港、徐州为核心区域,以淮安、盐城、宿迁为紧密联系区域的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建设,重点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沿东陇海线城镇轴,将连云港作为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和战略先导区,依托新亚欧大陆桥,面向海内外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拓展各领域交流合作;将徐州目标定位为建设“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综合交通的枢纽城市”。江苏人民再一次吹响了抢抓历史发展机遇的冲锋号。

二、江苏产能过剩分析

江苏无疑是“一带一路”巨大的产能需求市场,但更是产能的供给市场,要研究该经济带如何利用“一带一路”消减地区产能问题,我们需要分析江苏的需求市场,更需要研究整个江苏的产能供给市场。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江苏产能过剩形势进行分析。

(一)江苏整体工业企业产能过剩情况

2015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调查统计处课题组对江苏省696家工业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他们在对产能过剩判断指标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江苏省工业领域产能利用情况开展了专题调查,测算出江苏省工业产能利用率的合理水平是82.5%,并结合相关统计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调研结果显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江苏省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明显下降,各行业产能过剩普遍存在,如图1、图2所示。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4.1242.Z.20160516.1534.003.html

图1 江苏工业产能利用基本情况

图2 近年江苏工业产能利用率变化

目前,产能利用“略有不足”和“明显不足”的企业占比分别为29.31%和20.4%,这两类企业占比共计接近50%。从时间趋势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江苏省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下降的趋势较为明显。金融危机之前,江苏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水平高达82.19%,但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省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下滑明显。此后,我国和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采取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短期内大量释放需求,江苏省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被直接拉动回升至2010年的79.59%。但随着政策刺激效用的逐步递减,盲目乐观背景下的市场预期使得产能迅速扩张,随后产能利用水平再次明显下降。2013年,江苏省工业企业产能利用水平低至76.53%。从2015年的调查结果来看,江苏省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下降到73.89%,显著低于测算的合理水平。[1]

(二)江苏制造业行业产能过剩情况

张月友等(2015)运用生产函数法,分析了2008—2013年 28个江苏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工业企业细分行业相关数据,得到了表1和表2的数据。[2]

表1 2008—2013年江苏轻工制造业产能利用率

根据表1和表2,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一方面,江苏制造业行业的产能过剩主要表现在重工业行业,少数重工业行业历年以来均存在产能严重过剩。另一方面,轻工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并不突出,部分轻工业行业存在产能不足的现象。

(2)在重工业各行业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五个行业产能过剩严重,总体上来看,产能过剩率高达35%—40%,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两个行业的产能过剩更为严重,一些年份的产能过剩率一度达到或超过了45%。

(3)从轻工业行业来看,化学纤维制造业的产能利用严重不足,只有50%左右;造纸及纸制品业产能过剩率也达到了35%左右。纺织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同样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

(4)江苏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加重的趋势明显。一方面,以往存在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过剩现象未能得到遏制。如化学纤维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另一方面,以往产能过剩问题并不严峻的行业情况恶化,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这说明,江苏化解和治理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的形势依然严峻,同时也说明了传统的治理产能过剩措施的局限性,我们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出发,依靠新思路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表2 2008—2013年江苏重工制造业产能利用率

三、“一带一路”对江苏产能过剩的化解机理

上文我们已经分析了江苏省过剩产能的供给市场,然而“一带一路”对过剩产能的削减能力,并不取决于供给市场的大小,我们需要更进一步研究产能需求市场,统一产能供给和需求于同一体系中是我们研究产能能否有效消减的关键。

(一)产能需求点的出现

首先,“一带一路”的推进必然带来国内对于产能的直接需求点。“一带一路”的实施首先必须打通顺畅的交通动脉,必须将公路、铁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放在首位。据资料显示,2015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共计有114项涉及“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的项目,而且主要以“铁、公、机”项目为主,投资规模达到1.04万亿元人民币。随着规划项目的不断展开,高铁、高速、园区、城镇化建设等都将对过剩产能的需求市场有所拉动,特别是西部和北部基础设施薄弱地区相关市场空间最具深挖潜力。比如,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利好作用下,区域水泥消费量预计将显著上升。[3]

其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为过剩产能提供充足的需求市场。“一带一路”是地域,但更重要的是领域,它的核心不在于地域怎么样,而在于合作。这个合作首先是产能的合作,“一带一路”地区是全球人口最聚集的地区之一,而且是经济增长较明显的地区,基础设施的需求相当庞大,基础设施投资量大和工程量巨大,中国的高铁、工程承包,都是优势产业,完全可以对接。工程量庞大的工程对于建筑材料的需求将非常旺盛,钢铁、水泥、玻璃等都是江苏的富余产能,所以这个产能合作不仅仅是优势产能合作,更是富余产能合作,是产能合作基础上的“一带一路”。

(二)产能输出路径的形成

“一带一路”的推进对于产能的消减作用不仅仅表现在提供了众多的产能需求市场,更体现在其所形成的一种产能互通的路径。首先,“一带一路”提供了产能互通的信息路径。一个有效的产能消减市场的形成首先要依赖一个高效和准确的产能信息传递路径,这是连接产能供给市场和产能需求市场的基本前提,这一前提的形成使得地区之间和国家之间的产能流动成为可能。中亚国家处于国家建设时期,对于钢铁、水泥、玻璃等产能的需求巨大,然而其国内的产能不足,因此内部产能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相关产品的价格较高,这一情况会成为产能过剩国家和地区提供产能转移的有利契机。其次,“一带一路”提供了产能互通的交通路径。在产能信息传递的基础上,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企业之间可以实现交易,然而交易形成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是产品和资金的交换,而“一带一路”战略依靠海洋运输、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等,必将促进相关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互联互通,产能过剩国家因而能够顺利实现产品转移。最后,“一带一路”提供了产能互通的保护路径。国家之间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形成的互利互信基础,会使得不同国家之间的企业交往在一个有保护、有保证的环境下进行。与此同时,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的存在,也使得资金能够在有保证的前提下实现流动。

(三)产能互通体系的构建

需求点和流动路径的出现是“一带一路”战略推行过程中的必然结果,然而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产能流动是要在自由、公平和便捷的环境下实现的,这就要求整个过程需要在一个安全、有序、合理的体系中进行。“一带一路”连接了产能供给和需求市场,两个市场在产能转移的过程中不断地变化,这种转移和流动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产能过剩地区的产能自发流向产能不足地区,围绕“一带一路”形成了一个小型的产能国际市场。

四、江苏抢抓“一带一路”的优势和劣势

江苏如果要成功的抓住“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将其作为消减江苏省产能过剩的一个有力支撑点,作为实现整个江苏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动力源,就需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所处的优势和劣势,做到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不断改善自己的劣势。

(一)江苏的优势

1.独特的区位与港口优势。江苏省地处“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交互的地理位置,可以通过海上交通与东亚、东南亚、美洲等各国实现贸易往来,也可以通过亚欧大陆桥实现与中亚、东欧国家进行进出口贸易,同时可以依靠长江这一黄金水道加强与中西部地区的交流。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对接过程中,连云港拥有不可忽视的地缘优势和港口优势。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连云港是中西部地区以及中亚国家的重要出海口,拥有东西双向开放的功能。为了具备靠泊和接卸世界最大吨位散货船的能力,连云港进一步完善了深水泊位功能,2014年,连云港港累计完成吞吐量2.1亿吨,同比增长3.96%。作为海陆转换枢纽,连云港同样注重物流的发展,2014年中哈物流合作基地启用,建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首个实体平台。同时,连云港正在积极申报综合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区,并将启动建设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南京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门户及城市,通江达海,南京港作为亚洲第一大内河港口,也是长江流域水陆联运和江海中转的枢纽港,港区宽阔,航道水深,自然条件良好。

2.外向型经济优势。自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抓住机遇,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对外投资与贸易日益频繁,外资的利用率也是连续十年居全国第一。2014年底,“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在江苏累计投资7105个项目,实际使用外资303.7亿美元,同时,江苏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有投资企业1049个,中方协议出资48.4亿美元。[4]欧盟一直以来都是江苏重要贸易往来国家之一,2014年上半年,江苏省对欧盟进出口2624亿元,欧盟超过美国再次成为江苏省第一大贸易伙伴。江苏的很多企业也在加强与中西部以及国外的合作,积极响应走出去政策。2015 年6月5日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兴能源有限公司签署了《“一带一路”战略合作协议》,协议以各自的资源和技术为基础进行合作。

(二)江苏的劣势

1.产业竞争能力不强,在国际市场上处于劣势地位。江苏的经济总量虽然比较大,但是产业层次低,工业产品的附加值、增值率不高。20世纪80年代,江苏抓住机遇,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量引进外资,承接着世界制造业的转移,享受着开放红利。但是,这些低端产业在今天却成为江苏产业升级的障碍。随着税收壁垒的降低,“双反”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越来越频繁,国外对我国发起的“双反”案件越来越多,其中江苏就占据着较大的比重。2002年,我省遭遇贸易救济调查不到10起,到2012年,就超过100起;2002年,我省遭遇贸易摩擦涉案金额只有4000多万美元,到2012年,就上升到120亿美元。①同时,江苏的服务业发展也相对滞后,新兴服务业的比重较小。2014年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球GDP比重为70.2%,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60%-70%,而江苏比重还不足50%。②

2.沿海经济水平较低,无法起到带动作用。中国最发达的地区是沿海地区,而江苏恰恰相反,沿海地区是江苏最不发达的地区,因而,江苏的沿海经济成为了中国沿海经济的“凹地”。连云港在历史上就是重要的水道,也是我国最早开通对外交通的商港之一,实业救国浪潮中出现的新式企业也为其打下了民族工商业基础。后来工业大转移,文化大革命等造成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的停滞。20世纪90年代,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海上苏东”发展战略,希望可以振兴江苏沿海经济的发展,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沿海经济并未出现人们所期待的快速发展。后来,江苏苏南、苏中、苏北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政府将重点放在了促进苏北发展、协调江苏整体经济发展上,忽略了沿海经济的发展。2006年,由原全国政协主席钱正英牵头,最终完成了《江苏沿海地区综合开发战略研究综合报告》和11个课题研究报告,直到2009年江苏沿海开发才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到今天,江苏的沿海经济水平依然不高,尤其是苏北的盐城和连云港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发展不具备核心的竞争力。

五、江苏如何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

(一)加快转型升级,发展开放经济

加快经济的转型升级,一方面可以满足国内市场对产品不同层次的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产品、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中,一个企业的首要目标是满足国内的市场需求。近年来,中国大陆居民在香港抢购奶粉、去日本抢购马桶圈和电饭煲以及网络代购的迅速发展表明我国的国内市场需求很大,可生产无法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因而企业要发挥自主创新的能力来弥补这块供给不足。不只是江苏,甚至是整个中国,很多企业的核心技术都要靠从国外引进,收取的只是很少的加工费,或者生产出来的是中低层次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具备竞争力。一直以来,我们都忽略了基础研究,不愿意投资于沉没成本较高的研究与开发项目,政府一定要做到积极引导,大力支持,来促进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开放型经济不同于外向型经济,外向型经济注重的出口,开放型经济强调提高资本要素自由流动程度。2012年后,江苏实际利用外资数额逐年下降,2013年为332.59亿美元,2014年为281.7亿美元,2015年为242.75亿美元。③虽然与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有关,但政府一定要优化招商环境,为前来投资的企业提供便利。另一方面,也要通过与沿线国家的交流,积极引导省内的优势企业走出去,争取在国际市场上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跨国企业。

(二)增强国际合作,建设合作园区

为助推“一带一路”建设,中国积极与沿线国家合作建设合作园区,2014年,中国最大的海外工业园区白俄园区已经启动。为在“一带一路”中抢占优势,江苏也要积极参与到合作园区的建设中来,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以下简称“西港特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西港特区是由江苏红豆集团等企业投资建设的合作园区,是中国首批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西港特区以纺织、轻工家电等为主导产业,是国内企业走出去发展的优质投资贸易平台,目前已有85家企业入园,60家已投产经营。西港特区的主导产业对于江苏企业来说具有很大的优势,企业一旦抓住机遇,就能获得巨大的收益。接下来,江苏应该借鉴西港特区的经验,并结合本省优势,积极增强国际合作,共建合作园区,进行产业转移。鼓励江苏企业走出国门,积极在特区“落户”生产,整合国内外的资源,在东道国发挥垄断优势或者比较优势。

(三)改善运输环境,完善运输体系

为更好地融入到“一带一路”战略中,江苏必须努力完善运输的软、硬环境,积极构建“水、铁、空、公”一体化发展的综合运输网络。江苏海运不够发达,作为外向型经济发达的省份,要加强与新丝路国家的联系,就一定要整合海港资源、发挥黄金水道优势、实现江海联运、发展“门到门”的运输,否则在长期内将无法与上海港和洋山港这两大海港进行抗衡,江苏的新生海港也可能将处于无货源的境地。铁路运输方面,江苏要将构建苏北铁路网作为重点,为苏北和沿海地区发展创造更好的基础条件,尽快建成接连内外、功能齐全、技术先进、方便快捷的铁路运输系统。[5]江苏拥有9个民营机场,布局比较密集,容易带来竞争,对此,机场一定要注重走差异化发展道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公平竞争、错位发展。除此之外,要注重优化机场布局,加快机场建设,完善航空服务,加速民航业的快速发展。2014年年末江苏全省公路里程15.8万公里,比上年新增1427.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488.3公里,新增45.3公里,路网密度居全国前列。[6]江苏省应进一步加快公路网的建设,一方面需要完善公路基础设施,另一方面也要提高管理与服务的水平,需要在技术、管理和经费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来应对公路在养护中出现的新情况。同时,建立网络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公路“信息化”发展。

注释:

①数据来源:江苏省商务厅网站http://www.jsdoftec.gov.cn/。

②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官网http://www.worldbank.org.cn/,江苏统计局网站http://www.jssb.gov.cn/。

③数据来源:江苏统计局网站http://www.jssb.gov.cn/。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调查统计处课题组.江苏省工业企业产能过剩情况调查分析[J].金融纵横,2015(6):21-29.

[2]张月友,王辉,徐从才.发挥市场机制决定作用化解产能过剩——以江苏为例[J].经济管理与研究,2015(6):37-44.

[3]“一带一路”将适度缓解水泥行业产能过剩[EB/OL]. [2015-06-09].http://wjj.cq.gov.cn/zyzt/clgy/75570.htm

[4]齐薇.江苏建设“一带一路”具有先发优势[EB/OL]. [2015-06-03].http://www.scio.gov.cn/ztk/wh/slxy/312 08/Document/1436544/1436544.htm

[5]刘文兵.江苏省铁路网规划建设浅议[J].铁道勘察.2009 (2):74-77.

[6]中商情报网.2014年江苏交通运输业运行情况分析[EB/OL]. [2015-03-02]. http://www.askci.com/news/chanye/2015/03 /02/162546acr7.shtml.

(责任编辑 高道友)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6)00-0037-06

收稿日期:2016-03-18

作者简介:徐雷(1992- ),男,江苏宿迁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

DOI:10.13685/j.cnki.abc. 000193 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6 15:34

Utilizing Demand Effect of “One Belt One Road” to Resolve Overcapacity: A Case Study of Jiangsu Province

XU Lei, ZHU Xian-xian
(Party School of Jiangsu Committee of C.P.C., Nanjing 210009, China)

Abstract:By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authors describe the general capacity utilization of the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n Jiangsu Province. Using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method, the authors measured the capacity utilization situation of 28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egments in Jiangsu Province, finding that Jiangsu is now facing a supply market with overcapacity. Based on these, the authors analyze capacity demand point-circulation channel-interchange system brought by “One Belt One Road”, revealing that “One Belt One Road” can effectively resolve Jiangsu’s overcapacity in a unified supply and demand market. The authors also suggest that Jiangsu take the chance of “One Belt One Road”, and take ac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overcapacity by taking advantage of its merits and avoiding its demerits.

Key Words:“One Belt One Road”; overcapacity; Jiangsu; demand; supply

猜你喜欢
产能过剩需求江苏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中国僵尸企业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