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千友 刘巧茹
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基于成本收益的实证研究
张千友 刘巧茹
摘要:本文利用 《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数据,分析了全国马铃薯生产成本和收益变化趋势。主要结论如下:马铃薯生产成本急剧上涨,尤其是人工成本,无论是绝对成本还是相对比重都呈现上升趋势;马铃薯生产成本利润率不断走低,每50公斤马铃薯利润波动频率加快,波动幅度加深。为应对上述挑战,文章提出:要健全马铃薯农技推广体系,打破单产水平长期偏低的“均衡”状态;提高现有补贴标准,促进马铃薯产业降本增效;尽快实施马铃薯目标价格政策,丰富马铃薯产业现有补贴形式;改革现行补贴方式,提高补贴的精准性;调整薯粮折算比例,让马铃薯主产县获得“产粮大县”奖励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马铃薯主粮化战略 产业化开发 马铃薯生产成本 土地成本 家庭用工折价
在2015年1月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国家农业部提出,要通过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因地制宜扩大种植面积,在不挤占三大主粮种植面积的前提下,将马铃薯种植面积由目前的8000多万亩扩大到1.5亿亩,把马铃薯亩产量提高到2吨以上,让马铃薯逐渐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更多保障。〔1〕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2〕指出:“积极推进马铃薯主食开发”。2016年 2月,农业部正式发布 《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提出,立足我国资源禀赋和粮食供求形势,顺应居民消费升级的新趋势,树立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正式决定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3〕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首先是要让农民“爱种”。〔4〕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与马铃薯生产带来的收益直接相关。马铃薯生产的成本收益事关马铃薯种植效益的高低,事关广大薯农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事关我国马铃薯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5〕。因此,研究马铃薯产业成本收益问题,对推动马铃薯产业降本增效,对国家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对推进马铃薯主食开发,对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经济主体在进行经济活动时,都要考虑具体经济行为在经济价值上的得失,以便对投入与产出关系有一个尽可能科学的估计。在经济学中,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是一个普遍的方法。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的前提是追求效用的最大化。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 (本文中指马铃薯种植户)从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终极目标出发,总要力图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本文使用的马铃薯成本收益数据来源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编著的 《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1-2014),相关统计指标的口径与该汇编资料保持一致。
(一)投入成本
马铃薯生产总成本是指在马铃薯生产过程中耗费的资金、劳动力和土地等所有要素的成本。其计算公式为:每亩总成本=每亩生产成本+每亩土地成本=每亩物质与服务费用+每亩人工成本+每亩土地成本。生产成本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为生产该产品而投入的各项资金 (包括实物和现金)和劳动力的成本,反映了为生产该产品而发生的除土地外各种资源的耗费,其计算公式为:每亩生产成本=每亩物质和服务费用+每亩人工成本。〔6〕
近年来,马铃薯生产成本呈上升趋势。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1-2014),2001年至2014年,全国马铃薯每亩投入总成本和亩生产成本总体上均呈现上升趋势。根据投入成本曲线变化趋势,可以将投入成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1-2008年,成本曲线呈波浪型缓慢增长;第二阶段是2009-2014年,成本曲线呈线性快速增长。如图1所示。
第一阶段 (2001-2008年):2001年马铃薯投入总成本和生产成本分别为549.84元/亩、491.05 元/亩;2008年投入总成本和生产成本为1010.78 元/亩、862.58元/亩,分别增 长了 83.83%、75.66%,年均增长分别为9.09%、8.38%。从图1中可看出,投入总成本与生产成本的走势基本相同,增长趋势相对较为缓和,呈现波浪型缓慢增长的特征。
第二阶段 (2009-2014):2009年马铃薯投入总成本和生产成本为847.97元/亩、653.62元/亩;2014年投入总成本和生产成本分别为1587.66 元/亩、1352.19元/亩,分别增长了 87.23%、106.88%,年增长率分别为 14.16%、17.11%。2009年至2014年间,马铃薯投入总成本与生产成本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一直处于加速上升通道,年均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远远高于第一个阶段,成本呈现直线攀升态势,连续创下历史新高。
(二)土地成本和家庭用工折价
图1 全国马铃薯亩平均投入总成本和亩生产成本折线图 (单位:元/亩)
土地成本也可称为地租,指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中的成本,包括流转地租金和自营地折租。家庭用工折价是指生产中耗费的家庭劳动用工按一定方法和标准折算的成本,反映了家庭劳动用工投入生产的机会成本。家庭用工折价的计算公式为:家庭用工折价=劳动日工价×家庭用工天数。〔6〕
由于2001年至2003年全国马铃薯平均亩土地成本和亩家庭用工折价成本数据欠缺,这两项指标研究期间调整为2004年至2014年。全国马铃薯亩平均土地成本和家庭用工折价的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从绝对数据来看,历年马铃薯亩平均家庭用工成本均高于亩平均土地成本,接近其2倍。
从长期变化趋势来看,马铃薯生产中的土地成本和家庭用工折价成本呈现上升势头。2004年全国平均土地成本和家庭用工折价分别为42.45元/亩、179.88元/亩;2014年全国平均土地成本和家庭用工折价分别为235.47元/亩、618.86元/亩,分别增长了193.02元/亩、438.98元/亩,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1.34%、22.19%。根据2004年至2014年土地成本和家庭用工折价的变化,土地成本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持续上升阶段(2004—2010);二是下降阶段 (2010—2011);三是新一轮上升阶段 (2011—2014)。而家庭用工折价在上升趋势中略有波动,但上升趋势未发生改变,且其绝对值远远高于土地成本,增长速度也要快得多。这就说明,在马铃薯生产过程中,土地资源成本在长时间内呈现上升趋势,但上升速度不及家庭用工折价成本涨得快。这个变动趋势同时也反映了在国家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农业劳动力从低效率的农业部门大量流出,进入效率更高的非农业产业部门就业这一客观现实,导致农业劳动日工价水涨船高,尤其是近几年,其上涨速度远远超过了土地价格。
图2 全国马铃薯平均亩土地成本和亩家庭用工折价折线图 (单位:元)
(三)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直接使用的劳动力成本,包括家庭用工折价和雇工费用两部分。〔6〕2001年至2014年全国亩平均人工成本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总体来看,马铃薯生产中人工成本呈现上升趋势,2010年以后,上升速度明显加快。可将2001年至2014年马铃薯生产人工成本分为三个阶段:基本稳定阶段 (2001-2004年),年平均增速仅为1.36%;缓慢增长阶段 (2004-2010年),年平均增速为6.99%;快速增长阶段 (2010-2014年),年平均增速为22.67%。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如何在“双重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考验”〔7〕。马铃薯人工成本的变化趋势进一步印证了上述判断,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马铃薯种植机械化的需求迫在眉睫,尤其是广大山区,如何实现从播种、灌溉、施肥到采收的全过程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成为我国马铃薯产业降本增效的重要突破口。
在近10年期间,马铃薯人工成本构成中,家庭用工折价占比较高,平均在85%;雇工工费用占比平均为15%。从近四年的趋势来看,雇工费用增加的趋势比较明显。在马铃薯主产区,农忙时节季节性缺工现象时有发生。近些年,一些民间资本也投资马铃薯生产,在内蒙古、宁夏等马铃薯主产区建立种植基地,雇佣全日制农业工人直接从事马铃薯生产。雇工时间增加从侧面也反映了马铃薯生产市场化程度的提高。〔5〕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
(四)物质和服务费用
物质和服务费用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其中,直接费用包括种子费、化肥费、农家肥费、农药费、农膜费、租赁作业费、机械作业费、排灌费、燃料动力费、技术服务费、工具材料费、修理维护费、其他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折旧、保险、管理费、财务费、销售费、税金等①其中,2001年至2003年期间费用和间接生产费用统称间接费用。。
2001年至2014年全国亩平均物质和服务费用变化趋势如图4所示。如图4所示,马铃薯生产直接费用增长趋势明显。尽管2008-2010年期间有所波动,但是上涨趋势没有改变,14年间,累计增长142.25%,年平均增长10.16%。马铃薯生产间接费用变动的趋势不太明显,呈现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不大,下降空间越来越窄,14年间,累计下降80.11%,年平均下降5.72%。2001年直接费用为282.70元/亩、间接费用为61.04元/亩,分别占总物质费用的82.25%,23.55%;2009年直接费用为342.45元/亩、间接费用为8.32元/亩,分别占总物质费用的97.63%,2.37%;2014年直接费用为684.85元/亩、间接费用为12.14元/亩,分别占总物质费用的98.26%、1.74%。从以上数据可看出,在物质费用中直接费用占大部分,而间接费用仅占小部分,且间接费用投入所占比例越来越小,直接费用投入比例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一方面反映了马铃薯生产中农资价格不断攀升,折射出马铃薯种植户增产不增收的现实“悖论”;另一方面,也说明取消农业税金等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在马铃薯直接生产费用大幅度上涨的挤压下,绩效空间越来越小。
图3 全国马铃薯人工成本、家庭用工折价、雇工费用折线图 (单位:元)
图4 全国马铃薯亩平均物质与服务费用折线图 (单位:元)
(五)成本构成变化
对比2004年与2014年全国马铃薯平均成本构成,可以发现: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占比增加,而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占比减少。具体来看,人工成本占比由2004年的34%增加到2014年的41%,增加了7%,年均递增0.67%。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到非农部门就业,在包括广大山区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几乎转移殆尽,带动农业劳动日工价的提高。但在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没有大改变的情况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需求量维持不变,最终使马铃薯生产中的人工成本占比大幅上升。土地成本占比由2004年的7%增加到2014年的15%,增加了8%,年均递增0.73%,折射出由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部分耕地被征用,土地面积减少,导致土地租金日益显化,租种土地费用上升;同时,由于农业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以后增值效果明显,这也对农业用地价格的上涨产生推动作用。直接费用占比由2004年的54%下降到2014年的43%,下降了11%,年均下降1.00%;间接费用占比由2004年的5%下降到2014年1%,下降了4%,年均下降0.37%。如图5、图6所示。
(一)亩产量与亩产值
2001年至2014年全国平均亩产量和亩产值情况如图7所示。
马铃薯亩产量近10年总体上保持稳定,期间虽略有波动,但很快恢复平均水平,处于“均衡”状态,难以突破。马铃薯亩产量累计增长4.37%,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31%。马铃薯亩产值总体上呈现稳中有升的变化趋势。尽管2007-2011年略有下降,但近年来亩产值迅速拉升,且速度明显加快,亩产值累计增长率为97.36%,年平均增长率为5.83%。从绝对指标来看,2001年亩产量和亩产值分别为1481.70公斤/亩、1138.72元/亩,平均价格为0.77元/公斤;2014年亩产量和亩产值分别为1546.44公斤/亩、1829.42元/亩,平均价格为1.18元/公斤。2001年到2014年这13年中,亩产量基本上没有变化,但是产值却有较大变化。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由于种植区域、技术水平等多种原因,马铃薯单产水平没有大的提高,马铃薯产值的提高主要是由于马铃薯市场价格一路走高所致。然而,结合上述成本指标可以发现,在14年中,马铃薯市场平均价格上涨的同时,马铃薯生产的人工成本、农资价格也同步大幅上涨,上涨的幅度甚至超过了一倍,也就是说,广大马铃薯种植农户得到的收益并没有增加多少。
图5 2004年中国马铃薯成本构成
图6 2014年中国马铃薯成本构成
图7 全国马铃薯平均亩产量和亩纯收入折线图 (公斤:元)
(二)每50公斤利润
2001-2014年种植马铃薯每50公斤利润的总体趋势变化不大,但是波动频繁。尤其近5年以来,每50公斤利润大起大落,其波动频率加快,波动幅度加深。如图8所示。2001年到2009年,每50公斤马铃薯的利润的波动幅度在15元到25元之间,基本围绕20元轴线上下波动,波动幅度不算大,总体还呈上升趋势。2010年以37.72元的利润达到近14年来利润最高,但第二年马铃薯种植的利润又跌入低谷,每50公斤马铃薯的利润已经低于10元。2011年和2012年又开始大幅度回升。2013年又已经超过2009年以前的平均利润水平。2014年,每50公斤马铃薯平均利润水平创造了历史新低,仅为7.82元/50公斤。“薯贱伤农”与“薯贵伤民”的现象交替上演,极不利于马铃薯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国家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急需建立马铃薯市场价格调控机制,以维持市场价格行情基本稳定,维护薯农和消费者以及马铃薯加工企业的利益。
图8 全国马铃薯每50公斤利润折线图 (单位:元)
(三)成本利润率情况
成本利润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产品销售利润与同期产品销售成本之比。本文定义R=P/C*100%。R是成本利润率、P是利润、C是成本费用。2001 -2014年全国马铃薯亩平均成本利润率情况如图9所示。从长期趋势来看,尽管马铃薯成本利润率具有上下波动的特征,但成本利润率不断走低的趋势十分明显。2003年成本利润率最高,达126.99%。但到 2011年,成本利润率只有 23.30%。尽管2012年成本利润率以后有所提高,但长期下降的趋势难以改变。这种局面的出现,既与马铃薯生产的成本费用不断攀升密切相关,也与我国,尤其是广大山区马铃薯生产效率低,物流运输成本高,以及小农经营、缺乏马铃薯脱毒种薯、马铃薯科学贮藏设施缺乏、无法使用机器替代劳动等因素相关。
图9 全国马铃薯亩平均成本利润率折线图 (单位:%)
随着“人口红利”消失,马铃薯生产成本呈现快速上涨趋势。尤其是人工成本,无论是绝对成本还是相对比重都居高不下。马铃薯单产长期处于“均衡”状态,亩产值的增加,主要原因在于市场价格水平的提高。但是,随着马铃薯生产成本的同步上涨,薯农得到的实惠并不多。从长期趋势来看,尽管马铃薯成本利润率具有上下波动的特征,但成本利润率不断走低的趋势十分明显。为了应对这些来自马铃薯生产领域的挑战,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健全马铃薯农技推广体系,打破单产“均衡”状态
马铃薯亩产量围绕1500公斤/亩的水平上下波动,长时期处于“均衡”状态,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也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掘。这说明我国马铃薯单产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一是完善马铃薯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在广大山区,马铃薯种植户主要采取自留种、相互换种的方式解决种薯问题,种薯退化严重,产量提高缓慢。而推广脱毒种薯可以使产量增加20%-30%,甚至更多。二是降低脱毒种薯生产成本。目前,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环节多,技术要求高,成产成本居高不下,限制了优质脱毒种薯的推广。进一步改进脱毒种薯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将大大提高脱毒种薯的覆盖面。三是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目前标准化种植技术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山东青岛等地推广水平较高,基本上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国外的先进水平。但是在广大山区,“靠天吃饭”现象严重,特别需要加大力度推广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
(二)提高现有补贴标准,促进马铃薯产业降本增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马铃薯要成为主粮,在价格上没有竞争优势是不行的。通过提高马铃薯产业开发的补贴标准,吸引土地、资本以及劳动力等要素进入该产业,推动马铃薯产业上规模,获得产业开发中的规模经济效应,进而促进马铃薯单产水平和总产量的大幅度增加,使作为原材料的马铃薯鲜薯价格下降,主食产品成本下降,马铃薯在市场上才会具有竞争力。因此,建议加大马铃薯良种补贴或者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等产业扶持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增加播种面积,进而促进马铃薯总产量的提高。只有马铃薯产业整体上实现了降本增效,在价格上具有竞争优势,马铃薯替代部分传统主粮的目标才可能实现。
(三)尽快实施马铃薯目标价格政策,丰富现有补贴形式
在整合“良种补贴、种粮直补与农资综合补贴”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的基础上,建议实施马铃薯目标价格政策。主要基于以下考虑:马铃薯收获以后具有储藏空间占用较多,集中储藏难度较大,长途运输成本较高等特点,主要针对小麦、水稻等传统主粮作物实施的最低收购价格政策难以在马铃薯产业中复制和推广;同时,目前针对玉米、大豆等作物的临时收储政策也不适合于马铃薯品种。建议借鉴棉花和大豆实施目标价格的经验,在马铃薯产业探索实施目标价格补贴政策,鼓励“藏薯于民”,以丰富现有补贴形式。
(四)改革现行补贴方式,提高补贴的精准性
2016年农业“三补贴”整合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以后,对于马铃薯种植户来说,补贴资金直接打入农民的卡号,薯农可以获得现金补贴,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这并不利于马铃薯良种繁育和推广。原因在于,广大马铃薯种植户,尤其是山区种植户,对马铃薯脱毒种薯认识不够,了解不深,在马铃薯生产中习惯采用自留种或者农户之间换种的方式获得种薯,他们获得现金补贴以后并不愿意到种薯销售点购买脱毒种薯。为此,建议采用以下形式改进马铃薯良种补贴方式:⑴售价补贴方式。购种用户按补贴后的价格优惠购买脱毒种薯。⑵兑换补贴方式。用种户拿1斤自产商品薯兑换1斤补贴脱毒种薯,其差价由补贴资金解决。⑶赊销补贴方式。对购买补贴脱毒种薯的用种户在播种季节进行赊销,在马铃薯收获后结算。
(五)调整薯粮折算比例,让马铃薯主产县获得“产粮大县”奖励
我国马铃薯折算主粮长期采用5:1的比例进行折算。然而,确定这一标准不仅缺乏科学的依据,而且随着马铃薯的品质改善,干物质含量的提高,沿用这一折算比不利于鼓励马铃薯的生产。〔8〕实际上,马铃薯干物质含量平均为20%左右,高的甚至可以达到25%以上。以可食用的干物质比较,100斤鲜马铃薯有至少20斤干物质;100斤水稻除去颖壳和水分后有60斤左右的干物质。马铃薯与禾谷类粮食的折算应以3:1的比例较为科学合理。建议国家统计部门在粮食生产统计时,采取国际上以干物质作为当量进行相互比较的做法,将马铃薯按重量的3:1折算成禾谷类粮食,以公平体现马铃薯作为主粮的价值。同时也让更多的马铃薯主产县获得“产粮大县”的财政奖励,提高地方政府抓马铃薯产业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乔金亮.小土豆将跻身“四大金刚”——马铃薯主粮化渐行渐近 〔N〕.经济日报,2015-01-08.
〔2〕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 〔N〕.经济日报,2015-12 -31.
〔3〕乔金亮.马铃薯产业开发路线明确 〔N〕.经济日报,2016-02-24.
〔4〕金煜.五问土豆变主粮 〔N〕.新京报,2015-01-09.
〔5〕刘洋,罗其友,高明杰,等.中国马铃薯生产收益变化及其与美国比较分析 〔A〕.屈冬王,陈伊里.马铃薯产业与小康社会建设 〔C〕.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4.
〔6〕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 (2001年-2013年)〔Z〕.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7〕新华社.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N〕.经济日报,2015-02-01.
〔8〕卢肖平.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意义、瓶颈与政策建议 〔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5,(3).唐瑾.关于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实施的建议 〔EB/OL〕.http://www.zytzb.gov.cn/tzb2010/jcjyxd/201504/ 4e6b7795db2e4083999127d0a53c113e.shtml.
(责任编辑:王云川)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 (学科共建)项目“马铃薯市场价格波动与调控机制研究”(编号:SC15XK074)、马铃薯战略发展研究中心2016年度重点课题“马铃薯主粮化挑战与应对:基于成本收益分析的视角”(编号:MLS1601)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6-05-23
[作者简介]张千友,经济学博士,四川大学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西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学、价格理论与实践;刘巧茹,西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四川西昌 61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