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晓 利
(华中科技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的互动机制研究
周 晓 利
(华中科技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随着我国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环境规制的规模和程度也逐渐提高,这会对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一定的影响。合理的环境规制,不仅能控制环境污染还能激发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使得市场结构更加良好,社会更加和谐,同时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基于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的互动机制。应该从长期动态的角度来认识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环境规制;企业技术创新;互动机制
随着工业化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推进,中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2012年,在联合国推出的“年度全球环境绩效指数”(ERI)排名中,中国在132个国家中仅排到116位,这警示中国需要加大对环境的规制,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技术创新是能达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双重目标的可能的有效途径,然而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有推动还是抑制作用,学者们难以达成统一的意见。
20世纪70年代初,环境规制和技术创新的关系开始被关注,学者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20世纪90年代中期,实证研究才出现,并且比较少。Lanjouw和Mody使用基于国家层面的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和专利数量提供了第一个经验证据[1]。研究发现,环境规制的出现会促进新的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Hamamoto用污染治理控制支出作为环境规制的替代变量,用研发支出作为技术创新的替代变量,探讨了日本在工业快速发展时期,严格的环境规制政策影响研发支出的机制[2]。研究发现,污染治理对控制支出与研发支出有正效应,日本以命令和控制方法为基础的环保法规将可能激起制造业的技术创新。Akbostanci的研究发现,对污染型企业来说环境规制不仅会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而且会促使企业改变传统经济学认为的采用较高的环境标准可能增加企业负担的想法[3]。因此,国内外的经济学家对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确切的促进关系进行了各种论证研究。Porter证明了在两个只有一个企业的国家中,新的环境规制通过新的标准能提高环境质量,并通过发掘市场潜力提高企业的利润[4]。Naughton逆向研究了企业战略行为对环境规制的影响[5]。在寡头垄断行业,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创新来增加环境规制的力度从而增加竞争对手的成本,在均衡状态,这样可以减少在无环境规制下的福利损失。
目前,国内学者已通过很多方法证明:加强环境规制能够对企业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叶祥松等人分析环境规制与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时,首次采用了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强度与工业企业的创新强度两者之间关系明显[6]。张成等人采用非参数数据包络法(DEA)中的径向效率测量方法,使用了中国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地区工业的技术效率和生产力的相关数据,分析了环境规制对此三地的影响[7],得出了环境规制可以提高中国工业技术效率,但却抑制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环境规制对三地的影响不一致,其对东部的影响最大的结论。张庭溢、计国君认为环境规制对企业的创新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环境规制所产生的约束条件改变了企业的资源配置;二是企业技术创新将导致产业内新的市场结构、动态效率和市场行为的形成[8]。李婧利用黑龙江省的面板数据研究影响中国创新技术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环境规制产生的技术溢出对中国的技术创新有显著作用,当环境规制达到某一临界值时,不同环境规制衡量指标对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作用有所差别[9]。
在现实中,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直处于对立且互补的关系。许多国家都经历了在经济高速发展时,环境迅速恶化的两难境地。技术创新被提出能帮助保护环境和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加大环境保护的投入会缩减企业的创新研究资金,从而抑制创新活动的产生。因此,中外学者开始验证环境规制和技术创新之间的联系,围绕“传统观点”、“双赢观点”和“不确定性”这三种观点,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以30省大中型工业企业2001~2014年的连续数据为实例,通过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这两者之间的互动机制。
1.环境规制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
(1)环境规制促使企业创新目的转变。先进的企业会在全局上进行战略调整,以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改变传统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以预防污染的产生为主要目标。仔细研究企业产业链中可能导致污染的环节,对各个可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的生产环节进行改进,从源头遏制住污染。因此,企业必须重新设计产品、改革生产工艺,对生产过程内部资源循环使用等方面进行创新。从短期看,对于未能及时进行结构重构、自主创新的企业,自主创新可能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负担,但从长期来看,由于知识的流动,企业可以在遵循环境规制的同时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2)环境规制提升产业组织结构。通过产业组织理论可知,当企业所在的环境发生变化,规制程度加强时会造成新企业进入此环境的成本增加,从而增加了进入壁垒。环境规制强度加大,使得重污染企业被强制退出市场,减少了企业的退出成本,降低退出壁垒。而壁垒的变化会使得市场中的企业群体数量适中,运营良好,这提高了市场集中度。而研究表明,较高的市场集中度有助于技术创新。从长期来看,环境规制会淘汰重污染企业或者是环境规制下无法生存下去的企业,同时,能力不强的新企业很难进入壁垒过高的市场,从而在市场中保持了较高的市场集中度。环境规制通过提高市场集中度来推进产业内技术创新。
综上所述,环境规制通过改变企业的目标约束和产业组织来激发企业创新。
2.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环境规制的路径
(1)企业技术创新创造新的环境规制需求。企业技术创新知识会模糊或抵消各企业间的边界。边界的模糊将导致新型融合产业的产生,而产业融合的过程会使得企业获得新的知识并产生新的需求。更新生产工艺、优化原材料组合、重新梳理管理流程以及提升成本管理技术这些融合过程,都使得新型的融合产业更容易达到原有环境规制的标准,从而对环境规制的标准、工具和政策选择、内容和评价体系都提出了变更要求。由此,企业技术创新知识最终会影响环境规制。
(2)企业技术创新优化环境规制工具。企业要想在环境规制不断变化的要求下长久生存,就必须不断通过技术创新保持企业活力。企业可以通过学习节能环保的生产工艺、购买先进的环保设备和引进生产管理流程;还可以根据企业的资源配置情况,按照环境规制的要求,进行技术创新、改进生产工艺和重构管理程序[10]。对于想要进入的新企业,必须在短期内缩小成本差距,形成核心竞争力,这就促使新企业也进行技术创新。
(3)企业技术创新形成新的环境规制意识。我国开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快速增长转向追求又好又快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公民意识也越来越强,人们越来越关注企业的社会表现,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越加强烈。而调查也表明,履行社会责任表现良好的企业股票业绩表现也更加亮眼。因此,更多的企业选择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环境规制所规定的社会环境责任是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之一,只有企业认可这种责任的价值时,才会自觉地进行技术创新。
1.模型设计和变量选择
本文选取了我国30个省的大中型工业企业2001~2014之间的数据,对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的互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从而辅助判断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是否存在影响、影响效应有多大,而后再使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反向验证技术创新对环境规制是否存在影响、影响效度大小。面板数据模型有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两种类型。本文采用的是固定效应模型。在处理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模型时,将企业技术创新设定为因变量,环境规制设定为自变量,用R&D投入、专利申请数量和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三个指标来衡定企业的技术创新,同时加入企业规模这一参考量为控制变量。模型中使用双对数来缓解模型中变量的多重共线性和方程异方差之间存在的问题。
Log(R&Dit)=a0+b1Log(ERIit)+b2Log(Sizeit)+νit
(1)
Log(Patentit)=a0+b1Log(ERIit)+b2Log(Sizeit)+νit
(2)
Log(Saleit)=a0+b1Log(ERIit)+b2Log(Sizeit)+νit
(3)
其中R&D代表企业研发投入强度,ERI代表环境规制的强度,i代表企业,t代表时间,Size代表企业规模,v代表随机干扰项,Patent代表企业专利申请数量,Sale代表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模型中各变量选择原因:
(1)企业研发投入强度(R&D):技术创新必然是以研究与开发为前提的,而研究与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将企业投入参与研发的资金占企业总收入的比重作为衡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指标之一。
(2)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Sale):产品被市场接受通常被认为是经营成功的体现,而创新技术的价值能通过市场的检验也是通过市场能接受其创新产品而得到体现。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量越大,说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越高。
(3)申请专利数量(Patent):可以通过企业申请专利数量量化技术创新水平。获得专利数量越多,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这个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水平越高。
(4)企业规模(Size):一般而言,企业规模越大,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能力越大,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需求也越大。本文使用企业的工业总产值这一具体数值来反映企业规模。
(5)环境规制强度(ERI):现有很多不同的衡量指标来衡量环境规制的强度。国外一般用环保投资或者污染二氧化硫气体排放量来衡量环境规制的强度。而在我国,衡量环境规制的强度主要通过企业对三废排放的支出或对治理成本占比来反映。因为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同样成本支出的比较并不具有代表性和说明性,而企业所受到的环境规制强度理应与付出的环境治理成本成正比,为了抵消规模不同带来的误差,下列模型中使用成本与规模的比值来衡量环境规制强度。环境规制强度=(环境污染治理成本/企业工业总产值)。
2.实证检验结果
在本文采用的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中,假设数据中无个体的影响、结构恒定,将各个地区企业的时间序列数据堆积在一起作为样本数据。所以,本文直接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计模型的参数。该模型的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的估计结果可知,模型(1)中的常数为a0=-1.763964,系数b1=0.2258,b2=0.0963。t校验绝对值均大于5,拒绝参数为0的假设。因此,环境规制的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规模也对企业研发投入有正效应。
表1 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互动机制的实证结果
由表1的估计结果可知,模型(2)中的常数为a0=-17.03672,系数b1=0.0055,b2=1.1963。t校验绝对值均大于5,拒绝参数为0的假设。虽然环境规制对专利申请数目有正效应,但是影响不大,企业规模反而对专利申请数目的正效应要强一些。
由表1的估计结果可知,模型(3)中的常数为a0=-2.573672,系数b1=0.0252,b2=0.2942。t校验绝对值均大于5,拒绝参数为0的假设。因此,虽然环境规制对新产品收入占比有正效应,但是影响不大,企业规模反而对新产品销售占比的正效应要强一些。
最后通过面板数据模型的格兰杰检验来观察反向的技术创新对环境规制是否存在影响,且影响程度为多少。在Eviews软件中构建群 (Group),在Group 中分别对4个变量Patent、R&D、Sale和ERI进行格兰杰检验。可知,变量Patent、R&D、Sale与ERI之间没有因果联系。虽然在显著性水平为1%时,变量ERI能影响变量Patent、R&D、Sale,并且在滞后几期时,这3个变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变量ERI。但是3个变量在不滞后的情况下,对变量ERI并无明显影响。综上可得,环境规制能影响企业技术创新,但企业技术创新不能影响环境规制,但在滞后3期时影响着环境规制。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环境规制的加强会使得本文使用的三个替代创新的变量——研发投入、专利申请数目、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有所提升,但是对后2个变量的影响较小。模型结果表明,企业技术创新的变化不能直接导致环境规制变化,但是在滞后三期后会对环境规制有影响。因此,从长期的眼光看,加强环境规制政策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又能影响环境规制,促使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两者协调发展。
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1.应当合理调整环境规制工具的使用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我国需要改变集权环境规制体制模式,分权环境规制体制模式显然更适应将来环境规制的体制[12]。所以,我国进行环境规制的改革是大势所趋。(1)改变政府的行政管理的方式,对企业摒弃“一手抓”式的强硬管理手段,而是使用行政规制对企业进行管理,用完善的规制约束企业行为。(2)政府向企业提供各种相关的服务,打造服务型政府。对环境部门进行机构精简,撤销多余部门,合并相似功能的部门,以此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效率。(3)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注重环境规制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完善调配机制。
2.针对不同行业的企业使用不同的环境规制政策
不同规模的企业,战略和经营行为也不同。一般情况下规模大的企业,具有较强的规制能力和操纵信息的能力[11]。由于我国的社会经济条件以及环境规制设计情况,大规模的企业一般都由多个政府部门共同管理,容易出现多头问题。所以,针对大企业的环境规制设计应考虑抑制其策略性行为。向企业提供更适合他们的规制,提供不同等级的环境规制制度、内容和政策,各种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服从的规制。
3.提高企业的环境意识和创新意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发展快速,推动了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忽视了环境问题,用资源、环境换取经济效益,但是随着公共意识的增长,人们对企业履行“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企业不应仅看到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略了自身的社会责任,一时的利益之快不仅不会长足地支持企业更强大地发展,反而会最终成为无法规避的障碍,并会对社会发展造成重创[13]。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以及在环境方面的创新意识,才是促进企业和国家共同良好发展的长久之计。
4.增强政府从全球观点长远地看待环境规制的意识
由于我国的环境规制比许多发达国家的标准都低,所以一些外商将污染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我国。事实证明,跨国公司之所以会在中国投资建厂是为了转移环境污染的产业,所以,我国必须提高现有的环境规制标准,逐渐向发达国家标准靠拢,优化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从而抵制外商将污染密集型产业向我国转移。在国际贸易中,积极履行条约、开展各种环境互助项目、学习先进的环境规制政策,并通过合作,提高国内环境规制标准,促进规制政策创新,提高环境规制效率。
5.推动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以应对环境规制产生的成本增加
环境规制的存在会导致企业成本的增加,但是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也是不得不面对的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之一,通过科技创新改变原材料的利用比率以及能源的投入使用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方是减少这种不确定性因素的根本举措,真正改变企业的生产函数关系。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促进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是必然的选择。但是也必须看到,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对成本进行应对是缓慢的,还需要政府进行相应的引导与激励,例如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行包括税收等方面的补贴,对于有效的科技创新技术及投入进行低息贷款等制度奖励和扶持。对于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来说,也必须要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建立促进科技人才合理流动的市场机制,重点关注科技创新企业家培养、科技人才二级市场的培育, 以及科技管理三方面的培育工作。逐步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人才的合理流动机制、人才的公平竞争机制、人才的引进与合理评价机制等相关方面举措。
[1] LANJOUW J O,MODY A. Innov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diffusion of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policy[J].Ecological Economics,1996,25(4): 549-571.
[2] HAMAMOTO M.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the productivity of Japa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J].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1996,(28):299-312.
[3] AKBOSTANCI E,TUNÇ G, TÜRÜT-ASIK S. Pollution haven hypothesis and the role of dirty industries in turkey’s exports[J].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7,(12):297-322.
[4] PORTER M E,VAN DER LINDE C.Toward a new con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competitiveness relationship[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5,(9):97-118.
[5] NAUGHTON H T. To shut down or to shift: multinationals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J].Ecological Economics,2014,(102):113-117.
[6] 叶祥松,彭良燕. 我国环境规制下的规制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1999-2008[J]. 财贸经济,2011,(2):102-109.
[7] 张成,陆旸,郭路等. 环境规制强度和生产技术进步[J]. 经济研究,2011,(2):113-124.
[8] 张庭溢,计国君. 碳标签政策下的企业碳减排决策研究[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35-42.
[9] 李婧. 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J]. 中国经济问题,2013,(4):38-44.
[10] 刘静华. 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的互动影响[D]. 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3.
[11] 白俊红. 企业规模、市场结构与创新效率——来自高技术产业的经验证据[J]. 中国经济问题,2011,(5):24-30.
[12] 王锋正,姜涛. 环境规制对我国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2014,(2):51-54.
[13] 车亮亮,武春友. 我国能源绿色转型对策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41-46.
Study of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ZHOU Xiaoli
(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China )
With the increase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control efforts, the scale and exten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have also gradually improved, which will have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s. Reasonable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can not only control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ut also stimulate the enterprise to implemen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ake the market structure better, a more harmonious society, and increase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Based on panel data,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s is tested empirically.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hould be studied from adynamic perspective of long-term.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teraction mechanism
2015-12-01;
2016-01-26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基层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2015GXS2D031)
周晓利(1977-),女,河南洛阳人,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政府管理与创新研究,E-mail:zxl6668@126.com。
F273.1
A
1008-407X(2016)02-0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