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 苹
(湖南大众传媒学院 思政课部,长沙 410100)
基于校园网的大学生情绪疏导有效机制研究
晏苹
(湖南大众传媒学院 思政课部,长沙 410100)
摘要:大学生在校期间普遍使用校园网络,如何利用校园网络为学生构建安全可控的情绪宣泄环境,创建有效的情绪疏导机制,是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群体通过网络宣泄情绪的原因、方式以及影响与问题进行分析,尝试把握大学生情绪波动规律与网络使用状况之间的关联性,探索校园网在大学生情绪疏导方面的有效机制,为高校更有效的规范、引导、管理大学生网络行为提供依据与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校园网;情绪疏导;情绪宣泄
互联网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崭新的信息时代,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超过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与此同时,手机网民数量快速增长,2015年我国手机网民数量为6.2亿。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学生网民在网络用户中所占比例最高,为25.2%,规模达到1.73亿,其中绝大部分是在校大学生。众所周知,由于网络传播隐蔽、虚拟、交互、快捷等特点,使其成为大学生宣泄情绪,释放情感的重要场所。一方面大学生借助网络平台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带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网络宣泄情绪的同时也可能出现极端性、激烈性、甚至侵权、违法、犯罪行为。如何利用校园网络为学生构建安全可控的情绪宣泄环境,创建有效的情绪疏导机制,是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在校大学生对互联网使用状况为研究对象,采取抽样调查问卷和访谈方法,对湖南省的12所高校的2000多大学生展开了连续连续两年(主要以2014年、2015年数据为主,部分数据跨度为2006年——2013年)跟踪调查,了解大学生的网络使用状况,总结出其主要规律,并针对其存在问题进行对策分析,探索校园网在大学生情绪疏导方面的有效机制。
1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宣泄情绪、情感的主要原因与方式
发展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大学生属于成年前期,这一时期的大学生情绪是人生最为丰富的时期,面临着学习、就业、创业、恋爱、情感等诸多的发展任务,如处理不得将导致一系列情绪与情感困扰,大学生因此产生精神压力或心理问题。有研究数据表明,大学生在刚入校与临近毕业时的心理压力最大,比例分别达到了40%和50%,其中在学习、就业、人际交往、情感这四方面的压力与困境最为突出。
互联网对心理的正面影响在于它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宣泄情绪空间,让大学生的精神压力与心理问题得以栖息。在互联网上,无论是聊天室、网络论坛、网络购物,还是网络游戏,都可以充当大学生的情绪润滑剂,对缓解大学生的紧张心理,释放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压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即时聊天、网络游戏、社交网站、婚恋网站、博客、微博、微信都是大学生宣泄情绪主要工具和形式。
即时聊天(70.3%,2014;63.9%,2015)是大学生最喜欢的情绪宣泄方式,大学生网络聊天的对象以同龄人为主,通过网络聊天相互倾诉、袒露情怀,获得安慰与鼓励,在这种不设防的情感交流中,负面的情绪得到宣泄,孤独的情感找到共鸣。即时聊天之所以能成为大学生最中意的情感宣泄方式,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一是可以向网友讲述自己的心情故事,并免除面对面交谈时的尴尬,特别是在匿名的情况下更为有效;二是大学生群体之间共同的经历使其心情故事能得到网友的情感支持与共鸣,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三是即时聊天具有其他网络活动不可比拟的优势,使大学生的情绪宣泄即时、迅速、效果立竿见影。
如果说网络即时聊天有助于大学生排解忧虑,网络游戏则是大学生宣泄情感的另一条重要渠道。虽然网络游戏一直是一种很好的情绪宣泄途径,但对它的争议却从没有停止过。不少大学生因为网络游戏发展成网瘾等网络失范行为,导致荒废学业,甚至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大学生玩网络游戏的主要目的有多种,其中宣泄情绪(27.9%)、寻求刺激(25.1%)、打发时间(45.4%)、成为游戏高手,获得满足感(19.7%)直接达到了情感宣泄的效果[1]。网络游戏则开辟了一条重要的情感宣泄通道,“作为个体的现代人需要与他人共在,要求了解世界,人需要现实的家园,更需要精神的家园,哪怕这个家园和世界只是虚拟的网上家园、数字世界,哪怕人们获得的只是一个虚拟的‘心理集体’的归属感”。或许这是大学生网际聊天、网络游戏的精神所在。
2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宣泄情绪、情感的影响与问题
图1 网络对您的人生态度的影响(2014年)
2.1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宣泄情绪、情感的影响
互联网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无疑是深刻的。大学生如何评价互联网对自己的影响呢?我们从“人生态度”和“情感”两个维度进行测试,总的看,大学生认为互联网对自身人生态度没有影响的占五成,选择“正面影响”人数大致是选择“负面影响人数的4倍(图1),大学生对互联网的影响持乐观态度。
我们从情绪变化与心理差异两个维度(表1)进行考量,大部分大学生在网络活动中持或兴奋、或理性的正向情绪,心理活动的变化也以自信开朗为多数。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大多数大学生认为网络活动对其情绪、情感以及心理变化有着积极的、正面的影响。
表1 相对于现实生活,大学生网上活动情绪和心理变化(2014年)
图2是网络对大学生情感影响的自我评价,坚信互联网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学生要多于带来痛苦的学生,占比变化也不大,而选择“痛苦”的人数最近两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导致这一变化除重症网瘾患者增加因素之外,还有哪些因素有待更多的实证材料支持。
图2 是网络对大学生情感影响的自我评价(2006-2013年)
2.2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宣泄情绪、情感的问题
由于网络自身的缺陷和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大学生在网络中宣泄情绪主要面临着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宣泄情绪、情感容易出现网络失范行为。互联网活动的虚拟性,给大学生带来了现实生活无法满足的情感体验,各种感官的刺激被无限的放大,这给处于成年前期的大学生心理带来巨大的冲击,情感压力长期的积压,一旦释放便一发不可收拾,很多的大学生借助网络平台宣泄情绪、情感的同时容易出现情感与道德的失范行为。[2]
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为情感失范行为,情感失范行为又以网络成瘾为典型代表,情感失范的大学生或沉溺于网络游戏,或迷恋网恋与网络交际,或者对现实生活漠不关心,或者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傻傻分不清,在虚拟世界中自欺欺人或被人所欺。因为网瘾,大学生通宵网游、通宵聊天、逃课厌学,甚至违法犯罪。泛滥的网恋、以宣泄情感为目的的网络欺凌等,亦是情感失范行为。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另一种主要表现形式是道德失范行为,主要有沉迷网络行为、网络交往失范行为、网络暴力行为三种形式。
(2)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宣泄情绪、情感的安全性状况堪忧。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给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与此同时,信息泄漏与窃取、隐私侵犯、计算机病毒、网络欺诈、不良信息泛滥、网络暴力等网络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大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网络安全常识和防范意识,通过网络宣泄情绪的同时,也遭遇了来自网络的安全威胁,可能导致重要信息遭到窃取或破坏,遭遇冒充、诈编等网络陷阱。
一方面大学生发展过程中心理压力的不断增长,另一方面现实环境减压的方式阙如,尽管许多大学生认为互联网上宣泄情绪不是很安全(图3),仍有许多大学生通过网络来发泄内心的情绪。大部分学生渴望(8.1%)或非常渴望(30.2%)校园网能建设情绪宣泄平台,提供学生发泄不良情绪的空间(表2)。
图3 您认为在互联网上宣泄情绪是否安全?
选项实名(N=895)匿名(N=993)无所谓(N=615)非常渴望11.7%7.7%3.6%渴望34.2%33.1%19.8%无所谓28.3%31.8%37.7%没想过此类问题25.8%27.4%38.9%
3利用校园网构建有效的大学生情绪疏导机制的可行性
校园网是校园社会与互联网结合的特殊体,它具有校园社会和网络社会双重教育任务,利用校园网构建科学有效的情绪疏导机制,对全面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规范学生管理、建设和谐校园等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校园网与大学生联系紧密。校园网由于使用方便,费用更低,已成为大学生大上网的主要渠道。学生们通过校园网络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管理、各种社团活动、工作和娱乐活动等各种社会活动,校园网络已深入影响了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次,校园网影响高校活动的开展。任何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都应以学生为本,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思想,积极主动搭建学生参与学校各类事务的平台。大学生通过校园网关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与落实,表达对学校大政方针的意见与建议,体现作为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并维护切身利益;大学生通过校园网对教学教育和管理工作提出建议和批评,促进高校各项工作的改进;大学生通过校园网高校各项工作进行全方位评价,深刻影响高校生存与发展。
再次,校园网影响社会发展。在信息讯猛发展的今天,社会中各种信息通过校园网络进入高校,校园网与社会已实现无缝对接,校园网成为大学生与社会互动的重要平台,是大学生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同时兼具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双重功能。校园网承载着传达时代与社会要求的使命,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当前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总之,校园网对大学生、高校、社会和互联网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高校管理者应顺应时代需要,充分利用这校园网平台加强高校管理,升级管理层次与水准,构建有效的大学生情绪疏导机制。
4利用校园网构建有效大学生情绪疏导机制的措施与建议
4.1建立校园网络使用制度,发挥校园网的教育阵地作用
当代大学生的个人意识越来越强,部分大学生责任感淡漠,部分学生在校园网使用中随心所欲,对学校管理与规劝视而不见的学生亦不在少数。为此,利用校园网构建有效大学生情绪疏导机制,必须先建立科学、规范、系统的校园网络制度体系。首先,可以在学生评价体系、学分制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高校管理制度中,充分地融入校园网络管理的相关内容。其次,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类似于《高校校园网络使用协议与公约》之类的专门规章制度,在学生入校时签定,明确其在校园网络活动中享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再次,可通过家校联动,建立学校与家长的定期反馈制度,整合多方力量对大学生的网络活动进行切实有效的引导,使校园网络管理更具实效。
4.2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标准,合理宣泄情绪
在制度保障的前提下,高校可以采取网络教育与地面教育管理相结合形式,宣传网络知识和网络道德规范,开展网络热点问题讨论,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案例教学分析等,加强大学生的计算机信息素质、网络素质以及网络伦理道德素养,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自觉规范网络行为,通过网络合理宣泄情绪[3]。
4.3重视校园网络安全,构建安全、健康的情绪疏导平台
校园网络的安全运行状况与大学生的情绪波动有着直接的联系,校园网要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使其成为安全、健康的情绪疏导平台。为此,高校应加大校园网络技术投入力度,对校园网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加强对网络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防控和处理网络安全事件的工作能力,确保校园网的安全平稳运行。加强对校园网络信息的监控和管理,建立网络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制,及时删除不良信息,防堵病毒入侵,净化网络舆论。网络工作人员要增强工作责任心,实时监控、动态管理,维护校园网信息安全。
4.4开展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提供大学生网络展示机会,构建网络情绪宣泄平台
高校应大力开展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为学生创造更多网络活动的参与机会。通过高品质的校园网络活动,使更多学生找到适合的舞台;通过高品质的网络交流,为学生搭建健康有益的交友平台;通过建立完善的校园网络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资讯、休闲娱乐内容,让学生通过校园网就能体验到健康而快乐的网络休闲,尽量隔离屏蔽互联网上不健康的信息。[4]
(1)建立高校校园网品牌社区,将大学生网络负面情绪内部化。大学生遭遇负责情绪困扰时,通过互联网宣泄情绪的方式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发布的负面情绪信息通常散落于各种网络平台,高校往往对学生负面情绪的管理无从下手。为此,校园网可以为大学生搭建专门的交流论坛,将大学生负面情绪交流内部化,实现学校对大学生网络负面情绪的主动积极管理。高校可以通过校园网、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开辟各种专题讨论,就大学生普遍关注、关心的问题开展交流与讨论,大学生也可以通过论坛中进行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高校管理人员应定期现身校园网络平台,共同参与学生的网络讨论,为学生答疑解惑,疏导学生情绪,并通过网络交流、探讨解决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此举不但能帮助大学生疏导负性情绪,更能完善高校管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很多高校已经搭建了此类平台,已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如著名的水木清华论坛、北大未名论坛等。
(2)利用校园网旗帜鲜明地开展主旋律教育,用积极的舆论影响人。所谓主旋律教育就是指在校园网中普及科学理论教育,建立主题网站或某些专题网站,进行正确理论宣传与和教育。通过各种人文素养与自然科学教育,开阔大学生的眼界与胸襟,拓展大学生的知识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隐含渗透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中,营造积极正确的舆论氛围、通过春风化雨式的教育方法,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
(3)建立专业的校园网络心理服务平台,开展网上情绪疏导、交流服务。利用校园网上的聊天室、校园QQ群、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校园论坛等各种阵地,开展各种类型的网络心理健康服务,培养和选派有相关资质的专业人员,成立专门的校园网络心理咨询室,与现实的心理咨询室实现信息共享,开设专门的网络咨询热线与电子邮箱,为有心理问题或情绪困扰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开展心理辅导与测评,辅导学生鉴别各有种常见情绪与心理问题的区别,学习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自主消除一般性情绪困扰。利用校园网络平台的醒目位置展示观赏性强的心理健康宣传专栏,提供各种宣传心理健康的声像资料,生动形象地进行心理健康常识教育,澄清学生对各种心理问题的模糊认识[5]。同时组织专业队伍搜集学生普遍的情绪困扰问题,主动干预,及时反馈,将校园网打造成为大学生情绪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台。
(4)完善校园网络与手机网络的整合,重视手机网络平台的情绪疏导功能。建立专业的手机网络心理健康引导队伍,利用微博、微信的传播优势,因势利导的疏导学生情绪、情感,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于其中,有效的引导大学生对于相关问题的讨论,把握舆论的话语权[6],使手机网络成为大学生情绪疏导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阵地。
高校管理者应从制定和完善网络管理制度、网络道德评价体系出发,充分听取学生心声,允许多元思想文化的交锋,共同管理校园网络。理性看待大学生在校园网平台的情绪宣泄现象,在完善制度的前提下引导大学生正确分辨和选择,实现校园网民主管理。激发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网络事务的热情,建立有效的校园网情绪疏导机制,引导大学生通过校园网络平台科学合理的宣泄情绪。
参考文献:
[1]晏苹.浅析大学生网络情绪宣泄的原因与方式[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61-62.
[2]刘绿丝.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规范策略探析[J]. 湖南财经经济学院学报,2012(6):139-145.
[3]朱德新.有效利用校园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7-60.
[4]罗军强,王利华.大学生网络使用正面引导模式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3(12):186-187.
[5]王丽莉,李万鹰,任国友.谈开展大学生网上教育的必要性[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2(4):61-62.
[6]赵瑜,白罡,王娜.新形势下利用微博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 价值工程,2012(5):185-186.
[7]朱元双.简论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情商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8):82-83.
责任编辑:张晓辉
Research on Effective Mechanisms of College Students' Emotional Guidance Based on Campus Network
YAN Ping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Hunan Mass Media College, Changsha 410100, China)
Abstract:Campus network is widely used by college student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ir school time. It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college administrators to construct safe and controllable emotional release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and create effective emotional guidance mechanism by using campus network. This paper, based on analyzing the reasons, ways and influences of college students' emotional release through network, tries to grasp the relevance between their emotional law and the status of network usage and explores the effective mechanism of campus network in emotional guidance,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colleges to norm, guide and manage students′ network behaviors.
Keywords:college students; campus network;emotional guidance;emotional release
收稿日期:2015-11-21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13B22)
作者简介:晏苹(1978-),女,湖南益阳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心理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907(2016)06-005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