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2016-07-22 08:34:28□陈
新课程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

□陈 玲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陈玲

【摘要】审题有法却无定法。在数学课程改革中,问题的设置、呈现、编排都较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提升应用意识,促进其审题习惯的养成,实现其审题能力的提升。文章就读述法、画图法、列表法、演示法等几种审题方式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数学教学;审读能力;培养

在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应用题”教学融合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中,在问题的设置、呈现形式、编排方式等方面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它出现的形式有主题图情境、纯文字、表格等,更多的是图文互补。有的数学信息是全部明示的,也有的题目部分信息直接呈现,部分信息隐藏在情境图里。问题的呈现方式有直接提问的,有用对话出示的,还有请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题目形式的多样,与生活联系更加紧密,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也增加了学生理解上的难度。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错,有的是因为数量关系观念淡薄,解决问题策略不对;有的是因为审题不清,对情境的理解、问题的明确出现了偏差,从而造成列式错误。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题目的解法指导、分析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而对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不太重视,使学生见到问题就列式,问什么,列什么,养成了不加思考的解题习惯。因此,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解决问题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项教学内容。审题,就是要学生用自己的方式重新组织问题情境中的信息,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对有关知识进行区分和整理,明确信息是否与问题相关,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实践中,我们结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采用以下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一、读述法

读题是审题的第一步,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读题习惯是正确审题、列式的基础。读题的形式有很多,具体有“三读”。

1.了解性读题

初读题时,要了解题目中创设的情境是什么,知道哪些信息,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理解性阅读

要求学生在复读的过程中,不仅要读懂每个字、词的含义,还要能够选择信息、处理信息,读懂问题情境,明确数学问题,而且要能从事理中抽象出算理。

教学时,教师要经常用“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用数学的眼光找出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吗?”“从题中你了解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等语言引导学生解读丰富的数学信息,排除实际情境或情境图中的一些干扰信息。例如:

学生观察图后,不仅要知道解决问题必须用两个小组做的得数相加,还需学会从图中寻找、甄别、选择有用信息。图中信息显示:两个小组都是3人桌面,不过一个是有用信息,一个是无效信息。对于8朵和26朵这两个信息,学生必须知道一个是一个人做的朵数,另一个是小组做的朵数,应辨析清楚。

读题过程中,学生可以用笔划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

学生读题后,可以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遍问题的情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实现由“问题情境”向“数学情境”转化,从“事理”中抽象出“算理”。

3.检验性读题

学生列出算式后,将算式与题目相对照,看列式是否符合题意。及时反馈,及时纠错。

二、画图法

在解题时,如能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和问题画出线段图或者示意图,那么数学问题就会变得直观、明了,这是符合小学生思维特点的一种有效方法。线段图是一种常见的表示条件与问题以及数量关系的形式。因此,在教学时,教者应该首先教会学生看懂线段图等,看出每一段图表示什么数量,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接着教会学生画线段图表示题里的条件和问题,再对线段图进行观察、思考,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题方法。

画示意图就是用图来模拟具体情境或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

比如,求这样一个问题:少年农学院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如果这块试验田的长增加8米,或者宽增加5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80平方米。提问:原来的试验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三、列表法

学生读题后,尤其在题目中出现多个事物、多个条件时,可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出相关的信息,把相关联的条件和问题都在表格里陈列出来,再筛选出有用信息,去除无关信息。通过表格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例如,6本字典摞在一起高68毫米,15本这样的字典摞在一起高多少毫米?有一摞同样的字典高504毫米,问共有几本字典?

学生列表整理条件与问题:

表格中每一行所运用的关系式都不一样,但是又有内在联系,避免学生对例题生搬硬套。

再如,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苹果树和4行梨树,桃树每行7棵,苹果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问: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比桃树多多少棵?

不同的问题所需的条件并不完全相同,这就促使学生从问题出发,根据问题选择所需的信息,选择有联系的信息,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解决第一问所列表格是:

桃树梨树3行  每行7 棵4行  每行5 棵7 × 3 + 5 × 4 = 4 1(棵)

解决第二问所列表格是:

苹果树桃树8行  每行6 棵3行  每行7 棵6 × 8 -7 × 3 = 2 7(棵)

四、演示法

演示法即运用直观教具、学具或者多媒体课件,甚至是借助师生的体态语言,将产生结果的过程动态化、将数量之间的联系清晰化,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以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

第一种是图片教具,充分利用挂图、课本插图或者自制图,特别是多媒体课件,配以生动的描述和恰当的动作,动静结合。动,就是让学生观察数量关系的变化过程;静,就是观察图片中各种事物的排列位置、方向等,从而了解题意、确定思维方向。

第二种是操作法。教师利用教具或者学生利用学具,将题目中的相关有用信息一一罗列,并进行操作演示,从而使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为解题打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行程问题时,直接就地取材、化繁为简,找两个学生在教室里面对面、背对背地走,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相对”“相背”“相遇”等概念。

再如,先说说每次拿出多少个,再列式计算。

学生先拿出纸片分一分、拿一拿,操作之后再去列式计算,就会对的理解更加深入。

此外,审题的方法还有信息摘录、相关连线、分组排列、实物模拟、构造模型,等等。审题有法却无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灵活设计,又要根据实际需要勇于创新,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审题方法。

在审题过程中,收集信息的同时,加工信息不可偏废,应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排序、简化,找到与解决问题相关的信息,从而为进一步分析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做好充足的准备。

(编辑:朱泽玲)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0-0095-02

作者简介:陈玲,江苏省高邮市实验小学教师。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这其实就是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前学生经历的收集信息的过程。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培养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35:15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14:43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06:43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6:40:21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15:41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12:01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9:44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2:24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9:34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