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建龙大连广播电视台,辽宁大连 116021
纪录片创作中的剪辑艺术探析
衣建龙
大连广播电视台,辽宁大连116021
摘要剪辑是对于电影素材的再创作,是将原本散乱的脚本镜头进行串联,完成其叙事功能和画面美感的一个过程。在一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剪辑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是导演表情达意的最终途径。在纪录片创作中,我们应该运用多种手法,强调剪辑工作。
关键词剪辑意识;画面性;故事性
前苏联电影大师普多夫金曾指出:“无论蒙太奇计划是在开始拍摄之前还是之后制定的,摄影工作都必须要与蒙太奇有机的结合起来。”这也就是说,我们在纪录片创作之初,就应该建立一个清晰的剪辑意识。
一部纪录片的剪辑工作,实际上是由不同的人完成的。导演和摄像为剪辑工作提供素材,剪辑师为剪辑工作提供技术支持。这种分散在不同人手中的同一工作,就要求我们在工作开始之前对整个拍摄做一个详细的计划,并达成初步的共识。我们常常强调的拍摄计划、采编计划,正是在拍摄前统一剪辑意识的一种有效手段。
纪录片强调真实性,纪录片的绝大多数镜头和场景都是来自于现场采集。进行前期拍摄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摄像师和导演用镜头剪辑原始素材的过程。如何才能在芜杂的日常和杂乱的现场当中用摄像机“剪”到最触动人心的画面,并将之呈现在观众面前,这就是我们在拍摄过程中应当反复思考的“剪辑意识”。
一个画面无论拍得多么构图完美,若不能与其他的画面流畅衔接,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纪录片的素材往往不可能是完美的,摄像师必须在拍摄过程中客串“剪辑师”的工作,为剪辑师挑选场景,决定镜头的叙事角度,为最后的剪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剪辑师在对素材进行剪辑时,也必须充分考虑到导演和摄像隐藏在每个镜头之后的叙事语言。所谓剪辑,并非是镜头的简单堆积,而是对杂乱素材的解构和重组,最终的目的是将素材进行有机结合,表达创作者的创作情感和创作要求。
所谓剪辑过程中的“两性”关系,指的是在剪辑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强调其画面性和故事性。这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画面性成就影片的故事性,故事性赋予画面性更深刻的含义,只有画面性或只有故事性的纪录片都是不完整的。
2.1剪辑工作必须强调画面性
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相比,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影视作品能够清晰地进行画面再现,给观众以最直接的审美感受。相比其他类型的影片,纪录片在画面性方面有着先天的不足。为强调纪录片的真实性和记录性,我们不能过多地对现场的环境进行干预,导致素材画面的构图、色彩调试等工作难度加大。惟其如此,我们更应该强调纪录片的画面性。纪录片《龙脊》就通过记录在不同天气、不同时刻、不同景别下那棵树的统一形态,创造了纪录片画面美的新高度,广受好评。
剪辑美的画面,必须重视画面的冲击力。纪录片所讲述的故事,往往并没有故事片的情节那么曲折离奇,一部好的纪录片,除了以情动人,还要以画面抓人。一个好的影片分镜头,应该能够透过观众的眼睛直指内心。这就要求我们在剪辑的过程中要学会抓住重点,强调重点。
剪辑美的画面,必须重视画面的叙事功能。纪录片并不需要许多花哨的画面切分和巧妙的转场之类。一部纪录片的叙事功能,应该全部由镜头和画面来完成,解说只是为了更加直接地向观众表达创作者的意图,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剪辑的过程中要学会运用构图,将浅层、直观的表意放在画面最突出的位置。
2.2剪辑工作必须强调故事性
值得说明的是,“故事性”和“叙事功能”并不是一个概念的两种表达方式,而是同一个范畴下的两个并不相同的概念。“叙事功能”,强调的是影片的叙事内容,而“故事性”,强调的则是影片讲故事的手段。在纪录片《幼儿园》当中,有一段叙事的内容是描述小孩子在幼儿园吃午饭的过程,在故事性的强调手法上,剪辑师打破了时间轴,进行了多次画面的重现,将吃午饭的故事描绘得趣味横生。
要强调故事性,剪辑师必须不落窠臼,别具一格。很多时候,一个故事的精彩程度,是与讲故事的水平直接挂钩的。一个再精彩的故事,按照时间线索平铺直述地讲下去,也会变得索然无味。在创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打破时间轴、打破标准的构图法则、打破一切现有的规则,对画面进行解构、重组,通过种种变化让故事焕发新的活力。
要强调故事性,剪辑师不能为了故事性而故事性。强调讲故事的手段,本身是为了帮助影片更好地表达主旨,更有效地进行传播。若一味追求故事性,忽视了纪录片记录事件的本质功能,那就会变成舍本逐末的行为。故事性的强调,必须服从影片的主旨表达,必须是为表达创作者的创作意图服务的。我们在不落窠臼地解构故事的时候,必须要考虑整个事件的完整性,要确保事件本身能够在观众的脑海当中得到完整的还原。
剪辑工作,是对于纪录片素材的再创作,也是纪录片素材拍摄者最终完成自己表情达意目标的最重要手段。每个剪辑师都必须要能够从纷繁芜杂的镜头素材当中提炼出拍摄者最深层的情感表达诉求,并且以最简单直观的方式将其呈现在观众面前。相比摄影棚中出产的故事片,纪录片对于剪辑的要求有更高的标准,要求剪辑师综合考虑影片的画面、叙事、故事性等多个方面,将最完美的作品呈现在观众眼前。
参考文献
[1]尚进.“真实再现”在中国纪录片创作中的应用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2.
[2]许红.纪录片创作中的剪辑艺术[J].山东视听,2003 (2):45-46.
[3]王雪晴.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叙事策略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3.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6)10-0151-02
作者简介:衣建龙,大连广播电视台。俗话说,每一位剪辑师背后都站着一位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导演。这实际上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剪辑并非是一项仅仅强调技能熟练度的技术性工作,而是一个十分强调创造性的艺术创作过程。只有通过剪辑,导演的意图才得以以影片的形式清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观众才能够通过观影,完成对事件的再次认知。剪辑的作用,在影片,尤其是纪录片的创作当中,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