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弓根钉及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2016-07-22 02:44:07金宇恒杨光李福军纪晓楠马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内固定经皮

金宇恒,杨光,李福军,纪晓楠,马也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骨外科,辽宁 本溪 117000)



经皮椎弓根钉及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金宇恒,杨光,李福军,纪晓楠,马也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骨外科,辽宁 本溪 117000)

摘要比较采用经皮椎弓根钉与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单纯椎体压缩性骨折且无神经症状患者的临床疗效。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技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术后无引流、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特点。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弓根钉;经皮;切开;内固定

网络出版地址

胸腰段的脊柱骨折是脊柱骨折的好发部位。对于单纯的椎体压缩骨折,多采取持续卧床、椎体成形球囊扩张、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等。持续卧床存在远期脊柱不稳、局部疼痛、运动障碍、椎体楔形变加重致后凸畸形等问题。椎体成形球囊扩张也可出现椎体楔形变再发。而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由于术中广泛的剥离肌肉,使其形成失神经支配[1],术中出血多且术后局部疼痛持续,因此患者对治疗结果不十分满意。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单纯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既能恢复伤椎的高度、增加脊柱的稳定性,又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因少剥离肌肉而不致术后肌肉失神经支配等优点。本研究选择我科2011 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胸腰段单纯的椎体压缩性骨折且无神经症状的76例患者,比较采用经皮椎弓根钉与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单纯椎体压缩性骨折且无神经症状患者的临床疗效。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76例,其中男42例,女34例;年龄26~58岁,平均42.6岁。部位:T1248例,L128例。车祸伤15例,高处坠落伤38例,重物压砸伤16例,他人打伤7例。无其他部位骨折及损伤。手术时间为伤后1~7 d。76例患者中,40例采用常规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切开组),36例采用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钉内固定(经皮组)。

1.2手术方法

切开组:采用俯卧位,胸腹部悬空,全身麻醉下以病变椎体为中心后正中纵形切口约12~15 cm,平均13.88 cm。沿棘突剥离显露伤椎的上一椎体的上关节突至伤椎下一椎体的下关节突。分别在伤椎上下相邻椎体行固定,胸椎在上关节突顶点纵轴与横突中上1/3横轴交点进针定位,腰椎在上关节突“人”字脊顶点进针定位。用开路锥及二道锥与矢状面成12°~15°刺入椎弓根,深度以4 cm为限,探查四壁均为骨性,C臂透视位置良好,攻丝后拧入椎弓根螺钉4枚,安装连接杆,行纵向撑开复位,C臂透视,椎体复位高度满意,拧紧尾帽,逐层缝合。

经皮组:麻醉成功后,患者俯卧位。用脊柱微创手术定位器贴于伤椎皮肤表面,C臂透视,定位,标记出伤椎上下椎体的椎弓根范围。画好标记图及标记点。常规消毒铺单。在上一椎体棘突旁约3.0 cm(椎弓根标记旁1.5 cm)处分别纵行切口约2.0 cm,直至筋膜及肌肉。沿多裂肌外侧进入,用开路锥探到上关节突,按椎弓根钉进钉方向及定位点插入。C臂透视定位,见位置良好正确后插入导针。再次C臂透视定位,见位置良好正确后,拧入椎弓根螺钉。同样方法处理伤椎下一椎体的椎弓根螺钉。术中C臂透视定位时一定要与所固定的椎体垂直,上连接棒。全层缝合。见图1。

1.3统计学分析

图1 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影像资料

2 结果

手术时间经皮组(109.0±15.65)min,切开组(121.0±9.89)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经皮组(25.7±14.05)mL,切开组(210.6± 36.85)mL,术后引流量经皮组0 mL,切开组(115.0± 13.67)mL,2组比较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随访4~18个月,平均(8.6±3.6)个月。术后融合率为100%,术后复位率为93.4%。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后感染、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无1例患者死亡。

3 讨论

3.1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单纯椎体骨折的特点及手术适应证

对于治疗胸腰段单纯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有很多,如持续卧床、椎体成形球囊扩张、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等。很多医生认为,对于不稳定的脊柱骨折应该早期行手术治疗[2⁃3]。而随着脊柱外科器械及技术的发展,微创治疗是脊柱外科医生近年来提倡的新技术,使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成为可能。在这些方法中,持续卧床存在远期脊柱不稳,椎体成形球囊扩张可出现椎体楔形变再发;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切口长,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对肌肉剥离多,术后恢复时间长,局部持续疼痛,腰背肌力量减弱,使手术效果不佳,患者仍有不适症状,对治疗不满意[4]。而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技术是近年来微创脊柱外科治疗脊柱骨折采用的新技术,有文献[5]报道该方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技术具有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切口小、对腰背肌破坏减少、术后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等特点。但该技术有它的适应范围,笔者认为其适应证为:(1)脊柱的前中柱骨折;(2)椎间盘损伤的骨折;(3)椎管无明显狭窄,椎管内占位<30%,后纵韧带无损伤的骨折;(4)无神经症状的骨折;(5)椎管内无占位,无需行椎管扩大减压探查,而又需坚强支撑固定作用的患者。

3.2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技术的优点

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符合脊柱的三柱稳定固定理论。研究[5]表明,由于人体的重力线位于脊柱前方,因此正常脊柱的前柱承受压应力,而后柱承受牵张力。如果采用经后路复位,势必造成后柱的进一步延长,明显违背了生物力学原理,将形成反向的剪力载荷,容易导致内固定失败。另外,采用后方撑开进行前中柱复位,是通过后柱的撑开间接将力量传导到前中柱,复位效果不理想。根据生物力学原理,对大多数胸腰椎骨折进行复位的正确方法应为撑开前柱、压缩后柱,并在后凸畸形的顶端直接加力向前顶推,使向后移位的伤椎复位。对于屈曲压缩性骨折,采用全身麻醉后体位复位体现了这种优势,采用轴向牵引,撑开前柱,压缩后柱,无需术中依靠器械撑开复位,即可达到良好的复位目的。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需广泛剥离软组织,损伤大,术中术后出血量大,可致脊神经背支损伤,切口软组织瘢痕,肌肉失神经支配[6]。经皮组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将开放性手术转为闭合操作,对软组织损伤小,减少了手术对患者的损伤,临床效果让医患都满意[3]。总结整个过程,需特殊注意:(1)患者术前垫腰垫,以便达到初次复位;(2)完善检查、明确诊断后,尽早手术,一般在伤后1~7 d内;(3)麻醉成功、摆好体位后,应用“脊柱微创手术定位器”,而且拍片一定要拍需固定椎体的纯正位片,以便标好椎弓根的正确范围;(4)手术切口要在体表标记椎弓根范围外1.5 cm;(5)术中在行椎弓根开路及探路石要有髓腔导向的感觉,始终有一种握紧感;(6)C臂透视完全正确后,再用攻丝,拧钉;(7)安装连接棒是因手术切口在椎弓根体表标记旁1.5 cm,深层是腰长肌和多裂肌间隙,所以安装方便快捷。

综上所述,本研究证明采用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技术治疗单纯椎体压缩性骨折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无引流,对软组织剥离少,是一种微创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明江华,郑慧峰,赵奇,等.Sextant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微创治疗胸腰椎骨折:随访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48):8343-8348.

[2]王人彦,华永均,陈金洪,等.经肌间隙入路单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伤,2012,28(1):42-46.

[3]秦卫,司卫兵,焦健.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单纯胸腰段压缩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3):249-250.

[4]李智,朱庭标,张勇,等.经皮椎弓根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9):851-852.

[5]ADAMS MA,HUTTON WC,STOTT JR.The resistance to flexion of the lumbar intervertebral joint[J].Spine(Phila Pa 1976),1980,5 (3):245-253.

[6]龚春柱,陈晓东,王洪.经皮椎弓根钉固定并双侧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1):51-52.

(编辑陈姜)

网络出版时间:

中图分类号R68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0258-4646(2016)07-0664-03

DOI:10.12007/j.issn.0258⁃4646.2016.07.021

作者简介:金宇恒(1975-),男,副主任医师,硕士. E-mail:18904147578@189.cn

收稿日期:2015-05-21

Clinical Efficiency of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and Internal Fixation Combined with Cut Pedicle Screw Rod System for the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猜你喜欢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经皮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疗效观察
跟骨骨折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
可膨胀髓内钉在肱骨干骨折中的疗效分析
中外医疗(2016年29期)2016-11-30 05:18:36
颈后路非融合寰枢椎内固定技术治疗Anderson Ⅲ型齿突骨折的临床研究
注射硫酸钙在20例胸腰椎骨折微创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上海医药(2016年19期)2016-11-09 22:52:43
综合护理与康复训练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应用观察
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陈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胸腰椎骨折后腹胀发生的原因及有效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