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介入术后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2016-07-22 02:00:03薄进保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11期
关键词:高敏C反应蛋白依达拉奉介入治疗

薄进保



依达拉奉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介入术后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薄进保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太原 030003),E-mail:jinbao324@163.com

摘要: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介入术后脑梗死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病人在入院后均给予紧急介入治疗。术后两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银杏叶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两组病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并对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44%,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hs-CRP浓度均较治疗前有降低,但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显著下降(P<0.05),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且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经介入后脑梗死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恢复病人的神经功能,且有较好安全性。

关键词:脑梗死;银杏叶提取物;依达拉奉;介入治疗;高敏C反应蛋白

脑梗死是目前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致死率[1]。目前,对于该急症的治疗合适病例主张介入治疗,有效的介入治疗是迅速挽救大脑受损区域的关键方法[2]。本研究介入治疗包括脑血管造影、动脉溶栓、导管接触溶栓、支架取栓、支架成形术等。依达拉奉是一种强大的羟自由基清除剂,能够通过抑制过氧化脂质的生成来防止脑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从而阻断自由基对脑组织的损害。银杏叶提取物也可清除氧自由基,能够阻碍神经细胞因自由基诱导而凋亡[3]。本研究应用依达拉奉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可利用这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发挥协同作用,使神经功能的损害程度尽量降低[4],并使脑梗死区域缺血半暗带区的神经细胞功能得以恢复,从而达到更好治疗病人脑梗死的目的。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住院的脑梗死病人共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68.3±7.8)岁;病程(3.7±7.2)年。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67.6±8.2)岁;病程(4.5±8.7)年。纳入标准:①病人均符合脑梗死临床诊断,依据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标准,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证实[5];②病人均在介入治疗的时间窗以内,且无介入治疗的禁忌证;③病人无药物过敏史;④病人介入治疗后均实现相应介入血管的再通。排除标准:①有脑出血及出血性脑梗死者;②有活动性出血倾向;③肝、肾、心等重要器官有严重障碍者;④发病时间已超过介入治疗时间窗者。本次研究已取得病人及家属知情同意,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1.2治疗方法两组病人在入院后均实施紧急介入治疗,在介入治疗后均按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进行血压、血糖、血脂的合理控制,并根据病情适当予以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类药物,适当脱水降颅压或给予甘露醇控制病人的颅内压。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银杏叶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70226)20 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输注,1次/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90353)30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输注,2次/天。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病人血清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6],并对两组评分进行比较。在用药期间,密切监测两组病人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观察记录试验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

1.4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华神经学会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0分~15分为轻型,16分~30分为中型,31分~45分为重型;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91%~100%为基本痊愈,下降46%~90%为显效,下降18%~45%为有效,下降17%以下为无效或恶化。

2结果

2.1两组病人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44%;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浓度和血液流变学变化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浓度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改善较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浓度和血液流变学变化(±s)

2.3两组病人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NIHSS评分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NIHSS比对照组评分下降明显(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s) 分

2.4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3例出现皮疹,降低滴速后皮疹有所缓解。观察组2例出现丙氨酸转氨酶(ALT)轻度增高,对照组3例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轻度增高,观察组出现2例头晕,3例轻度恶心,不良反应在降低滴速后明显缓解,并自行消失。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没有影响病人治疗。

3讨论

脑梗死为局部脑组织因为缺乏血液供应而导致坏死所产生的疾病[8]。由于血液供应不足,包括血管、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在内的局部脑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导致人体生理病理等过程产生变化而引发疾病。目前临床对脑梗死病人的主要治疗方案降低其梗死面积,阻止半暗带区的扩大,尽力恢复血液供应并复原受到损伤的神经细胞[9]。急性脑梗死又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起病急,致残率高,致死病死率高等特点。产生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是自由基损伤形成了水肿和神经细胞的凋亡[10]。临床上许多病人在就诊时已超过溶栓时间窗,因此治疗脑梗死病人关键在于挽救被损伤功能但尚存活的缺血半暗带脑组织,尽可能修复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维持脑组织正常代谢,改善缺血脑组织功能。脑梗死属于中医“中风”范畴,发病机制为正气虚弱或邪气攻击,表现为肝肾阴虚,气血不足等。导致中风病的主要原因有脏腑功能的衰退及神机的失用。银杏作为中药功能化痰祛瘀、补气养心、益肾滋阴,因而中医里也常用银杏来治疗中风类疾病。

大约有超过60%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伴有颈动脉的粥样硬化,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脑梗死发病密切相关。目前,介入治疗是临床中唯一能够促进闭塞性血管血流快速恢复,有效缩小梗死体积的主要方法。脑梗死在介入治疗后的并发症:①下肢静脉的血栓形成,这与住院期间病人长期卧床以及术后患侧肢体的制动,以及术后病人血小板发生增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液循环减慢等有一定关系。②伤口出血,在介入术中曾使用大剂量肝素,可能对凝血的过程造成影响。③颅内出血,发病主要原因是由于介入导致的血管破裂,继发凝血障碍和纤溶亢进,引发血脑屏障通透,或者动脉闭塞时有不完全、不牢固的侧支通道建立,也可能是由于介入所用或者单用溶栓剂促使血管再通,合并再灌注以后出血,而再出血常常会导致显著的临床症状发生,其死亡率可以高达 50%,此外也可能为介入导致的颅内动脉瘤所致。④并发脑水肿,其原因为在脑缺血以后病人会发生自由基的代谢异常,自由基增多会损伤脑组织以及脑细胞,其损伤又会导致微血管通透性增高,从而引发脑水肿。

银杏叶提取物中含有黄酮、内脂类等活性物质[11],这些活性物质具有清除自由基、增加脑血流量、抗氧化、改善脑代谢及微循环等作用,能够起到保护大脑的作用。银杏叶注射液的主要成分银杏黄酮苷和银杏苦内酯经研究都具有强大的药理活性[12]。其中之一的银杏黄酮苷能够抗氧化、抗自由基,还可以使不正常的血液流变性逆转,以此来增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使得血液的黏度降低,促使脑功能的恢复加快,从而使介入术后血液高凝状态有所缓解。而作为活化血小板因子拮抗剂的银杏苦内酯,可以改善血液流动特征,防止血栓,有效降低术后由于介入增高的血小板活性[13]。有研究发现应用银杏叶提取物对脑血管病变病人进行治疗后,病人的脑血流灌流总量增加了8%,该增高可以更有效地促进介入术后病人脑血流灌注的恢复,从而使功能损伤达到更小,恢复速度更快。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强效自由基清除剂,能通过捕获羟自由基使形成的产物毒性更小且更稳定。同时也能阻断氧自由基导致的脑损伤,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时的脑水肿,对脑组织损伤有保护作用[14]。依达拉奉作为一种新型的脑保护剂,有60%的血脑屏障穿透率,可以通过阻碍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由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脑水肿,同时减少缺血半暗带面积,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还能防止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发挥有益的抗缺血作用,这可以有效恢复实施介入术后所导致的机械损伤以及降低炎症反应[15]。但依达拉奉治疗时间窗较短,故将依达拉奉与银杏叶提取物联用,通过两种药物所具备的不同机制来消除氧自由基,两种药物发挥协同作用,从而恢复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功能,减轻神经功能损害程度,从而有效地减少介入术后并发症以及提高介入术治疗的效果。

但由于本研究的观察对象有限,因此还需要在今后的临床运用中不断观察记录,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以便于更好证实两药联用的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84.44%,对照组66.67%,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病人的hs-CRP浓度均较治疗前有降低,但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两组病人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显著下降,比对照组NIHSS下降更明显,在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显示对于介入术后脑梗死病人的治疗,依达拉奉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更能提高治疗的效果以及加速介入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且不会增加介入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依达拉奉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经介入术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其强大的神经保护作用和自由基清除功能可帮助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病人尽快恢复神经功能,降低病残程度,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汪素娟,康安,狄留庆,等.银杏叶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药动学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3,44(5):626-631.

[2]赵一懿,陈有根,郭洪祝,等.注射用银杏叶提取物中黄酮苷类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3,44(15):2027-2034.

[3]Arboix, Adrià,Alió, Josefina.Acute cardioembolic cerebral infarction:answers to clinical questions[J].Current Cardiology Reviews,2012,8(1):54-67.

[4]何忠芳,郑茂华.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1):52-58.

[5]王晓霞,王颖超,赵明,等.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及凋亡的影响[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2,25(3):244-248.

[6]Roh MI,Murakami Y,Thanos A,et al.Edaravone, an ROS scavenger, ameliorates photoreceptor cell death after experimental retinal detachment[J].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11,52(6):3825-3831.

[7]陈岩,郑境効,方向,等.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S-100β蛋白表达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2,25(5):385-387.

[8]钟静梅.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5):634-636.

[9]Borges RS,Queiroz AN, Mendes AP,et al.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study of edaravone derivatives as antioxidants[J].Int J Mol Sci,2012,13(6):7594-7606.

[10]徐隽莹,徐丽.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5):4-8;11.

[11]李世泽,丁进京,史哲,等.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S-100β和MMP-9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273-275.

[12]赵焕,操礼琼,石瑜瑜,等.急性脑梗死与血清炎症因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17(6):499-502.

[13]Brinkley TE,Lovato JF,Arnold AM.Effect of Ginkgo biloba on blood pressure and incidence of hypertension in elderly men and women[J].American Journal of Hypertension,2010,23(5):528-533.

[14]Yamawaki M, Sasaki N, Shimoyama M,et al.Protective effect of edaravone against hypoxia-reoxygenation injury in rabbit cardiomyocytes[J].Br J Pharmacol,2004,142(3): 618-626.

[15]张国平,王莉莉,王海燕,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5,22(1):54-56.

(本文编辑郭怀印)

中图分类号:R743.1R289.5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6.11.039

文章编号:1672-1349(2016)11-1295-04

(收稿日期:2016-01-09)

猜你喜欢
高敏C反应蛋白依达拉奉介入治疗
血脂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价值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效果观察
D—二聚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对B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浅析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气道肿瘤所致气管狭窄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2:24:5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