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霞,陆菊英,钱丹凤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张家港 215611)
一次性宫颈球囊扩张器用于足月妊娠引产中对宫颈成熟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高丽霞,陆菊英,钱丹凤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张家港 215611)
[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宫颈球囊扩张器用于足月妊娠计划分娩引产中对宫颈成熟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142例足月妊娠、单胎头位、有计划分娩引产指征患者,其中50例采用缩宫素引产(缩宫素组),46例采用一次性宫颈球囊扩张器引产(观察组),46例采用缩宫素联合间苯三酚引产(间苯三酚组),比较3组宫颈成熟度、分娩成功率。结果与缩宫素组相比,间苯三酚组Bishop评分总有效率明显升高(�2=13.29,P=0.000),观察组Bishop评分总有效率明显升高,(�2=22.14,P=0.000),间苯三酚组和观察组之间Bishop评分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19,P=0.062)。与缩宫素组相比,间苯三酚组引产总有效率明显升高(�2=15.11,P=0.000),观察组引产总有效率升高(�2=25.15,P=0.000),间苯三酚组和观察组之间引产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45,P=0.069);观察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短于间苯三酚组,间苯三酚组低于缩宫素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产后出血量和Apgar评分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一次性球囊扩张术在足月妊娠引产中可有效促进宫颈成熟,缩短产程,提高分娩成功率,对母婴安全性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球囊扩张器;足月妊娠;引产;宫颈成熟;妊娠结局
引产是对妊娠晚期无剖宫产指征的孕妇所采取的常规手术。妊娠晚期若不及时终止妊娠,将会出现过期妊娠,导致胎儿成熟障碍、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胎粪吸入综合征等并发症,给母婴健康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1]。因此对足月妊娠有引产指征产妇,应尽早引产,使胎儿及早脱离不良的宫内环境,降低母婴并发症。宫颈成熟是引产成功的重要前提,也是围生医学研究的重点之一[2]。以往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缩宫素是最常采用的方法,但缩宫素主要通过刺激子宫收缩,从而间接促进宫颈成熟,引产时间长[3]。间苯三酚是近年来也逐渐应用于国外临床,是一种纯平滑肌解痉药,与缩宫素相比,不良反应降低[4]。一次性宫颈球囊扩张术是近年来新出现的引产装置,主要通过机械性扩张宫颈下段达到目的[5]。本研究旨在比较一次性宫颈球囊扩张术、缩宫素和间苯三酚对宫颈成熟和妊娠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在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三人民医院足月妊娠待产产妇142例,均需实施计划分娩。纳入标准:足月妊娠;单胎头位,无规律宫缩及胎膜早破;无阴道分娩禁忌;具有引产指征,包括羊水过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超过41周或过期妊娠等;宫颈Bishop 评分≤6分。排除标准:有严重的并发症或合并症,不能经阴道分娩者,如有子宫手术史,胎盘前置、头盆不对称、胎位异常等;浸润性宫颈癌及生殖道感染者;有药物过敏史者。将14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46例,年龄(29.3±2.2)岁,孕周(40.2±2.5)周;缩宫素组50例,年龄(29.6±2.8)岁,孕周(40.1±2.4)周;间苯三酚组46例,年龄(28.7±2.3)岁,孕周(40.0±2.6)周。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签订医患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1.2.1缩宫素组予2.5 IU缩宫素溶于生理盐水500 mL内静脉滴注,从8滴/min开始,根据宫缩强弱进行调整,调整间隔15~30 min,若出现规律宫缩,继续维持待宫颈成熟;若未出现规律宫缩,可逐步加量,最大不超过40滴/min,8 h为1个疗程,24 h后根据宫颈成熟情况决定是否引产。
1.2.2间苯三酚组缩宫素用量与浓度、方法与前相同,同时予间苯三酚120 mg溶于500 mL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速度与缩宫素组相同。
1.2.3观察组使用江苏爱爱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一次性宫颈球囊扩张器,由球囊、乳橡胶管、注射接口和堵头组成。患者排空膀胱,取截石位,外阴、阴道消毒,无菌布局,窥阴器暴露宫颈消毒,无齿卵圆钳钳夹在球囊根部,缓慢插入宫颈管达10(见囊管凸起处进入宫颈口内),经导管注入无菌生理盐水150 mL,轻轻牵拉导管未见明显脱出,移除窥阴器。将导管末端予防过敏胶布粘贴于大腿内侧。患者可自由体位,活动不受限制。若宫缩启动,宫口开大,球囊会自然脱落,进入产程;最迟不超过18 h取出,并给予人工破膜,半小时后若仍无宫缩可给予8滴/min缩宫素开始静滴,用量、浓度、方法与缩宫素组相同。
1.3观察指标
1.3.1宫颈成熟度评分[6]在用药或手术前、用药或操作12 h后对宫颈成熟度进行Bishop评分,并进行分级。显效:Bishop评分提高>3分;有效:Bishop评分提高2~3分;无效:Bishop评分提高<2分或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引产效果评价[7]显效:24 h内分娩;有效:25~48 h分娩;无效:48 h后尚未临产或分娩。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同时记录2组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和妊娠结局情况。
2结果
2.13组宫颈Bishop评分及疗效比较间苯三酚组和观察组Bishop评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缩宫素组(P均<0.05)。见表1。
表1 3组宫颈Bishop评分及疗效比较
注:①与间苯三酚组比较,2=13.29,P=0.000;②与观察组比较,2=22.14,P=0.000;③与观察组比较,2=2.19,P=0.062。
2.23组引产效果比较间苯三酚组和观察组引产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缩宫素组(P均<0.05)。见表2。
表2 3组引产效果比较
注:①与间苯三酚组比较,2=15.11,P=0.000;②与观察组比较,2=25.15,P=0.000;③与观察组比较,2=1.45,P=0.069。
2.33组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观察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短于间苯三酚组,间苯三酚组低于缩宫素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产后出血量和Apgar评分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3组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
3讨论
对妊娠晚期,无剖宫产指征的孕妇,为防止出现危及母婴安全的相关并发症,常规采用引产终止妊娠。宫颈成熟度是引产能否成功的重要前提[8]。据统计,宫颈Bishop评分<6分时引产成功率只有20%,而当评分>9分时引产成功率可达100%[9]。宫颈成熟对引产的成功至关重要,理想的促宫颈成熟方法既可有效诱发宫缩和宫口扩张,又可安全有效,疼痛较低,操作简便,易被产妇接受。目前引产的方法很多,包括药物引产和机械引产两种。缩宫素是传统的引产药物,其机制是通过作用于宫体和宫颈部的缩宫素受体,刺激子宫收缩,从而间接促进宫颈成熟。因其价格低廉、半衰期短,因此很多医院仍将缩宫素注射液作为妊娠晚期引产的一线用药[10]。但是该药也有明显的缺点,部分产妇会出现不规则宫缩,导致宫颈痉挛、水肿,宫颈扩张受阻,且延长引产时间,容易引起产妇疲劳,增加难产和剖宫产的发生率[11]。因此,近年来临床上常采用解痉药物作为补充。间苯三酚是一种亲肌性、非阿托品、非罂粟碱类平滑肌解痉药,已在欧美等国家广泛使用[12]。该药可选择性松弛部分器官的平滑肌,而不会出现抗胆碱样不良反应,不引起血压降低、心率增快、心律失常等症状,可缩短产程[13]。一次性宫颈球囊扩张器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机械引产设备,引产机理为形成一个低位水囊,置于宫颈内口上,对子宫下段和宫颈产生温和的机械扩张力, 促进子宫下段消失和宫口扩张,同时通过胎膜的分离和剥离,刺激内源性前列腺素分泌,从而使产妇在不知不觉中渐进地扩张宫颈。150 mL的球囊直径5~6 cm,使产妇悄然进入产程并且随着产程进展,宫颈受球囊压迫牵拉扩张,通过神经反射,使垂体后叶的神经束释放催产素,母体血循环中催产素水平升高,促进子宫收缩不断增强,完成潜伏期进入活跃期,宫口开大5~6 cm,球囊自行排出[14]。有研究报道,没有宫缩的情况下,应用一次性球囊可使宫颈口开大2 cm以上[15]。本研究采用单纯缩宫素、缩宫素联合间苯三酚和缩宫素联合球囊扩张术进行引产,比较其优劣,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宫颈成熟度方面,间苯三酚组和观察组治疗12 h平均Bishop评分均高于缩宫素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间苯三酚组和观察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之对应,观察组和间苯三酚组的总有效率也均高于缩宫素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和间苯三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引产效果的评价中,观察组有效率最高,治疗至分娩时间最短,其次是间苯三酚组,缩宫素组最低。其主要降低时段在第二产程中。Frost等[16]的研究也发现了这个现象,当宫口开大>5 cm时,破膜后联合应用缩宫素与间苯三酚者能够缩短产程。同时,在分娩成功率的观察上,间苯三酚组和观察组的成功率均高于缩宫素组,这与国外Cromi等[17]的研究一致,他们也发现,宫颈扩张球囊的使用可提高了24 h内的阴道分娩率。这主要是由于球囊扩张术不仅具有机械性扩张机理,还可通过分泌内源性前列腺素起到间接扩张的目的,缩短产程,缓解疼痛。在对新生儿评分和产后大出血等并发症的观察中,本研究均未见明显的重大并发症,说明这三种方法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是这也与本研究纳入病例数量和质量有关。
综上所述,一次性球囊扩张术在足月妊娠引产中可有效促进宫颈成熟,缩短产程,提高分娩成功率,对母婴安全性均较高。在国家放宽二胎政策的形式下,使用一次性球囊扩张器操作简便,可有效促宫颈成熟,从而降低剖宫产率,预防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Rath WA. Clinical evaluation of controlled-release dinoprostone for cervical ripening:a review of current evidence in hospital and outpatient settings[J]. J Perinat Med,2005,33(6):491-499
[2]冯立红,胡力,谭玲玲,等. Cook子宫颈扩张球囊用于足月妊娠羊水偏少促宫颈成熟的临床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2014,6(20):3338-3340
[3]白桂芹,付逢萍,王慰敏. 宫颈促成熟球囊在临床计划分娩中的作用[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1,22 (21):179-181
[4]姚毓筠,曾祥娥. 间苯三酚在妇产科的应用[J]. 医学综述,2011,17(14): 2170-2172
[5]Salim R. Single-balloon compared with double-balloon catheters for induction of labor: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Obstet Gynecol,2011,118(1):79-86
[6]Ramirez MM. Labor induction:a review of current methods[J]. Obstet Gynecol Clin North Am,2011,38(2):215-225
[7]高霞,张毅,李咏梅. COOK双球囊联合催产素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J]. 现代妇产科进展,2014,23(2):150-151
[8]Ramirez MM. Labor induction:a review of current method[J]. Obstet Gynecol Clin North Anl,2011,38(2):215-225
[9]薛洪喜,马玉燕,李桦,等. 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方法的探讨[J]. 现代妇产科进展,2007,16(9):647-649
[10] 邹琴童,张文颖. 9582例孕妇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回顾性分析[J]. 安徽医药,2013,17(6):974-976
[11] 胡珊,胡燕. 米索前列醇与催产素在晚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分析[J]. 重庆医学,2012,41(17):1687-1688
[12] 甄妙平,陈艳玲,沈慧敏,等. 间苯三酚用于促进产程进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新医学, 2009,40(7):457-459
[13] 李健和,易利丹,彭六保,等. 间苯三酚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1,30(7):494-499
[14] 徐艳. 低位水囊在足月妊娠计划分娩引产中的应用[J]. 山东医药,2011,51(30):55-56
[15] Pennel C,Henderson J,O’Neill M,et al. Induction of labour in nullparous women with an unfavourable cervix: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double and single balloon catheters and PGE2 gel[J]. Br J Obstet Gynaecol,2009,116(11):1443-1452
[16] Frost RJ,Hamra FK,Richardson JA,et al. MOV10L1 is necessary for protection of spermatocytes against retrotransposons by Piwi-interacting RNAs[J].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10,107(26):11847-11852
[17] Cromi A,Chezzi F,Uccella S,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of pre-induction cervical ripening:dinoprostone vaginal insert versus double-ballon catheter[J]. Am J Ovstet Gynecol,2012,8(2):125-127
[通信作者]陆菊英,E-mail:xyczfybj@163.com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20.024
[中图分类号]R7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16)20-2232-03
[收稿日期]2016-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