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6-07-20 04:09吴莉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6年7期
关键词:现代文中学生初中语文

吴莉

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现代文内容的阅读和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其占据教材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既是学生拿分的重点,又是学生容易失分的部分。为了提高中学生现代文阅读的能力,教师应该正确地引导学生掌握现代文阅读的方法,以此来有效帮助中学生提高成绩。

一、改变固有模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新课改以来,教师课堂的教学模式有所改变,教师作为学生的重要引导者,应该主动改变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用比较新颖、比较能够适应当代中学生的方式来引导教学。教师应当培养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只有兴趣使然,才能让他们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接受,对于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只是局限在语文课本之中,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在课余时间,读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杂志书籍,比如《读者》《青年文摘》等。这些杂志适合中学生阅读水平和年龄,大多以散文、现代文为主。当他们喜欢上这样的文章时,对课本中的现代文也就不会那么排斥,对这些文章的阅读就不只是停留在应试的层面上了,而是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这样会带给学生收获,提高学生能力和成绩。

为了打破课堂原有的固定化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充分备课,将课堂中要讲授的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讲解出来并加入更多的新意,让学生不会对此失去兴趣,更愿意去探索学习以外的内容。教师对于标准答案的设置不要过于局限,因为这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以及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教师要在学生回答问题中寻找亮点,鼓励他们勇敢发言,引导他们说出接近的正确答案。例如:教师可以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他们认为正确的答案,再进行组与组之间的对比分析,让学生互相评价其他各组和本小组答案,给其他同学解释本小组答案得出的原因和不同见解,锻炼学生的阅读表达和总结的能力,让他们学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自主学习。最后,教师总结发言,以鼓励学生为主,通过观察学生的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教学。

二、创设阅读情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进行教学,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方法。对于中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要针对课文中的一些特定场景或者比较难理解的社会背景,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这样就会让学生在课文理解、阅读能力上,都有比较明显的提高。

例如,在教授朱自清《春》这篇文章时,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盼春、绘春、赞春的那种心境,教师可以设定一个情境:倘若你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寒冬,你看到小草正在卯足劲地往外钻,树上的嫩芽也在往外冒,小花也耐不住寂寞想努力地打开花苞的外衣,清风徐来,一抹暖暖的阳光洒在你的脸上,你脱去寒冬时的外套,尽情享受这春光般的温暖。这时的你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是兴奋,是想拥抱它吗?带着这样的内心美好感受,去阅读理解朱自清《春》这篇文章,你会有别样的感受。教师通过创设这样的一种教学情境,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准确、迅速地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心感受,从而让学生增强阅读能力的同时,能够延伸出总结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

三、加强课外阅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对于现代文阅读的教学,在提高学生应试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上,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只有在知识不断地积累之下,这种自身阅读理解的能力才能得到确确实实的提高。学生可以运用在课堂上所学到的解题技巧,更快地阅读和理解课外现代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内容,在阅读课外文章的同时,使课堂中的技巧得以熟练的运用,找出文章的精髓。这是能力的一种培养,终身受益的一件事情,而不是单纯地为了应对考试。

只是单纯地依靠课内书本上的文章知识学习,肯定是满足不了培养优质学生的标准。学生要在课内外兼顾的基础上将知识融会贯通,才能真正使学生的领会能力不断增强。阅读世界名著如《名人传》《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列弗游记》等,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创造和想象能力。课堂中学到的技巧与课外的名著阅读结合起来,把从名著中吸取到的智慧和语言表达技巧,应用到语文的阅读写作,或者回答问题中去,更好地理解教材中文章。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无论对于学生的考试还是今后的生活与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虽然现阶段由于改革、转型等各种原因还存在一些问题,对学生提升现代文阅读水平有一定的影响。但是,通过教师团队的不断努力、不断地专研,对教学模式、方式的不断改进以及学生不断的积累与学拓展习,这些所谓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邗江区黄珏学校)

猜你喜欢
现代文中学生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
高考现代文阅读应关注的几点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