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喜
【摘要】《化学与公共安全》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一门理科通识课。本文探讨了在学生化学基础很大悬殊情况下,如何利用有限课时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化学与公共安全 教学实践 通识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46-01
化学是人们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一种主要方法和手段,是基础学科。随着化学在公共安全领域的运用日趋广泛,相当程度上化学可以贯穿在公共安全事件的预防、处置、救援和事故原因调查的全过程。通过学习,学生可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基本掌握化学知识与化学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改善,视野的拓展,面对突发事件的自救与施救能力的提升,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者就如何提高化学与公共安全通识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探讨。
一、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上海大学实行的是短学期制,通识课的课时少,而该课程涵盖的内容繁多,包含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及生物化学等各专业的知识,如化学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技术等;公共安全领域问题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等。内容如此繁杂,涉及面广,限于课时等因素,教学内容的甄选尤为重要。考虑到本课程开设对象是全校不分专业不分年级的学生,课程内容的选取尽量不涉及过于专业的化学知识,也不求理论的系统性,而是注重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内容以分专题的形式,介绍一些公共安全领域中常用的化学知识与技术,涉及食品污染及防治,医药安全,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及应对措施,毒品预防及应对措施,火灾事故预防及安全逃生,刑事侦查及化学反恐等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
二、以典型案例为引导,以点带面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化学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几乎每年都有相关的重大新闻事件发生。课堂上联系此类典型案例讲解化学知识, 阐述其对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 容易调动学生兴趣。例如去年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火灾爆炸特别重大事故,就为危险品化学运输安全及应对措施专题中危险化学品存储提供了素材。在播放新闻报道后,对事件中涉及的主要危险化学品的化学性质及其存储安全进行讲解,提出此类事件中如何自我应急处理的办法。引导学生推广至常见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及应对措施。这样结合热点新闻事件讲解化学知识, 层层剖析,启迪学生思维, 增强了学生的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是目前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学容量大,可节约大量的板书时间,且具表现能力强、内容安排灵活方便的特点。特别是在化学与毒品专题,通过多媒体照片可以直观地呈现!如走私贩卖的海洛因因制造方法和纯度不同,可呈乳白色、浅黄色、浅红色、浅棕色及浅黑色的块状或粉末,以此加深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与识别。同时插播一段吸食毒品后私家车司机驾车在某小区门口肇事的视频,寓教于乐!学生意识到毒品离自己并不遥远,对禁毒从自己做起有更深的体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除此之外,还有,如食品安全中化学臭豆腐的制作过程,各种消防器材的使用等,在相应专题的教学过程中播放几分钟,能起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四、设置情景问题,加强课堂互动。
每个专题讲解完后,设置与典型案例类似的情景问题,进行角色互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比如在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及应对措施专题中,我们设置了这样一个情景问题。一辆满载浓硫酸的槽罐车在某村庄附近的公路发生泄漏,浓硫酸泄漏附近浓雾迷漫,附近村民报了警,假设你是负责此事故的最高指挥官,将怎样正确快速有效地处理?这时,学生需要对浓硫酸的理化性质有全面的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决断。首先用合适的木头堵住槽罐车泄漏点;其次用沙土围堵泄漏的浓硫酸,防止其扩散;接着需要石灰中和泄漏的浓硫酸,防止其对周围水源及土壤的污染。
当课程有了一定进度,我们提出一些课堂上没有深入介绍的课题,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提前准备,完成资料的收集、ppt制作、整理成小论文,并在随后的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讨论、交流。在本学期提出高蛋白食品的正确烹饪、化学传感检测合成毒品等课题,在课堂进行集中讨论交流,学生的参与热情较高,取得理想的效果。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环节,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孙玉波.试谈公共化学安全 [A].公共安全中的化学问题研究进展(第三卷)[C].2013年.
[2] 陈敏,户敏.公共选修课《化学与社会》教学实践探讨 [J].广东化工,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