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元分析的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2016-07-19 06:23张桂颖吕东辉通化师范学院数学学院吉林通化134000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
当代经济 2016年14期
关键词:元分析行为土地流转

张桂颖,吕东辉(1、通化师范学院 数学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0;、吉林大学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



基于元分析的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张桂颖1,2,吕东辉2
(1、通化师范学院 数学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0;2、吉林大学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摘要:以国内现有的研究影响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因素的量化实证结果为基础,利用元分析将农户的家庭特征、个人特征、生产特征等方面的具体因素对其流转行为的影响情况进行汇总,解决了现有研究结论不一致、不具有普适性的问题。同时还发现中央不断推行的土地流转政策对于家庭总人数少的农户流转行为的影响力较强,从而找到了政策提升农户土地流转行为。

关键词:土地流转;行为;元分析;农户

一、引言

土地流转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土地流转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作为农地经营权流转权利主要参与人和利益主体的农户,其决策对于土地流转进程以及机制和模式的选择有着根本的影响,因而土地流转要以满足农户发展需求为根本目的。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进行了大量研究。Teklu and Lemi认为在埃塞俄比亚租出土地的农民中,生活在高地的农民更容易参与非正式的土地市场。Jin and Deininger发现交易费用和个人能力是影响土地市场参与的主要因素。Huang et al认为非农就业的出现对农户转出耕地起到了促进的作用。赵光,李放发现养老保险政策能显著促进社区土地流转比例的提高。王兴稳,钱忠好发现教育无法显著对转出土地的产生作用,但能显著地促进转入户转入土地。现有研究所用方法多为结构方程模型、logistic模型、probit模型,单个样本量偏小,不具有普适性,且对同一影响因素的研究结论存在分歧。本文利用现有研究结果重新评估各影响因素;定量化解答中央推出的系列土地流转政策对农户流转行为的提升途径。

二、数据来源

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检索摘要中含有“土地流转行为”,“农地流转行为”的全部文献。按如下要求精细筛选:一是对农户的实地调查,并采取计量分析的量化实证研究;二是各研究之间样本必须独立;三是因变量必须是土地流转行为;四是研究结果既要包括系数估计,也要包括标准误或者有可以转化为标准误的指标。最终纳入元分析的关于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有效原始文献有24篇(元分析所用文献截止到2015年10月),样本量为7440,覆盖了全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三、模型介绍与指标选取

元分析是一种新的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文献综合方法,近十几年来在管理学、经济学领域受到诸多的关注,但是在农业经济领域的应用甚少。元分析的具体步骤如下。

1、主效应分析

(1)计算汇总效应值。本文将系数估计值作为效应值ESi(对于单位不统一的连续变量选用发生比作效应值),方差的倒数为权重ωi,按公式

计算汇总效应值。固定效应模型中方差即是系数估计值的方差,随机效应模型中方差是系数估计值的方差与随机效应的方差之和。

(3)同质性检验。用Q值来进行同质性检验,Q服从x(2ki-1)分布(ki表示第i个效应值的数目),若Q值小于相应的卡方临界值,则意味着汇总效应值相对应的总体具有同质性,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否则应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并进一步探索主效应的调节变量。

2、调节效应分析

本文将采用理论分析和同质性检验结合的办法来判断调节变量存在性,以效应值为因变量、调节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筛选出导致双变量之间关系在不同研究中异质的影响因素。

四、模型结果与分析

1、主效应分析

主效应分析中效应值个数的最小值定为5后发现能够纳入主效应分析的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有6个,我们将其分类为个人特征(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特征(家庭总人数、农业劳动力人数)、生产特征(非农收入比重、人均耕地面积),分析结果如表1。

(1)个体特征当中,年龄对土地流转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年龄越大的农户越倾向于土地流转,其原因为在大部分农村农业还是需要大量体力的产业,年龄越大的农户,身体健康状况越差,劳动能力越弱;即使有少部分地区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年龄大的农户由于文化水平有限,不愿意接受新事物,难于从事农业生产。文化程度对土地流转行为有正向影响,但是并不显著。文化程度高的农户,通常阅历比较丰富,能够及时了解国家关于农地流转的政策,掌握非农技能比较容易,学习新的农业技术也比较容易,因而无论是在非农就业和从事新农业方面都具有优势。

(2)家庭特征当中,家庭总人数对土地流转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家庭总人数越多的农户越倾向于土地流转。家庭总人数越多,越容易以土地作为养家糊口的生产资料,转入土地可以获得规模经营的效益。此外,家庭总人数多,面临的压力就大,若都从事农业这一弱势产业,风险较大,转出土地从事非农职业也是不错的选择。而农业劳动力人数对土地流转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说明家庭的农业劳动力人数越多越不愿于土地流转,其原因是因为农业劳动力人数的多少代表了家庭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农业劳动力人数越多,农户越不愿放弃具有保障作用的土地而从事非农,同时由于农业弱质性,农户也不愿冒大风险转入土地。

(3)收入比重能反映出土地对农户家庭的重要性,非农收入所占越高,说明农户的非农就业能力越强,非农就业机会越多,农户的土地情结越淡化。人均耕地面积对土地流转行为影响的发生比大于1。这说明土地流转的发生率在人均耕地面积大的农户家庭大些。其原因是因为人均耕地面积反映了家庭拥有农地资源的状况,人均耕地面积越多,农户越容易形成一定的经营规模,获得规模经营带来的效益。

2、调节效应分析

自1984年中央1号文件农地产权可转让性有所体现后相关研究层出不穷已经跨越了30年,本文认为在这样大跨度时代背景下探究时间点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是有必要的。中央政府在过去的30年里不断地通过一系列新土地政策来鼓励和激活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市场流转。从2006年中国全部取消农业税开始,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土地流转率有上升趋势,尤其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了合法化的依据和保证,使农村土地科学化规模化经营成为可能,土地资源的配置合理化效率最大化,从此,中国农村土地流转规模扩大,速度加快。研究时间点的调节,实质反映的都是日渐完善的土地流转政策,中央政府的重视,地方政府的大力宣传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调节作用。在同质性检验中我们已经看到,影响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很多因素的影响程度都受潜在变量的调节。我们将2015年与研究年份之差作为研究时间点这一调节变量的观测数据进行元回归,结果如表2。从表2我们看出:时间点对家庭总人数影响农民土地流转行为的程度的调节效应显著为正。前面我们已经验证家庭总人数越多的农户越倾向于土地流转,说明随着时间的变化,政策越完善对于家庭总人数少的农户作用越强。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1、结论

基于主效应分析发现:促进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总人数、非农收入比重、人均耕地面积;其中,农业劳动力人数是阻碍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主要因素。

基于调节效应分析发现:以往研究结论分歧较大的深层次原因是受到了时间点的调节效应的结果。土地流转政策提升了家庭总人数少的农户土地流转行为。

2、政策建议

重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增加公益性的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户非农就业技能,促进农户劳动力转移;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为农户的非农就业提供广阔的空间,促进农户非农收入比重的提高。

政策应继续倾向于对家庭总人数少的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推动。政府的政策已然转变了家庭总人数少的农户的意念。政府应继续加大力度宣传,让那些对土地流转持观望态度的农户付诸于实际行动,提高农地利用效率,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表1 土地流转行为的主效应分析

表2 时间点的调节效应分析

[1]Teklu,T,Lemi,A.Factors affecting entry and intensity in informal rental land markets in Southern Ethiopian highlands[J].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4 (30).

[2]赵光、李放:养老保险对土地流转促进作用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

[3]王兴稳、钱忠好:教育能促进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吗[J].农业技术经济,2015(1).

(责任编辑:郭亚娟)

猜你喜欢
元分析行为土地流转
社区老年人跌倒认知和行为调查与分析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反腐败从正人心开始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根据、障碍和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中地方政府职能的构建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供需市场失衡问题的研究
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对农民土地权益影响问题分析
护理实践教学中在线学习效果的元分析
信任性别差异的元分析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变迁的元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