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莹,吴景良(.山东省煤炭临沂温泉疗养院,临沂 7603;.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承德 067000)
大疱性类天疱疮皮损继发粟丘疹1例
李莹1,吴景良2
(1.山东省煤炭临沂温泉疗养院,临沂276032;2.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承德067000)
摘要:报道1例大疱性类天疱疮皮损继发粟丘疹。患者女,56岁,双上肢大疱性类天疱疮遗留的色素沉着斑上出现白色丘疹1个月。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表皮样囊肿,囊壁由复层鳞状上皮组成,可见颗粒层,囊内含板层状角质。诊断为粟丘疹。
关键词:大疱性类天疱疮;粟丘疹;皮肤组织病理
患者女,56岁,双上肢白色丘疹1个月,于2014年12月14日就诊于我院门诊。1个月前患者发现双上肢大疱性类天疱疮遗留的色素沉着斑上出现散在分布的多个谷粒大小白色丘疹,无自觉症状,此后白色丘疹逐渐增多增大,未行特殊处理。既往大疱性类天疱疮病史2年。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患者及遗传疾病病史。
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双上肢见大片色素沉着斑,其上散在多个白色丘疹,直径约0.1~0.3 cm大小,质硬,局部无压痛及破溃,见图1。皮肤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表皮样囊肿,囊壁由复层鳞状上皮组成,可见颗粒层,囊内含板层状角质,见图2。诊断:粟丘疹。
图1 患者临床照片
图2 皮肤组织病理像(HE染色×100)
粟丘疹为良性肿物或潴留性囊肿,起源于表皮或其附属器,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型。原发性粟丘疹无明确发病原因,可由新生儿期自行发生,由未发育的皮脂腺或毳毛漏斗部下端的上皮形成,皮损可自然消退,有些患者有遗传因素。继发性常出现在创伤和炎症性疾病中,如冻伤、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大疱性类天疱疮、皮肤卟啉病、扁平苔藓或使用药物之后[1]。继发性粟丘疹可以起源于不同的皮肤附属器结构包括毛囊、汗腺导管和皮脂腺。
斑块型粟丘疹是粟丘疹的一种特殊类型,由Hubler等[2]在1978年命名,临床上较为罕见,具体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有人认为与香水、化妆品、戴眼镜、耳环等有关,皮损多见于耳周,也可发生于眼睑、内眦、额部、锁骨上及下肢等其他部位,以中年女性多见[3],但国内报道多为儿童。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在红色斑块的基础上,散在分布谷粒至绿豆大小的白色丘疹。皮损可自然消退,但挑除、刮除或用粉刺挤压器将粟丘疹挤出,可获明显的效果,也可选用CO2激光、冷冻、手术及光动力等治疗方法[4]。
参考文献:
[1]Chamberlain AJ,Millard PR,Pryce DW.Acquired periungal arteriovenous tumour(cirsoid aneurysm)[J].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2005,19:255-256.
[2]Hubler WR Jr,Rudolph AH,Kelleher RM.Milia en plaque[J].Cutis,1978,22:67-70.
[3]DograS,KanwarAJ.Miliaenplaque[J].JEurAcadDermatolVenereol,2005,19:263-264.
[4]Cota C,Sinagra J,Donati P.Milia en plaque:three new pediatric cases[J].Pediatr Dermatol,2009,2:717-720.
中图分类号:R75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0709(2016)01-0053-01
收稿日期:(2015-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