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景良,李雪飞,陈丽莉,宗春光,王丹(河北省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承德 067000)
·临床经验·
9例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临床分析
吴景良,李雪飞,陈丽莉,宗春光,王丹
(河北省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承德067000)
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新生儿SSSS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均出现典型皮损,2例伴低热,7例伴白细胞升高,5例伴有腹泻,4例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且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均为100%。结论新生儿患者容易伴发其他疾病,病情重,早期使用敏感抗生素和皮肤护理是治疗的关键。
关键词: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析
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是一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以全身皮肤急性泛发性红斑、松弛性水疱和表皮剥脱为表现的急性皮肤感染性疾病。主要累及新生儿及婴幼儿;新生儿因缺乏表皮剥脱毒素抗体而容易被感染,若不及时治疗,病情可快速进展,引起败血症、肾功能衰竭、脓肿坏疽或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死亡率为3%~4%。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措施。现将2008年7月—2014年9月期间我科住院的9例新生儿SSSS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1一般资料9例患儿中男7例,女2例;诊断时年龄1~10 d 3例,11~20 d 4例,21~28 d 2例。发病至就诊时间为2.5 h~10 d。患儿来自县城2例,其余7例来自乡村;发病季节:1~3月份1例,4~6月份3例,7~9月份4例,10~12月份1例;9例均未追问出可能的诱发因素。误诊情况:5例曾被误诊,其中2例误诊为湿疹;1例误诊为痱子;1例误诊为胎毒;1例误诊为过敏性皮疹。
1.2诊断标准主要根据皮损表现,全身弥漫性潮红,以皱褶部为重,表皮剥脱似烫伤,口周放射状皲裂,再结合触痛明显的自觉症状即可作出诊断[1]。
1.3临床表现9例中有2例伴有低热。皮疹有6例始于面颈部,然后迅速蔓延至躯干及四肢近端乃至泛发全身,1例始于臀部,2例初始即波及周身,9例均表现为大片鲜红色斑,在红斑基础上出现松弛性水疱、表皮剥脱,呈现红色裸露面,类似Ⅱ度烫伤。所有患儿口周均呈放射状皲裂,尼氏征全部阳性。9例患儿中伴有腹泻者5例,伴有湿疹者1例,1例患儿同时伴有上呼吸道感染、腹泻、鹅口疮。
1.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9例中2例白细胞总数为(4~10)×109/L,4例白细胞总数为(10~15)×109/L,2例白细胞总数为(15~20)×109/L,1例白细胞总数为(15~20)×109/L;5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1例患儿尿常规镜检可见红细胞。9例患儿中8例进行了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4例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培养出表皮葡萄球菌,2例培养为阴性;2例进行了血培养,培养出粪肠球菌。对培养的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敏感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均为100%;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头孢唑啉、头孢西丁检测,均敏感。详细药敏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敏试验情况
1.5治疗9例患儿均给予氯唑西林100mg/(kg·d)分2~4次静脉滴注。皮损处尽量采用暴露疗法,并外涂红霉素霜剂,有渗出者给予0.1%黄连素溶液局部湿敷或冲洗。加强护理,严格对衣物、床单等物品进行消毒。9例患儿均于用药后1~4 d皮肤红斑及水疱停止发展,裸露面于用药后干燥、结痂,出现片状脱屑。9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住院时间为3~12 d。
SSSS主要发生于婴幼儿。1878年Ritter首先报道,曾称为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或葡萄球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可能与新生儿特异性免疫功能发育未完善,体内抗表皮剥脱毒素的抗体不足,肾脏排泄毒素的能力较差,故成人发生时通常有肾功能不全或免疫抑制等易感因素存在。本病的发病原因不明确,可能与早产、新生儿发育不良、产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及手术有关[2]。本组病例均未找到诱发因素。本组病例患儿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可能与农村粗糙的新生儿监护和简陋的卫生条件有关。本组病例主要发生在夏秋季,可能与气温高、皮肤皮损处细菌容易大量繁殖有关。故避免皮肤破损及损伤后正确的皮肤护理可能是预防新生儿发病的重要措施。本组9例均有典型的皮损表现,尤其口周放射性皲裂、皮损处松弛性水疱、表皮剥脱有特殊诊断价值。8例进行了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仅有4例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能与分泌物的取材部位有关,由于皮肤水疱及表皮剥脱等变化并不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直接作用的结果,故在水疱及表皮剥脱处并不能查到致病菌,取材应取原发灶的脓性分泌物做细菌学培养。笔者研究发现药敏试验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多对万古霉素、苯唑西林、左氧氟沙星敏感,绝大部分菌株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敏感性很低[3]。本组病例药敏试验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苯唑西林、左氧氟沙星敏感。李明勇等[4]研究认为耐药率低且治疗有效的药物宜首选头孢菌素类和耐酶、广谱的半合成青霉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合制剂。此外,局部外用抗生素治疗和皮损部位良好的护理对缩短病程有益。
本病早期因皮疹的局限性和不典型性,较易与猩红热、湿疹、皮炎等混淆,典型病例则要与非感染性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相鉴别,本组9例患儿其中5例曾被误诊,可能与本病相对少见,很多临床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有关。因此,应详细询问病史、掌握本病的特点可有效避免误诊。新生儿SSSS起病急,进展迅速,病情严重,早期采用足量敏感抗生素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因为抗生素治疗可控制感染病灶,消除或减少细菌产生的外毒素。对于重症患者,可以在应用足量抗生素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对于控制病情,改善症状有好处。国外认为系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会加重病情并增加病死率,应禁忌。
参考文献:
[1]马琳.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11):648-649.
[2]樊翌明,吴志华.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2,28(1):22-24.
[3]吴景良,徐西红,王丹,等.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261例临床及药敏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4,43(4):230-231.
[4]李明勇,邱林,魏光辉,等.新生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十年临床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23(7):650-652.
中图分类号:R7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0709(2016)01-0040-02
收稿日期:(2015-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