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世界教育我们关注什么?

2016-07-17 05:55董筱婷
人民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品格人性新加坡

董筱婷

2016年12月6日,2015年PISA测试结果公布,新加坡学生力压群雄,整体表现获得测试的第一名,日本、爱沙尼亚、中国台北、芬兰紧跟其后。可以想象的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PISA测试及其结果分析将成为2016年世界各国教育界的一场“年末狂欢”。

通过全球范围的大规模评估,PISA试图告诉大家——什么是世界一流的教育体系,什么是成功的学校教育经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学生应该是什么样的表现。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提升教育国际竞争力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战略目标。加上不断涌现的国际标准化测试的推动(除PISA之外,还有国际阅读素养测试PIRLS,以及国际数学和科学测试TIMSS),各国对教育质量比较、学生学业表现体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此外,审视时代需求,教育需要回应世界变化的新趋势和新要求,需要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人”这都给各国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练好教育“基本功”,避免学业失败

2016年7月5日,英国教育部公布了小学3~6年级(7~11岁),即英国小学关键阶段2(Key Stage2)的学生考试成绩。其中,备受关注的是其中的数学考试。

在2014年开始的最新一轮英国课程改革中,数学课程的学习标准和考试发生了重要变化。新课程目标指出,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创造能力养成的基础,因此,此次改革重点是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和基本能力的训练,提高核心课程(英语、数学、科学)的学习要求和难度系数,强调让学生能够掌握学科“核心概念”,这显然与英国原来的学科教学理念大为不同。

英国教育大臣尼基·摩根指出:“新课程改革虽然给孩子在学习上带来了些许挑战,但同时进一步加强了他们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能力,为他们今后乃至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英国学生连续在PISA测试中的不良表现成为推动英国教育部坚定课程改革决心的重要原因,英国政府迫切希望能够转变学生学业不佳的现状。

2016年7月11日,英国新首相特蕾莎·梅上台,在就任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就针对现行的英国教育体制进行改革,提出将恢复旧时的重点学校(即文法学校),学校通过能力测试进行自主选拔学生,使有潜力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继2013年颁布《重塑共和国教育法》对小学教育实施改革后,2016年新学年开始,法国正式实施初中改革计划——《为了更好的学习,为了更好的成功》,通过修订教学大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途径,来实现强化基础知识教学、提高学生学业成功率等目标。2015年12月底,作为美国最新的教育政策,《每个学生都成功》法案继承了标准化测试的使用以及对学校的问责,强调加大对优秀教师、校长的培训,为了保障新法案的实施,美国2016年的教育财政投入比上年度增长12亿美元,奥巴马的核心目标就是提升国家教育水准及国际影响力。

有学者称,世界教育进入了.个质量与公平同等重要的时代。[1]

2016年5月10日,日本文部科学大臣驰浩发布“教育强劲化”决议。围绕当前正紧锣密鼓进行修订的新一期《学习指导要领》,驰浩明确表示,在不削减学习内容的前提下,着重提升学习质量与学力水平。当天,文部科学省首次发表了教育的“去宽松化”宣言。[2]

日本社会舆论由此解读出的结论是:日本要与宽松教育诀别。

日本从2002年开始实施宽松教育,旨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然而,在实施宽松教育期间,日本学生的阅读、数学的PISA排名大幅度下降,一度造成日本教育界的“恐慌”,担心日本的下一代落后于其他国家,难以适应未来的挑战,因此从2011年开始,日本正式实施“脱宽松教育”计划,逐步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同时严格考核教师的称职程度和实际成绩。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没有哪个国家敢于承担学生学业失败带来的后果。

核心价值观是第一竞争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核心价值观是第分竞争力。

2015年1月27日,英国教育大臣妮基·摩根发表演讲,强调推动“英国核心价值”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她说:“所有学校都应该像提升学术标准一样,提升基本英国价值观。让每个孩子懂得英国价值观与学习数学、英语同样重要。”

全球化进程中必然会带来价值观的多样化,因此各国确立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核心价值观在多样化价值觀中居中心地位,对社会具有引导作用。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尤其重视在青少年教育中输入本国的价值观念,增强民族精神和国家意识。

在新加坡学校教育中,核心价值观包括尊重、责任感、坚毅不屈、正直、关爱与和谐。新加坡21世纪核心素养框架正是以价值观为核心建构的,突出强调培养“我是新加坡人”的国家意识。新加坡的教育导向一直随着时代要求不断更新:从1959年起的生存导向,到1979年以后的效率导向,再到1997年以后的能力导向。从2012年至今,新加坡更加强调价值观和品格发展,并将此概括为“学生中心、价值观导向的教育”。因此,他们把价值观教育融入所有学校课程和活动中。

在法国,学校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培养具有自由、平等、博爱的“共和国价值观”,热爱法兰西文化的法兰西公民成为法国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2016年2月16日,法国教育部对外公布了“马赛曲之年”计划,旨在进一步加强学校的传统文化及历史教育,广泛传播和弘扬法兰西民族的核心价值观。[3]

2015年1月《查理周刊》遭遇恐怖袭击震惊了全世界,法国多年奉行的文化多元主义等价值观教育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随后,法国教育部推出了“共和国价值观学校总动员计划”,增加了基础教育阶段的道德与公民教育课时,进而在学生中强调纪律、自由共处以及公民社会的原则。此外,法国结合艺术课等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内化共和国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增强社会凝聚力、维护社会团结和稳定的重要基石。大力实施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努力争夺和稳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阵地”。

注重学生品格教育与社会情感教育

目前,各国课程改革都强调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合作、批判性思考、问题解决、创造力等一般性能力,认为这些能力是學生立足未来社会的重要保障。而PISA项目主管和督导、被誉为“PISA之父”的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在总结全球教育成功经验时曾指出,世界上很多成功的学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学生的品格培养。品格包括同理心、韧性、专注力、包容、好奇心、伦理道德、勇气、领导力等等。PISA测试也在探讨和改革如何更加注重学生的社会情感技能。

在施莱歇尔的介绍中,新加坡被当作成功学校教育体系的典型。今年刚公布的PISA测试中,新加坡以较大比分的优势领先第二名独占鳌头。

2014年,新加坡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小学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标准》,提出品格与公民教育是新加坡学生学习成果的核心,要培养他们成为拥有良好品格并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公民。其中,除学生价值观培育外,社交与情绪管理技能是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社交与情绪管理技能包括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关系管理和负责任的决定,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社会情感能力教育,培养学生同情心,奖励有责任感、诚信、有韧性等良好品行的学生。

在亚洲国家,因过分追求学生学业成绩而忽视道德品质的教育或多或少都存在。新加坡近年来重视学生品格教育,也是因为学校和社会各界目睹了学生虽然学力上升而道德滑坡严重的现状。

韩国在2015年的PISA测试中排名虽然有所下滑(从2012年的第5名下滑到第11名),但总体来看,韩国学生的学业表现也算不错。只是校园暴力严重,学生“人性缺失”、道德感不高直是困扰韩国教育界的问题。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近年来,韩国开始在中小学实施“人性教育”。

2014年12月底,韩国国会通过《人性教育振兴法》,正式规定人性教育成为韩国中小学的必修课,韩国成为世界首个推行人性教育的国家。《人性教育振兴法》第一条明确指出,“把未成年人培养成具有正确人性的市民,并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韩国人性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传播礼、孝、正直、责任、尊重、关怀、沟通和合作等价值观。2015年,韩国教育部制定的《人性教育振兴法实施令》正式实施。

顾明远先生在与世界知名管理大师、学习型组织之父彼得·圣吉对话时曾说,当前中西方关于教育有一个共识就是我们都想培养未来的人,我们的教育都在为未来做准备。面向未来,各国教育又将会有哪些新动态,我们拭目以待。

注释:

[1]滕珺.王杨楠.美国基础教育体系真的要大改吗[J].比较教育研究,2016(3)

[2]李冬梅.日本基础教育将走向“强劲化”[J].人民教育,2016(17)

[3]刘敏 张自然.法国:核心价值观教育,讲究战略规划[J].人民教育,2016(7)

猜你喜欢
品格人性新加坡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品格提升在小学语文亲子阅读中的渗透
新加坡
逼近人性
“学习”反人性吗
冬季暖男必备
球赛来了——原载新加坡《联合早报》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下)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中)
雕塑应反映人性的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