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学教育重在“知而行”

2016-07-17 07:19顾秋红
人民教育 2016年22期
关键词:国学课程活动

顾秋红

国学文化在小学的传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教育理念、内容、方法、形式、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探索和研究,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校教育规律,全方位加强国学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渗透和融合。

在具体实践之前,我们首先从理念上厘清了国故之学与国粹之学、固国之学与实踐之学两大关系,明确了国学教育的两大原则:从国粹之学中找出路;增强实践性,学而知、学而行。

我校针对以上这些问题,自2010年起尝试“国学养正”教育,《童蒙养正立德树人——小学国学启蒙教育课程化探索》获教育部首届国家级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国学启蒙教育是可以按照现代教育课程理念和模式进行重构的,国学文化能很好地反哺学科教学,对学生的素质提升、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等具有显著的教育功效。

以“养正启智”为核心构建传统文化课程体系

我们的研究重点是,传统文化启蒙教育如何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学校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从文化、精神、技艺等层面构建五大类课程,即“养正毓德”德育课程、“启智怡情”体悟课程、“修身养性”国艺课程、“民族体艺”健康课程、“创造发明”综合课程。这五大课程是学生德、智、艺、情、才五大发展方向的针对性课程,课程的设计既遵循儿童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普遍认知特点,同时又体现了“童蒙养正”的校本课程理念及国学文化传承精髓。

比如,我们在“启智怡情”体悟课程中,一方面开发了子课程“有趣的传统数学游戏”,通过传统的智力游戏学习(二年级七巧板、三年级华容道、四年级鲁班孔明锁、五年级智力扣),进一步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以“形”“序”“结构”“拓扑”为研究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提升学生思维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另.方面,开发了子课程《小学国语读本》,在学生大脑发育最迅速的年龄阶段,在语言学习的敏感期、记忆的黄金期,通过接触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经典文化,培养孩子的文化修养、健全人格,激发其对本民族优秀文化学习的浓厚兴趣。

这五大课程又单设相应的拓展小课程,共56个小课程,构建了一套系统的“国学养正”课程体系,编写了课程纲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目标、有教材、有课时、有教学策略、有教学评价等,规范有序地推进。

以“扎实有效”为基准构建实施模式

国学教育是不是一定要在课时上做加法?

在6年的国学教育摸索中,我们在做法上逐渐得心应手,确立了课程教学、主题活动和文化浸润三个比较成熟的模式。

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感悟。我们的国学课程绝不是另起炉灶,单设一套课程体系,而是全方位与现有的国家课程相结合,充分挖掘学科课程中包含的国学经典底蕴,多层次渗透国学教育。课程组织实施如表1:

在课程实施方面,我们遵循“教学设计整体化、教学过程主题化、教学时空转化性”的原则,提倡“实践体悟”的教育方式,采用游戏活动法、情景再现法、吟诵涵咏法、实践表达法等教学方式。同时,为了提高教学实效,每周下午进行教学研讨,引导教师感悟、挖掘课程背后的精神内涵和国学本身的文字与意境魅力,鼓励教师采用展示、活动、讨论、表演、沉思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和感受课程内容,尽量避免灌输、机械记忆等简单生硬的方式。

主题活动带着学生践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提升青少年道德素质为核心,坚持古为今用,坚持与现代公民教育相结合,将国学的内蕴要求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养成教育相融合,让学生在“铭言、知理”的基础上不断“塑形、矫行”,主要包括四大主题。

修身教育系列活动,以“日正一行”为内容;校园义工系列活动,以‘旧行一善”为内容;孝德教育系列活动,以“百善孝为先”为内容;校训实践系列活动,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为内容。如践行“六个好:走好路、吃好饭、穿好衣、写好字、扫好地、做好操”活动,通过“绿手印签名承诺仪式、儿歌创编、垫板绘画比赛、小品表演”等喜闻乐见的活动,使“六个好”变成学生爱读的诗,爱看的画,从而深入学生心灵并内化为自觉行为。同时,寓“六个好”于“国韵童心”日常规范竞赛中,一日一检查,一周一重点,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彰显文化浸润。我们通过走廊文化、墙面文化、柱子文化、阵地文化、网络文化、传统文化节日等,打造以国学精神为内涵的学校文化特色,使校园成为一本立体的、会说话的国学经典教科书。

以七大校园传统节日活动为例,春节、元宵节我们举行“欢乐一家亲,万里大团圆”活动,清明节开展“网上祭英烈,文明寄追思”活动,重阳节组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活动,中秋节开展“诗句话明月,千里共蝉娟”活动,毕业典礼举行“感恩”开笔礼和“绿叶对根的情谊”仪式,艺术节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亲近国粹共赏玩”活动,阅读节进行“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活动等。当常规活动做出了文化味道,无须强制,无须强调,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是自然生成的,是无处不在的。

以“精粹适切”为标准编制校本教材

实施国学教育,选材是核心和关键。我们遵循教育规律、儿童特点,甄选一些最能反映先贤智慧、中华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代文明相吻合的教育内容,编制了《小学国语读本》《养正毓德》《国艺社团》三大校本教材,内容由浅人深,循序渐进,体现国学教育的系统性、完整性。

《小学国语读本》精选了适合各年龄段学生学习的经典篇章115篇和古诗词90首,分上下册,每个年级由4个经典篇章单元和1个精粹古诗词单元组成。以五年级国学文化的学习内容目录为例,如表2:

《养正毓德》读本分上下2册,每册12个主题。教材编写时梳理了国学经典名句,并以价值内涵的时代变迁来整合这些内容。这种编撰方式有利于学生感受传统国学的德性之光,领会国学的时代性、发展性。以一年级国学德育素养教学内容为例,如表3: 《国艺社团》依托“四点钟学校”为阵地,现已开设了篆刻、书法、京剧、民乐等36个菜单式精品社团。每天下午3点半至5点自主选择参与。每学期有800多名学生参与,占学校总人数的七成,被称为学校少年宫,深受家长和学生的喜爱。

以“真实成长”为导向构建评价体系

没有评价,就很难在面上达到高水平。

我们制定了《宁波市镇安小学国学素养显性十指标》,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专家等共同参与评价,评价指标不仅关注学生国学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关注学生国学教育中的学习兴趣、习惯、态度和方法,重点考查学生践行国学精神的行动表现。

宁波市镇安小学国学素养显性十指标

(90%学生达到以下要求)

1.养正毓德。学习《养正毓德》,熟记并践行72句经典名句。

2.家训践行。会解释家训并践行。

3.经典诗文。熟读115篇经典小古文,背诵90首古诗词。掌握一种吟诵的方法和技巧。

4.汉字书写。会书写漂亮端正的汉字,达到硬笔书法等级考试的4级水平。

5.民族体育。参加一项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太极、木兰拳、武术操……

6.传统游戏。会玩一种民族传统游戏。

7.国艺技能。掌握一项国艺技能:国画、书法、篆刻、民乐、剪纸……

8.益智游戏。会玩2种以上传统的智力游戏。七巧板、鲁班孔明锁、智力扣、九连环、华容道……

9.文化瑰寶。了解“四书五经”、古代四大发明、四大名著……

10.知晓圣贤。能介绍10位中华圣贤或者民族英雄。老子、孔子、孙子、墨子、庄子、韩非子、屈原、朱熹、岳飞、文天祥、郑成功、林则徐、戚继光……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班级评价栏设立了“国育五章”(仁义章、孝敬章、责任章、才智章、体艺章)动态评价体系。每日学生自主评比,每周学生间互评一次,由值周小队确认盖章,在评比栏中公示。每学期评比产生班级“国育五章”之星,以此激励学生日日向上。

制订《国韵童心学生成长手册》,开辟了“我的自画像”“新变化”“长辈的叮嘱”“珍贵荣誉”“活动留影”“我的作品”等栏目,记录了学生成长的痕迹,引导孩子、教师和家长共同关注其成长过程,矫正、调整行为方式。

制定了各年段国学评价目标;每年开展校园十大“仁爱”之星、 “孝敬”之星、“责任”之星的美德少年评比;“礼尚国学,魅力国韵”国学小达人评选;国学有德家庭等评选活动。以二年级“孝敬”之星的评选条件为例:

1.出门前主动跟家人说“再见”,回到家时主动跟家人问好;每天要主动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单独外出要征得父母同意,告知去向和返回时间。

2.努力学好各门功课,经常主动向父母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回家主动做作业,不让父母催促、操心。减少或谢绝父母来校探望和递送落下的学习用品等。

3.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如父母进门后摆拖鞋,吃饭时先摆好碗筷等)。尊敬父母,对父母有礼貌。父母和长辈身体不适时,应主动端茶送药。

4.虚心、认真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不当面顶撞父母,不向父母发脾气。有心事主动和父母说,经常与父母聊天,讲一些校园里的所见所闻。

5.生活节俭,无浪费现象,不乱花钱,不向父母提过高要求。

猜你喜欢
国学课程活动
“活动随手拍”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垂”改成“掉”,好不好?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自行车的发明